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54169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等奖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暴、嘴”等6个生字,会写“准、备”等13个生字,会写“变成、门板”等14个词语。2 .能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重难点)3 .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难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暴、哦”等7个生字,会写“准、备”等13个生字,会写“变成、门板”等14个词语。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初步理解并做出预测。教学过程一、

2、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老屋的图片,师生描述交流,引出“预测”。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屋吗?看,这是一座没有人居住的、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你们觉得这座老房子接下来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被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会更破,会塌掉;有人会来修好它,变成一座有人居住的新房子)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呀!大家通过认真观察图片得出的一些线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对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做出了大胆的猜想和推测。这就是“预测”。刚刚听同学们说,这座老房子要是没有人来修,没有人居住,总有一天会塌掉的。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名字叫作“总也倒不了的老屋”o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故事课堂。3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明确“倒”在这里读第三声,还有“d的读音,如“倒车”。4 .读了课题,你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5 .出示朗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6 .教师检查读书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识字方法:“漂”是多音字,可以运用组词造句的方法进行音义辨别;“壁、晒”等字,可以借助猜谜语的方法识记;学习“准、备”等字,可以利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饱可以结合偏旁表义的办法进行记忆;“嘴、叽”等

4、字,可以利用加一加或者拟声词归类的方法进行识记。(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交流思考:(1)老屋活了多少年?(2)为什么它总也倒不了?2 .指名读第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老屋的句子,圈画出表现老屋“老”的词语。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已经、黑窟窿、破了洞、很久很久”等词语体会老屋的老、破旧。3 .师生交流:为什么老屋总也倒不了?预设:联系课文内容回答,每次老屋要倒下的时候,都会有人打扰它,想寻求它的帮助。4 .出示课件填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5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

5、6 .思考:在读故事的时候,你们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有没有猜到这样的结局?再次默读课文,在你猜对的地方或猜得有点儿不一样的地方做上记号。7 .学生交流汇报,初步体会“预测”的乐趣。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交了一些生字朋友,还根据自己的朗读体会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一番预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课文,学习更多的预测技巧。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复习生字,抄写词语。(2)合作表演朗读课文。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

6、验和常识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3 .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4 .指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教师过渡,出示课本上的老屋插图,导入新课。过渡:你们瞧,这就是那座老屋,古老、破旧,已经摇摇欲坠了一一(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1)自由交流: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有什么心理感受?(孤独、寂寞。)(2)师生交流:你感觉到老屋接下来会怎么样?模仿老屋的口吻,说一说。(3)指名学生在把握老屋的心理感受的基础上,读一读第2自然段。2.品读收留小猫的部分,学习根据插图进行预测。过渡:就

7、在老屋无比落寞地想要倒下的时候,它听到了一个小小的声音(1)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老屋会不会答应?(2)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屋的神情,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老屋,再猜测它会不会答应。学生可能说是“慈祥、和善”,也可能说是“疲惫、冷淡”,不做统一标准。(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结果。预设:老屋答应了。相机指导学生做动作理解“吃力地眯着眼睛”,体会老屋的古老。联系之前学生所说的“疲惫、冷淡”,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苍老的生命状态。而老屋答应小猫的请求,可能是很痛快的,也可能是为助人勉强同意的,都体现了老屋的一份爱心。(4)教师小结预测的方法一一根据插

8、图进行猜想。小结:看来,根据文中的插图,尤其是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等,来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想,这也是阅读童话故事的一个好办法。谁来配合读一读小猫和老屋的对话?(第25自然段)(5)讨论朗读的语气,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3.品读收留老母鸡的部分,学习联系生活进行预测。过渡:送走了小猫,老屋又说了句一一(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1)教师紧接着学生,范读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第一次读到这儿的时候,觉得老屋会不会答应?(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体会。预设:假设你正在认真地做作业,同学过来问你借铅笔,你会怎么办?过了一会儿,他又来借橡皮,你又会怎么想?再过一会儿,

9、他又来问你借尺子,你又会怎么想?(头一次被打扰可能没什么,第二次可能会有点儿不耐烦,第三次就会很不耐烦了。)(3)教师小结预测的方法一一联系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小结:同学们刚刚有的根据插图进行了猜想,觉得老屋会帮忙;有的呢,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了猜想,觉得老屋可能会不耐烦。联系实际生活进行预测,也是阅读童话故事的一种好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还能帮助我们感受得更深刻。那么,老屋到底答没答应老母鸡的请求呢?(4)指名读第8自然段,说说结果。引导学生从“墙壁吱吱呀呀”体会老屋的破旧。(5)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预测与故事情节发展可能不尽相同。小结:我们的预测可能与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

10、样。这并不是说预测得一样就是好,不一样就不好。我们只要预测得有根据、有道理,不管跟作者的想法是不是一样的,都说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都是值得肯定的。说不定,按照你自己的预测去编造故事情节,又会有另一种精彩呢!那同学们,当你发现,故事的内容和你的预测并不太一样时,比如老屋答应了老母鸡的请求,而你猜想的是没有,这时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6)指名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79自然段。4.品读收留小蜘蛛的部分,学习联系上下文进行预测。过渡:残破的老屋挺过了风雨交加的夜晚,让小花猫睡了一个安稳觉。熬过了二十一天,让母鸡安全地孵化出了小鸡。这时候,老屋又说了句一一(学生齐读第10自然段)“再见!好了,我到

11、了倒下的时候了!”(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老屋第几次说这句话?(第三次。)听到这句话,你产生了什么想法?(肯定又有动物需要老屋帮忙了。)为什么这么想?(在上面的故事中,老屋两次说了同样的话,都有小动物前来。第三次肯定也是一样的。)(2)教师小结预测的方法一一联系上下文进行预测。小结:很好,你们从前面的故事情节,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做了推测。预测故事,就是要学会联系上下文。那下面的故事情节,跟你们预测的是一样的吗?老师来读一读一一(3)教师范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4)指名分角色读第1216自然段,说说结果。(老屋答应帮助小蜘蛛了,还听小蜘蛛讲起了故事。)(5)师生交流。思考:在读这部

12、分的过程中,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猜想?你的猜想跟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按照前文的情节,小动物们满足了要求后都道谢离开了。我的预测是小蜘蛛吃饱了就离开了,但是课文中小蜘蛛并没有马上走掉,它还给老屋讲起了故事。)(6)教师相机点拨“偶尔”的意思。预设:“偶尔”表明小蜘蛛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吃饱”的,所以它才会一直待在老屋里。(7)师生交流。思考:小蜘蛛为什么会给老屋讲故事?(得到别人的帮助,要力所能及地回报别人。)5.品读最后1个自然段,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预测。(1)教师范读第17自然段。(2)出示最后两个旁批,思考:这些预测是根据什么做出的?旁批:老屋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因为相同的

13、故事情节出现了三次,这是根据前文做出的推测。)旁批:估计老屋不会倒了。(因为“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这是根据文中的词句信息进行的推测。)(3)教师小结预测的方法关注文中的重点词句。小结:同学们注意到了“故事一直没讲完”这句话,很好!是的,小蜘蛛一直陪伴着老屋,一边补网捉虫,一边给老屋讲故事。故事一直没讲完,老屋就一直不会倒下。这给了我们又一个启示一一预测故事情节还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4)出示最后一句话和第1自然段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老屋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三、合作表演,总结方法1.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2 .集体回顾,总结方法。过渡:阅读童话故

14、事,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预测的好办法?明确:(1)注意文章的题目;(2)观察插图;(3)联系实际生活;(4)联系上下文;(5)抓住关键词句。3 .交流讨论,完成课后题第二题。思考: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呢?仿照课文的样式,写一写你自己的旁批。提示:我读到,就猜到,因为O四、拓展延伸,续写故事过渡:通过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的内容我们都可以进行合理的预测。想想看,如果给故事换个结尾,老屋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呢,它们需要什么帮助,老屋又会怎么做呢?1.和同桌交流讨论。4 .出示课件,学生根据文段内容续写故事。老屋想,

15、这倒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蜘蛛的故事也讲完了,它决定去找它的小伙伴去了。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等等,老屋!”5 .指名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点拨。五、丰富积累,作业设计1 .自己找一篇小童话故事读一读,试着预测故事情节,并把自己一边读一边预测的内容写一写。2 .把课文中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3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并不难理解,教学的重难点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贯彻,以及引导学生认识并探讨老屋的生命意义。首先,教学时,我主要通过读故事、猜情节的方法创设故事阅读情

16、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一边读一边预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预测的时候,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说一说是根据什么预测的,从而总结、提炼出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经验,为学生后续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基Q其次,在品读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紧扣文本,通过分角色朗读、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表述、小组表演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形式,深入故事情境,把握角色情感,在各种趣味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方法,学会阅读,并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对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另一方面也引导他们讨论交流,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受到人文的熏陶、智慧的启迪。最后,为丰富课堂活动,同时也为检验学生对课文掌握的

17、情况,我设计了“仿写旁批”和“续编故事”两个小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童话故事充满了趣味性,每个学生理解的角度也不同,他们的思路是活跃的、开阔的,因此在师生互动中也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一方面,我觉得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还应更深入,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体会分享、传达给学生,使教学设计更合理有效。另一方面,本单元课文因为语文要素是“预测”,因而并不会提前布置预习,但学生还是会提前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和推测容易受文本的限制。因而,我还要仔细斟酌一下,怎样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怎样通过语言上的表达技巧,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从而更好地体验“预测”的美妙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