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54170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2个生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重难点)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重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2个生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理解难懂的词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回忆关于鸟的词语、诗句等,激发

2、兴趣。导语:同学们回忆回忆,还记得哪些关于鸟儿的词语或诗句?(学生自由表述。)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关于鸟儿的词语和诗句,真棒!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体态玲珑,叫声动听,十分惹人喜爱。今天我们将在课文中结识一个特别喜欢鸟儿的人,他就是作者的父亲。2.出示课题,质疑课题:“父亲”“树林”“鸟”三个词并列,让你想到了什么?示例:(1)父亲在树林里看鸟。(2)父亲保护树林和鸟。(3)父亲在树林里寻找鸟儿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出示自读要求,组内合作学习。(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识字的方法。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3、。2.学生自学过后,教师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识字方法:“朝”是多音字,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音义辨别;利用生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抖、露、畅、瞬”等字,识记时继续巩固对形声字造字规律的认识;“猎、吸”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重”可以用编谜语的方式来识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2)指名分段接力读课文,随文正音,引导学生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通顺、读准确。父亲带着我/从源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4、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要求:(1)用眼睛浏览;(2)动脑思考;(3)动笔勾画。2 .学生汇报并朗读句子。(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预设:朗读这句话,你重读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读?强调“一生”“最”,突出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3 .继续引导学生勾画文句: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热爱?提示:从描写父亲语言、行动的句子中,我们都能体味出他对鸟儿习性的了解,都能感受到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4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过渡:图上有什么人?(父子俩。)图上还有什么?(树。)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

5、正注视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似乎正在交谈。)你觉得他们在看什么?(树上的鸟。)画面上有鸟吗?(没有。)是啊,画面上并未出现鸟儿,我们刚刚读了文章也知道,连作者都没有看到一只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可是,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中竟然能发现鸟儿,这恰恰说明了他对鸟儿是多么熟悉、多么喜爱啊!你们看,不仅从课文中,通过一张插图,我们也能感知这份深情。5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插图,注意人物的衣着,简单介绍作者牛汉。预设:插图中,父亲戴着宽边礼帽,身穿长衫,直观地反映了事情发生的年代及父亲的形象。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作者小时候的事情,继而出示作者简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更多有关作者的资料。四、抓住重点,指导书写1.出

6、示本课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朝、雾、蒙、鼻、抖、露、湿、吸、猎、翅、膀、重)(1)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明确:“抖、湿、猎、膀”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朝”,左右结构,左右等宽。“雾、蒙”都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2)看一看:播放生字书写视频,了解关键笔画的写法。(3)写一写:老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4)对一对:和课本对照一遍,写得不好看的地方,在下一遍中及时纠正。2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3 .投影展示优秀书写作品,相互借鉴。五、小结回顾,作业设计1 .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

7、堂表现。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也知道了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来写的,那么为什么说父亲最喜欢树林和小鸟呢,有哪些行为表现,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2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2 .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作者的护鸟心愿。3 .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要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4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

8、主要内容,导入新课。过渡: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样的句子是中心句。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课文内容写具体的。二、品读欣赏,初步判断1 .出示课后第2题,指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并初步做出判断。2 .汇报交流,初步了解学生把握课文的情况。过渡:前面四条,同学们很容易就能做出判断,也都能从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最后一条,还有些争议。那么下面,我们就顺着文章的思路,到课文中去找找判断的依据。三、细读探究,体会感情1.自由朗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望”的语句并赏析。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

9、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1)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幽深的雾蒙蒙的。)“幽深”是什么意思?(深而幽静。)(2)树林里很安静,什么也看不清,父亲是怎么知道树林里有没有鸟的?(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3)不是望一眼,闻一下,而是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从这一遍又一遍的望、闻中,我们除了感受到父亲对鸟的喜爱,还能体会出什么?(父亲善于观察。)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1)这是“我”眼中父亲的姿态。“凝神静气”“兀立”是什么意思?(“凝神静气”的意思是使精神凝聚,使心平气和。“兀立”的意思是笔直地挺立。)(2)从父亲的神态、动作,你能体会到什么?(父亲聚精会神,十分专注地

10、望,像一棵树一样,和整片树林融为一体。我体会到父亲对鸟和树林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观察非常仔细,也说明他喜爱、了解树林和鸟,能从几片叶子动的情况判断出有鸟儿。)(2)带着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读一读父亲说的这些话。(指名读)过渡:父亲在望鸟的时候,“我”在干什么?找一找写“我”的表现的句子。2.自由朗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闻”的语句并赏析。“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焙得热腾腾的J(1)读第一句,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对鸟的喜爱?(轻声、生怕。)(2)再

11、读一读接下来的句子,你对哪句话或是哪个词印象最深刻?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小鸟过夜的时候挤在一起焙得热腾腾的”,就表明有很浓的鸟味儿散发出来。)(3)带着生怕惊动鸟的感觉,轻轻地读一读。(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过渡:父亲闻到了鸟味,“我”闻到了吗?3 .自由朗读课文第1419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歌唱了J(1)父亲还了解鸟的哪些情况?(鸟的生活习性。)(2)注意此处引号的用法较特殊。(3)从父亲的这些话中,你对鸟儿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什么感受?过渡: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真觉

12、得小鸟就像人一样,休息了一晚上之后也要起床、伸懒腰、振奋精神,迎接美好的黎明。父亲一定是把这些鸟儿当成孩子一样,了解它们的生活起居,时刻关注它们的动向,仅闻味就知道它们要干什么,真厉害呀!父亲说“鸟要准备唱歌了”,那鸟儿唱了没有?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1)去掉“真的”这个词语,再读一读,句意有什么变化?(去掉之后没有那种惊喜的感觉了。“真的”表明了鸟儿唱歌是在“我”的意料之外,但是印证了父亲说的话,又让“我”感到惊讶不已。父亲说鸟会唱歌,鸟就真的唱歌了!这让“我”感到无比惊喜。)(2)你能把这种惊喜读出来吗?过渡:鸟儿唱歌了,父亲说了什么?“我”又知道了什么?(出示句子)“这是

13、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J父亲说。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1) “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时刻?(黎明时。)此时鸟儿们在做什么?(抖净羽毛,舒畅地呼吸,开始歌唱。)(2)播放鸟叫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鸟儿的“快活二小结:鸟儿快活了,爱鸟的父亲一定也很快活,此时此刻,父亲、树林和鸟都是那么快乐。难怪一开头作者就说一一(出示句子,学生齐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J4 .自由朗读课文第2023自然段,思考:父亲还了解什么?过渡:父亲看叶、闻味、听歌、知鸟快活,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鸟儿的习性十分了解,对树林和鸟十分喜爱。那么,这份喜爱当中还包含着什么感情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20至23自然段,

14、仔细想一想。“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1)父亲的这种喜爱中还包含着什么感情?(担忧。)(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鸟儿的快乐与危险是并存的,父亲十分担心鸟儿受到伤害。)(3)为什么这时小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呢?(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小结:是啊!父亲不仅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最快活、最危险,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爱”一一(出示句子,学生齐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J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我”是什么心情?(出示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1)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猎人有什么特点。(熟悉环境,熟悉猎物的生活习性

15、,善于观察,准确判断。)父亲具备这些条件吗?(具备,父亲具有当一个优秀猎人的条件。)(2)如果父亲做猎人,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父亲这么了解鸟的习性,这么善于观察,如果他做猎人,林中的鸟儿会被轻而易举地猎杀,面临灭绝的危险。幸亏父亲不是猎人啊!)(3)“我”为什么感到高兴?(一是鸟儿不会受到伤害,“我”为鸟儿感到高兴;二是父亲如此了解鸟儿,却不伤害鸟儿,而是那么喜爱鸟儿,“我”为父亲感到骄傲。)5 .回顾课后第2题的最后一条判断“父亲曾经是个猎人”,引导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辩论。正方:通过反映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熟悉的语句,可以推测父亲虽然现在不是猎人,但可能曾经是个猎人。反方:通过“父亲一生最喜欢树

16、林和歌唱的鸟”,足以推测父亲没有做过猎人,因为他不会去捕捉自己最喜欢的鸟。四、感悟升华,拓展延伸1.明确课文主旨,布置课后实践活动。过渡:“我”高兴,也不仅仅因为父亲不是猎人,其实呀,“我”心里还有更大的愿望,你们知道吗?(学生自由交流。)是呀!希望身边所有的动物都不要受到伤害,人类和自然能友好相处。这就是“我”,也是所有人最美好的心愿。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爱鸟的知识、资料,合作编排一份爱鸟小报。也可以观察周围的鸟类,了解周围是否发生过伤害鸟类的行为,为保护鸟类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6 .积累表达,语言运用。(1)概括: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练笔:试着用上“雾蒙蒙”“露水”

17、“湿气”“沉重”等词语,描写一下某个大雾弥漫的早晨。提示: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想一想你会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觉,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观察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等。记得用上学到的词语哦!五、丰富积累,作业设计1.参考课后第二题,摘抄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字迹端正,抄写正确,不多字漏字。)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阅读本文,我们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讲解课题,启发学生谈话,促使学生开始进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其次,为了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层层深入、入情入境的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情感,体会到父亲是一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然后逐句研读品味。为了突出重难点,理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这个主题,我抓住父亲对“我”说的话进行了重点教学,引领学生们感悟。多次的合作讨论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他们大胆想象、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本次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在教学生识记字词时,指导不够到位,一些难写的字学生很难掌握。还有就是我讲解的比较多,学生发言不如之前积极。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