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54175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融、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生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能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重难点)3 .了解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体会小兴安岭物产的丰富。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重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融、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生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4 .梳理课文层次及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和丰

2、富的物产。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教师设置情境解说激趣。导语:各位小游客,最近的一个星期里,我们先是饱览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观,见识了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妩媚风情,欣赏了月夜洞庭湖的清丽风姿;随后,我们又去探访了美丽可爱的西沙群岛,在五光十色的海水里嬉戏,和有趣的海底生物交谈,在海岛上和许许多多的海鸟共舞;紧接着,我们回到既美丽又整洁的海滨小城歇了歇脚。今天这一站的目的地是美丽的小兴安岭。它位于我国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请大家做好准备,带着一路上的好心情,去找一找旅途中的新发现吧。2 .播

3、放视频,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对小兴安岭进行介绍。3 .再读课题,导入新课。过渡:各位小游客,相信大家已经对我们祖国的这块宝地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让我们进入小兴安岭,去亲身感受一下它的美丽吧!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并自己根据拼音熟读生字。标出段落序号。(2)通过和同学讨论或者借助学习工具,学习文中不熟悉的词语。4 .认读生字词,正音辨形。(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集体评议、正音、辨形。识字方法:“兴、舍”是多音字,可以让学生根据词语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挡、脑”可以通过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坛”可以运用猜谜语的

4、方法识记。此外,还可以结合图片、进行动作表演、联系实际生活等识记生字新词。(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标出段落序号Q(2)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小兴安岭的?把重点词句画下来。(3)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划分,归纳出各层次的主要内容。5 .汇报自学成果,集体交流。(1)指名学生汇报画出来的词句,明确课文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介绍小兴安岭的。(2)指名学生汇报划分的层次和归纳的内容。小结: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开头先概括交代了小兴安岭的树多,然后描写了小兴安岭四个

5、季节不同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Q全文运用的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6 .朗读美文,交流感受Q(1)同桌合作朗读并互相评价,指出读得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2)指名朗读各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长句子。(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Q过渡:小兴安岭美在树木,美在四季,美在物产丰富。那么,在不同的季节,这里的美又会呈现出哪些不同的特点呢?我们刚刚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受了小兴安岭的美。下节课,我们再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小兴安岭那迷人的四季。2 .引

6、导学生交流分享。(1)自由交流自己从影视作品或是其他途径知道的小兴安岭的情况。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讨论交流Q(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物特点,体会小兴安岭物产的丰富。3 .初步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4 .围绕自己喜欢的季节,抓住景物特点进行介绍。5 .读写结合,仿照本课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仿写练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6 .播放配乐朗诵,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各位小游客请注意,我们刚刚乘坐专列来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现在,请大家在优美的配乐朗读

7、中,共同领略小兴安岭的无穷魅力。7 .引导学生谈听后感受: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朗读第1自然段,决定教学指导顺序。1 .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预设:引导学生重读“数不清”“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森林面积大。2 .教师过渡,出示小兴安岭四季图,根据学生喜欢季节的人数多少定教学顺序。(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生机。1 .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在描写春天的景色时,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来描写。树木焕发了生机,积雪融化汇成了小溪,小溪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2 .引导

8、学生交流:这一段中有哪些词语,或者句子最打动你?3 .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词句,教师相机点拨重点。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1)思考:为什么用“抽”字?换为“长”字行不行?(运用动作演示的方法了解“抽”的意思,明确“抽”字更能体现树木在春天生长得非常快,十分生动形象。)(2)教师小结,指导朗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1)“汇”字说明了什么?(融化的雪水都往一个方向流淌,“汇”字写出了雪水流淌的动态。)(2)句中还有一个描写声音的词,是什么词?(淙淙。)什么意思?(流水发出的轻柔的声音。)这个词表明水流的什么特点?(细小、轻柔。)(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轻柔的感觉

9、。溪里涨满了春水。预设:出示春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涨满”“流淌”“贮满”几个词的区别,体会“涨”字表达上的妙处。“涨”表明冬去春来,包含着一种势态的变化。“流淌”是一种动态,“贮满”只是一种状态,都没有“变化”的意思。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1)合作表演:小鹿在干什么?(散步,喝水,欣赏影子。)(2)想象思考:小鹿会看到什么?闻到什么?想些什么?(满眼的绿色,新鲜的空气,暖暖的阳光,多么悠闲、多么惬意啊!)(3)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把小鹿当成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鹿们活动的不同,富有情味。)4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概括小兴安

10、岭的春天的特点Q5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夏天的葱茏之美。1.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夏天的哪些景物?(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2 .小组讨论: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确:(1)都是先写树,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色。(2)都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的。3 .读一读第一句话,圈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4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词语。(1)从这些词语中,你们感觉这些树木怎么样?(特别茂密Q)(2)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预设: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理解“

11、封”字的意思。明确“封”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表现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表现了树木青翠、枝繁叶茂的特点。指导朗读第一句。5 .引导学生交流品析:在这个季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吗?6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预设:“浸”是什么意思?查查字典。(学生查字典,汇报0)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浓,从山谷里升起来,慢慢弥漫开来,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就像浸泡在乳白色的液体中一样。一个“浸”字,写出了浓雾中森林的状态,十分确切。(换成“罩”字行不行

12、?)不行,“罩”是自上而下,扣盖、覆盖的意思,没有“浸”用得贴切Q太阳出来了,千万缕耀眼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预设:这句话写出了太阳金光四射,驱散浓雾,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地上的情景。写出了从雾升起到雾散开的景物变化。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色、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预设: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夏天草地的美各种各样”的野花竞相盛开,聚集在一起,真像赶集一样热闹!7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概括小兴安岭的夏天的特点Q8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四)引导学生分小组自学第4、5自然段,感受秋、冬之美Q过渡:现在,老师也想要去小兴安岭游玩,可是不

13、知道该秋天去还是冬天去。你们觉得哪个季节去好呢?接下来,老师会把大家分成两组,一组叫“秋天小分队”,另一组叫“冬天小分队”,各组队员在一起讨论讨论,怎样说服老师,让老师决定秋天去或是冬天去。1.引导“秋天小分队”自学第4自然段。(1)如果我秋天来到这儿,会看到什么?会有什么有趣的体验活动?(2)在第4自然段的描写中,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特别生动?(3)想象描述:根据课文中的描述,想办法用生动的语言说服我秋天去那儿旅游吧。2 .引导“冬天小分队”自学第5自然段。(1)如果我冬天来到小兴安岭,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2)你能介绍介绍这里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哪一种你觉得最有趣?(3)想象描述:根

14、据课文中的描述,想办法用生动的语言说服我冬天去那儿旅游吧。3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要点。(1)感受秋天:树木:颜色一一变黄,更苍翠;动态一一落叶飞舞。物产:动词一一献(写出了森林的热情、慷慨,富有情意。)形容词一一酸甜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写出了物产的不同特点。)(2)感受冬天:天气:雪花、西北风一一冷动物:黑熊、紫貂、松鼠一一各具情态(五)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1.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明确: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诱人;说它是“巨大的宝库”,是指小兴安岭的树木多,物产丰富。2.再次齐读,读出赞叹、热爱的情

15、感。三、拓展延伸,互动交流1.思考交流:如果到小兴安岭去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季节去?提示:(1)先说说这个季节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2)再抓住这个季节的景物特点,说说这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3)最后还可以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去那儿想做的事情。2.出示课后“选做”题目,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选做: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提示:家乡最美的季节是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有哪些景物特别吸引人?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样子的?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上积累的词语,把景物的样子写下来。四、课后延伸,作业设计1.课后任选一项任务完成。(1)背。有感情

16、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其中一段话。(2)画。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按照课文的描述把这个季节的景物画出来。(3)写。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小练笔,并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4)做。搜集与小兴安岭有关的知识,结合课文内容,出一期以小兴安岭为主题的手抄报。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有两点成功之处:一、情感朗读,引领探讨。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旅游”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朗读,在读中品味,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二、抓住词句,质疑深探。如第1自然段的“抽出”“淙

17、淙”“俯下身子”“侧着脑袋”都用得十分到位,动静结合,把整个春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用换词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从而让学生知道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景。而第3自然段中“封”“浸”“千万缕”把夏天的特点写得十分准确,同时又体现出小兴安岭独特的魅力。不足之处:本次教学设计对文本的分析、理解透彻,但课外发散稍显不足Q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课本为载体,引领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引导和帮助学生查阅有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