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和全市招才引智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63525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和全市招才引智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和全市招才引智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和全市招才引智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和全市招才引智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和全市招才引智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和全市招才引智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和全市招才引智情况汇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关于2023年全市招才引智情况汇报在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经开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人才工作部署安排,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人才5.8万多名,大专以上学历达到69%,人才数量和质量居全市前列。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坚持党管人才,打出人才强区“组合拳”。坚持党管人才,扛牢主责主业,实行“组织架构+真金白银+政策加持”,形成人才工作“大合唱”。人才机制优先构建。强化抓“第一资源”主体责任,建立区党工委定期调度、班子成员联点服务人才工作制度。在园区编制紧缺情况下,

2、实行区人才服务中心单列管理,强化人才工作组织保障。人才投入优先保障。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主责、社会参与的多元人才投入模式,区财政每年预算5000万元专项经费,上不封顶据实追加,近三年每年实际列支在3000万元以上。人才政策优先落实。认真践行市人才45条,配套出台“人才强区战略20+N”升级版、科技创新10条、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率先出台雇员聘用管理试行办法,不断放大叠加政策优势。突出产业主导,下好人才招引“先手棋”。围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石化装备、电磁及磁力装备等优势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人才链”,实现精准引才、四海揽才。双招引才前置化。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在招

3、引领军型、人才密集型企业时做到人才工作提前对接、提前宣传、提前服务,实现“人才、资金、项目”一体引进。去年以来,新引进博士27名,引进数量、质量均创历年之最,全区累计各类博士89名。这些高端人才的引进,对全区产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领航之势。组团引才规模化。改变企业过往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招引方式,打造“政府搭台、校企参与、组团出海”的引才模式,全面组织企业招引技能型人才。今年来,先后组织区内105家企业深入长沙理工大学、理工学院、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采用“送岗上门”“登门求才”的模式,共招引各类青年人才1156名,受到企业广泛好评。飞地引才常态化。积极引导中科、凯迪、爱达兴等6家企业

4、在武汉、南京、长沙等大城市建立人才飞地,将传统“本地筑巢”转化为“异地筑巢”,让更多“候鸟人才”为我所用,让区域发展“借梯登高二5年来,6家企业飞地引才300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85%。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资源共享”的模式,积极推动在长沙等省会城市筹建经开区人才飞地。聚焦平台赋能,打造人才培育“新高地”。重点聚焦平台建设,突出平台育才,让人才既有用武之地、又能升值增值。打造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已成立院士工作站4个、国家级技研中心3个、省级研发中心19个、市级研发机构33个,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创新舞台。科伦药业组建的1

5、4名博士研发团队,已转化科技成果12项、获批新药2个,形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中科电气*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研发的电磁铁搅拌等新技术,每年为公司增加产值5亿元、纳税3000万元。打造高标准的人才成长平台。与市职院、省石化学院、中南技校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连续5年开办“科伦班”“昌德班”“四化建班”,累计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806人次。同时,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引导区内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20多所省内外高校和7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实践平台。打造了科创园、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海凌科

6、技园、火炬创业中心、医药产业园等5大专业园区,强化硬件配套、升级软件服务,让各类人才在园区轻装上阵、大胆实践。近三年有千牛无人机、迈清环保、珞佳智能、金钺等28家小微企业经过孵化后在园区拿地建厂、快速发展。优化人才生态,当好人才服务“店小二”。大力推进创业安心、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子女安顿、身体安康“五安”工程,当好“店小二”“服务员”,打造“近悦远来”优良生态。把优越环境转化为引才资本。投入5亿多元,建设中小学校12所,新增学位2万余个;建成区级人才公寓1500套;建成红星美凯龙、金悦洋商业公园等城市综合体,芒果时代、万达广场正在加速推进,城市美誉度、生活便利度和环境宜居度显著提升。把政治认

7、同转化为留才保障。积极推荐各类人才参选“两代表一委员“,近三年共发展两新组织党员145人,推荐省科技领军人才、*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推荐15人当选为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把人文关怀转化为暖才真情。区工委领导带头联系走访服务高层次人才;连续三届开展7类本土人才项目评选,每年奖励资金280万元,让人才得实惠、获真金;每年开展人才沙龙、交友联谊、人才讲堂等活动20余场,协调解决人才工作生活困难问题150余个;广泛宣传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在全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以一城之名礼遇人才。汇报完毕,谢谢大家!关于2023年全市招才引智情况汇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

8、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市结合工作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柔性引才工作上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发挥好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机制,做活柔性引才文章。一、夯实基础引才,播下柔性引才“种子”。近年来,我市全面夯实人才工作基础,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引才。我市区位优势独特,地处亚洲地理中心,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历史文化厚重,风景秀丽,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年来,多次吸引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南开大学原校长饶子和3位院士莅临我市开展调研

9、走访,三位老校长积极推荐,“科学家论坛”顺利落户我市,并每年定期举办1次。依托论坛,在北京、上海、通威等部门机构设立5个招才引智工作站,用优质生态和优势区位吸引院士、科学家、名校长等优秀人才,先后有*多名高层次人才到我市研学考察,助推我市柔性引才工作取得突破。二是聚焦需求精准引才。跳出就人才来引才的大水漫灌思维,采取精准滴灌、精确对接的方式吸引人才。近年来,我市通过举办论坛、会议、讲座等方式,先后收集*余名专家详细信息,包括*位院士、*位高端专家、*位企业家和*余位普通专家,建立起我市高层次人才专家数据库。同时,定期梳理收集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人才智力引进需求,通过需求精准匹配,有针对性地做

10、好人才智力引进项目策划包装。近3年来,共精准签约柔性引才项目*项,柔性引进院(专家)团队*个、高层次人才*余名。三是集智共建引进人才。发挥我市作为全省首批柔性引才基地的作用吸引人才,依托我市“院士讲坛”引进人才,共享人才资源,形成左右协同、同频共振、共建共享的引才大格局。近年来,通过我市柔性引才基地先后吸弓I*批次*位院士(专家)赴我市休假疗养,开展智力帮扶。四是暖心服务吸引人才。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柔性引才服务保障,按照引进人才级别,分别给予300万元、240万元、120万元、30万元工作生活补贴,定期组织引进专家人才开展健康体检,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开通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配偶随迁等绿

11、色通道,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常态化开展春节走访慰问专家人才代表、人才座谈会、“博士服务团”成员回访等工作,在市级媒体开设“人才故事汇”专栏,宣传人才政策,讲好人才故事,营造全社会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二、多措并举育才,长出柔性引才“枝芽”。近年来,我市破除思维定式,放开手脚,全方位、开放式、多领域、多层次地开展人才合作,全市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柔性引才热情。一是聚焦校地联姻育才。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通过校地对口帮扶,全方位引育人才。与西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5所高校签订人才供需协议,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发展。西南大学依托定点帮扶*县的契机,将魔芋

12、和新品种枇杷“移植”*,先后柔性引进魔芋种植人才*人,种植魔芋*亩,助农增收*万元;大连理工大学将“大龙蟹”和农产品商标“fM瓦翁”落户*;西安交大附一、附二院专家,西安交大支教团奔赴施甸开展医疗“补短板”活动;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带领团队进入施甸开展地质文化和富硒大米研究。各类校地合作项目全面落户我市,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全新动力。二是聚焦产业需求育才。围绕“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支撑一个产业”的目标,柔性引进专家团队到我市开展智力服务,聚焦产业链构建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积极争取我市小粒咖啡、施甸水稻制种、中药材、*石斛、*红茶等产业科技项目、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

13、室等向本地倾斜,纵深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县聚焦打造石斛“百亿产业“,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紫皮石斛地方标准,推广规模化种植石斛*万亩,培训石斛产业工人*万人次,注册石斛企业*家,培育全省绿色食品牌“十大名品”3个,先后建立*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石斛产值达*亿元,逐步实现了人才集聚、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三是聚焦联企借智育才。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围绕我市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乡村振兴等领域确定了10个重点项目,邀请到深圳华大基因、康诺希生物、国药集团、光明食品、通威集团等中大型企业到我市考察,通威一期、二期先后落户我市,创造近5000个就业岗位,实

14、现了“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批就业”的社会效应。激发企业借智登高动能,先后促成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专家工作站等一批技术攻关研究载体扎根基层和企业,形成“建成一个专家工作站、升级一个企业、激活一片区域”的大好势头,实现了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融合发展。四是聚焦专家“问诊”育才。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和资深专业人才为重点,“借脑用智”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项目推进献计建言。先后柔性引进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教授*,零点有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对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和共享经济、咖啡企业管理升级等领域进行指导,推

15、动产业升级发展。特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团队受聘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将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的品牌影响力,建成泌尿系统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团队成员定期到我市出诊,能够服务周边地市近*万人。三、积厚成势聚才,结出柔性引才“硕果”。一是引才磁场动能更强劲。注重发挥引才基地和科研站(所)柔性引才的作用,随着我市省级柔性引才基地建设和科学家论坛推进,我市持续引进了一批专家人才,促成一批科研创新平台拔地而起。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个,形成“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良性循环。二是以才引才效应更凸显。注重发挥

16、高端人才引领作用,不断发动人才以才引才、以才聚才,各类专家人才“朋友圈”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各类人才互推互荐的“滚雪球”效应。为推进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柔性引进中国牛协会主席在我市建立肉牛发展研究院,并聘其为名誉院长,借助其影响力,先后吸引20余名高层次人才到我市开展饲草和肉牛研究;理工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带动7名高层次人才围绕滇西药食兼用生物资源绿色高值化技术创新基地建设齐聚我市;*位院士签约入驻院士村工作基地,*位院士接受我市“荣誉市民”称号,并吸引号召*多名专家人才齐聚我市,以才引才的效应持续凸显。三是平台聚才效果更彰显。围绕全市人才发展目标和定位,紧盯项目投资、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重点,持续推进我市柔性引才基地和科学家论坛平台建设,平台聚才效果更彰显。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前沿的优势,建设省“海智计划”工作站,打造省级大健康院士(专家)产业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新格局。“梧高引凤至,花香蝶自来。”我市秉承独特的区位、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一流的生态、富集的资源,积极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必将把柔性引才品牌打造成为全省、全国的亮丽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