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少年无线电测向主编:罗庆丰目录前言第一讲介绍无线电测向活动第二讲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应用及活动现状第三讲无线电测向活动的特点和比赛方法第四讲PJ-8O测向机的介绍第五讲PJ-8O测向机装配和调试第六讲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第七讲训练和竞赛附录1:无线电测向竞赛规程附录2:我校学生获奖统计无线电测向是集电子、科技、健身、国防教育于一体的科技体育项目。科技性、体育性、趣味性、竞技性是无线电测向的突出特点。参加本课程的学习,除了学习无线电方面的科技知识,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点、测向机原理、电子制作、调试、维修等知识以外,还要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结合“军事地形学”学习野外运动技术。是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
2、、动手与动脑、室内与户外、体能与智力的结合,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有机地将电子、科技、健身、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在学校素质教育课中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强身健体、磨练意志,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它既丰富了学校实践课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判断事物的能力、提高野外生存能力、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及综合素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今后科技领域竞争的需要。一、历史的回顾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人麦克斯韦以数学为工具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特别是法拉第和楞次
3、的经验)提出了振荡(交变)电流可以辐射出电磁波并以光速向外传播的“电磁理论”。1887年德国人赫兹成功地进行了用人工方法产生电磁波的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九十年代,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先后分别独立实现了无线电通信。1890年,波波夫通过无线电对45公里外的破冰向发出指令,拯救了遇难的27名渔夫。第二年,马可尼使电磁波飞越重洋,从英国波乐多到达美国纽芬兰,实现了跨越大洋,长达3200公里的无线电通讯,自此,无线电通讯时代到来了。目前,航海、航空模型以及无线电测向使用的频率,都处于“业余波段”中。从室内到室外,由相通到相会(由业余短波通讯到无线电测向)。早在20世纪30年代,业余短波
4、无线电通讯就兴起了,到60年代全面普及,后来演变成用特别的测向机去搜寻隐蔽电台(狐狸台),这样,无线电测向就成为跨越无线电技术和体育两个方面的群众性科技体育竞技项目了。第二讲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应用及运动现状一、无线电测向的运用无线电测向先用于军事上,军事侦察监视在和平建设时期,广泛用于交通、天文、气象、环保、救灾中。国际公约中规定,1600总吨以上的海船,必须装有测向仪,用于海上求助等。二、无线电测向运动现状本世纪20年代,美国无线电爱好者,用于寻找发现台。40年代,挪威、丹麦、英国陆续开展了游戏性无线电测向活动,1956年,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ARU)第一区批准了南斯拉夫关于制定国际比赛
5、规则的建议。1960年,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一区执委会通过解决了各国测向活动使用频段不同,活动方式不同。1960年,在莱比锡举行了首次欧洲国际无线电测向竞赛。1961年8月,在瑞典首都斯法哥尔摩举行了第一届欧洲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到1977年,欧洲共举办了8次锦标赛。1977年,将欧洲锦标赛扩大为世界锦标赛。1979年,通过新的竞赛规则。1980年9月,第一届世界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在波兰格旦斯克举行。1984年9月,在挪威奥斯陆举行了第二届无线电测向锦标赛。12国参赛中国队崭露头角世界锦标赛每两年举行一次到1992年为止共举行了六届世界锦标赛我国起步在颐和园1960年去欧洲观摩1961年5月,在颐和
6、园比赛1962年,在北京香山举行第一届僵无线电测向锦标赛1964年,全国比赛参赛队24个文革期间全面停滞1979年河南率先恢复了无线电测向活动1980年,国家体委正式列项1984年,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了首次全国青少年竞赛以后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家每年一次组织工作全国青少年赛事。第三讲无线电测向的特点和比赛方法一、无线电测向的特点在公园、森林、丘陵、原野,手持测向机奔跑着,跟踪寻找“狡猾的狐狸”(隐蔽电台)它是跨科技体育两个领域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在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等诸方面都得到充分发挥、磨练和考验。整个竞赛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超时不计成绩,运动员
7、每找到一个台,必须用该台印章或打卡器在竞赛卡片上作印,这是裁判判定运动员找台的凭据。各隐蔽台之间直线距离不小于400米,各台距起点距离不小于750米。最佳台序直线距离为4.7公里,运动员实现距离约6-10公里。运动员到达终点,由裁判记录通过时间,算出每人实用时间,评定成绩时,先比较每人找台数,再比较实用时间,找台多而用时少者名次列前。短距离竞赛:设35台隐蔽电台,台间30-200米,发射功率O.31W,每间隔13分钟出发一批运动员。项目:世界锦标赛中正式列入的有80米波段(35003600KHz)2米波段(144-146MHz)我国还有160米波段(1800-2000KHz)测向。第四讲PJ8
8、0测向机的介绍(一)频率范围:不窄于3.53.6MHz(二)灵敏度:不劣于2kWm(三)方向性:距80米波段测向信号源0.5米能分辨出双向、单向分辨距离不大于3米。信号源的序号:0号台MO()1 号台MOE()或1()2 号台MOI()或2()3 号台MOS()或3()4 号台MOH()或4()5号台M05()或2()6 号台6()7 号台7()8 号台8()9号台9()“达”表示长音,“的”表示短音。1号台MOE,拍发“达达达达达的”使用和掌握测向机(PJ-80)一、测向机各旋钮,开关的功能1 .频率旋钮:用来寻找需要收测电台的信号,要求被收测信号的音调清晰,悦耳,而其它电台信号尽可能小,减
9、小其干扰。2 .音量旋钮:用来控制音量大小,此旋钮在快速接近电台的途中,随着信号强度的不断增加而需经常旋动,每次旋转时,应旋转在音量适中并略微偏小的位置,以获得较好的方向性。3 .单向开关:用来判断电台的方位。当需要判断单向性,按住此开关,将拉杆天线接入电路,其输出电势与磁性天线所感应的电势复合。产生一心脏形方向图,这就克服了磁性天线的双值性。当松开此开关,自动切断项立天线,测向机保持“8”字形方向图。此外,本机不单高电源开关,插入耳机即接通电源,拔出即断开电源。二、正确的持机方法以PJ-80型直主式测向机为例,正确的持机方法是:右手持机,大姆指靠近单向开关,其它四指握测向机,手背面是大音面,
10、松肩垂肘,测向机举至胸前,距人体约25厘米,尽量保持测向机与地面垂直。按照个人的不同习惯,也可左手持机,右手转动旋钮。三、熟悉测向机的性能1 .收测电台信号,每一部隐蔽电台(或称信号源)均有自己的偏号和呼号,并且有连续自动拍发寻幅电报的功能,其电码是:0号台MO()1号台MOE()或1()2号台MOI(,)或2()3号台MOS()或3()4号台MOH()或4()5号台M05()或2()6号台6()7号台7()8号台8()9号台9()在语言中,通常用“达”表示长音,用“的”表示短音,以1号台MOE为例,叫做拍发“达达达达达的”2 .熟悉测向机的方向性,两个内容(1)测向机在某一地点实际具有的双向
11、和单向性能,如指向有无误差;双向的两小音面是否一样,或是有一个较为清晰和准确;单向是否明显易辨等等。根据这些性能,来确定测定电台方向线的基本方法。(2)距电台不同距离上测向机的方向特性,并确定此时直立天线应拉出多长单向较好等。由于短距离测向隐蔽电台设小点标或不设点标,隐蔽难度较高,对极近处的方向体会也是有实际意义的。3 .熟悉测向机的音量特性。粗图掌握不同距离时的音量情况,可以估计电台距离,对选择行进路线,迅速接近电台是有帮助的。如果能掌握数字内的音量及音量变化特点;对确定电台位置具有更为实际的意义。第五讲PJ-80测向机装配和调试普及型80米波段直放式测向机,-电路简单,成本低便于安装调试,
12、运行性能好等特点,非常适合在学生中开展短距离无线电测向活动时装配使用。一、主要性能(一)频率范围:不窄于3.53.6MHz(二)灵敏度:不劣于2mvm(三)方向性:距80米波段测向信号源0.5米能分辨双向;单向分辨距离不大于3米。二、电路方框图PJ-80型测向机由测向天线,高频放大级、可调差拍振荡器、差频检波器、低频放大级、功率放大级及耳机等组成。图如下:三、工作原理从方框图可见,PJ-80型测向机没有本振级和中放级,在电路程式上和信号处理上,与超外差式测向机有一定的区别。工作原理:测向天线接收到3.53.6MHz等幅电报信号后,送至高频放大级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与可调差拍振荡器产生的1.
13、751.8MHz振荡信号的二次谐波一起回到差频检波级。调整差拍振荡器的频率,使其产生的接收信号高或低IKHZ的信号。此信号与高放输出信号进行差频检波,得到IKHZ的低频信号。然后再送至低频放大级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最后送至耳机。然后再送至低频放大级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最后送至耳机。我们即可收以到电报信号了。可见,在信号处理上,本机并不像超外差式测向机那样,没有两个振荡器,一个是本机振荡器,产生比外来信号高或低465KHZ的高频振荡信号,与高放信号混频后,得到一个465KHZ的中频信号,再进行中频处理,另一个是差拍振荡器,产生比465KHZ中频信号高或低IKHZ的振荡信号,与中放输出信号差出
14、IKHZ的低频信号。而现在,我们只用了一个振荡器就直接差出了低频信号,同时直到了选台和差拍作用。省略了中频传换和处理,大大简化了电路。(一)测向天线部分由直立天线A,单双向转换开关k,调相电阻RI5、磁线天线LL2及调谐电容Ci等组成,Ll与Cl并联,调整G合、使天线回路谐振于3.53MHZo(二)高频放大级由晶体管BGi、偏置电阻R1R4耦合电容,谐振电容C3,旁路电容C4及高放线圈Bl等组成,BI的初级线圈与C3并联,调整&磁芯,谐振于3.57MHz,这样即可与天线回路的谐振频率.353.6MHz的接收频率范围内均较平缓,即高放增益较均匀视图,为使测向机在近台区强信号时,高放级不出现阻塞现
15、象,仍能维持正常的放大并保持良好的方向性,我们采用控制高频组工作点。(调节W皿)来控制高放增益.此办法不仅可省略衰减开关,无需选用具有AGC特性的高频三极管.而且可获得非常宽的增益控制范围,不过改变工作点会造成一定的失真。但由于我们接收的是电报信号,在比赛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三)可调差拍振荡器上晶体管BG3,差拍振荡线圈B2变容二极管D2,回路电容Cl4、C15、C16C18及直流偏置电阻Rio、Rl3、Ri4组成变容不得二极管D2的偏置电路。调节W2即可改变振荡频率,为得到较宽的频率变化范围,可选用电容量变化大的变容二极管.也可改变RI3、Rm的值。为提高电路的频率稳定性,采取了两点措施:
16、一是选择温度系数较小的电容做回路谐振电容Cl4、C15,二是设稳压管D3来稳定振荡器的工作电压。(四)差频检波器由检波管Di、RC型滤波电路C5、C6、R5及检波负载R6组成。其中,栓波管是一个具有单向导电性的非线性器件。利用它,可使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产生出许多新的频率成份。例如:除原有的两个频率外,还有两频率之和。两频率之差等等。这里只有一个频率成分是我们所需要的。即经高放后的外来信号频率与差拍振荡器频率的二次谐波之差(约IKHz)ORC型滤波电路是为了滤除栓波后的高频成分,使在R6上获得低频电压。(五)低频放大级由BG2、R3、R9、C8、CK)等组成。其中R3、R9为电压负反馈偏置电路。
17、C6、CH)均为耦合电容放大后的信号经CU)耦合至集成电路LM386进行功率放大。C12为反馈电容,当C2=10F时,LM386的电压增益可达100倍。电位器Wi_2与高放组Wl-I同轴控制。调节W-,可改变输出信号的大小。C13为输出耦合电容CK为耳机插座兼电源开关。(六)装机的调整。1 .天线回路的调整3.53MHZ调节C】,使声音最大,高不出最大点。改线圈的位置重新调C】。2 .将W2旋至中心点信号源3.55MHZ(5号台)调B2()使音调悦耳(约100oHZ)太宽增大Ri43001.5KQ太窄,减小R143 .使耳机声音最大,磁芯到最上端声音仍增大趋势将C3换小4768P磁芯调到最下端
18、声音仍是增大趋势应将C3换大后再调。4 .方向性调试:单向大音面,分辨困难应改变R48K单向分辨距离约3m。第六讲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当磁棒轴线与电波传播方向垂直(=90、=2700)时,磁场方向与磁棒轴线平行,即磁力线与磁性天线线圈截面垂直,磁力线可顺着磁棒通过,磁棒聚集了最多的磁力线穿过线圈,线圈中的感应电势最大。当磁棒轴线与电波传播方向成其它某一角度,磁场方向也与磁棒成某一角度,会有部分磁力线穿过线圈,线圈中有一定感应电势输出。越接近于O或180。,感应电势越小;越接近90或270。,感应电势越大。感应电势随的变化而变化,形成“8”字形。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测向机的声音大小会随磁性天线输
19、出电势的大小而变化,但对极性的变化无法分辨。当磁棒轴线对准电台(=0,0=180。)时,耳机声音最小,甚至完全没有声音,此时磁性天线正对着电台的那个面,称小音面;当磁棒轴线的垂直方向对准电台(O=90。、=270)时,耳机声音最大,此时磁性天线正对着电台的那个面,称大音面。所以,在测向运动中,只要旋转测向机的磁性天线,找出小音点,发射台必定位于磁棒轴线所指的直线上;或找出大音面,发射台必定位于与磁棒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也就是说,利用磁性天线可确定电台所在的直线,但不能确定在直线的哪一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测“双向”。具有双值性的测向机在实际测向运动中是不能使用的。为了使运动员在任何一个测向点,都
20、可获得电台明确的“线”和“面”,就要求测向机天线具有单值性。磁性天线和直立天线组成的复合天线是具有单方向性的天线。使用复合天线后,磁性天线转动一周,只有一个方向使信号消失;也只有一个方向信号最强。这样就克服了磁性天线的双值性,获得了单方向性能。我们把信号强的这个面叫单向大音面,简称大音面,得用大音面就可直接定出电台在哪一边。第六讲训练和竞赛(一)训练收听电台信号:由于隐蔽电台工作在不同的频率上调电台信号的速度就成了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1 .识别电台呼号训练目的:建立收测信号必须首先分辨台号的概念。方法:教练员掌握可拍发15号电台呼号的信号源,运动员准备好测向机。笔、纸,以教练员口令调收信号
21、。分辨出电台台号后记录下来。每个台号的拍发时间可由15利润留成逐步减至5秒。此训练可在教室内进行。2 .高收电台信号训练目的:提高中收取电台信号的质量和速度方法:教练员操纵35台不同频工作的信号源。(1)按首先计划的开机顺序轮流发信。运动员记录收取的台号。每台工作时间由15秒减至5秒。(2)从5个电台中挑出3部电台同时发信,运动员自选顺序收听。总发信时间由40秒减至15秒。(3)以上训练,可逐步采用缩短天线长度或加大收发距离的方法,使信号由强变小。最后由教练员宣布结果进行评分或运动员自己核对打分。二.收测电台方向线1 .在空旷平坦的场地上设发射机一部,连续发信,运动员在距电台50100米处,原
22、地闭目转圈后测出方向线,然后睁眼检验。2 .场地和发射机工作方式同上,运动员蒙目,测定方向线后边测边前进。看谁距电台最近。为避免互相碰撞,运动员应在不同方向上分批出发。并在电台附近配一工作人员,防止踩踏电台。3 .运动员站在操场中央,周围设35部不同频率连续发信号弹的隐蔽电台。要求运动员在规定时间内,测定各台方向线。当受场地限制时,运动员可在教室内进行训练(密对不及方向与高台)。三、方向跟踪视运动员水平选一林区(对新队员可选在较平坦,树林不太密的地方,对老队员,应选地势起伏而且树木稠密的地方)训练。运动员在距电台约100米处单个出发。有效时间约为3分钟。找到电台打卡(或盖章)后迅速返回。找不到
23、也应在规定时间内返回。以免影响下一运动员出发。并可按此方法逐步把距离延长。此外,为提高训练效率,可在出发点四周设25个隐蔽电台,仍要求每名队员在规定时间内只找一台,返回起点再听从教练安排寻找下一台。最后以在规定时间内的找台数使用总时间来评定成绩。四.交叉定点。先矮树林一片,内设隐蔽电台一部利用林边道路进行交叉定点。确定电台位置最后以电台操纵员举旗验证。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发射天线的架设一定要与地面垂直,否则会给测出的方向带来误差。五、体会音量变化设一连续发信电台,运动员从几十米外按所测方向接近电台。再跑过电台十余米。体会音量旋钮应放的位置和音量变化。与距离电台远近的关系。特别是电台附近的音量情况
24、。以上训练内容可按学的时间适当安排。其中最主要的是方向跟踪和收测电台信号。至于训练方式,可根据实际条件参考上述方法进行。(一)比赛:短距离测向竞赛的组织工作并不十分复杂。但同其它项目的竞赛一样,要求严谨,细致周到。避免出现差错。对于组织过较多人参加的测向训练的人来说,组织这种竞赛是不成问题的,下面提出一些要点。供参考。1 .场地的选择,除考虑满足规则要求外,还应考虑参赛者的水平,对外宣传。运动员交通导等方面的因素。2 .起、终点的选择:应把对运动员的管理和良好的宣传效果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还应考虑到各区域的界线、厕所和做准备活动的场地等方面的问题。3 .竞赛规定时间的确定,应根据运动员水平和地形
25、难度。但一定要留有余地。4 .整个竞赛的裁判工作由三部分组成。(1)隐蔽电台裁判,必须确保信号正常,指挥畅通,每个电台一人,共46人。(2)起点工作必须井然有序,组织管理严格,约36人(3)终点裁判(含成绩统计)工作必须准确、迅速,约47人,裁判人数可按比赛规模进行调整。5 .大型比赛,还应适当考虑电台附近观众对运动员找台的影响。第起讲无线电测向运动员的身体训练一、身体训练的概念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有效在影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变化,机能的提高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的过程。在上述定义中,身体练习是指各种运动动作。身体形态是指人体的外型,其主要指标有身高、体重、胸围、四肢比例等。身体
26、机能是指有机体内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运动素质是指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身体活动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通常划分为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同身体素质不是一回事。身体素质是人为了适应社会,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人的最初活动尝试中就能表现出来。运动素质是在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为了适应运动和创造运动成绩的需要,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具有专门化特点的能力。在惯上,许多人把运动素质称做身体素质。二、无线电测向运动对运动员运动素质的要求无线电测向运动对运动员运动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速度、耐力和腿部力量。1、速度无线电测向运动员的速度,包括移动速度、转身速度、奔跑速度等。多数情
27、况下,主要是指奔跑速度。奔跑速度是测向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在途中测向时,提高速度可以缩短时间,并有助于及时到位。在近台区,速度快的运动员可以获得更多的测定次数,提高交叉精度,跟踪时可取更长的跟踪距离,从而扩大跟踪范围。2、耐力运动员在一次全程测向中奔跑的路程大约是610公里,用时间四、五十分钟以上甚至两个小时。没有良好的耐力,难以适应这项运动。因为耐力足不仅会使速度下降,耽误时间,还会由于“竭力”运动,引起大脑供血氧不足,使分析、判断能力下降,增多失误。3、腿部力量运动员在坎坷不平的田野、山林中奔跑,需要登山、跨越沟渠,对腿部力量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一些在长跑运动中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青少年投入
28、测向运动后,在山地奔跑中速度明显下降,甚至跟不上多年参加山地测向训练的女运动员的例子,各地都有发现。这也反映了测向运动对腿部力量的特殊要求。三、无线电测向的奔跑特点及其训练原则1、在同等距离上测向奔跑消耗体力更多(1)测向跑中,运动员由于手持测向机,上肢摆臂动作不对称,有时持机臂不参加摆动。动作不协调导致体力消耗更大。对此,以往有人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过测验,不摆臂时速度降低,而能量消耗增大。(2)测向跑在田野,山林中进行,道路崎岖起伏,有些地方通行条件很差。(3)测向跑是变速跑,全程中“冲刺”较多。试验表明,变速跑比匀速跑消耗体力多。在中长跑比赛中,一些体力好的运动员在摆脱对手时,便是以变速跑
29、去拖垮对手,拉开距离的。2、动作结构变化大测向跑的着地,蹬伸等动作要根据路面采取不同的方式,技术动作的结构变化大。场地中长跑中,经过训练和实验后,可以选定合理的动作结构。在中长距离,特别是长距离跑中出现几乎是摸式化的机械动作。测向运动员除基本动作要合理、准确外,还要进行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奔跑技术训练,形成不同地面的合理技术结构。以坡地跑为例,在上坡跑时,人体重心前移,前腿要比平常抬得高些,上体同大腿夹角明显减小,在场地跑中不参加或较少参加运动的一些肌肉这时必须工作,前脚踏地后,场地跑完成支撑,过渡动作,而上坡跑要求承担将身体上举的力量性工作,这时后腿由于过度伸长不更用力,脚弓及踝关节负担加重。下
30、坡跑时,人体重心后移,着地方式变为以脚跟或脚侧蹬地为主,步幅大而频率又快,对下肢各关节的灵活性,协调性要求更高。3、对运动员体质、心理、技术要求高测向比赛环境变化大,不可预知因素多,速度高峰出现时刻没有规律,变速跑多,因此对运动员的体质、心理、技术要求高。4、运动员要有“耐力储备”考虑运动员耐力时,不仅要考虑比赛中的跑动距离,还应考虑到留有“耐力储备”。人体机能特点决定,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大量血液流向四肢等运动肌肉,脑供血供氧量相对减少,思维能力必然有所有降。测向运动员为保持良好的自控能力和技术状态,必需具备更好的体力特别是耐力。由这些特点决定,无线电测向运动员身体训练原则是:以中长跑训练为基
31、础,积极将身体训练同专项技术结合,努力提高变速跑和越野能力。二、训练方法身体训练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例如训练原则、教学组织方法、赛前调整期训练、恢复期训练、少年运动员身体特点及训练方法等,专著已经很多。本书仅结合测向运动的特点,介绍一些一般性的训练方法。1、力量素质训练(1)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活动时克服阻力的能力。肌肉克服阻力是通过运动员的肌力实现的。阻力包括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两个方面。外部阻力包括运动员负载物体的重量、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内部阻力指肌肉内部的阻力,如肌肉的粘滞性,各肌肉间用力的内抗性等。力量包括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其中,力量耐力是指长时间克服小阻力的
32、能力,无线电测向运动中的奔跑耐力就属于这种耐力。速度力量是指在短时间内克服小阻力的能力。无线电测向运动中的快速跑、冲刺跑都需要速度力量。不同的力量训练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2)一般性来说,重复荷、高强度而短时间的训练可以刺激肌肉,特别是深层的肌肉,使肌肉强壮、增大。但在增强力量的训练中,更多的是用本人最大力量的2/3左右的力量进行训练。因为这可以减轻运动员心理上的负担,防止外伤,保证练习中完成必要的重复次数和组数。在这样的训练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必须有一个训练的准备过程。一般来说,先从3040%的强度开始,逐渐增加,直至75%的强度。第二、在训练中间可以穿插一些超75%的小强度训练,直至
33、95%的强度。(3)速度力量的训练,在速度力量训练中大多采用超等长练习,就是先将需要加强的肌肉拉长,然后再迅速做收缩动作。增强下肢速度练习的常用练习有蛙跳、长短距离的单、双足跳和跳深等。在进行这种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力量的增强不仅仅在于肌肉拉长的长度,更主要在于拉长后收缩的速度。第二、不同的练习高度作用于肌肉的部位不同。一般来说,跳的高度较低,主要发展小腿后群肌肉;练习的高度较高,主要发展股四头肌。第三、要做好准备活动,并逐渐增加强度,以防肌肉拉伤。(4)力量耐力训练,在力量耐力训练中,要求负荷强度小,重复次数低,练习时间长。负荷的范围一般在运动员本身承担最大负荷的1/4以下,练习的重
34、复次数要求达到或接近极限的程度,而练习的阻数不一定过多。对测向运动员来说,登山和轻负荷上台阶(楼梯,看台等)便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做上台阶练习时,要注意时间连续,掌握好上到台阶顶部再返回底部重新练习时的间隔时间,不要过长。此外还可做较浅的蹲起练习。选一台阶,运动员脚掌在台阶上,而脚跟悬空,曲膝半蹲到大小腿夹角近90度时直立。还可以做双脚跳台阶、单脚交换跳台阶等。2、耐力素质训练耐力素质是指机体长时间活动与疲劳作斗争的能力。耐力素质一般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时长时间工作的耐力。提高有氧耐力的目的,从身体训练角度看,主要是增强
35、心血管系统工作能力,提高机体摄取氧和运输氧的能力,从而起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无氧耐力是指在机体氧供应不足,长时间在缺氧状态下工作的能力。由于机体长时间处在无氧状态下工作,导致机体欠下“氧债”,“氧债”需要在运动后得到补尝。提高无氧耐力的目的。从身体训练的角度看,就是提高运动员承担“氧债”的能力。从不同距离跑有氧与无氧代谢的百分比看,100米、200米、400米跑属于典型的无氧代谢项目;5OOO米、IooOO米、马拉松跑属于典型的有氧代谢项目;而800米、1500米跑是处于两种代谢之间的过渡性项目。无线电测向运动中,跑动距离远、运动时间长,而在途中摆脱对手时和近台区、终点“冲刺”时又需要快速度,
36、因而对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在耐力训练中如何区分运动员是处于有氧还是无氧状态呢?目前,主要是通过对参训者脉搏数的监测间接判断。处于有氧耐力训练界限内的最高心率可以由下式求得:心率=安静时脉搏+(最高脉搏-安静时脉搏)6070%心率一旦超过,便认为该运动员已进入无氧工作状态。这是一个很有实用意义的公式。用这个心率的强度进行有氧耐力的训练,可以使心脏每博输出和每分钟输出血量增大,收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在日常训练中,为了简便,还常常使用150次/分左右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员处于有氧训练状态。只在短时间内允许心率达到170次/分。发展测向跑有氧代谢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持久跑训
37、练法,持久跑要求较长时间的跑动,中途不间断,不休息,负荷量大,但强度保持在无氧训练心率范围内。一般安排距离至少在4千米左右,心率控制在140150%次/分(或由计算更精确求得)。由于这种训练方法持续的时间较长,运动员容易感到单调、乏味,疲劳出现较早,所以一般用变速跑、越野跑、随意跑(又叫法特莱克跑)、匀速跑等方式的交替安排进行调节。持久跑的优点是血乳酸增加不明显,心脏的负荷规律稳定,对长距离跑所需的有氧代谢能力有显著效果。(2)间歇跑训练法,这种训练的最大特点,是每一次练习后不让机体得到充分恢复就进行下一次练习,以便在休息时使心脏每搏输出血量达到最佳值,保证再次训练时心脏内有足够的血液输出。这
38、对增强心脏机能和摄氧能力是十分有效的。间歇跑的方式也可以灵活掌握。根据运动强度,可以分为小强度间歇和大强度间歇跑;根据间歇时间长短,又可以为分长间歇跑和短间歇跑。这些训练方法,除发展有氧耐力外,对发展速度,无氧耐力均有一定效果。(3)重复跑训练法,这种跑法就是多次重复规定的强度和距离。一般情况下,用这种方法来提高跑的强度,以加深对机体的刺激,促进无氧强度和专项耐力的提高。根据专项要求,有两种安排方案,一是跑专项距离的一半,一是跑专项距离。间歇到心率恢复到120次/分以下再重复下一次练习。例如,可以按测向竞赛中找一个台的途中跑距离(大约1至2公里),作为一次练习的距离。耐力训练是测向运动员身体训
39、练中最管重要的训练,也是最大量的训练。在耐力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注意培养运动员的呼吸能力,特别要培养鼻呼吸和深呼吸的能力;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把有氧耐力做为无氧耐力的基础;要控制运动员的体重,勿使发胖,以免增加心脏负荷和体力消耗。3、速度素质训练速度素质是指机体(整体或某一部分)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一般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无线电测向运动员身体训练中的速度训练主要是进行移动速度训练,特别是速度耐力的训练。(1)移动速度训练,提高移动速度的途径有下面两条。第一、可以通过动力性力量的训练来提高移动速度。就是说要有计划地训练运动员获得快速运动所需的力量以及发挥力量
40、的能力。在力量训练一节中我们曾提到过速度力量,是指在很短时间内克服小阻力的能力。移动速度取决于步长和步频。在跑的过程中,前腿的高抬需要骸腰肌和股四头肌快速有力的收宿,后腿的蹬伸需要臀大肌、梨状肌快速有力的收缩,而股关节的稳定需要有力的腰腹肌群进行保持。在完成跑的动作时,这些有关肌肉的动作迅速而有力,才能提高步频,加大步长,提高速度。所以说动力性力量训练是提高速度的必要途径。提高动力性力量的练习有高抬腿、小腿加负荷的高抬腿、后蹬跑、用橡皮条牵拉形成阻力的腿前摆,后蹬伸等,还可以空插安排一些蹲起,小负重的蹲起,垫上的抑卧起坐、屈膝勾头两头靠、俯卧态的头脚两头起等。在进行动力性力量训练过程中,要注意
41、相应发展关节周围小肌肉群的力量,使主、副肌肉大、小肌肉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以免关节受伤。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常常发生由于操之过急,肌肉得不到均衡发展所产生的损伤。一讲加强速度力量,使负重、深蹲负重大而动作又猛烈。大肌肉群力量增强了,收缩速度提高了,原来与之“配套”的关节周围小肌肉、韧带却变得不适应了,显得脆弱了。跑动是多关节的运动,与之相关密切而又容易受伤的是踝关节、膝关节和腰椎,特别是踝。下肢关节和脊柱小肌肉群训练的练习有垫上技巧器械悬垂摆荡,站立姿势双手持实心球向前、后、侧抛,横向跨步、小沟渠上的横向跨跳,侧向滑步及滑步一一急停一一转向滑步,提踵等。还可以以运动员自我可控制的速度在坑洼不
42、平的路面、卵石路面上跑步。只要在训练中注意小肌肉群训练,便可以提高各关节的保护能力,避免伤病。动力性力量练习是在运动中进行的,负荷轻而动作速度快。练出来的力量不是“死力气”,都可以在提高速度中发挥出来。如何判断力量素质是否转化到移动速度中呢?一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自己有“有劲”的感觉。(2)客观观察可见运动员跑的动作有明显的弹性感,有一种有力的向羊跨的感觉。(3)运动员进行100米跑中,尤其是在后阶段的跑程中,肌肉酸痛的主观感觉减轻。第二条提高移动速度的途径是跑。对跑的训练要求是:强度大,距离短,每组练习中次数不太多,间歇时间短。例如,以90%强度进行60米跑,共
43、6组,每组3次,组间间歇2分钟至3分钟。(2)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是指较长时间内做快速运动的能力。无线电测向运动中途中加速到位,途中摆脱对手、近台区长距离跟踪时的持续高速奔跑,都需要这种能力。在上述情况下奔跑距离大约在400米以内。练习时选择每次跑的距离也应在400米左右。还可以用负重训练来提高速度耐力。重量一般为本人最大负重量的80%,每次练习12分钟。附录:无线电测向竞赛规程2.2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2.2.1竞赛通则2.2.1.1开展短距离测向竞赛的目的是为了使无线电测向运动更贴近公众,适宜人群更加广泛。2.2.1.2竞赛场地可选择郊野、郊区,或较大的公园、校园或居民区等地,要避开危险
44、地区。2.2.1.3竞赛中组别的设置遵照竞赛规程的规定。2.2.1. 4竞赛可不使用地图。2.2.1.5 隐蔽电台的数量通常不少于5部。具体设置的数量、台号及其发信频率均应在赛前公布。2.2.1.6 竞赛时可设若干个“假台”(不发射信号或非规定本人所找的电台称为假台),运动员发现“假台”不可打卡或获取记录。误找假台又未更正的,或不计该台成绩,或并处扣除与所找假台数量相应的已找电台。2.2.1.7起点和各隐蔽电台,以及各隐蔽电台间的直线距离为50至200米,并应相互之间看不见。2.2.1.8在同场进行不同波段竞赛时,不同波段的电台至少相距50米。2.2.1.9标志旗每面的尺寸为5X5厘米,悬挂高
45、度为0.31.5米,不标示台号及工作频率,且距离电台不能远于2米。2.2.1.10起、终点位置可以接近。当终点和起点不在同一地方且从起点看不到终点时,应在终点跑道入口附近架设信标台(MO)o当架设终点信标台时,终点信标台为必找台。2.2.2竞赛形式2.2.2.1个人计时赛运动员按规定或自选的顺序寻找隐蔽台,具体竞赛方式将在赛前通知。有效找隐蔽台数量多、测向时间(含附加时间)少者为优。根据需要,可采用一场决赛、两场或数场成绩累计方式进行;也可采用分组预赛一复赛一决赛的方式进行。2.2.2.2个人淘汰赛每批出发2名运动员,一人正顺序找台,一人反顺序找台,找完指定电台先到达终点的为胜,并进入下一轮比
46、赛。2.2.2.3团体赛每队由2名以上队员组成,具体人数遵照规程规定。团体赛应单独进行,并可选择以下形式:计时赛方法。团体成绩按全队总有效场次、总有效隐蔽台数、总实用时间(含附加时间)的顺序评定。总有效台数多、总实用时间少者为胜。接力赛方法。竞赛时,各队按单人找单台或单人找多隐蔽台进行接力,成绩按全队总找隐蔽台数、总实用时间(不含附加时间)的顺序评定。总找有效隐蔽台数多、总测向时间少者为胜。淘汰赛(对抗赛)方法。竞赛时,每批出发一对运动员(来自两个队,每队1人,各队运动员出发顺序按要求由本队自行安排),一人正顺序找隐蔽台,一人反顺序找隐蔽台。先到达终点者得一分,后到者为零分。积分达到规定值的队
47、为优胜。团队赛方法。每队每名队员均需寻找到隐蔽台,且各队有一名队员必须寻找到“必找台。比赛时同组别队员同时出发,各队自行决定寻找“必找台”的队员。找到“必找台”,且总有效隐蔽台数多,总测向时间短者为优胜;若未达到取奖数量,则以找到总有效隐蔽台数多,总测向时间短者补足。2. 2.3竞赛方法2.2. 3.1计时赛运动员的出发批次表以抽签方式或使用裁判委员会认可的计算机程序随机生成。在每个组别只有一条竞赛路线的情况下,当出现同队同组别队员排列在相邻批次时;或在每个组别有多条竞赛线路的情况下,当出现同队同组别队员排列在同一批次时,起点裁判长有权做出调整。在各组别竞赛线路均不相同的情况下,可允许出现同队不同组别队员排列在同一批次的情况。2.3. 3.2每批出发间隔时间为13分钟。2.4. 3.3运动员需要寻找电台的顺序自选或规定。各组需要寻找的电台数量及台号、找台顺序是否规定等信息应在竞赛前公布。2.5. 3.4同一组别可以设置相同的竞赛线路(即必须寻找的有效隐蔽台数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