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经典的广西景区导游词推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68687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经典的广西景区导游词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经典的广西景区导游词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经典的广西景区导游词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经典的广西景区导游词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经典的广西景区导游词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经典的广西景区导游词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经典的广西景区导游词推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9经典的广西景区导游词推荐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广西景区导游词,仅供参考。 广西景区导游词 (一) 赤城湖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赤城镇!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家乡的水,赤城镇是我的家乡,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深受大家的喜爱。 赤城镇位于蓬溪县城西两公里处,湖面面积4000余亩,总长104.12千米,不仅灌溉了四万多亩良田,还解决了全城人民吃水用水的问题。山清水秀,葱郁恰静是赤城湖的主要特征,被誉为“川中明珠小西湖”。 赤城湖大门上写着一副对联“平湖茫茫

2、驻溪水,倒影叠叠映蓬山”。大门正对的山水有座“思源亭”,它的周围有“十二生肖”,大家可以找找自己的生肖在哪。 顺着平坦的水泥公路,我们进入赤城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废弃的游乐园,站在拱桥上,只见赤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清得可以看见水里的沙石、水草和小鱼。大家往右看,那座亭子叫“湖心亭”,连接这座亭子的桥有九个弯道,所以叫“九曲桥”。 现在我们乘船去青幽岛。青幽岛是赤城湖的主岛。岛上绿树成阴,草翠花香,各具特色的琉璃瓦掩映其中。这里有幽香的野花、幽鸣的啼鸟、幽美的小径.仙女塑像长袖飞舞,惟妙惟肖,座上写着“绿满赤城湖”。 经过岛上的铁索桥,大家可以到农家乐起休闲一番。 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

3、希望在赤城湖的这段时光,能给您带来美好的记忆。谢谢! 广西景区导游词(二) 欢迎大家乘船游览美丽的漓江。 漓江属于珠江水系,发源地在桂林北面兴安县境内的猫儿山。猫儿山是史称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海拔2238米,号称中南最高峰,漓江由猫儿山下的涓涓细流汇集而成兴安县境内至今还保留着秦始皇时期修建的灵渠,它是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史称兴安灵渠,它把漓江的水和湘江的水连接起来。湘江在湖南境内,属于长江水系。大自然赋予了它特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世上无水不东流是因为地球西部地形高,东部地形低所造成的,但惟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漓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下,所谓湘漓分流、相离而去,漓江故此得名,大概就是这个意

4、思吧。另外漓江的漓字,在字典里面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大概也是漓江名称最佳的含义。漓江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起过重大作用,灵渠开凿之后,它沟通了岭南与中原的联系,对秦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以及对桂林乃至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有深刻的影响。 广西景区导游词(三)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内, 孤峰突起, 陡峭高峻, 气势雄伟, 素有南天一柱之称。山东麓有南朝刘宋时文学家颜延元读书岩, 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颜曾写下未若独秀者, 峨峨郛吧间的佳句, 独秀峰因此得名。假当晨曦辉映或晚霞夕照, 孤峰似披紫袍金衣, 故又名紫舍山。 太平岩 在独秀峰西麓, 原名西岩, 高2.9米, 宽 4.25米,

5、 长31.5米, 面积140平方米。北达雪洞。岩洞赅有恭惠王朱邦宁绘刘海蟾像, 俗称刘海洞。明嘉靖间(1522-1566)重新开发时, 挖出一枚太平通宝钱币, 靖江王认为此惟兆哉, 山灵告予, 遂以太平名岩。太平岩的名称就沿用下来。太平岩有自己的特色, 岩体像一间宽敝的房子, 地面十分平整, 岩顶重悬的钟乳石, 有的像梳得整整齐齐的少女鬟发, 有的像色彩斑斓的龙鳞, 还有形状态怪异、闪耀着金光银光的砂石, 令人眼花缭乱。明藩王在岩前栽种花木, 修建宝塔、庵院, 在洞中塑立神像, 亲自写独秀岩记, 还邀集地方官员游宴赋诗, 洞壁镌刻宗室诗多首。 月牙池 位于市区独秀峰东麓。此外原有独秀泉, 以初

6、因泉凿池, 形如月牙。池上曲模水榭, 池畔重柳依依, 景色十分优美。月牙东圣母、春涛、白龙并称桂林四大名池。 雪洞 位于独秀峰西北麓, 洞口向月牙池, 高约3米, 宽5.6米, 深32米, 面积约180平方米。明户露赤雅载: 雪洞乳石最奇。洞壁呈白色, 所悬乳石洁白如雪。洞口刻有雪洞二字, 旁有双凤石。原有唐人诗刻, 今泯灭无存。 中山纪念塔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王城内独秀峰东麓月牙池畔。1925年9月, 当时在广西的国民党著名人士白崇禧、刘为章、李耀轩、李维仁、裘邦焘等, 为纪念广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和广西统一, 特在孙中山先生1921年誓师北伐驻足华处, 兴建此塔。 独秀亭 在独秀

7、峰顶, 为2层、红柱、6角、重檐、瓦顶的仿古亭。高7米, 长宽各4.8米, 面积23平方米。柱间有通透花窗, 东西向双开门。亭侧另有方亭, 高6米, 长宽各4.7米, 面积22平方米, 原为空袭报警设施。亭前有10平方米平台, 周有栏, 高踞悬崖之巅。登临四望, 云生足下, 星列胸前, 千山万户, 尽在眼中。 广西景区导游词(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莲花山旅游区观光旅游,我是景区导游员*,今天能与大家共游莲花山,感到非常高兴,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莲花山之行,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走进莲花山,我们不但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学到了修身养心的知识,聆听人与自然的交响,更是

8、在一座文化的宝山、智慧的海洋中畅游。 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山最具特色的景点莲花山碑林,我们的祖先摩崖咏怀,勒石铭记,为中华大地凭添了无数人文胜景。这座吞古纳今的碑林,为千秋万代镌刻了一部立体的文化巨著。 莲花山碑林始建于1994年,于2002年秋竣工,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以整座山为基址,依山就势兴建而成。山是一座碑,碑是一座山,碑林前有三座高高矗立的门碑,山下的圆形碑廊周长360米,8条旋转上行的碑廊汇通到山顶的碑阁,形成了全国罕见的一组球面建筑群。这些错落有致的仿古式建筑,综合了南北建筑风格,造型独特,气势恢宏。 莲花山碑林容碑一万块,收刻了儒、释、道、医、武、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以及各民族文化

9、精华,将历代艺术珍品、民间收藏品、历代书法、绘画代表作、当代名家墨迹、出土文物描图、著名科学家肖像、科学发明图解等,包容兼收,分类概括。 莲花山碑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碑林,那么它都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碑林的总体设计以整座白猿山为主体,这样的构造既富有动态感,又能体现出碑林的雄伟气势。 其次,碑林的内容汇集了古今中外文化精粹,既继承儒释道医武的精华,又融汇了时代的特色;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创新精神,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积极作用。 第三,碑林巧妙地将端庄、高超的书法艺术和精湛的绘画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碑刻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 第四,碑林所征集组刻的大

10、型系列作品,不仅历史跨度大,而且极其丰富。比如论语画解刻石53块,法界源流图95块,淳化阁法帖98块,中华名匾100块,浮图大观105块,周易画传448块,五百罗汉图500块。 碑林的刻碑采用的是阳刻、阴刻相结合的手法,比如脸部和外露的皮肤全部用阳刻,这种刻法能达到反差效果,使图像变得更生动、逼真。碑刻的不同刀法,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色调。碑林所刻的人物及书画,线条流畅,虚实分明,毫发纤真,受到书画家一致的高度评价。 碑林的石材选用河南皇坑出产的石灰岩青石,这种青石石质细腻,颜色均匀,历经千年仍能保持完好。其中最难开采和制型的是大碑,莲花山碑林得到的重9吨以上的大碑都是几经周折从深山中开采,再千

11、里迢迢运回来,其中,中心阁碑整体高9.1米,重达50吨,碑林外的主门碑中,主碑莲花山碑林高9.8米,重达73吨,两座副碑高7.8米,重各达40吨。 我们现在看的是一号长廊儒家文化,主要有四书、茶经、论语画解等作品。其中论语画解是由台湾当代著名画家江逸子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周年时精心绘制,从孔子论语中选取51则语录和大学、中庸的各一则语录,配以工笔人物画,绘制而成论语画解,阐发儒学大义,笔法细腻,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孔子第七十七代嫡传孙女孔德懋女士称赞此举乃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好事,并欣然题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号碑廊释家文化,主要有金刚经、心经、无量寿经等佛家上乘经文。 三号碑廊道

12、家文化,主要有道德经、玉皇心印妙经等。其中老子出关图是我国著名画家黄迪杞经过三次反复修改的作品;还有八仙过海图。 广西景区导游词(五) 芦笛岩 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现洞内存历代壁画77则。自1959年发现并开发后,如今已建有餐厅、茶室、水榭、湖池、曲桥,并设游船,广植花木,成为中

13、外游客游览桂林时必至的旅游热点。 芦笛岩所在的光明山, 从前叫毛毛头山。原来半山腰只有一个小洞口, 仅容一人进出, 山坡上又长满芦荻草, 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临桂县志里, 记载了光明山, 但是没有说山腰有岩洞。洞内保存有自唐贞元八年(792年)以来的壁书70余则, 大部分是用墨笔在洞壁上书写的题名纪游。这些壁书表明, 芦笛岩并非亘古无人知晓。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这个灵巧之洞, 可是人们长期以来秘而不宣。 芦笛岩头枷锁破, 桃花源内仙灵唱。(郭沫若满江红咏芦笛岩)解放以后, 人们生活安定, 用不着避难了, 便道出了芦笛岩的秘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况, 经过勘测建设, 于196

14、2年正式开放。因为洞口附近生长着芦荻草, 据说可以做成笛子, 取名芦笛岩。 芦笛岩是一个囊状的岩洞, 进口与出口相邻, 进洞处为原来的天然洞口,出洞处是开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 游程约500米。岩洞是70余万年前, 地下水沿着岩石的破碎带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 是在岩洞形成以后, 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 顺着岩石裂隙流出, 水份蒸发, 碳酸盐类沉淀结晶, 逐渐堆积而成, 千态万状态, 琳琅满目。 芦笛岩的特点是洞中滴水多, 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成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别多。游人进洞, 在林立的石柱缝隙中间转来转去, 加上彩色灯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党团建设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