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11093-2023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69510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4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B-T11093-2023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NB-T11093-2023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NB-T11093-2023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NB-T11093-2023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NB-T11093-2023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B-T11093-2023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T11093-2023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docx(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 27.140P 59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110932023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CementedSandandGravelCofferdam2023-02-06发布2023-08-0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CementedSandandGravelCofferdamNBT11093-20232023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国家能施行日期:2023年08月06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3北京国家能源局公告2023年第1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

2、准化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批准高压直流保护测试设备技术规范等168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odeforDesignofUndergroundSteelBifurcatedPipewithCrescentRibofHydropowerStations等20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防水材料用沥青1项能源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附件3),现予以发布。附件:L行业标准目录2 .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3 .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国家能源局2023年2月6日附件: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43NB/T11093-2023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2023-02-062023-

3、08-06前言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20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0106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基本资料、材料与性能、胶凝砂砾石围堰布置、堰基处理、围堰断面与结构设计、安全监测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及运行维护。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施工设计分技术委员会(NEATCI5/SC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

4、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武汉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薛宝臣吴朝月袁湘华周华代振峰何蕴龙陆采荣范建章何竹叶戈雪良李果龚永生田忠李柯郭兴易魁王剑涛张金海谭红强赵士文郑雪筠乔达梅国兴汪强迟福东张习平王JfT程学俊杨虎余记远赵鑫冯蕊方超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常作维马洪琪石青春任金明王晓玲张锦堂刘伟宝彭继乐王衡周绍红曾伟郑璀莹何伟田福文陈振华何兴勇钟伟斌杨虎魏芳武明鑫赵轶1总则2术语23基本规定

5、34基本资料45材料与性能65.1 一般规定65.2 原材料及配合比65.3 性能指标86胶凝砂砾石围堰布置97堰基处理107. 1一般规定io7.2 岩石地基处理IO7.3 覆盖层基础处理108围堰断面与结构设计128.1 一般规定128.2 水力设计128.3 稳定计算128.4 应力计算138.5 断面设计148.6 堰体结构148.7 温度控制及防裂159安全监测设计1610施工技术要求及运行维护1710.1 施工技术要求1710.2 运行维护18本规范用词说明19引用标准名录20附:条文说明21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

6、quirements34 BasicData45 MaterialsandPerformances65.1 GeneralRequirements65.2 RawMaterialsandMixProtortion66 PerformanceIndicators87 1.ayoutofCementedSandandGravelCofferdam98 FoundationTreatment108.1 GeneralRequirements108.2 RockFoundationTreatment108.3 OverburdenFoundationTreatment109 Cross-section

7、alandStructuralDesign129.1 GeneralRequirements129.2 HydraulicDesign129.3 StabilityCalculation129.4 StressCalculation139.5 Cross-SectionalDesign149.6 CofferdamStructure149.7 TemperatureControlandCrackPrevention1510 SafetyMonitoringDesign1611 ConstrutionTechnologyRequirementsandOperation&Maintenance17

8、11.1 ConstrutionTechnologyRequirements1711.2 OperationandMaintenance1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91.istofQuotedStandards20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1.o.为规范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水电工程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1.0.3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 0.1胶凝砂砾石cementedsandandgravel以天然砂砾石料或开挖石渣料为主,掺以

9、少量胶凝材料,加水及外加剂等,经过拌和、摊铺、碾压形成的材料,或称胶结砂砾石。3. 0.2胶凝砂砾石围堰cementedsandandgravelcofferdam主要采用胶凝砂砾石铺筑而成的围堰。4. 0.3变态胶凝砂砾石grout-enrichedvibratedcementedsandandgravel在胶凝砂砾石拌和物的基础上,通过加浆振捣密实的胶凝砂砾石。5. 0.4富浆胶凝砂砾石rich-mortarcementedsandandgravel胶凝材料用量高于普通胶凝砂砾石的胶凝砂砾石。2. 0.5层间间隔时间inlermitientlimebetweenlayers从下层胶凝砂砾石

10、拌和物拌和加水时起至上层胶凝砂砾石碾压完毕为止的历时。3基本规定2.1 .1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环境友好的原则。2.2 .2胶凝砂砾石围堰应按混凝土围堰类型确定建筑物级别与洪水设计标准,其确定原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NB/T10491的有关规定。3. 0.3当胶凝砂砾石围堰与永久建筑物结合时,结合部分的围堰设计应同时满足永久建筑物的要求。3. 0.4对堰高超过70m的胶凝砂砾石围堰,其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应进行专门论证。3.0.5对质量控制要求高、运行条件复杂的胶凝砂砾石围堰,宜采用BlM(建筑模型信息化)等信息化技术开展协同设计

11、,并在工程建设中推广使用智能化技术。4基本资料4.0.1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应收集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工程条件、科学试验等基本资料。4. 0.2水文气象资料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气温、降水及风速风向特征值统计成果。2坝址逐月及枯水期逐旬设计径流成果。3坝址河段历史洪水调查成果,包括洪水水面线、枯水水面线及历史洪水洪峰流量等。4坝址年最大及分期设计洪水成果,包括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设计洪水过程线等。5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库容关系曲线。6寒冷和严寒地区坝址河段冰情特征值统计成果,包括封江日期、开江日期、最大冰厚、最大冰块尺寸及开江形式等。7坝址上、下游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包括上、下游水库

12、洪水、泥沙、电力调度原则,不同时期上游水库最大下泄流量、下游水库库尾的最高回水水位等。4.0.3地形地质资料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坝址及围堰范围实测地形图,工程地质图,比例尺宜选用1:20001:1000。2坝址及围堰范围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分布、厚度、层次及其物质组成,覆盖层中膨胀土、软土层、粉细砂、湿陷性黄土、架空层、漂孤石层等的埋深、厚度、分布和性状。覆盖层各层次的渗透系数、允许渗透比降和相对隔水层分布,各层次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压缩系数、抗冲刷能力等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砂类土层的液化特征。3坝址及围堰范围河床及两岸基岩的地层岩性,断层、节理、软弱夹层的分布和特征,风化带、卸荷带的厚度及其特

13、性,峡谷区岩体的地应力情况,岩体完整性及工程地质分类,各类岩体的渗透系数、承载力、变形模量、弹性模量、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各类岩体的抗冲刷能力,堰基基岩面起伏变化情况,可利用建基岩体及岸坡的稳定性等。4围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两岸地下水位埋深、集中渗漏通道分布等。4. 0.4工程条件资料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枢纽布置及工程规模,围堰所保护建筑物的级别、型式和要求等。2施工导截流方案、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交通、施工总布置及施工总进度等资料。3天然砂砾石料或开挖料等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质量及开采运输条件。4围堰水力学条件,包括围堰挡水水位、流量和围堰附近的水流流态、流速等资料,施工期河道通航及排

14、冰情况;过水围堰过水期的堰顶过流水深、单宽流量、流态及流速等资料;围堰运行期泄水建筑物泄流对围堰的冲刷资料;围堰运行期堰体迎水面泥沙淤积和河床覆盖层冲刷情况。4.0.5科学试验宜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导截流水力学模型试验资料。2材料性能试验资料。3生产性试验资料等。5材料与性能5.1 一般规定5. 1.1胶凝砂砾石料宜采用天然砂砾料或开挖石渣料,两者也可混合使用。6. 1.2胶凝砂砾石围堰填筑材料所用的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的性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7. 1.3胶凝砂砾石设计配合比应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经试验确定,胶凝砂砾石拌和物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等性能指

15、标应经试验验证后确定。5.2 原材料及配合比5.3 2.1天然砂砾石料或开挖石渣料的品质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然砂砾石料或开挖石渣料表观密度不应小于245OkgZm3。2天然砂砾石料或开挖石渣料中小于5mm的颗粒含量宜为12%42%;粒径5mm-40mm的颗粒含量宜为35%58%.3天然砂砾石料或开挖石渣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0mm;变态胶凝砂砾石料用天然砂砾石料或石渣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15Ornnl以内。4天然砂砾石料或开挖石渣料含泥量不宜超过8%,含泥量超过8%时应经专门试验论证。砂砾石料泥块含量不宜超过0.5%,并避免泥块集中。5天然砂砾石料或开挖石渣料的含水率应相对稳定,砂的含水率宜小

16、于8%,砾石含水率宜小于1%。6开挖石渣料的原岩饱和抗压强度应大于25MPa01.2.2 胶凝砂砾石料宜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硅酸盐水泥、普通桂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l75和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T200的有关规定。1.2.3 胶凝砂砾石料中可掺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磷渣粉、火山灰、硅粉、石灰石粉等。掺合料可.单掺或复掺,掺用的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1.2.4 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磷渣粉、火山灰、硅粉、石灰石粉等掺合料的技术品质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水工混凝土掺用天然火山

17、灰质材料技术规范DL/T5273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的要求。复合掺合料的技术品质要求应通过试验确定。其他新型掺合料经专门试验论证后,也可使用。5. 2.5胶凝砂砾石中可掺用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等外加剂,可单掺或复掺,其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品质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的有关规定,并考虑与水泥的相容性。6. 2.6胶凝砂砾石配合比设计应根据胶凝砂砾石配制强度要求和砂砾石特性确定胶凝材料用量。配合比试验材料取样应具有代表性。7. 2.7胶凝砂砾石设计抗压强度应采用边长15O

18、mm立方体试件,按标准方法成型、制作、养护,在设计龄期测得的具有80席设计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标准值。根据围堰施工完成后开始挡水的时间,设计龄期可取为28d、60d、90d或180d。5. 2.8胶凝砂砾石配制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凝砂砾石配置强度可按下式计算:fuo=fcuk+to(5.2.8)式中:fuo胶凝砂砾石的配制强度(MPa);fuk胶凝砂砾石设计龄期的强度标准值(MPa);t概率度系数,按保证率P选定,P取80与时,t值为0.84;。一一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标准差(MPa)。2胶凝砂砾石强度离散性较大,标准差。取值宜优先根据施工时段强度试验的统计结果进行调整,并动态控制:在无强度试验

19、资料时,可按表5.2.8取值。表5.2.8标准差。值(MPa)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标准值C3C4C5C6C8ClOO1.21.62.02.43.24.06. 2.9胶凝砂砾石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参数应满足下列规定:1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70kg11123,其中水泥熟料用量不应低于32kgnf2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中热硅酸盐水泥时,粉煤灰和其他掺合料的总掺量不宜超过60串;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时,粉煤灰和其他掺合料的总掺量宜小于30%。3胶凝砂砾石水胶比宜控制在0.71.3。4胶凝砂砾石砂率宜为12%42%5胶凝砂砾石VC值宜控制在2s15s.5.2

20、.10变态胶凝砂砾石加浆量宜为体积的6%10舟,最佳加浆量应通过试验确定。5.3性能指标5. 3.1胶凝砂砾石表观密度不应低于2300kg11相对压实度不宜小于93%。6. 3.2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等级应按设计龄期150mm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可分为C3、C4、C5、C6、C8。7. 3.3胶凝砂砾石抗剪性能应与围堰断面设计相协调,其抗剪指标宜通过试验确定。8. 3.4变态和富浆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等级应按设计龄期150mm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可分为C4、C5、C6、C8、ClOo5.3.5胶凝砂砾石作为堰体防渗结构时,堰高30m以下抗渗等级不宜小于W2;堰高3Om以上抗渗等级不宜小

21、于W4。6胶凝砂砾石围堰布置9. 0.1围堰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备干地施工条件。2满足所围护建筑物的基础开挖、施工机械、施工道路、施工场地及基坑排水系统布置等要求。3满足围护其施工的围堰布置要求。4满足围堰堰体边坡及施工基坑开挖边坡的稳定要求。5满足堰体及防渗体与岸坡接头或与其他建筑物的连接要求。6满足水力学条件及防冲要求。9.1 .2横向围堰布置宜选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围堰工程量较小、施工方便的位置。9.2 .3纵向围堰宜与永久建筑物结合布置,围堰位置应结合枢纽布置、地形地质条件、施工通航、河床防护、施工工期等要求综合比较后确定。6.0.4过水围堰轴线宜与河道水流流向垂直布置。6.0.5

22、水力条件复杂的围堰工程宜通过施工导流水力学模型试验验证。7堰基处理7.1 一般规定7. 1.1围堰基础处理应满足堰基承载力、围堰变形和不均匀沉降、基础渗透稳定及围堰堰体稳定的要求。8. 1.2围堰宜建在基岩上。覆盖层地基上修建胶凝砂砾石围堰,应做好可靠的地基处理和防渗设计,并进行专门论证。9. 1.3根据水力学条件及基础的抗冲性能,围堰堰脚区及岸坡部位应确定其防冲保护措施,可选用钢筋石笼,抛石或混凝土等保护措施。7.2 岩石地基处理7.2.1 1围堰建基面可置于强风化基岩上。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扩大基础尺寸、地基加固等处理措施。当采用固结灌浆加固地基时,可采用有盖重或无盖重灌浆。

23、7.2.2 围堰建基面形态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确定,建基面上、下游高差不宜过大,宜略向上游倾斜。基础面高差过大或向下游倾斜时,宜开挖成带钝角的大台阶状。7.2.3 地基中存在的表层夹泥裂隙、风化囊或风化槽、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岩溶充填物及浅埋的软弱夹层等局部工程地质缺陷,应结合地基开挖予以处理。7.2.4 围堰堰基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结构面,应根据其所在部位、埋藏深度、产状、宽度、组成物性质以及有关试验资料,分析其对围堰结构的影响,确定地基处理方案。7.2.5 基岩地质条件较好且渗透性较弱时,经论证可不设堰基防渗帷幕。若需设置防渗帷幕时,防渗帷幕的深度应满足堰基渗透稳定要求。堰基可不设排

24、水系统。7.2.6 贯穿堰基上、下游的纵向断层破碎带或软弱结构面,可能形成渗漏通道并使地质条件恶化的,应进行专门的防渗处理。7.3 覆盖层基础处理7.3.1 覆盖层基础应结合建筑物重要性、挡水水头、施工条件、覆盖层厚度及组成情况,经综合分析及专门论证,确定安全经济的处理措施。7.3.2 覆盖层基础应分析堰基变形、液化、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必要时采取换填、振冲加固、强夯等处理措施。7.3.3 覆盖层堰基防渗方案可根据工期、料源、地质条件等采取防渗铺盖、防渗帷幕、截水槽、混凝土防渗墙、高压喷射灌浆等型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7.3.4 堰基处理设计应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间的相互关系,使上部结构

25、与地基条件相适应。8围堰断面与结构设计8.1 一般规定8. 1.1围堰荷载主要包括堰体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浪压力、动水压力、泥沙压力、冰压力等。荷载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工建筑物荷载标准GB/T51394的有关规定。9. 1.2围堰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工况:10. 设计挡水工况。11. 施工期最不利工况。12. 围堰最不利过水工况。13. .3各设计工况下的荷载组合应按表8.1.3采用。*8.1.3各设计工况下的荷载组合工况自重龄水压力扬压力浪压力动水压力泥沙压力冰压力设计挡水工况JJ施工期最不利工况4城不利过水工况一注:浪压力和冰压力不同时出现。8.1.4过水围堰应分别对挡水、充水、过流

26、、退水等不同施工及运行工况进行围堰结构稳定性核算。8. 2水力设计8. 2.1过水围堰水力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泄流能力计算。2下游堰面、堰脚及两岸岸坡的防冲保护计算。3高流速区空化空蚀计算。8.2.2过水围堰应通过水力计算找出最不利工况,确定防冲保护方案。8.2.3对水力条件复杂的过水围堰宜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8.3稳定计算8.3.1围堰稳定计算应按正常运行工况进行荷载组合,可不考虑非常运行工况。8.3.2围堰抗滑稳定宜采用单一安全系数法进行计算,单一安全系数法宜采用抗剪断强度公式,基岩条件较差或地基性状呈明显不均匀性分布特征时可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成果进行验算,两种方法的堰基面和堰体验算截

27、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不应小于3.Oo8.3.3堰体验算截面应包括堰基面、堰基垫层顶面,堰坡变坡处的截面、堰体削弱部位及其他需要验算的截面。堰体截面抗滑稳定计算应采用碾压层面的抗剪断强度参数。8.3.4堰基面或堰体层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抗剪断强度应按下式计算:一P(8.3.4)式中: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抗剪断摩擦系数;c一一抗剪断凝聚力(kPa);A堰基面或堰体层面面积(m2);EW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堰体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力值(kN)ZP一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堰体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切向分力值(kN)。8.3.5采用有限元分析获得的堰基面或堰体层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成果,

28、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8.3.5)式中:Ke堰基面或堰体层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i,堰基面或堰体层面第i单元接触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c;堰基面或堰体层面第i单元接触面的抗剪断凝聚力(MPa);A;堰基面或堰体层面第i单元在接触面上所占面积(m2);o;堰基面或堰体层面第i单元在接触面的法向应力(MPa);r;堰基面或堰体层面第i单元沿接触面滑动方向的剪应力(MPa);N堰基面或堰体层面上的单元总数。8.3.6堰基岩体内存在缓倾角软弱结构面或层面,应进行深层抗滑稳定性分析。堰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规定进行。8.4应力计算8. 4.1围堰

29、应力应采用材料力学法计算,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规定。地基条件较差或性状呈明显不均匀性分布特征时,宜采用有限元法对堰体应力进行辅助分析。9. 4.2围堰应力和变形计算也可采用有限元法验算,主要分析堰体和堰基面应力、堰体碾压层面上的剪应力和法向正应力分布状况与规律。10. 4.3围堰应力应满足下列要求:1围堰全断面不应出现拉应力。2堰体最大压应力,不应大于胶凝砂砾石材料的允许压应力。3堰基最大压应力应小于地基允许承载力。4覆盖层地基堰基面的最大、最小应力比不应大于2.0。8.4.4胶凝砂砾石的允许压应力应按胶凝砂砾石的设计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抗压强度安全

30、系数确定。围堰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Oo8.5 断面设计1. 5.1围堰基本断面应考虑结构应力分布、抗滑稳定、施工方便等因素确定,宜采用梯形断8. 5.2围堰堰顶高程不应低于设计洪水的静水位与波浪高度及堰顶安全超高值之和。围堰堰顶安全超高最小值应符合表8.5.2中的规定。8.5.2围堰堰顶安全超高最小值(m)闱堰级别34安全超高0.40.39. 5.3围堰堰顶宽度应满足施工需要,不宜小于4.0m。8.6 堰体结构8.6.1 围堰堰体宜分为垫层区、堰体区、迎水面防渗层。过水围堰堰体过流表面应设置防冲保护层。8.6.2 围堰基础宜设置0.5m1.0m厚垫层,垫层材料可根据现场条件选

31、用富浆胶凝砂砾石、变态胶凝砂砾石或常态混凝土。8.6.3 堰体区可根据堰体高度、应力状况和围堰规模,分为上部区和下部区。上部区应力水平低,可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胶凝砂砾石。8.6.4 防渗层宜设置在迎水面,宜采用变态胶凝砂砾石,也可采用常态混凝土、富浆胶凝砂砾石。防渗层厚度宜为最大作用水头的l30l60,并满足施工要求,最小厚度不宜小于O.6m。8.6.5堰体不宜设置纵缝,可不设置横缝。如需设置横缝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堰基地形地质条件、围堰结构和布置特征及施工条件设置.,堰体横缝可不设置止水,防渗层的横缝应设置止水。8.6.6堰顶可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厚度宜为0.5ml0m,材料可选用变态胶凝

32、砂砾石或常态混凝土。8.6.7围堰背水面可设置排水孔,排水孔可采用预埋或钻孔,排水孔应深入堰体胶凝砂砾石区域。8.6.8过水围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过水围堰应根据过水条件及围堰结构特点,对堰顶溢流结构、溢流面护面结构、下游消能防冲结构、两岸防冲结构等部位进行单项设计。2过水围堰堰顶宜做成两岸高、中间低的形式。宜对两岸堰肩采取防护措施。3过水围堰可采用台阶式溢流面,台阶高度应结合堰体胶凝砂砾石碾压层厚设置。4过水围堰溢流面防冲保护层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常态混凝土或变态胶凝砂砾石等。防冲保护层厚度应根据溢流面过流流速确定,最小厚度不宜小于0.5m.5过水围堰下游堰脚宜设置防淘平台。防淘平台的高度

33、和宽度,应根据围堰过流时的水力学条件分析确定。8.7温度控制及防裂8. 7.1围堰胶凝材料用量少,水化热温升低,可不采用专门的温控措施。9. 7,2围堰施工应合理安排围堰施工计划,保持堰体连续铺筑,基础约束区不宜出现长时间间歇。10. 7.3气温较高的季节,可采取下列温控措施:1料堆加高、遮阳。2胶凝砂砾石拌合料运输过程中,采用遮阳措施。3采用喷雾措施降低仓面小环境气温。8. 7.4层面施工完毕后应避免太阳暴晒,及时覆盖保湿至上层铺筑。永久暴露面养护不应少于28d,有特殊要求的部位还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8.7.5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连续5d稳定在-3C以下时,应分析确定低

34、温季节的温度控制措施。9安全监测设计9. 0.1围堰监测项目宜包括围堰变形、渗流、应力监测。监测项目应根据围堰的建筑物级别、规模、结构型式及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9.0.2围堰典型横向监测断面宜选在最大堰高处或地形突变处。典型横向监测断面不宜少于2个。9. 0.3围堰渗流监测宜包括堰体渗透压力及堰基扬压力监测项目。同一监测断面上测点不宜少于2个,上游测点位置宜紧邻迎水面防渗层布置。10. 0.4结合围堰施工及运行情况,应对围堰监测频次及数据资料整理提出技术要求。10施工技术要求及运行维护10.1施工技术要求10. 1.1施工技术要求应明确天然砂砾石料或开挖石渣料的利用原则和开采规划,提出胶凝

35、砂砾石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11. 1.2围堰施工前应开展现场生产性试验,以确定拌和、碾压参数,提出施工配合比,验证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流程的适应性,制定施工管理措施。高围堰的生产性试验宜对碾压质量和层间结合效果进行检查。12. 1.3胶凝砂砾石拌和前应制定合理的材料计量方式,控制称量误差。10. 1.4胶凝砂砾石应拌和均匀,可采用挖掘机拌和或专用拌合设备拌和等方式。11. 1.5挖掘机拌和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拌和场地应提前硬化,拌和水不得渗漏。2应先干拌后湿拌,干拌宜分层摊铺骨料,每一层铺料厚度不宜大于0.5m。3干拌遍数不应少于2遍,湿拌遍数不应少于4遍,具体拌和遍数根据试验确定。4外加剂宜

36、采用水溶掺加方式。10. 1.6专用拌合设备拌和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拌合设备投入使用前,应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最佳投料顺序与拌和时间的试验。2应严格控制超径和扁长型骨料的比例。3卸料斗出料口与自卸汽车车厢底板自由落差不宜大于1.5m。10.1.7胶凝砂砾石拌合物宜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入仓,自卸汽车无法到达的部位可选用胶带机运输。10.1.8围堰施工宜采用通仓、平层连续铺料。10.1.9连续上升的胶凝砂砾石层间间隔时间应控制在允许层间间隔时间内,通过现场生产性试验确定。超过允许层间间隔时间的层面应进行层面处理。10.1.10胶凝砂砾石拌和、运输、浇筑能力应满足允许层间间隔时间内仓面浇筑强度要求。10

37、.1.11变态胶凝砂砾石的制备、加浆方式和振捣效果宜通过试验确定。10.1.12对高围堰宜提出建立从原材料、拌合物、仓面碾压施工、养护、质量检测等全过程施工数字信息化管理要求。10.2运行维护1.1.1 1工程度汛应提出围堰的度汛标准及度汛措施。1.1.2 围堰应进行定期巡视检查。每年汛前、汛期及汛后进行详细检查,定期评估围堰安全状况。持续开展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资料整编分析。对发现的围堰缺陷和隐患,应及时处理.1.1.3 围堰遭遇大洪水、极端气象等特殊情况,应进行全面检查和安全评价。1.1.4 围堰拆除应根据施工总进度、水文特性和相邻建筑物及后续施工的安全要求,提出围堰拆除方案。本规范用词说明

38、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D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中热睢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T200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水工

39、建筑物荷载标准GB/T51394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NB/T10491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水工混凝土掺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技术规范DL/T5273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NB/T110932023条文说明制定说明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NB/T11093-2023,经国家能源局2023年2月6日以第1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胶凝砂砾石围堰和坝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通过胶凝砂砾石材料性能试验和结构力学研究,取得了胶

40、凝砂砾石围堰设计的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胶凝砂砾石围堰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木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3基本规定244基本资料255材料与性能275.2 原材料及配合比275.3 性能指标346股凝砂砾石围堰布置367堰基处理377.1 一般规定377.2 岩石地基处理377.3 覆盖层基础处理388围堰断面与结构设计398.1 一般规定398.2 水力设计3983

41、稳定计算398.4 应力计算418.5 断面设计428.6 堰体结构448.7 温度控制及防裂459安全监测设计4710施工技术要求及运行维护4810.1 施工技术要求4810.2 运行维护493基本规定3.0.1围堰设计在确保施工及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当地材料,以求经济合理;围堰设计方案要对围堰布置、断面结构及基础处理等进行比较,通过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同时要考虑修建围堰施工方便,且后期拆除方便。围堰要尽量利用经济环保材料,如充分利用天然砂砾石和工程开挖石渣料,可以减少石方开采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以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3.0.3与永久建筑物相结合的围堰,不仅承担施工导流期挡水任

42、务,且在工程运行后成为永久建筑物的一部分,结合部分需同时满足工程施工期和永久运行期的要求。如纵向围堰的坝体段及导墙段等部位,结构设计还要满足永久建筑物的设计标准,但要注意的是,因围堰受力条件与永久建筑物不同,结合部位的断面尺寸可能会由施工期控制。3.0.4目前国内建成的胶凝砂砾石围堰或坝高度一般在70m以下,国外高度超过70m的股凝砂砾石围堰和大坝案例相对较少,工程实践经验尚不够丰富,因此,对高度超过70m的围堰材料选择、防渗设计、层间结合质量控制等措施要进行专门研究。4基本资料4.0.2围堰设计所需水文气象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围堰设计所需的水文、气象资料可以利用枢纽主体建筑物设计需要

43、的资料。(2)坝址逐月及枯水时段径流成果一般包括平均流量及5%、10%,20%频率的月和旬平均流量。(3)坝址年最大及分期设计洪水频率计算值包括0.5%、1%.2%、3.33%、5%、10%.20%年最大流量和设计洪水过程线。(4)根据设计需要,一般提出围堰及导流泄水建筑物出口处的水位流量关系。(5)寒冷或严寒地区要考虑工程的冰情问题,防止冰塞、冰坝对本工程围堰造成影响,在处理寒冷或严寒地区冰情问题时,通常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在早期开展预处理,使工程能够顺利度过凌汛。(6)当枢纽工程所在河段上游建有具有调节性能的水库时,围堰采用的设计洪水要考虑上游水库的调蓄及调度的影响,经技术经济比较

44、后,确定上游水库是否承担下游工程施工期度汛任务;当下游梯级水库回水可能会影响本工程下游围堰的堰顶高程、导流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等,围堰设计时需考虑下游水库回水的影响。4.0.4工程条件资料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围堰级别确定需根据枢纽工程规模、围堰所保护建筑物的级别和结构型式等资料。围堰平面布置方案需要在枢纽布置图、永久建筑物结构型式和施工程序等资料基础上进行设计研究。对于分期导流方式,纵向围堰位置直接影响枢纽布置方案和施工程序。3围堰设计需要查明天然砂砾石料或开挖石渣料等天然建筑物材料的储量、质量及开采运输条件,根据料源勘查成果,可以从料场取样开展必要的试验,明确胶凝砂砾石围堰料源选择和开采规划

45、。4围堰运行期水力学条件要按围堰设计标准及设计洪水流量和导流泄水条件进行水力学计算,确定围堰挡水水位及附近的流速值。对于有排冰的河道,尚需查明排冰情况,以便研究排冰措施。在有航运要求的河道上修建围堰要尽量减小围堰对航运的影响,并采取措施避免或缩短断航期。胶凝砂砾石过水围堰运行期的挡水条件按挡水时段的设计流量和导流泄水条件计算围堰挡水位。过水水力学条件按围堰和导流泄水建筑物联合泄流进行计算,确定围堰过水泄流量及流速。围堰过水最不利工况不一定出现在设计标准对应的洪水流量下,因此,一般选择几组流量进行计算。同时,对围堰下游消能防冲也要进行水力计算。围堰一次拦断河床导流方式中,导流隧洞及明渠泄流会造成对下游围堰的冲刷,一般在导流隧洞及明渠出口平面布置时,尽量使主流远离围堰坡脚。围堰分期拦断河床导流方式中,利用束窄河床泄流或已建的永久泄水建筑物泄流,对纵向围堰及下游横向围堰坡脚一般会造成冲刷,要进行水力学计算分析。围堰设计需了解坝址河段泥沙资料,包括河流泥沙含量、泥沙的物理力学指标,以便分析围堰修建后,上、下游围堰迎水坡脚泥沙淤积范围及淤积厚度。围堰分期拦断河床导流方式中,一期围堰束窄河床后,水流可能会对河床造成冲刷,要分析河床冲刷范围及冲刷深度。4.0.5过水围堰的水力学条件除要进行水力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