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1291-2023全液压旋挖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69910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55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CECS1291-2023全液压旋挖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TCECS1291-2023全液压旋挖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TCECS1291-2023全液压旋挖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TCECS1291-2023全液压旋挖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TCECS1291-2023全液压旋挖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CECS1291-2023全液压旋挖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ECS1291-2023全液压旋挖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docx(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CECS1291-202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全液压旋挖扩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ull-hydraulicrotarydrillingamplitudemodulationcast-in-situpile(AMpile)中国文级工业出版社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全液压旋挖扩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ull-hydraulicrotarydrillingamplitudemodulationcast-in-situpile(AMpile)T/CECS1291-2023主

2、编单位: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鼎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行日期:2023年8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第1487号关于发布全液压旋挖扩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的公告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9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9)12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鼎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全液压旋挖扩底灌注桩(AM工法桩)技术规程,经本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T/CECS1291-2023,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

3、协会2023年3月16日-XX.刖三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9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9)12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分7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设备、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等。本规程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

4、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民星路231号,邮编:200433,邮箱:digua1984)o主编单位: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鼎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水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创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李耀良王福林杨石飞张中杰王理想朱土传张静王卓衡吴江斌张学文黄美群胡欣王秀志张继清杨志豪冯云陈锦剑徐震吕刚刘坊陈怀智秦大航周萌孙建军白占伟雷杨李建民钟显奇邸国恩王浩然王永成陕耀吴才德翟杰群毛海河刘兴旺钟方杰陈晋于顺利朱小刚主要审查人:朱合华张雁杨秀仁高文生顾国荣刘松玉康景文1 总贝IJ(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2)3 基本规定(5)4 设备(6)4.1 一

6、般规定(6)4.2 液压成孔系统及辅助系统(6)4.3 可视可控控制系统(7)5 设计(9)5.1 一般规定(9)5.2 构造(9)5.3 计算(12)6 施工(20)6.1 一般规定(20)6.2 施工准备(22)6.3 稳定液(23)6.4 成孔(24)6.5 清孔(27)6.6 钢筋笼制作与吊放(29)6.7 混凝土施工(31)7 质量检验与验收(36)7.1 一般规定(36)7.2 施工前检验(36)7.3 施工过程检验(36)7.4 施工后检验与验收(37)附录AAM工法桩设备选型表(39)附录BAM工法桩施工记录表(40)附录CAM工法桩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43)用词说明(44

7、)引用标准名录(45)附:条文说明(47)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2)3 Basicrequirements(5)4 Equipment(6)4.1 Generalreqirements(6)4.2 Hydraulicholeformingsystemandauxiliarysystem(6)4.3 Visualandcontrollablecontrolsystem(7)5 Design(9)5.1 Generalreqirements(9)5.2 Structure(

8、9)5.3 Calculation(12)6 Construction(20)6.1 Generalreqirements(20)6.2 Constructionpreparation(22)6.3 Stabilizer(23)6.4 Holeforming(24)6.5 Holecleaning(27)6.6 Fabricationandhangingofreinforcementcage(29)6.7 Constructionconcreting(31)7 Qualityinspectionandacceptance(36)7.1 Generalreqirements(36)7.2 Pre

9、constructioninspection(36)7.3 Qualityinspectionduringconstruction(36)7.4 Post-constructioninspectionandacceptance(37)AppendixAAppendixBAppendixCEquipmentselectiontableofAMPile(39)ConstructionrecordofAMPile(40)QualityinspectionandassessmentsheetofAMPile(43)Explanationofwording(44)1.istofquotedstandar

10、ds(4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7)1.0.1为规范全液压旋挖扩底灌注桩(AM工法桩)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工程建设中全液压旋挖扩底灌注桩(AM工法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1.0.3全液压旋挖扩底灌注桩(AM工法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 1.1全液压旋挖扩底灌注桩(AM工法桩)full-hydraulicrotarydrilli

11、ngamplitudemodulationcast-in-situpile(AMpile)采用全液压旋挖扩底灌注桩(AM工法桩)钻机,在稳定液护壁条件下,旋转切削挖掘土体成孔,利用液压扩径铲斗在预定位置或底部进行扩径,并回收带出扩径部分渣土,成孔完成后下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的扩底灌注桩,成孔过程中可通过可视可控控制系统对桩径、深度、垂直度等施工参数实时显示与控制。简称AM工法桩。3. 1.2扩径段amplitudemodulationsectionAM工法桩中桩径扩大段的桩身,扩大段包含垂直段和倾斜段。4. 1.3常径段constant-diametersectionAM工法桩中非扩径段的

12、桩身。5. 1.4扩径率bottomexpansionratio扩径段的垂直段桩身截面积与常径段截面积之比。6. 1.5稳定液stabilizer膨润土与外加剂或其他高分子材料与水拌和而成,在成孔施工中起到冷却、护壁、携渣等作用的浆液。7. 1.6充盈系数fullingcoefficient灌注桩实际浇灌的混凝土体积与理论计算体积之比。2.2 杼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G9基桩自重;Nk一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基桩拔力。2.2.2抗力和材料性能:Q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wk一第j个扩径部分所在土层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wk单桩第i层土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R4建筑、市政、港口工程的

13、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铁路工程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Tk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Ym一稳定液重力密度;e一混凝土重力密度。2.2.3几何参数:Ap第j个扩径部分桩截面积;D扩径段直径;D1初灌后混凝土面直径;d一常径段直径;d1导管内径;Ge注浆量;h0孔深;hi扩径段垂直面高度;h2初灌混凝土下灌后导管外混凝土高度;h3导管内混凝土与导管外泥浆柱平衡所需的高度;1桩长;Iw桩身穿过第i层土的厚度;u一常径段桩身截面周长;u;桩身截面周长;V混凝土初灌量;ap一单位扩径直径注浆量;1. 扩径段斜面倾角。2. 2.4计算系数及其他:K安全系数;k充盈系数;m扩径段数量;a一桩轴线与

14、垂线夹角;桩的水平变形系数;0、后注浆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Yg单桩抗拔承载力抗力分项系数;入;抗拔系数;w大直径桩侧阻力、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3基本规定3. 0.1AM工法桩的运用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特性、施工工艺、环境条件和工程造价等因素。3.0.2AM工法桩适用于填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粒径不大于200mm的碎石土及强风化、中风化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不大于15MPa的岩石。当缺乏地区经验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3.0.3AM工法桩根据使用要求可用作抗拔桩、抗压桩及水平承载桩,设计计算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0.4AM工法桩的岩土

15、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和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的有关规定。3.0.5AM工法桩设计与施工前,应掌握施工区域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查明不良地质条件、地下障碍物以及邻近既有建(构)筑物、市政设施等周边环境条件。3.0.6当AM工法桩缺少工程经验或有设计要求时,应进行现场试桩。3.0.7AM工法桩成孔设备应配备可视可控的数字化施工监控系统。3.0.8AM工法桩应根据设计要求对使用的膨润土、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及桩身质量进行检验,质量检验与验收要求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0.9施工期

16、间应对可能涉及施工安全、周边环境安全及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行为采取控制措施或对被保护对象采取保护措施,并进行工程监测。4.1 一般规定4.1.1 AM工法桩设备应由液压成孔系统、辅助系统、可视可控控制系统组成。4.1.2 AM工法桩应按土层、成桩深度、直径等因素进行设备选型,黏性土、砂土扩底成孔选择设备扭矩不宜小于IoOkNm,卵石层及强风化泥砂岩扩底成孔选择设备扭矩不宜小于150kNm,其他强风化及中风化岩层扩底成孔选择设备扭矩不宜小于280kNm,设备选型可参照本规程附录A。4.1.3 AM工法桩设备扩径率不应大于3.5,斜面倾角不宜大于12,垂直度精度不宜大于1/300。4.1.4 1

17、.4AM工法桩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并对相关计量装置进行校验。4.2 液压成孔系统及辅助系统4 .2.1液压成孔系统应由钻机、伸缩式钻杆、旋挖钻斗、液压扩径铲斗等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机应由液压压力不小于20MPa的液压动力系统、履带行走系统、旋转扭矩不小于IOokN.m及提升力不小于15OkN的提升系统等组成;2伸缩式钻杆应由多节摩阻式钻杆、钻杆提升器、缓冲组件、导向架及与钻斗连接的方芯头等组成;3旋挖钻斗应由钻桶、切削刀盘、底部开闭装置及与钻杆连接的方芯头等组成;4液压扩径铲斗应由水平开闭式液压装置、测径装置、切削刀排及与钻杆连接的方芯头组成,且能承受的扭矩不宜小于150kNm.5 .

18、2.2旋挖钻斗应根据设计桩径、工程地质条件和成孔工艺合理选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旋挖钻斗的直径不应小于设计桩径,每根桩成孔前应检查确认旋挖钻斗的直径;2旋挖钻斗应具有旋转切削挖掘成孔的功能,并能将成孔渣土带出地面。4. 2.3液压扩径铲斗伸扩臂的长度、角度与连杆行程应根据设计扩径段外形尺寸确定,且应具有下列功能:1液压扩径铲斗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压力不应小于20MPa,且在液压系统作用下能自由收放;2液压扩径铲斗应具有旋转切削挖掘扩径的功能,并能将扩孔部位渣土带出地面。4.2.4辅助系统应由桶式纠偏钻斗、除砂系统、循环清孔设备等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桶式纠偏钻斗应由钻桶及与钻杆连接的方芯头等

19、组成,通过切削土体进行修孔;2除砂系统的筛分颗粒直径不宜大于0.050mm;当粉细砂层厚度大于IOm时,除砂系统的筛分颗粒直径不宜大于0025mm;3循环清孔设备中气举反循环的空压机压力不宜小于0.9MPa,流量不宜小于7m3min;泵吸反循环的吸浆泵扬程不宜小于20m;正循环清孔配置的泥浆泵流量不宜小于50m3h,吸浆泵扬程不宜小于15m。4.3可视可控控制系统4.3.1可视可控控制系统可由数字化施工监控及报警系统、光伏供电设备等组成。4.3.2数字化施工监控及报警系统应包含数据设定、采集、传输、显示装置,且应具有下列功能:1设定及显示液压扩径铲斗扭矩、扩径段尺寸、扩径深度、垂直度等参数;2

20、可对扩径施工过程中扩径深度、扭矩及液压扩径铲斗切削挖掘土体的容量等情况进行监控,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3数据采集装置宜采用有线传输信号,数据传输装置应具备稳定可靠的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功能,且收发信号的有效距离不宜小于20m;4可储存并生成包含扩径深度、施工时间、扩径形状等扩径数据参数的数字化施工记录图。4. 3.3光伏供电设备应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应确保数据设定、采集、传输、显示装置稳定工作。5设计5. 5.1一般规定6. 1.lAM工法桩设计前应具备下列资料: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场地与周边环境的有关资料;3拟建建(构)筑物的有关资料。5. 1.2AM工法桩设计时,应根据桩基设计功能进

21、行下列计算和验算:1桩基竖向承载力、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计算;2桩基水平承载力验算;3对于抗震设防区,应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4设计有要求时,应进行变形计算和稳定性验算。5.1.3AM工法桩扩径段的持力层宜设置在硬塑黏性土、中密或密实粉土或砂土、粒径不大于20Omm的碎石土、软岩及以下岩石等岩土层中,不得将扩径段置于淤泥质土层中。5.L4AM工法桩可设置多个扩径段,设置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5.L3条的规定,且扩径段间竖向净距不应小于2D。5.2构造5.2.1AM工法桩扩径段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2.1):1扩径段斜面倾角宜为8。12。;2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确定扩径率,扩

22、径率不应大于3.5;3扩径段垂直面高度不应小于550mm。5.2.2AM工法桩扩径规格应符合表5.2.2的规定。1一桩身扩径段;2常径段;3一桩端扩径段;d常径段直径;4扩径段直径;hiT径段斜面高度;h2扩径段垂直面高度;j桩身扩径体编号;O一扩径段斜面倾角图5.2.1AM工法桩扩径段构造示意表5.2.2AM工法桩扩径规格表(mm)常径段直径d常规扩径段直径D最大扩径段直径Dmax最大扩径直径扩径段斜面高度hi扩径段垂直面高度建议值h28501300150021530255010001600180021900255012001800200019005501300190023002236025

23、501500230025002360650160025003000233002650续表5.2.2常径段直径d常规扩径段直径D最大扩径段直径Dmax最大扩径直径扩径段斜面高度hi扩径段垂直面高度建议值h2180030003300235302650200032003700240007502200380041002448027502500400043002424027503000450050002471027505. 2.3基桩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桩中心距不应小于3.Od且不应小于L5D;2当扩径段直径大于2m时,桩中心距不宜小于(D+l)m5.2.4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宜符合下列规定:1抗

24、压桩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黏性土和粉土不宜小于1.5d,砂土不宜小于LOC1,碎石土和岩石不宜小于0.5d;2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2.Od;3对于土性相似且均适宜作为持力层的相邻土层,可按不利土层条件合并计算进入持力层深度。5.2.5AM工法桩的配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码头结构设计规范JTS167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93的有关规定。5.2.6 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身混凝土采用水下灌注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应

25、低于C30;2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四类、五类环境中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和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S151的有关规定。5.2.7 桩与桩帽或承台的连接、承台构造、承台与柱的连接构造、承台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码头结构设计规范JTS167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93的有关规定。5.3计算1.1.1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应根据静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本规程式(5.3

26、.3)、式(5.3.4)和式(5.3.7)进行估算。1.1.2 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容许值)应按下式计算:K,;(5.3.2)K式中:R建筑、市政、港口工程的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铁路工程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市政、铁路、港口工程中的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的差值应计入作用效应,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应计入浮力;Q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K安全系数,对于建筑、市政、公路、铁路、港口等工程,K不应小于2.0。1.1.3 单桩竖向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估算:(5. 3. 3)Qd=X3小/+OMWkA式中:u常径段桩身截面周长(m);qsk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

27、侧阻力标准值(kPa),可根据土的名称、土层埋藏深度、土的性质及原位测试值选用,如无当地经验值可按表5.33T取值;qpk第j个扩径段所在土层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可根据土的类别、土的性质、土层埋藏深度及土的原位测试值选用,如无当地经验值可按表5.3.3-2取值;4w大直径桩侧阻力、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可按表5.3.3-3取值;Iw桩身穿过第i层土的厚度(m),市政、铁路工程为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的厚度(m),对于扩径段斜面及变截面以上2d长度范围不计侧阻力;A第j个扩径部分桩截面积(in)对于中间扩径节点,应扣除常径段部分面积(m2);m一扩径段数量。表5.3.3-1桩周土的

28、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um(kPa)土的种类土性状态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填土松散1530淤泥流塑1520淤泥质土流塑2030黏性土流塑2540软塑4055可塑5570硬塑70-100坚硬IOo120红黏土O.7av1.01530O.5aw0.73070土的种类土性状态极限侧阻力标准值粉土松散20-35稍密35-50中密50-70密实70-100粉砂、细砂松散2540稍密40-60中密60-80密实80-100中砂稍密4565中密6585密实85-110粗砂、砾砂中密80-110密实110-150圆砾、角砾中密120150密实150220碎石、卵石中密150-220密实220250全风化软质岩30N50

29、90-120全风化中硬质岩40N60100130全风化硬质岩4020160-280强风化硬质岩Ns3.s20180-300中风化软质岩5MPa30MPa的岩石,两者之间为中硬质岩。土的种类土性状态5ml10m10ml15ml15m黏性土软塑200300300400400600可塑450120060013008001500硬塑1000-1600120018001300-2000坚硬140018001600-20001800-2500粉土松散250400400600600800稍密300500500-800700900中密400-800800-1000100o1500密实800-12001000-

30、150012002000粉砂、细砂松散350500450700600900稍密450-600600-800800-1000中密700-100080012001200-1800密实100012001200-150015002200中砂稍密800-11009001200IOoo1300中密100012001400160018002200密实IlOO14001500-18002000-2400粗砂、砾砂中密160022001800250022003000密实180025002200280024003200圆砾、角砾中密2000-2800200028002500-3500密实2500300025003

31、00028004000碎石、卵石中密2400-30002400-30002800-3600密实28003500280035003000-4500全风化软质岩30N501500-20001500-200015002000全风化中硬质岩30N50180025001800250018002500全风化硬质岩30101800-30001800-30001800-3000强风化中硬质岩Ns3.5152000-35002000350020003500强风化硬质岩Ns3.520250045002500450025004500注:L为桩长。表5.3.3-3大直径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与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V土的种

32、类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0.8d)1/5(0.8d)1/3wi(0.8/D)1/4(0.8/D)1/35.3.4后注浆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估算:Q=uqskl,+owApkA,(5.3.4)式中:第i层土的侧阻力增强系数,可按表5.3.4取值,当为单一桩端后注浆时,竖向增强段为桩端以上12m;当桩端、桩侧复式注浆时,竖向增强段为桩端以上12m及各桩侧注浆断面以上12m,重叠部分应扣除;对非增强影响范围,B取1;B端阻力增强系数,可按表5.3.4取值。表5.3.4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B与端阻力增强系数土的种类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砾石、卵石全风化岩、强风

33、化岩BL21.31.4-1.81.6-2.01.72.12.02.52.43.01.4-1.8Bi2.22.52.42.82.63.03.03.53.24.02.0-2.45.3.5桩端后注浆水泥用量可按下式估算:G.=apD(5.3.5)式中:Ge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kg);D扩径直径(m);ap单位扩径直径注浆量(kgm),建议取值5000kgm5. 3.6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市政与铁路工程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NkTuk2+Gp(5.3.6-1)式中:N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单桩上拔力(kN);T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对于市政工程

34、,当桩的轴向力由结构自重、预加力、重、土侧压力、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的频遇组合引起时,桩不得受拉;当桩的轴向力由上述荷载与其他可变作用、偶然作用的频遇组合或偶然组合引起时,桩可受拉;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通过抗拔静荷载试验确定时,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应扣除桩的自重;Gp基桩自重(kN),地下水位以下应扣除浮力。2港口工程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7(5.3.6-2)Yit式中:一一桩轴线与垂线夹角(。);g单桩抗拔承载力抗力分项系数,按现行行业标准码头结构设计规范JTS167的有关规定取值。5.3.7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估算:Tuk=2,qsku;13.7)式

35、中:入;一一抗拔系数,可按表5.3.7取值;u;桩身截面周长(m),在扩径段影响范围以上取nd,在扩径段影响范围内取nD,扩径段影响范围包括扩径段长度和自扩径段的起始位置往上取8D范围,且至软弱土层层底止。表5.3.7抗拔系数人;土的种类入;砂土0.50.7黏性土、粉土0.70.8碎石土、风化岩0.70.95.3.8当AM工法桩穿过欠固结土、可液化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或由于大面积地面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使桩周土体承受荷载而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应考虑桩的负侧阻力或侧阻力折减,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计算。5.3.9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单桩竖向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6、时,当桩端下持力层厚度2.OD内存在与持力层压缩模量之比不大于0.6的软弱下卧层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225的有关规定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对于桩距不超过6d的群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下存在承载力低于桩端持力层承载力1/3的软弱下卧层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5.3.10AM工法桩的桩身强度和裂缝控制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5.3.11桩基承台受弯计算、受冲切计算、受剪计算、局部受压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5

37、.3.12对于承受水平荷载较大的、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水平静载试验确定。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5.3.13当作用于桩基上的外力主要为水平力时,应根据使用要求对桩顶变形的限制,按桩身直径为d的等截面灌注桩进行水平承载力验算。当外力作用面的桩距较大时,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可视为各单桩的水平承载力之和;当承台侧面的土未经扰动或回填密实时,可考虑土抗力的有利作用,并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计算。5.3.14抗震设防区桩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

38、定。5.3.15当需要进行沉降验算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的有关规定计算单桩竖向变形。5.3.16桩基位于季节性冻土层或膨胀土中时,应验算桩的抗拔稳定性。桩的抗拔稳定性验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的有关规定计算。5.3.17群桩基础的基桩承载力及沉降变形应考虑由承台、桩群、土相互作用产生的群桩效应,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计算。6施工6.1一般规定6.Ll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资料及场地条件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39、:1勘察、设计文件资料;2工程场地及周边环境资料;3施工设备资料;4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5施工工艺流程;6主要施工方案;7施工安全、环境保护和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8施工质量检验要求;9工程监测要求;10应急预案等。6.1.2 施工前应通过工艺性试成孔确定成孔工艺、成孔施工技术参数及稳定液配合比,试成孔数量不应少于2个。6.1.3 AM工法桩的施工应复核测量基准线、基准点,基准线、基准点应设在不受地基基础施工影响的区域,并在施工中加以保护,施工前应进行复测。6.1.4 AM工法桩的施工设备进场组装后应进行调试,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6.L5AM工法桩的施工应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可按本规

40、程附录B规定的内容填写。6.1.6成孔挖掘的渣土应及时处理、外运,不得污染环境。6.1.7废弃稳定液应根据环境要求和场地条件在现场干化处理或用封闭罐车运至指定位置处理。6.1.8AM工法桩施工应按图6.L8的施工流程进行。图6.1.8AM工法桩施工流程6.2施工准备6.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调查邻近工程的施工相互影响情况;2应引入基准点,并定期复核;3对地下障碍物和地上地下管线进行查验和处理;4应根据施工流程、钢筋堆场、钢筋笼制作场地、泥浆池及设备行走路线等进行合理的场地平面布置;5施工场地应做到水通、电通、道路畅通,并及时清理平整,道路及场地应满足施工设备运输及安置对地

41、基承载力的要求;6大型设备及吊装机具进场应进行安装调试、检查验收,确保状态完好;7原材料进场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抽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6.2.2成孔设备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并结合桩长、常径段、扩径段的直径等因素进行选择。6. 2.3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完成测量和复测工作,并形成书面成果资料;2现场应建立测量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点、水准控制点,并应在施工中及时复测。6.2.4稳定液循环系统的设置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稳定液循环系统应由新浆池、成孔浆液储浆池、灌注浆液回收池、泥浆泵、除砂设备等设施、设备组成,并应设有排水、清洗、排渣等设施;2新浆池、

42、储浆池、回收池、排浆槽的布置应按桩位分布合理确定,储浆池和回收池的设置数量应按场地条件、单桩方量、施工进度计划和设备配置数量确定,每套设备配置的储浆池不宜少于单桩方量的L5倍;3储浆池宜设置在桩位区域外,储浆池可采用钢结构或砌体结构,当储浆池采用砌体结构时宜砌筑在混凝土地坪上,池壁高度宜为1.5m2.0m;池壁墙体厚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0.2m,新浆池与储浆池之间应采用泥浆泵输送循环;4储浆池、回收池应疏通清理,清出的泥渣应集中堆放、外运;5泥浆泵应悬挂在支架上,并采用手拉葫芦调节泥浆泵浸入稳定液液面的深度;6稳定液回收应采用除砂设备,除砂设备宜设置在回收池和储浆池之间。6.2.5扩径施工前应进行设备调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确保可视可控控制系统的发射、接收、显示系统连接正常,液压管路与液压扩径铲斗连接正常;2应复核可视可控控制系统显示的尺寸与液压扩径铲斗实际张开尺寸一致;3液压扩径铲斗的选型宜满足闭合后的直径比常径段小50mm100mm的要求,扩大后的最大直径不应小于设计直径。6.2.6施工场地内宜设置渣土集土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集土坑容量应与施工计划相匹配,开挖深度不宜超过2.Om;2集土坑应采用钢筋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