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70673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学时:36学分:无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职业学校机电类各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目前在众多的网类教材中,大部分教材仍然局限在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中,缺乏技能的训练与指导。即使部分教村已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增强了实践环节,但由于受实践条件的影响,教学内容仍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使得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受到制约,不能较快地

2、在岗位上成长。为了改进上述问题,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精神,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教材。三、课程教学目标本教材结合工厂生产实际和检测要求,采用理论与实际一体化训练法优化教材内容。教村围绕公差和误差测量进行组织,共包含9个项目:零件的尺寸测量;零件形状公差与测量;零件轮廓度公差与测量;零件定向公益与测量;零件定位公差与测量;零件跳动公差与测量;零件表面粗转度的检测;典型复杂零件的测量以及高、精检测量设备的应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量具、量仪的应用和测量方法为主线架设若干个任务,便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四、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本课程课内计划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14课时,

3、实践22课时,理论课占总课时40%,实践课占总课时60%。各部分内容学时数建议分配如下:表1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模块(任务)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总时数任务1零件的尺寸测量224任务2零件形状公差与测量224任务3零件轮廓度公差与测量235任务4零件定向公差与测量134任务5零件定位公差与测量134任务6零件跳动公差与测量13-1任务7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134任务8典型复杂零件的测量235五、课程内容与要求任务名称子项目或学习任务教学时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任务L零件的尺寸测量11: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2熟悉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测量方法的分类。掌握测量的相关概念。通过游标卡尺理解测量器具

4、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掌握游标卡尺的类型、刻线原理、读数t方法,以及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掌握:能正确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的外径、内径、长度。会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12: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2掌握尺寸与公差的相关概念。2 .掌握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3 .熟悉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掌握千分尺的类型、读数原理、读数方法。掌握:能正确使用千分尺对零件经常尺寸测量会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13:用内径表测量零件尺寸2熟悉公差与配合标准,能熟练查阅标准公差值能正确识读公差带代号。掌握内径表的结构、读数方法。掌握:掌握内径表的安装方法。能正确使用内径表对零件进行测量。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1

5、4:用塞规1掌握配合的分类、性质,会在阅掌握:等专用量具检测零件相关资料熟悉光滑极限量规的分类及特点。掌握量规的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塞规等专用量具对零件进行定性测量。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模块2:零件形状公差与测IL,l21: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1熟悉形状公差的标注方法。掌握形位公差的相关概念。掌握水平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掌握直线度误差常用的测量及评定方法。掌握:1 .能正确使用框式水平仪光学合像水平仪进行直线度误差的测量。2 .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22: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2熟悉平面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掌握百分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平面度误差常用的测量

6、评定方法。4.了解指示表类量仪的维护和保养的方法。掌握:1 .能正确使用百分表等量仪进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2 .能对平面度测量后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23:用百分表测量圆度与圆柱度误差2熟悉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掌握圆度及圆柱度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掌握:能正确使用百分表等量仪进行圆度和圆柱度的测量能对圆度和圆柱度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模块3:零件轮廓度公差与测量31:用轮廓样板测量线轮廓度误差1熟悉线轮廓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掌握线轮廓度误差的测量评定方法。掌握:能正确使用轮廓样板测量线轮廓度概念。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零件的合格性。3-2

7、:用轮廓仪测量面轮廓度误差21 .熟悉面轮廓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2 .掌握面轮廓度误差的测量评定掌握:1.能正确使用轮廓样板测量线轮廓度概念。方法。2.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零件的合格性。模块4:零件定向公差与测量4一1: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2熟悉常用的平行度误差的检测器具和检测方法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掌握:学会使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对零件的合格性进行评定。42:用直角尺测量垂直度误差2熟悉常用的垂直度误差测量器具和测量掌握公差原则。掌握:学会使用光隙法测量垂直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零件的合格性进行评定。43:用正玄规和千分表测

8、量倾斜度误差2熟悉常用的倾斜度误差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掌握倾斜度和倾斜度公差的相关概念掌握:学会使用正弦规测量倾斜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零件的合格性进行评定。模块5:零件定向公差与测量51:用百分表测量对称度误差2熟悉对称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掌握对称度误差的测量和评定方法。掌握:能正确使用百分表等测量仪测量零件的对称度误差。2.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零件的合格性。52:用百分表测量位置度误差21.熟悉位置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2.掌握位置度误差的测量和评定方法。掌握:1.能正确使用百分表等测量仪测量球心的位置度误差。2.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零

9、件的合格性。53:用圆度仪测量同轴度误差2熟悉同轴度公差的标主方法及相关概念。熟悉圆度仪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掌握:能正确使用圆度仅测量同轴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并评定零件的合格性。模块6:零件跳动公差与测量61:用偏摆仪测量跳动误差2熟悉常用的跳动误差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圆跳动公差和全跳动公差的异同。了解径向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圆跳动公差的异同。掌握形位公差的选择原则。掌握:能正确使用指示表类量具和偏摆仅进行方法。能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评定。模块7: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71:用表面粗糙度样板检测零件表面质量11 .熟悉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2 .掌握评定表面粗糙度相关参数的含义

10、。3 .了解新国标中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掌握:1.学会使用表面相糙度样板检测零件表面质量。7-2:用轮廓仪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2复习粗糙度轮廓仪的结构和功能。2.熟悉粗糙度轮廓仪的使用方法。掌握:1.学会使用粗糙度轮廓仪检测零件表面质量。模块8:典型复杂零件的测IL,l81:普通螺纹的测量2熟悉螺纹的测量技术要求和相关内容。熟悉螺纹量规、螺纹千分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其适用范围,掌握它们掌握:能正确使用螺纹量规进行螺纹综合测量。能正确使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的使用方法。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的定义及测量方案拟定。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零件的合格性。82: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21.

11、 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理解齿轮精度等级、公差组及检验组的含义。2. 熟悉直齿圆柱齿轮常用测量器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其适用范围。3. 了解齿轮误差的评定指标。掌握:1.能正确使用齿厚游标卡尺、齿轮周节检查仪分别测量齿厚齿轮偏差和齿距偏差、齿距累积误差,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2 .掌握齿轮分度圆弦齿高和弦齿厚公称值的计算方法及齿厚偏差的测量方法。3 .能正确使用齿轮基节检查仪测量齿轮基节偏差,使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测量齿轮的径向跳动误差表2课程内容与要求任务名称子项目或学习任务教学时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任务1:零件的尺寸测量11: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2熟悉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测量方法的

12、分类。掌握测量的相关概念。通过游标卡尺理解测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掌握游标卡尺的类型、刻线原理、读数t方法,以及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掌握:能正确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的外径、内径、长度。会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1-2: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2掌握尺寸与公差的相关概念。2.掌握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3.熟悉测量误差的分掌握:能正确使用千分尺对零件经常尺寸测量会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类及处理方法,掌握千分尺的类型、读数原理、读数方法。量工具。13:用内径表测量零件尺寸2熟悉公差与配合标准,能熟练查阅标准公差值掌握:掌握内径表的安装方能正确识读公差带代号。掌握内径表的结构、读数方法。法。能正确使用内

13、径表对零件进行测量。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1-4:用塞规等专用量具检测零件1掌握配合的分类、性质,会在阅相关资料熟悉光滑极限量规的分类及特点。掌握量规的使用方法。掌握:能正确使用塞规等专用量具对零件进行定性测量。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模块2:零件形状公差与测量2-1: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1熟悉形状公差的标注方法。掌握形位公差的相关概念。掌握水平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掌握直线度误差常用的测量及评定方法。掌握:1.能正确使用框式水平仪光学合像水平仪进行直线度误差的测量。2.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22: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2熟悉平面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掌握百分表

14、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平面度误差常用的测量评定方法。4.了解指示表类量仪的维护和保养的方法。掌握:L能正确使用百分表等量仪进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2.能对平面度测量后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23:用百分表测量圆度与圆柱度误差2熟悉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掌握圆度及圆柱度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掌握:能正确使用百分表等量仪进行圆度和圆柱度的测量能对圆度和圆柱度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模块3:零件轮廓度公差与测量31:用轮廓样板测量线轮廓度误差1熟悉线轮廓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掌握线轮廓度误差的测量评定方法。掌握:能正确使用轮廓样板测量线轮廓度概念。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

15、行数据处理及评定零件的合格性。32:用轮廓仪测量面轮廓度误差21.熟悉面轮廓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2.掌握面轮廓度误差的测量评定方法。掌握:1.能正确使用轮廓样板测量线轮廓度概念。2.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零件的合格性。模块4:零件定向公差与测量41: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2熟悉常用的平行度误差的检测器具和检测方法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掌握:学会使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对零件的合格性进行评定。4-2:用直角尺测量垂直度误差2熟悉常用的垂直度误差测量器具和测量掌握公差原则。掌握:学会使用光隙法测量垂直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零件的合格性进行

16、评定。43:用正玄规和千分表测量倾斜度误差2熟悉常用的倾斜度误差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掌握倾斜度和倾斜度公差的相关概念掌握:学会使用正弦规测量倾斜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零件的合格性进行评定。模块5:零件定向公差与测量51:用百分表测量对称度误差2熟悉对称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掌握对称度误差的测量和评定方法。掌握:能正确使用百分表等测量仪测量零件的对称度误差。2.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零件的合格性。5-2:用百分表测量位置度误差21.熟悉位置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2.掌握位置度误差的测量和评定方法。掌握:L能正确使用百分表等测量仪测量球心的位置度误差。2.能对

17、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零件的合格性。53:用圆度仪测量同轴度误差2熟悉同轴度公差的标主方法及相关概念。熟悉圆度仪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掌握:能正确使用圆度仅测量同轴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并评定零件的合格性。模块6:零件跳动公差与测量6-1:用偏摆仪测量跳动误差2熟悉常用的跳动误差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圆跳动公差和全跳动公差的异同。了解径向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圆跳动公差的异同。掌握形位公差的选择原则。掌握:能正确使用指示表类量具和偏摆仅进行方法。能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评定。模块7: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71:用表面粗糙度样板检测零件表面质量11.熟悉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2.掌

18、握评定表面粗糙度相关参数的含义。3.了解新国标中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掌握:1.学会使用表面相糙度样板检测零件表面质量。7-2:用轮廓仪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2复习粗糙度轮廓仪的结构和功能。2.熟悉粗糙度轮廓仪的使用方法。掌握:1.学会使用粗糙度轮廓仪检测零件表面质量。模块8:典型复杂零件的测量8-1:普通螺纹的测量2熟悉螺纹的测量技术要求和相关内容。熟悉螺纹量规、螺纹千分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其适用范围,掌握:能正确使用螺纹量规进行螺纹综合测量。能正确使用螺纹干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的定义及测量方案拟定。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零件的合格性。82

19、: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21.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理解齿轮精度等级、公差组及检验组的含义。2.熟悉直齿圆柱齿轮常用测量器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其适用范围。3.了解齿轮误差的评定指标。掌握:L能正确使用齿厚游标卡尺、齿轮周节检查仪分别测量齿厚齿轮偏差和齿距偏差、齿距累积误差,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2.掌握齿轮分度圆弦齿高和弦齿厚公称值的计算方法及齿厚偏差的测量方法。3.能正确使用齿轮基节检查仪测量齿轮基节偏差,使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测量齿轮的径向跳动误差六、教学实施建议1 .课程设计思路以任务为驱动,将实践与理论一体化。本书采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以技能训

20、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配各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项日化教学模块来优化教材内容,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来实施任务,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统一;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重视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2 .教材选用本书适用于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高级技工学校以及机械行业岗位培训的参考用书。3 .教学建议(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上好第一节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方便教师教学;(2)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3)合理选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教学内容内在的联系以及相应的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4)实验实践提高能力,突出中职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