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73774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梁.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建筑中的构件一梁梁,也叫做“棺”,宋则称之为“椎”,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承重构件,一般是长条形状,沿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是中国建筑构架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古建构架中,梁是一个重要的水平受力构件,在较大型的建筑物中,梁是放在斗拱上的,而在较小型的建筑物中,梁直接放置在柱头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梁的截面形状主要为圆形或者矩形,明清时期基本接近方形,而中国南方的很多梁则采用圆形断面,这样较好的节约了木材。梁依各自的位置、作用,形状不同,各有各的名称和构造。它们主要有: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六架梁、四架梁、双步梁、月梁

2、、三步梁、抱头梁、挑尖梁等30余种。按梁的外观月梁:有两个概念,一是清式卷棚顶建筑梁架的最上一层梁,也叫“顶梁”。二是指做成“新月”形式的梁,梁的两端(肩)呈弧形、而梁的中段微微上拱,整体形象弯曲近似新月,所以称为“月梁”,汉代称为“虹梁”。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直梁:是指梁正投影的上下两边线为两条平行的直线。依据功能和位置单步梁:单步梁是架在双步梁之上的短梁,并且是放置在双步梁上的瓜柱上的短梁,因为长度只有一步架,所以叫做“单步梁”。明清建筑中通常用在廊部,梁头在廊柱上面,梁尾与老檐柱或金柱插接,起接架作用。双步梁:在建筑物的构架中,连接金柱和檐柱的挑尖梁,一般不起承重作用,但当檐

3、柱与金柱之间的距离过大时,在桃尖梁的正中可以加立一根瓜柱,上架一条梁和一根桁,此时的桃尖梁便具有了承重作用,同时梁的名称也改为“双步梁”,宋代称为“乳袱”。单步梁双步梁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三架梁:在屋顶构架的上金部位,两端下压梁垫或瓜柱,正中立脊瓜柱,起衬托上金楝与脊部的作用,因其上承橡条三根,故称三架梁,宋代称为“平梁”。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五架梁:一般在柱头上或屋顶构架中的中金部位,起承托上部构架或中金楝的作用,其上承负楝子总和应为五根,故称五架梁。七架梁:梁所承负的橡子总和为七根,故称七架梁。顺梁:顺梁的形态、作用和一般的梁相同,只是其安放的方向与一般的梁相反,或者说与一般的梁垂直。也就是说,顺梁与建筑面宽是平行的,而不是垂直的,所以称为“顺梁”。常设在尻殿顶和歇山顶建筑中。它的位置在下金榜的下面。扒梁:抬梁式建筑构件之一。梁头不直接放于柱下,而是扒在桁条上的一种梁,也起到杨的作用。扒梁头下面的中间做有暗樽与桁条的卯槽咬合。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角梁:宋式称阳马。位于歇山顶、六角亭、八角亭等类型建筑的转角处,用以承托角脊和翼角椽尾的构件,称为角梁,又名出角梁。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