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79890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李必苦”的原因。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引入,交流学法一、讲故事,引入课题。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司马光砸缸”“凿壁偷光”“曹冲称象”等故事吧?谁能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呢?生:我给大家讲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吧。有一次,孙权

2、送给了曹操一头大象。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便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前去观看。看到大象后,曹操让自己的手下官员想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官员们围着大象议论纷纷,但是谁也想不出办法。就在这个时候,曹冲立即站了出来,告诉大家自己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他先是叫人把大象牵到船上,当船下沉时,他命人沿水平线在船上划一道记号。士兵把大象牵上岸后,曹冲又让人将石头装到船上,直到记号和水面齐平。然后,曹冲告诉曹操,只要称出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体重。2 .师过渡,介绍世说新语:故事讲得真好!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都是关于名人的小故事。其实,它们都出自同一本书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名世说,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

3、文人编写,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年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它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原本8卷,现存3卷。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一篇文言文,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之胸怀、淡定之气度、优雅之涵养。3 .认识王戎,交流学法:王戎是什么人呢?PPT:王戎简介4 .指导识字:“戎”是会意字,穿插结构。“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书写时,注意斜钩要长一些。5 .释题明意:请学生齐读课题,你知道课题的意思吗?“道旁”是道路旁边,“李”是李子,一种水

4、果,“取”的意思是“摘二把关键词的意思弄明白,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道旁树上的李子。我们就知道了课题的意思,也能猜到课文大概讲了什么故事。(借助课题法)6 .学生交流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整理如下:多读,读正确,读流利,熟读成诵。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看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板块二朗读课文,感受文韵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请大家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7 .指名朗读。(1)师:生字会读了吗?谁来试着摘摘李子?生字结构分类。(2)师:送到课文里,还会读吗?谁愿意读给

5、大家听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大家来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师评价:字音咬得真准。师:大家字音读得真准,我也想读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我读,好吗?”(配以古典音乐)提要求:注意老师范读时的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并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停顿符号)(3)师: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一回生、两回熟,大家再自由试读,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8 .小结:读文言文时,句中词与词之间,要根据意思合理停顿。板块三理解文意,练习讲述1.师: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读懂。这是朗读文言文的前提。出示

6、学习要求:请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9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纠正、补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正确理解文意。句子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尝”的意思。“尝”是“曾经”的意思(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诸”的意思。“诸”是“众,许多”的意思(3)明确这句话的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蝴蝴儿、爬树古文只用了一个游字,简洁明了,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

7、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句子二: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走取之,唯戎不动(1)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子”的意思是果实,在这里指李子师:(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路边。)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高大)(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2)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3)理解“走”的古今异义,结合注释理解“竞走”的意思师:诸小儿怎么做的?(竞走)师:竞走

8、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小结:“走”在今天就是“走路”的意思,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竞走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唯”就是只有。)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4)师启发:“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种事物。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交流后明确:“之”指的是李子。(5)明确这句话的意思: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句子三: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J师过渡:诸小儿会怎么问呢?(预设:

9、你怎么不摘李?)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1)联系上下文,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2)交流,明确:这里的“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人问之”可以理解为“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3)引导理解“此”的意思是“这,这些”,“必”的意思是“必定,一定二(4)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句子四:取之,信然。(1)思考:“之”指的是什么?明确:“之”指李子(2)结合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摘来一尝,的确如此。(3)师: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会做什么动作?(4)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

10、信王戎的话了吗?(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那就是“取之,信然二(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5)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6)小结“之”的用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之”既可以指代某个事物,也可以指代某件事情。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它的意思。4.练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1)师:咱们在学习精卫填海时,学过了讲述故事的方法,谁来试着说一说?讲故事:结合注释、发挥想象(2)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在讲故事提示:1.王戎的样子、性格等;2 .道路旁边李树的景象。3 .想象诸儿游玩的心情和景象。4 .想象诸儿与王戎对话的情节(语言、动作、神态

11、)板块四领悟道理,熟读成诵1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指名学生回答。预设:李树长在道旁,如果李子又甜又好吃,人们早就摘下来吃光了。而现在满树都是果子,就说明树上的李子不好吃,是苦李。师评价: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2 .感知人物形象: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后老师归纳总结并板书: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聪明过人。3 .师: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比)(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4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

12、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生:遇到事情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5 .师过渡:在反复诵读中,咱们不仅把这则文言文读通了、读懂了,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一些道理。你们真棒!学古文就是要反复读、反复品味,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大家试着填空读一读吧。6 .指导背诵:想要把这课文完整地背通下来,是有方法的,我们可以按照“游玩一一伙伴摘李一一王戎说出理由”的顺序背诵。请同学们试着背一背。7 .师小结:今天,我们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了王戎不取道旁李,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是那样凝练,仅仅用四句话、49个字让我们认识了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王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世说新语俭啬中,写到了成年后的王戎,大家一起看一看,试着读一读,谁能试着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呢?8 .教师辅导随堂练习。9 .布置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