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80854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对策建议.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对策建议首先,梳理文化资源和文化脉络,寻找自身定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掘寻找特色文化资源,强调文化的地方特色和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找准定位,使文化资源发挥出可持续的效益,既能够增加就业创造收入,又可以满足区域民众的文化需求。*镇在自然资源上,拥有大片风景怡人的自然水域,还有粮食、中药等多种作物,可组成多样化的农业景观,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在历史文化资源上,已经经过三次发掘的九间遗址,发现多处*时期的灰坑、房址、窑址等遗迹以及大量陶器、铜器、骨器等文物法治,历史文化展示阐释的空间巨大;在红色文化资源上,*镇有全国唯一一处以*命名的火车站,与*镇的东方红站构成“

2、东方红一一*,见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辉煌历史。*镇拥有的多种的文化资源,需要引入先进团队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开发,明确自身定位,营造文化氛围。可以从具有地方风格的建筑、传统农业手工业器具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地方传说、民间习俗、戏曲作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融入到基层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设计理念之中。同时汲取全国其他同类型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方式,对这些独特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宣传,打造成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让本土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理由之一,从而为*镇的振兴注入文化活力。其次,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重并行。*年,在北京召开的

3、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提出新时代文物工作的*字方针,即“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文旅融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镇的文旅融合建设也要让文物活起来,实现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参照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案例,在九间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中侧重于文旅融合景区的开发,在建设控制地带中规划相关产业,科学整合周边现有资源和产业,带动培育一批以*文化为主题的区域性文化旅游发展业态,打造九间*文化旅游综合体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同时引进青年文化、创

4、新文化等新的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风貌,带动乡村发展。最后,丰富乡村文旅形式打造多样化的创新驱动空间。和其他产业一样,*镇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与开发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产品打造、发展理念等方面,不断寻找自身独特性与大众需求性的契合点,拓宽乡村旅游发展渠道,推动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原有的农家乐等初级观光形式已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需要更有文化内涵、更吸引人的新型观光模式。*镇拥有自然资源、多样化农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可开发的文旅资源,以此为基础,以建设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营地等为目标,打造集研学旅行、

5、休闲度假、乡村游览、生态观光于一体的九间乡村综合体项目。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不仅要提升配套基础设施水平,还要融合最新的高科技元素,以大数据培育和扩大新消费市场,借助大数据平台,组建文旅行政管理部门可监测的数据中心法治,推动乡村加入“互联网+”,进入“云时代”。vr平面导航、自助服务机器人等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引入到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既拓展了旅游的创新空间,又可以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积极探索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与高科技的融合路径,将乡村的文化资源和服务信息在网络共享终端中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推送,为乡村旅游的参与者提供综合性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法治积极对接主流媒体,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线下宣传,鼓励村民参与,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传播,营造全民参与文化旅游的沉浸式氛围。最终建设成拥有高科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具备研学教育、旅游接待、商贸服务、创业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以此作为*区以及整个*市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