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地块西侧道路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13地块西侧道路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H13地块西侧道路项目方案设计说明.工程概况1.l项目背景1.2 项目区位项目区位图1.3 项目规模H13地块西侧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30Kmh,全长366.94m,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32.5m。1.4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大渡口区规划道路交通图(3)项目周边地块红线及已发件资料;(4)项目区1:500的地形图1. 5采用的规范标准1.5. 1国家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4)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
2、1)5)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6)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2018)7)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1.6. 2建设部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2)城镇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7. 3交通部标准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2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8. 4地方标准1)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T-064-2022)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4)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5)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国家及部(委)发布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1.9. 次设计内容根据合同约定,本项目方案设计内容包括道路部分及综合管网部分。项目所在区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
4、,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项目所在区域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o根据对项目区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建议项目最佳施工时间为10月至次年4月。2. 2.3工程地质拟建项目沿线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O第四系地层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组成。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主要由泥岩、砂岩组成。现将场区内岩性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土层(Ql)素填士(Q1nl):色杂,以紫红色、黄灰色为主,稍湿,结构松散稍密,主要由粉质粘土、砂泥岩块碎石组成,块碎石径3
5、35c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含量约占30-40%,系新城区施工时期堆积,堆积时间约35年。粉质粘土(Q):黄灰色、黄褐色,多呈可硬塑状,刀切断面较光滑,有少量光泽,粘性一般,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较重。强风化泥岩厚0.75.95m,岩质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质相对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局部呈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泥岩土石等级为IV级,土石类别为软石。砂岩: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
6、屑组成,细粉粒结构,中厚厚层2.建设条件2.1 沿线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情况项目周边区域处于在建或者未建状态。本次设计道路周边以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为主。项目南侧约15Om已经建设完毕。用地规划示京图2.2 建设区域自然条件2. 2.1地形地貌大渡口区地处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丰富,雨热同季,日照少,无霜期长。春早多倒春寒,夏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多雾常年平均气温16cC-18tC,全年无霜期340天左右。3. 2.2气象水文项目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具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根据重庆市气象局的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
7、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项目所在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8.3t,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C,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C,极端最高气温43t(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T.81(1975年12月15日)。项目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Imm左右,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1998年为降水量最多年,年降水量1615.80mm,2001年为降水量少,年降水量813.9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约90mm。2007年7月17
8、日,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266.7mm。状构造,钙质、泥钙质胶结。岩层局部含粘土矿物较重。强风化层厚0.581.90m,多呈浅黄色,岩质较软,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有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砂岩岩质较硬,岩芯完整,岩芯多呈柱状、柱状,局部呈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岩芯采取率普遍较高。砂岩土石等级为V级,土石类别为次坚石。4. 2.4地震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桥位区抗宸设防烈度V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VO.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其具体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执行。5. 2.
9、5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及本次钻探揭露,拟建场地范围内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和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拟建场地范围内边坡未见失稳现象,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但场地局部区域存在临时边坡,施工时应主要安全,或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场地局部存在土层潜在变形体和块石堆积体,建议施工开挖时应清除。2 .3项目沿线既有及规划的设施情况拟建项目四周道路有西城大道、兴盛路、金桥路等。道路设计根据现状开展设计。本次设计范围内有现状电力、燃气、通信、给水、排水管网。3 .对规划的理解3.1 路网结构分析片区对外出行的道路主要有西城大道,金中大道,福溪大道。片区规划路网分别以西城大道
10、构成南北向主干轴线,以金中大道、福溪大道构成东西向主干轴线,形成“双轴多射”的干道体系,双轴分别是西城大道与金中大道,多射分别是指金中大道南侧福溪大道、西城大道东侧金桥路,钢城大道等。3. 2用地规划分析项目周边区域处于在建或者未建状态。其中本项目拟建场地四周多为未建商住小区。本次设计道路周边规划以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为主。4. 3道路功能定位本项目功能定位为:片区南北向服务功能的城市次干路。对其交通特征定义为:服务周边地块、兼具交通功能。4 .交通量分析及预测4.1 项目影响区划分根据项目对各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以及区域内物流和车流集散的特点,结合各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和路网状况,将
11、本项目的直接影响区确定为中梁山组团和大杨石组团片区;间接影响区为直接影响区周边的其他区域。4.2 交通量预测本设计采用“四阶段”法对本项目的交通量进行预测。其总体思路是在机动车起迄点(OD)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把握未来交通量的增长趋势,研究区域未来的交通生成和交通分布情况及客货流量和流向特点,考虑了正常增长的趋势型交通量,并考虑本项目德成后对区域形成的交通诱增,最后得出交通量的预测结果。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规定:次干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为15年,支路为15年。预测年限为项目建成通车后15年,预测基年为2021年
12、。3页共25页量,分别要立出行产生和吸引分类回归模型。模型形式如下:Gj=GJ+X巴+%XE1Ai=C+aPj+aEi式中:Ji交通小区的出行产生量;Ai交通小区的出行吸引量;c,G为常数;p一一i交通小区人口数;Ei交通小区就业岗位数;%,%,外,%偏回归系数。本次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吸引交通量预测,主要是项目所在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区综合交通大调查时确定的各类用的发生吸引率,采用土地利用类别生成率模型计算出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吸引交通量。4.2.2出行方式预测城市居民出行采用的交通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单位车、摩托车等。比较各种方式的出行特征,分别对步行、自行车
13、、公共交通和自用车(包括私家车、单位车、摩托车)等出行方式进行预测。交通方式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出行方式自身特点、拥有条件、人口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出行服务水平要求等。因此,对不同的出行方式,采用不同的模型、方法进行预测。其中步行属于自由类出行方式,影响步行选择的重要因素为距离,通过建立步行与距离的关系曲线进行预测。自用车主要由私人小汽车、单位小汽车(包括企业所有和机关、事业单位所有)、摩托车组成。交通IKlKEZIH J交通测工作流程图本次预测分析采用传统的“四阶段法”建立影响区交通预测模型,即交通生成(发生、吸引)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分配预测。在具体研究时采用
14、综合交通规划时标定的重力模型参数,以软件TransCAD作为操作平台,进行道路交通量的预测。4.2.1出行生成预测出行生成模型的建立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特性和人口岗位分布,采用双变量分类回归分析法。通过对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交通小区土地利用性质分类和多因素相关分析,选择各交通小区人口数和就业岗位数作为全方式出行生成变Qr直到满足人其中:段一一第k次迭代后j小区调整的吸引量,当k=o时,考=4Qj第k次迭代后由小区i至小区j的出行量预置精度阻抗函数取如下形式:FLL其中:%i小区至j小区的出行时耗(分钟)a待定系数,对该规划区域的机动车出行分布进行预测,本次经过参数标定,a取值为0.0502o4.2
15、.4出行分配预测在已知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以及各阶段的道路要设情况,可利用机动车分配模型在路网上得出各路段和路口的交通流量,同时还可以得到行程车速和交通延误的数值,并计算得出道路的v/c。本次交通分配模型建立在TranSCAD上,采用的是平衡分配法。平衡分配法是基于以下原理进行的:每位出行者都要寻找适合它出行的最短路径;当某一路径由于所经路段上的流量增加而导致行程时间加长时,就会有一部分出行者去寻找新的最短路,而产生路径之间的流量转移,当所有出行者都使用最短路时,流量的转移就停由于单位车为具体私人使用,可以分摊到家庭中去。同时由于在单位可用车的人,也大多数购买私家车,故私家车的保有量水平可
16、用有车的家庭占城市家庭总数的比例来表示。自用车发展水平预测主要从购买政策与使用调控手段两方面考虑。同时公交的出行比例主要参考城市总体规划中公交的发展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出行距离拉长,出行机动化程度将提高。受道路资源有限性约束以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政策的实施,公共交通将是未来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对该规划区域交通方式的划分,主要结合综合交通规划的相关指标,同时考虑该区域特殊的用地性质,结合未来车辆发展政策和未来城市交通可能的发展趋势,得到特征年的出行方式结构。4.2.3出行分布预测由出行生成预测及方式划分得到规划年各个小区的机动车出行总量。然后对机动车出行进行分布预测。任意两个交通分区
17、之间的出行分布量与这两个分区各自的出行生成量和区间出行阻抗相关。出行分布的预测即对各交通区之间及各交通区内部的出行量进行预测。常用的出行分布模型有增长系数模型、重力模型和机会模型等,根据实际情况,本次分布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双约束重力模型形式如下:出行分布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阻抗采用马小区之间的自由流行驶时间。函数形式:心分举4j用下式迭代消除误差:取值,重庆市主城区路段通行能力推荐值如下表所示:重庆市主城区典型路段通行能力推荐值道路等级可能通行能力(pcuh)设计通行能力(PCUh)快速路车道12000单向3车道4050车道21800车道31600单向4车道5100车道41400主干路车道1
18、1500单向2车道2280车道21350单向3车道3240车道31200次干道车道113001976车道21170支路车道11100880特殊道路超过规范的道路车道1500-900350630Ng道路可能通行能力(pcuh);cr:机东车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九:车道宽度修正系数;力:交叉口间距修正系数;:平曲线修正系数;九:道路纵坡修正系数;力:沿途条件修正系数。多车道的总通行能力多N可以写成下式:=MEK(pcuh)止,此时所有出行者得到的出行时间最短,路网系统的总出行时间也达到最小,出行者与路网系统之间达到平衡。确定了交通分配算法后,在路网上对OD矩阵进行分配时首先需要计算路径的阻抗,
19、即路阻。路阻函数(Iinkperformancefunctions)采用的是BPR(BureauofPublicRoads)函数,函数的形式为:Tc=式中:Te一分配流量所属路段上的行程时间7一一零流量时的行程时间,为路段L与自由行驶速度VO之比V分配后的路段流量C路段通行能力B标定差数参照重庆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报告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代入路阻函数的相关计算参数,得到目标年高峰小时道路网流量分配结果。4.2.5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计算(1)通行能力分析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和重庆地方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中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修正计算
20、公式如下:N14计=生Nt)J能=%-N基本力/Z/式中::道路基本通行能力(PCUh),依据重庆市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延误。4.2.6预测结果根据上述四阶段的交通需求预测结果,运用TransCAD进行交通流量分配预测,得到预测年路网流量分配结果。颈测年路网流量分配表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车道数(双向)设计通行能(pcuh2025年2035年饱和度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饱和度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本项目次干路442630.5222350.6828964.2.7节点交通量预测根据片区路网规划,得到沿线所有路段各特征年高峰小时交通量预测结果的基础上,主要对起点节点分方向交通量进行预测分析,得到各
21、方向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如下图:目标年平交口服务水平如下表:式中,M第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PCUh);相应于各车道的折减系数。通常以靠近路中线或中央分隔带的车行道为第一车行道,其通行能力为1(即100%),第二条车行道的通行能力为第一条车道的0.9,第三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为0.80.9,第四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为0.70.8。(2)道路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之间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旅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服务水平一般由下列要素反映,即速度、行程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适和方便以及安全等。所以,服务水平的好坏在设计车速确定的前提下,主要与路段上的交通量大小即负荷度v/c有关,在达以
22、基本通行能力之前交通量愈大则交通密度也愈大而车速愈低,运行质量也愈差,即服务水平愈低。达到基本通行能力之后,则交通量不可能再增加,而是运行质量愈低交通量也愈低,但交通密度仍越高,直至车速与交通量均下降为零。道路服务等级分为A、B、C、D、E级。A级服务水平代表服务水平最佳,而E级最差。道路路段及务水平朦务水平道路服务水平ABCD1:V/C0.250.61.0A级服务水平:自由流,车辆的行驶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畅通、舒适。B级服务水平:稳定车流,稍有延误,驾驶比较舒适。C级服务水平:稳定车流,能接受的延误,行车自由程度明显受限。D级服务水平:稳定车流的临界状态,能忍受的延误,行车自由程度严重受限,
23、很小的事故也会造成持续排队。E级服务水平:达到道路通行能力,为不稳定交通流,拥挤,不能忍受的11路拱横坡横坡1.5席-2%横坡1.5%I12路面设计轴载BZZ-IOQBZZTOOI13地震基本烈度6j6度,按7度构造设防14停车视距Pl-40N40I6.道路工程6.1设计原则通过分析该片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综合交通规划后,确定了如下设计原则:(1)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等原则进行方案拟定。(2)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周边规划区域路网及土地开发的需要,尽可能为周边土地开发服务,以此带动经济发展。(3)充分尊重规划所确定的路网在平面位置及高程上的关系,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合理布置
24、道路平纵线形,做到线形顺畅、行车安全舒适。(4)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及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道路的景观功能和经济性。(5)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设置公交及人行系统、人行过街设施。6.2纵断面方案比选根据地形和周边用地方案情况,从经济性和与周边地块结合情况出发,对纵断面提出2个方案进行比选。方案一(推荐方案)起点以2.48%的纵坡上坡,后以0.5%的纵坡上坡,再以3.73舟的纵坡下坡,终点顺接现状次干路。目标年节点服务水平交叉口名称高峰小时交通量(cuh)通行能力(pcul)饱和度服务水平起点交叉口233336000.65C4. 2.8道路交通适应性小结(1)近期流量增长较快,而远期渐趋
25、缓慢。一方面随着近期地块开发,交通增长迅速,远期地块发展趋稳,流量增长相对减缓;另一方面远期道路的交通负荷趋于饱和,流量受通行能力的限制。(2)本项目功能定位于为服务型次干路,道路建设为双向4车道,远景年服务水平为C级,故本项目的建设能满足远期交通发展需要。5 .技术标准根据交通量预测分析,并依据控规给出的走廊及结合地形因素,综合确定本次设计道路技术标准。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要求,本次设计道路设计车速取30kmh,技术标准如下:。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规范取值设计取值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速度km/h50,40,30303标准路幅宽度8.5m(人行道)+7.
26、5m(车行道)+7.5m(车行道)+9m(人行道)=32.5m4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极限值)ID85(40)-5最小缓和曲线ID25-6最大纵坡一般值(极限值)%7(8)3.737最小纵坡%0.30.58竖曲线最小半径凸曲线m400(250)9009凹曲线m400(250)-10路面结构层设计年限年1515不对线路进行优化。6 .3.2平面布线设计道路平面布线与规划线位保持一致。起点K0+000接现状道路,自北向南延伸,终点K0+366.94顺接本项目已要部分。全长366.94m,全线为直线,道路平面布置与规划一致。平面线形满足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30kmh道路等级的技术要求。6.4纵
27、断面设计6.4.1主要控制节点本次纵断面设计的控制节点主要为现状相接道路标高和规划道路节点标氤6.4.2纵断面设计H13地块西侧道路起点接规划道路,起点标高H=257.988m,起点以2.48%的纵坡上坡,后以0.5%的纵坡上坡,再以3.73%的纵坡下坡,终点顺接现状次干路,终点标高H=260.296mo全线有2个变坡点,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900m。6.5标准横断面设计6.5.1标准横断面设计本次设计标准路幅总宽度与规划保持一致,标准段总宽32.5mo标准路幅宽度:32.5m=8.5m(人行道)+0.25m(路缘带)+3.5m(车行道)+3.5m(车行道)+0.5m(双黄线)+3.5(车行道)
28、+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9m(人行道)。道路路拱横坡为双向坡,车行道坡度为1.5%,人行道横坡采用2.0%。6.6超高加宽本项目全线为直线,无超高、加宽。16m时,边坡为1:2.0;边坡坡度变化时设置2m宽的护坡道。在路堤段自然横坡陡于1:5时,须对原地面开挖台阶,台阶坡度为向内4%的坡度,台阶宽度不小于2m。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排水沟。7 .7.2挖方J基挖方边坡,每级均为8m,岩质边坡坡比1:0.75,土质边坡及强风化岩质边坡坡比为LL5,每级边坡间留2.OIn宽边坡平台。挖方边坡坡顶外3m设截水沟,顺地势排出路基范围。8 .7.3路基排水在路基两旁
29、根据需要设置临时排水沟、挖方截水沟,防止路基被冲刷。临时排水管道、排水沟设置位置和管底高程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但应满足管道最小覆土0.7m的要求)。临时排水设施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网系统的完善逐步取消。挖方路基边坡外地面坡度与挖方边坡同向时,边坡顶部设截水沟,填方路基边坡外地面坡度与填方边坡反向时,边坡底部设排水沟。7.综合管网方案7.1 设计依据及范围7. 1.1相关规范、标准(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6)(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5
3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8)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2019)(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10)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1)国标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2)国标图集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IOl)(13)国标图集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94D101-5)(14)国标图集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lol-8)(15)国标图集
31、地下通信线缆敷设(05X101-2)9 .1.2相关规范、标准(1)建设单位提供的片区规划(2)业主提供的道路沿线1:500地形管线图(3)道路周边沿线现状管网测量资料10 1.3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道路红线设计范围内的综合管网方案设计,包括:给水、路缘石、路边石、花带石采用花岗岩材料,尺寸详见路面结构及缘石大样图。11 9交叉口设计本次设计共计1个平交口,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交叉口采用平Al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本次设计平交口进出口展宽3.5m,车行道及人行道采用三次抛物线渐变,渐变段长度及展宽段长度均满足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32、-2010)规范要求。12 10公交停车港根据规划,本项目不设置公交港。13 11人行系统设计本次设计考虑在路口处设置人行斑马线过街。14 12无障碍设计为方便残疾人出行,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本道路考虑了盲道和无障碍设计。人行道上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0.5m。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置位置。指引残疾人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行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提示盲道。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破一致。盲道应连续设置,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除盲道外还应设置缘石坡
33、道,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置缘石坡道,并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与人行横道相对应。排水管渠设计标准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塑胶管道用于排放雨水时Vmax=8.Oms,用于排放污水时VmaX=6.Om/s。本次设计管材采用塑胶管。最小流速:雨水管道Vmin=O.75ms,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O.6mso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非满流管道最大充满度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本工程最小排水管径为d400,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径为d300,坡度0.0L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管材粗糙系数,钢
34、筋混凝土管取n=0.014,塑料管取0.01。(4)设计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本次排水工程主体结构和管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7.3.2排水现状及规划(1)排水流域分析本项目位于白家湾立交东北侧,片区主要水系为伏牛溪和长江,其中伏牛溪为长江支流。根据自然地形分为双叉河流域和双叉河二号子流域,本项目位于双叉河流域和双叉河二号子流域的分界线上。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路灯等管线的走廊布置。考虑到各专业管线单位从各自企业发展角度对其系统的统一规划,各种专业管线的规模与断面应以各单位专项规划为准,本次设计规模仅为参考,最终以规划部门的批复或相关管线单位书面认可意见为
35、准。7.2 设计原则(1)管线的布置应便于地块支管的接入和维护管理。(2)各种管线的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3)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管线,尽量减少管网拆迁数量及规模。所有迁改管线均按现状管线规模及断面还建考虑。(4)所有管道或管廊断面均按远期规模设计。电信、移动、广电、联通等管道采用同走廊的布置方式,便于节约地下空间和管理。电力IOkV以下的线路及其它各种管线全部下地敷设。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7.3 排水管线设计7.4 3.1排水体制及基本参数(1)排水体制本工程新建部分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2)设
36、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o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规划人口按规划指标。(3)基本设计参数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本工程道路坡度较大,根据山地城市室外厂。沿大渡口污水厂上、下游滨江路分别规划有d900-dl200污水干管,分别由南北向汇至大渡口污水处理厂;沿金桥路途径星港路以及本项目6号路规划有一根d500污水干管,穿过地块内排入下游d800污水干管,排至大渡口污水处理厂。沿6号路东侧道路规划有一根d800污水干管,由南向北排入大渡口污水处理厂。(3)现状水系及排水通道片区西侧为伏牛溪,由北向
37、南流向,汇入长江,片区南侧为长江。片区雨水沿自然地形通过冲沟及排水管网汇入伏牛溪及长江。污水沿污水干管汇入大渡口污水厂及伏牛溪污水处理厂。片区污水干管建设暂不完整,雨、污合流散排情况严重。(4)现状污水干管沿伏牛溪两侧设有两根污水干管(市政管理局),其中西侧管径d900-dl000,东侧管径d500Y900,由北向南排至下游伏牛溪污水处理厂。沿金桥路(金建路至3号路段)有一根现状d800-dl000现状污水管,埋深约2.Om,在3号路北侧与金桥路d600雨水管汇合为一根d600合流管,通过地块内部现状涵洞散排至下游现状冲沟。沿大渡口污水厂北侧敷设有一根dl200污水管,埋深6.5-17.2m,
38、由北向南排至大渡口污水处理厂。沿大渡口污水厂南侧滨江路敷设有一根d900污水管,埋深9.0-20.2m,由北向南排至大渡口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站,提升至大渡口污水处理厂。(5)现状排水管北侧现状道路北侧现状道路沿两侧人行道敷设有d400-d500现状雨水管道,管道埋深2-2.7m,终点排入下游排水系统。片区排水流域分析图(2)排水规划根据大渡口区三级管网规划方案设计修编(重庆中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2014.11),片区污水以流域线为界,双叉河流域内污水进入伏牛溪污水处理厂,双叉河二号子流域内污水进入大渡口污水处理厂。污水规划图沿伏牛溪双侧规划有d500-d1000污水干管,由北向南排至伏牛溪污水
39、处理通知(渝建(2017)443号)中沙坪坝暴雨强度公式计算:_1132(1+0.958IgP)二(心408产(必而)暴雨重现期:道路P=5年。设计降雨历时:t=tl+t2(min)其中,tl=5(min);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道路雨水系统取=0.7;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m2)o雨水系统计算结果见下表:水力计算表如下:道路名称汇流面积(ha)重现期(年)径流系数设计流量(Ls)管径或断面(mm)粗糙系数坡度(%)流速(ms)过流能力(Ls)北段东侧1.6150.7418d4000.012.43.34419北段西侧1.0250.7265d4000.012.43.344
40、19南段东侧1.4450.7374(MOO0.013.03.73469南段西侧0.7850.7203d4000.013.03.73469(2)下游雨水管道过流能力复核为保证本次设计道路建成后,下游现状排水管线过流能力仍能满足需求。本次设计对现状雨水管道过流能力进行复核。排出口位置汇流面积(ha)重现期(年)径流系数设计流量(Ls)现状管径(mm)相系数坡度(%)流速(ms)过流能力(Ls)校核结果北侧现状道路3.9050.71014d5000.015.05.591098满足南侧现状道路2.5450.7660d5000.013.04.33850满足经计算,本次设计下游现状道路过流能力均能满足本次
41、设计需求。沿道路北侧人行道敷设有d400污水管道,管道埋深3.1-3.5m,流向自东向西排入下游污水系统。西城大道沿道路双侧敷设有雨水管,管径d400-d800,埋深2.3-3.2m,沿道路坡向布置,分别汇入白家湾立交BXH=2.5X1.8m排水涵洞,以及兴盛路附近BXH=I.8XL8m排水涵洞。沿道路双侧敷设有d400污水管,管径d400,埋深2.4-4.0m,沿道路坡向布置,分别汇入福茄路现状d500污水管,以及兴盛路附近BxH=L8X1.8m排水涵洞。金桥路沿道路双侧敷设有雨水管,管径d400-d600,埋深2.0-5.4m,沿道路坡向布置,分别汇入星港路d600雨水管,以及地块内d60
42、0雨、污合流管。沿道路东侧敷设有一根d800-dl000污水管,埋深1.6-5.9m,沿道路坡向布置,汇入地块内d600雨、污合流管。兴盛路沿道路双侧敷设有d400-dl200雨水管,埋深2.0-2.5m,由东向西排至西城大道排水涵洞。沿道路南侧敷设有d400污水管,埋深2.5-2.7m,由东向西排至下游污水系统。7.3.3排水管线方案设计(1)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Ls)暴雨强度(q)采用关于发布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管段服务面枳(ha)设计流量(Is)端径笆充满度坡度(%)流速(ms)过流能力(LZs)北段2.636.4d4000.092.41.246.8南段2.225.4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