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两课时)_1.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85291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两课时)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两课时)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两课时)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两课时)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两课时)_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两课时)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两课时)_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两课时)8.古诗二首教案设计(两课时)课题8古诗二首课型新授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共2课时课时第1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标分析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时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写字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并且注意写字姿势正确、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老师的指导、示范,重视学习朗读的过程。学生在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的前提下

2、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词句,并积累词语。2 .教材分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3 .学情分析学生度过了愉快的寒假,较长时间的放松,可能会造成一些知能的遗忘。因此,在进入新的学习前,有必要对新知学习的原有基础进行诊断测试(复习),了解

3、学生状况,进行调整。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是一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学习目标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4 .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5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评价任务1.圈出生字,多种形式识记生字词。会写本课

4、的10个生字。2 .利用课本的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3 .熟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活动设计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1.小朋友,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两首听听。生背古诗,老师点评。4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随机出示:登颗雀楼插图5 .指导读课题,登/鹳雀楼。学生齐读。6 .教师讲述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诗。2 .指导朗读古诗。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白日/依山尽,黄河/

5、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指名读,齐读。4 .启发学生思考:哪些诗句是写诗人看见的?哪些诗句是写诗人想到的呢?我们来好好读读想想。三、检查学习效果楼依尽欲穷层瀑布炉烟遥川1 .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认读。2 .引导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并交流。提示记忆字形的基本办法:换偏旁(楼一数、欲一容),加偏旁(依、穷)四、细读品味,理解诗意1.过渡:(师贴上王之涣人物图)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美丽的风景,诗人看到了什么?3 .指名回答。(出示古诗,讲解前两句)“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尽”说明什么?4 .播放太阳靠着群山慢慢往下落的情景:你看见太阳是怎

6、样落下去的?谁能把太阳下山的情景说一说?(太阳靠着群山慢慢往下落,最后看不见了)5 .太阳正慢慢西沉,黄河水奔流向前,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练习朗读)6 .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讲解诗的后两句)学生齐读。理解:“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什么意思?7 .你觉得站在哪一层上能看得更远?引导说:诗人想:要想一一(生答:看得更远)就必须要一一(生答:站得更高)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这是因为什么?(让生试说:登高才能望远)引出一一所以中国就有一句俗语叫做:站得高,看得远。(让学生读一读)8 .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

7、谈。9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朗诵,练习背诵。五、学习生字楼依尽1 .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生字的组成和笔画摆放。2 .指导书写“楼、依、尽”。3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4 .学生描红、仿写。六、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变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

8、一层楼”来鼓励自己。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课后作业1.学会本课的一、二类字。5 .正确、流利背诵古诗登鹳雀楼。8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两课时)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 .会认本节课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评价任务1 .圈出生字,多种形式识记生字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2 .熟读古诗,背诵古诗。3 .利用课本的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活动设计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1.播放各种瀑布的景象。4 .交流: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5 .是啊,庐山的风

9、光这么迷人,吸引了很多游客,还为它题诗作画呢。我们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庐山后,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6 .板书课题,指导读“瀑二学生齐读课题Q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1 .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2 .认读生字楼依尽欲穷层瀑步炉烟遥川3 .指名读,提醒学生注意个别生字的读音,如“川”字读翘舌音。三、通读古诗,读出节奏1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2 .学生练习朗读,小组之间练读。3 .采取多种形式朗读。(1)个人开火车读(2)小组开火车读(3)男女生比赛读。四、品读诗句

10、,领悟诗情1.作者看到了什么?用诗句回答。出示前两行。2 .播放多媒体课件(静态远景),直观感受,品味“挂前川”的意思。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3 .播放多媒体课件(动态近景),这幅图描绘了文中的哪句诗?体会瀑布从山下流下的动人情景。4 .精读第三、四两行诗,品味“飞”、三千尺”、“九天”的意思。师:瀑布真的不多不少有三千尺吗?诗人李白量过没有?噢,这是把它夸大了的。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这样一写,瀑布就更有气势To请你把这种气势读出来。5 .大声朗读全诗,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6 .配乐读。老师播放音乐,把这首诗美美地有滋有味地读一遍。五、学写生字楼依尽黄层照炉烟挂川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7 .教师范写。(1)注意“烟、炉、挂”左窄右宽。(2) “川独体字,注意第二笔竖写在竖中线上。8 .学生描红,仿写。9 .教师巡视指导。10 展示学生作品。六、教师小结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又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也尽情抒发吧!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课后作业1.学会本课的一、二类字。11 正确、流利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Vn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