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蔡”书法之比较研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89923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宋“三蔡”书法之比较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宋“三蔡”书法之比较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宋“三蔡”书法之比较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宋“三蔡”书法之比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宋“三蔡”书法之比较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裳三kt三三摘要:北宋的三个大书法家,蔡襄,蔡京,蔡卞,他们属于一个家族的书法大家,他们在取法、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书学思想、艺术主张等方面都有着很多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另外,本文着重探讨了书法家人品和技法的联系。“书品见人品”的理论是否合理?为什么“尚意书家”的代表人物是蔡襄而不是蔡京?最后提出人品和技法是同等重要的。关键词:蔡襄;蔡京;蔡卞;人品;“尚意书风”1北宋“三蔡”概述北宋三蔡”是指北宋的蔡襄、蔡京、蔡卞三个大书法家,同时也是北宋的三大官员。蔡襄是蔡京的堂哥,但是蔡襄的官职要小得多,在宋仁宗朝时期,担任朝廷财政大员。和官至丞相的蔡京来说,差距还是有点大的。蔡京的弟弟蔡卞,娶了宰相王

2、安石的女儿,后来自己白手起家,最终官至左丞相。而蔡京比蔡卞大一岁,是嫡亲的同胞兄弟关系。而蔡襄和蔡京、蔡卞并没有同朝当官。蔡襄是北宋“尚意”书风的代表人之一,和“苏、黄、米”合称“宋四家二蔡襄的书法具有一种文人信步庭院的闲适感,恬淡而妍丽,温雅而浑厚。其代表作有蒙惠帖等,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承袭晋唐古法,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但他却是唐代书法过度到宋代书法的纽带,有着非常重要的过度作用。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北宋“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有少数人认为“蔡”原指蔡京,后世认为蔡京的书法略胜蔡襄,但因其当官时,舞弄权术,压榨百姓,人品奸恶。于

3、是后人把蔡京改成了蔡襄。蔡京也是非常擅长书法的,一开始和他的与弟弟蔡卞学习他堂哥蔡襄的书法,后又与被贬在钱塘的苏轼一同学习徐浩书法,继而又学沈传师、欧阳询,最后承袭魏晋书法,改学“二王”,他的书法取各家之所长,最终形成他自己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书法笔力遒劲,豪迈大气,深入古法的同时又沉着痛快。蔡京的书法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存世书迹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等。蔡卞虽和蔡京为同胞兄弟,但是他的人品较之蔡京高尚很多,正因为他的廉洁公正,王安石招他为婿。其书法代表作有雪意帖致四兄相公尺牍等。”蔡卞书法最开始是受蔡襄的影响,后来经过苏轼的指导,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后

4、是以二王为归宿。蔡卞的书法和蔡襄的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有一番文人气在里面,从其作品可看出,其书法用笔醇厚雅逸,圆劲挺拔。蔡卞遗留下来的墨迹非常稀少,主要作品有楞严经偈语碑孝女曹娥碑致四兄相公尺牍等1。2北宋“三蔡”书法艺术风格之比较纵观三位书家的取法、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书学思想、艺术主张等,我做了以下一些异同的比较;首先,三位书家在取法上有着相同的地方就是皆以魏晋法度为归宿,蔡襄的书法继承着魏晋古法,而蔡京蔡卞是以学蔡襄为主,最后着重学习二王。因此,蔡襄、蔡京、蔡卞三人书法都是以魏晋为指向的。但是在艺术风格表现方面,三位书家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第一,三位书家的书法既有唐

5、人法度,同时兼有宋代f意书风的灵韵。第二,必须要强调的是蔡襄虽然是“i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书法仍然是谨传魏晋笔法,创新很少,并没有像黄庭坚、米芾说的那样开创“尚意书风”流派。蔡襄的书法法度严谨,“创意书风”的意趣在他的作品中Sg现的很少。反而蔡京、蔡卞二人的书法在继承魏晋古法的同时,又体现了一种“简意”的意蕴。第三,蔡卞,蔡卞的书法在“二王”书法,即帖学书法十分盛行的宋代,蔡卞特立独行,既擅长学帖,又擅长学碑,他所学的是唐代柳公权和李邕的字,并且蔡卞十分擅长写大字。而在书学思想和艺术主张上,三位书家的思想各有千秋;首先,蔡襄十分地主张书法的“神气论”,他认为“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

6、摹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对于蔡襄来说,他觉得书法造型很重要,“神气”也是同样重要的。“神气论”是指对书法的传统的继承。但是对于书法的创新和个性表达上,“神气论”不利于书家的情感宣泄和书写的自由,因为过分重视了作品的“神气”。这也是为什么蔡襄没有成为“尚意书风”的引领人物,因为保守性和继承性是他创作的主导。而蔡京的书法,正如其子蔡绦所言:“(蔡京)始受笔法于君谟,既学徐季海。未几弃去,学沈传师,及元祐末,又厌传师而从欧阳率更。由是字势豪健,痛快沉着。迨绍圣间,天下号能书,无出鲁公(即蔡京)之右者。其后又厌率更,乃深法二王。晚每叹右军难及,而谓大令去父远矣。遂自成一法,为海内所

7、宗焉。”足以见得蔡京取法的面很广,取法的书家很多。蔡京和蔡襄都是学习二王,但是蔡京的书法注重意趣,而并没有被古法给框死。蔡京的书学思想和米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蔡京和米芾的字很多用笔都是非常相似的。明代张丑在清明书画舫中云:“京笔法姿媚,非君谟可比也。”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蔡京的书法以姿媚为主,如图1所示。而关于蔡卞,史料中记录的蔡卞的书学思想可谓是凤毛棱角,并且对资料没有连续性。米南宫称“卞得笔”,而明安世凤墨林快事称其书云:“卞胜于京,京又胜于襄。”可是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可见,蔡卞书法较之蔡襄、蔡京,并不逊色,甚至可以和其他两蔡平起平坐2。蔡卞尚意,“颇

8、得笔法”,后人从他的孝女曹娥碑、泰山石刻楞严经偈语碑等代表作品中得出以下结论,在灵性之追求中,颇得笔法的蔡卞,与自出新意的苏轼,高视古人的黄庭坚,萧散奇险的米芾一样,都在力图表现自己作品特立独行的姿态,讲究笔墨意蕴,使学问之气发于笔墨端,给人一种文人精神自由闲适意境。3“人品”和“书品”最后要谈的是“人品”和“书品”的问题,柳公权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苏轼日:“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傅山日:“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那么问题来了,蔡襄、蔡京、蔡卞三人书法水平不相上下,但是为什么只有蔡襄书法最为出名呢?为什么“尚意书风”四家中的“蔡”是蔡襄?历史上所流行的“因人废书”到底合

9、不合理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要辩证地去看,首先,品德确实不能完全成为评价书艺的标准,蔡京虽为一代奸臣,人品拙劣,但是他对于书法的苦心专研和深入的研究这种精神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并且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是很深的。但是纵观古代的文人和书法家,都是把人品放在第一位,把才能放在第二位,所以足以见得人品在古代文人的修行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今天常说的“字如其人”,一个人的人品好坏从他的字就可以看的出来。历史上因人废书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和珅、秦桧等。在当时,提起蔡襄,人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廉明和公正,因此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人们对他的书法都是持有肯定的态度。而对于蔡京,他名声狼藉,所以人们就会

10、对他的所作所为都会否定3。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的表现,也就是古人所谓的“书为心画”,通过一个人书法可以看出内心境界是高还是低,而后世很多人认为,蔡京为人刁钻狡猾,自然写出来的字,也是一样的粗鄙。也有人对蔡京的书法大加赞赏,但是一联想到他的所作所为,自然而然地摒弃了蔡京的书法。综上比较,书品见人品的观点是不够全面的,但是因为书法是一门与道德人品相联系的艺术,在古代书评中,很多人把品德都是放在第一位的,一部分书家可能在政治,人品上有所缺失,但是他们的书法艺术水平和造诣是不可否认的,对书法的评判。笔者认为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评价,而不能太过片面。北宋的三个大书法家,蔡襄、蔡京、蔡卞,他们属于一个家族的书法传承,三个书家各有各的书法特色。而对于“书品见人品”的这个观点,笔者认为一个书家不能只具有单方面的技法好,更多的是要提升精神方面的东西,比如,修养、人品、修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书法的最高水平,成为后人眼里技法品德兼优的大书法家。参考文献1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郑瑞.蔡襄与蔡京书法比较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8.3陈职仪.蔡襄、蔡京的书法艺术在宋代的历史地位C/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州: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200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