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92154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题目: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摘要:赣南采茶戏是流行于赣南地区,由客家人创造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地方的戏剧。赣南采茶戏源于生活,与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紧密结合,是当地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劳动人民的生活,采茶戏的兴衰成败也与客家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主要探讨采茶戏的历史,并主要从创新、教育、市场三方面来分析采茶戏如何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关键词:采茶戏历史文化发展传承Title: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JiangxiGannanteapickingAbstract:GannanCaichaoperaispopularinthearea,createdby

2、theHakkapeopleamainlyspreadinlocaldrama.Gannanteapickingdramafromlife,closelycombinedwiththeGannanHakkaculture,isanimportantpartofthelocalHakkaculture,reflectsthelifeoftheworkingpeople,thesuccessofteapickingisalsocloselylinkedwiththedevelopmentofHakkaculture.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webhistory,and

3、mainlyfrominnovation,education,marketthreeaspectstoanalyze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CaiChaXihowtobetter.Keywords:historicalandculturalheritagedevelopmentCaiChaXi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采茶戏是采茶、采茶歌、花鼓等民间小戏的统称。它是由采茶而慢慢发展起来的戏曲种类。自唐代开始,江西就是我国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茶叶遍及全国。当时茶区逐渐流行采茶歌曲,慢慢发展后来的灯彩及民间歌舞表演,如;茶灯戏、牛灯、花鼓灯等。后又随着演变别名又称

4、;“三脚班”。明末清初,渐渐更名为“采茶戏”,一直至今。在我国,赣南采茶戏就是客家人创造的反映他们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审美情趣和内心情感的一种地方戏剧形式。江西赣南的采茶戏是江西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乡土气息浓郁。笔者从小耳濡目染感受着家乡采茶戏带来的艺术熏陶,所以在对采茶戏的历史文化、语言、唱腔曲调、伴奏形式有所了解,有较好的研究基础。由于今年来受到电视、广播等众多艺术形式的影响,同时又自身发展的缺陷导致采茶戏处在濒临的处境。加上关于赣南地区采茶戏的研究甚少,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在整理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系统的研究补充和丰满赣南地区采茶戏。一、赣南采茶戏历史(一)赣南采茶戏起源在早期费源禄

5、的节序诗清明中就记载过赣南地区人民采茶时的情景:“邻厨妇蒙青枫火,御宛莺卸绮百花。走狗斗鸡寒食后,山歌又见采山茶。”1从这几句诗可以感受到采茶人在丰收时唱着采茶歌的那种喜悦。赣南采茶戏的起源离不开赣南的茶山,赣南山区气候温和,环境适宜种茶叶,因此茶山在赣南地区是很常见的。清曾螟在江西诗征中也曾经写道:“江西妇女春日采茶,编歌联臂唱和,诸郡间有异同”Io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早期采茶戏的起源是跟茶山和采茶人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有茶山这样的环境,才造就了当地的民情风俗,采茶的人们在劳作时也需要有娱乐活动,通过这些娱乐活动来释放内心情感,享受丰收喜悦,采茶戏便依托茶山孕育而生。采茶戏的起源与当时在民间

6、流行小曲以及民间彩灯等当地的民俗文化也有巨大的联系。民间小曲所使用的曲牌许多都为采茶戏所用,如送郎调、斑妈调、十绣调等、同时,民间小曲中的采茶歌、秧歌等劳动人民在劳作时会吟唱的小曲对采茶戏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二)赣南采茶戏流传赣南采茶戏在初步形成之后便大范围的流传开来。但是发展过程却是一波三折。清初以后,出现了乾隆年间“长日演来的三脚戏,采茶歌到试茶天”、嘉庆年间“满脸烟灰十指黑,出年采茶也入魔”和光绪年间“琵琶斜拨日琴张,月下争看窈窕娘”的三个鼎盛时期。赣南采茶戏在发展初期受到民间灯彩的影响,和灯彩结合之后的采茶戏成为了茶灯戏,茶灯戏和采茶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演出的时间和点,茶灯戏相对来说比

7、较正规,演出形式开始发展成舞台形式,容易受到地点、人数和时间的限制,不在是以前只在茶山上演唱的戏曲。茶灯戏的出现使采茶戏出现了新的内容,出现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的戏剧,如号称“四大金刚”的四姐反情、卖杂货、上广东、大劝夫等。不仅是内容发生了变化,连形式和服装等等都受到了其他剧种的影响,采茶戏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也让它逐渐走出了茶区,从农村走到了城市,走到了人民的身边。但也由于一些封建统治者认为采茶戏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其中一些触碰社会伦理的剧目有伤风败俗之嫌,因此采茶戏一度被禁止演出。正如乾隆五十二年的奉宪告示严禁碑中所记载:“禁止村坊野市居民铺户,毋许容留面生歹人窝囤、私宰、赌博以及包唱采茶

8、遗害村庄”口。根据所记载的内容可以得知,采茶戏被禁止演唱,采茶戏的发展也停滞不前。1949年以后,赣南采茶戏开始了快速的发展之路,许多现代戏剧元素开始与采茶戏融合,为赣南采茶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在十三届三中全会之后,赣南采茶戏更是得到了全面的复兴,又重新在人民群众中热闹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客家人以及客家文化不断的迁徙,同时也把赣南采茶戏带到了其他地区,甚至走进了两岸三地,发展到今天,代代相传,赣南采茶戏已经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二、赣南采茶戏剧目和表演(一)赣南采茶戏剧目1.贴近生活,反映现实采茶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了人民生活的日常以及当下社会风气等

9、内容,都是基于一定的生活和社会背景。比如在当时很火的三世仇,就是根据当时土地改革的时代背景而创作的作品;而五岭之春源于当时青年们上山下乡的时代背景,赞扬了知识青年的奉献精神,在当时受到许多群众的喜爱。还有送子当红军、莲妹子、山情歌等作品,都是在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传统采茶剧目一般都是围绕劳动农民的生活、矛盾、纠葛等来创作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指代的也正是这些劳动人民。如传统剧目茶童哥,主要讲述的是以主人公茶童和二姐之间的故事,在讲述他们之间的爱情和生活时,揭露了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劳动人民在恶势力面前不低头的精神,劳动人民的真善美、勇敢和恶势力的恶狠凶残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在人物

10、和情节安排上完全来源生活,就连人物的名字也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比如大宝、二狗、阿祥古等。%1.戏剧色彩,风趣幽默好的表达技巧能让原本丰富的情节更加吸引人,而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中的语言表达运用了许多有趣的方式,比如谐音、反话正说、歇后语、谚语等,这种表达方式让语言更加幽默有趣,更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如哨妹子中有一段米童与妹子对白就是运用了这种幽默风趣的表达手法,妹子问“哪一个?”米童便打岔道:“什么,来一个打一个呀?”妹子说:“不是的,我问你名姓哪一个?”米童接着说:“我没有名字,刚刚过和过水跌掉了。”口名字又不是一张纸,一块板子,怎么过河水会跌掉呢?像这种对话让人听了不禁捧腹大笑。在情感的语言表达

11、方面,也擅长将原本正常的生气、快乐等情绪,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这语言之外的情感,去揣摩人物的内心,增添了赣南采茶戏的喜剧色彩,也可以从中看出赣南客家人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这也是赣南采茶戏能一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二)赣南采茶戏表演1.“三绝”形式赣南采茶戏的“三绝”即指的是扇子花、矮子步、和单水袖。赣南采茶戏在表演时最常用到的道具之一就是扇子,别看一把小小的彩扇,在表演者的手中可以将其摆出各种形状,各式各样的扇子花,可以帮助表演者传递情绪,也可以将情绪夸张放大,甚至可被拟作生活中的劳动工具等,一把小小的扇子在采茶戏的表演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采茶戏小摘茶里的扇子就

12、被表演成各种形状,象征着茶农生活中的劳动工具,在低头劳作时,扇子就是锄头,在采茶时,扇子就是茶篮,形状各异,生动形象。而在表演中扇子一般分为“单扇花”和“双扇花”,表演扇子的手法也多达300多种,其中包括“吊扇”、“抛扇”、“风车扇”、“转扇”等等,表演者在表演时也有“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耕、按、抓、抖靠肚面”的表演口诀。矮子步这个动作就是根据采茶人民在采茶时的动作改编而来的一种表演方式。人的身高一般比茶树高,因此在采茶时必须要弯腰采茶,并且在前往茶区的过程中需要上山,采茶者的双腿长期处于弯曲状态,此动作便由此获得启发。矮子步一般是丑角的表演动作,有高桩、中

13、桩和低桩。而丑角中的角色又分正丑和反丑,在表演动作上他们也有所不同,正丑的艺诀是“老虎头鱼腰,双手柔如月,下身轻飘飘,腰腹紧稳住,膝头定三步。”反丑的艺诀是“蛤蟆腿、狗牯尾,三节腰,畚箕背,画眉跳架,贼手侧脚侧背,紧走紧跪,矮步相配。”口矮子步这个特具特色的舞蹈动作为赣南采茶戏增添了不少戏剧性和艺术表现力。单水袖与戏曲中的双水袖相呼应,戏曲中是两手的袖子都很长,而在赣南采茶戏中则是单手袖子比较长。在表演时,单手袖动作和扇子花是配套的,一手用扇子表演动作,另一只手则利用袖子的长度,挥舞出各种动作,两手一起表演。单水袖的动作有“抓袖”、“百年袖”、“腋下袖”、“缠腰高抛袖”等。%1.“三脚班”形式

14、三脚班即“两旦一丑”,采茶戏的演出一般主要有三个人完成,被称为两旦一丑。比如,在采茶戏补皮鞋中有阿祥古、妹子、老娘三个角色;挖笋也是由爆脑子、妹子、嫂子表演完成。不管是大型还是小型的采茶戏,基本都由三个人完成,偶尔需要配角的加入,但是时间也不会太长,都是穿插式的进行。也正是人少,采茶戏才能更加便利的辗转各地表演,也为采茶戏的发展提供了一些便利。%1、赣南采茶戏传承现状(一)观众群体缺失21世纪以来,电子多媒体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影视娱乐等项目也越来越来,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数不胜数,现在还会听采茶戏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在很多年轻人的观念里都认为采茶戏是古板老套的艺术。现在

15、主要还会看采茶戏的一般都是在农村,而观众一般都是老人和小孩儿,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即使是留在家的也鲜少对采茶戏感兴趣。老人看采茶戏是因为从小受到影响,对采茶戏有感情,小孩儿大多是跟着老人一起观看。如今农村许多采茶戏也仅仅是因为风俗需要,不敢轻易打破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喜欢。表面尚存的热闹之下,实际上是严重的观众群体缺失。(%1)人才严重匮乏采茶戏在受到影视业冲击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许多采茶戏的表演者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放弃采茶戏而进入影视行业,影视行业的高薪也让许多采茶戏表演者无法继续坚持,采茶戏因此遭到冷落,便产生了恶性循环,采茶戏的沉寂更加无法吸引人才,由此形成了采

16、茶戏青黄不接的局面。(%1)剧情过于陈旧采茶戏的剧情完全来源于农民的生活,讲的多事农民的辛劳、群众之间的情感、阶级的斗争,在过去之所以能收到人民的喜爱就是因为这些剧情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些剧情保留到现在,早已不是农民的生活状况,自然很难引起共鸣,采茶戏的剧情急需要创新的作品,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来让剧情更加现代化,与时代接轨。四、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措施赣南采茶戏的发展目前面临着许多危机,我们要想传承赣南采茶戏的风采,让赣南采茶戏得到发展,笔者认为,首要的就是创新,这样才能为赣南采茶戏注入新鲜血液;其次是教育,教育乃文化之本,不管是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加大对采茶戏的宣传和教育,担起传

17、承赣南采茶戏的责任;最后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地方振幅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让采茶戏更好的与市场接轨,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1)从创新角度分析历史是发展的,赣南采茶戏也应该是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存其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精彩部分,对于已经僵化的固有模式和封建迷信的内容应该及时抛弃,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应该结合现代戏曲的特点,对传统剧目进行二次创作。其实近几年也有赣南采茶戏正在重振的好苗头。前几年,大型赣南采茶戏山歌情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曹禺剧作奖、梅花奖,赣南采茶戏已经很久没有获得如此重大的奖项了,我们可以从这部采茶戏总结出赣南采茶戏正确

18、的发展之路。山歌情从剧本创作到音乐创作,几乎囊括(或借用)赣南客家音乐中的兴国山歌、茶腔、灯腔、路腔、杂调、道情、渔鼓等,可以说是创造了赣南采茶戏新的辉煌的一页。口这部作品是现代赣南采茶戏发展的引领者,在保留传统赣南客家音乐的特质的同时,从形式、内容上对其进行创新,使其焕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正是其他赣南采茶戏需要学习的地方。1.革新传统观念笔者认为,赣南采茶戏的创新根本上是观念的创新,只有在观念上根本的接弃封建陈旧的东西,才能试图接受新的东西,才能打开视野,继而创作出与时代相结合的作品。传统的赣南采茶戏九龙山摘茶,原有十三场,演出长达四个多小时,整个表演下来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同时观众长

19、时间看表演也容易疲劳,非常不利于采茶戏在人民群众之间的流传。但是之后由赣南文艺学校教导主任高宣兰同志领队赴赣县王母渡进行挖掘整理,大大的缩短了演出时间,整部剧更加简洁规范。由此可以看出,赣南采茶戏必须是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而且必须有人首先从观念上有创新的意识,带头进行革新。对于传统剧目中存在的淫秽情节、粗俗不雅的文字等不文明的元素要及时抛弃。%L音乐类型多样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内涵和乐器都与过去的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采茶戏的音乐创作方面既要注重保留传统,也要注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既要保留音乐丰厚的底蕴也要加强音乐的通俗性,更要开发采茶戏音乐的商业性和娱乐性。在江西省第二届艺术节上夺金摘银荣获

20、十余项奖项的大型客家音乐剧围屋女人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这部剧在音乐的使用上不仅用采茶戏音乐、灯彩、客家山歌等传统的音乐元素,也融合了许多现代的乐器,将传统乐器和电子乐器相结合,使这部剧成为一部非常成功的带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大量地使用了赣南独有的音乐、舞蹈素材,融戏、歌、舞等形式于一体。这些作品引领着现代采茶戏的发展。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创新和表演形式的创新是采茶戏发展的根本,只有作品紧跟时代,观众才能更加接受传统的采茶戏。剧本的改编、音乐的选取、唱腔的创新等等都是未来要努力的方向,比如是否可以尝试曲牌和板腔综合运用等等。但同时也要最大基础上保持“茶味”,不能丢失了赣南采茶戏

21、原本的味道。(%1)从教育角度分析教育对个人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推动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过去的赣南采茶戏大多是靠接收徒弟的师徒相传或者是口耳相传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当今通讯技术和教育理念发达的社会已经过时,赣南采茶戏的教育应该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采用先进便利的见血设备,例如多媒体、网课等。从教育对象着手,本文主要从大众普及教育和学校课堂教育两大方面讨论一下如何让教育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保驾护航。1 .大众普及教育大众普及教育是赣南采茶戏发展的基础,赣南采茶戏面向的是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从心底里认同采茶戏文化,才能对赣南采茶戏有欣赏和喜爱,只有经受住了人民群众考验的

22、赣南采茶戏才能长久的发展和生存下去。首先要向大众多宣传关于赣南采茶戏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在当地文化馆、博物馆或者是社区街道文化中心开展关于赣南采茶戏的知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赣南采茶戏,走出赣南采茶戏传承发展的第一步。其次,可以将采茶戏和现在流行的“广场舞”文化相结合,鼓励大众学习采茶戏,将采茶戏融入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碰的东西。最后,当地文化部门多组织公益性的采茶戏演出,让更多人近距离的接触到赣南采茶戏,从而喜欢上采茶戏,扩大赣南采茶戏的受众群体。2 .学校课堂教育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所以采茶戏进校园对于采茶戏的保护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孩子文化启蒙的起点,学校教育是赣南

23、采茶戏的重要环节。让孩子们在从小的教育中接受赣南采茶戏的文化熏陶,培养他们对客家音乐的理解鉴赏能力。从长远来看,学校教育实际上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因为有了学校教育的学习,进而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了解赣南采茶戏。当地的教育部门应该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合理加入一些关于赣南采茶戏或者是客家音乐文化课程,政府的文化、教育部门应该为弘扬赣南采茶戏音乐文化做出相应的政策,集合各方面力量,编写适合中小学生的赣南客家乡土音乐教材。这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加强他们对赣南采茶戏的认同感,同时也让孩子们对采茶戏有正确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教育部门应该通过教育为赣南采茶戏输入更多的人才,各级高校或者职业学校应该开设采茶戏

24、相关专业或理论研究,开办各种采茶戏表演培训班。对于学习采茶戏表演的学生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吸引更多人来学习这门技艺。让学生受到专业的表演技巧也是采茶戏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演员够专业,采茶戏才能长久的发展。同时,高校的学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加强对赣南采茶戏文化的研究,或者是对客家音乐文化的研究,为客家音乐和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多申请这方面的课题,号召大家对赣南采茶戏的关注。高校学生也应该多到实地去感受和体验赣南采茶戏的魅力,学习客家音乐的精髓,为保留住传统的赣南采茶戏文化精髓做贡献。最后,在高校的考核制度方面也可以做适度的调整,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

25、要学会理论,更要注重实践发展能力,加强对音乐的演奏能力。对于赣南采茶戏,鼓励学生们进行二次创作,使学生在继承的前提下还能对赣南采茶戏的发展作出贡献。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才是采茶戏未来传承发展的主力军,培养好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就是培养采茶戏接班人的文化素养。(%1)从市场角度分析“商品化”、“产业化”是市场化的标志。随着音乐的商品价值逐步增值,音乐事业会成为而且已经成为蕴含无限商机的市场。要想赣南采茶戏得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挖掘采茶戏的市场性,让采茶戏的音乐性和市场性融合,走“通俗音乐”式文艺发展之路,必将走出保存赣南采茶戏音乐的最佳途径。1 .结合旅游文化要想开发赣南采茶戏的市场性,就必须探索一条能

26、够和老百姓日常消费紧密相连的道路。在物质文化日益满足的今天,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更渴望能够得到精神的释放和满足。赣南采茶戏可以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在赣南客家地区的旅游景点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采茶戏表演会或者是客家音乐会,既能和景区的文化融合,加强游客对于地区的文化熏陶,又能通过这种方式将赣南客家文化营销出去,实现自身的市场价值。这里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对于音乐会的票价,政府部门应该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给游客一些优惠,不要让游客因为高昂的门票对采茶戏望而却步,反而会取得反作用。对于演出人员,也要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演出所需要的场地、音响、交通等支出,只靠剧团自身力量去解决是很困难的,关键时刻还是

27、要依靠财政拨款,对于演出的宣传也是需要加大资金投资的一部分,只有保证这三方面的资金到位,这样才能增强赣南采茶戏演员的自信心,争取更多观众群体。加大资金各方面的资金补贴是政府必须为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做出的支持。让赣南采茶戏成为受人喜爱的一种文化产业,是赣南采茶戏发展的动力。2 .利用数字媒体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电台等当代的数字媒体技术加大宣传和传播,也是赣南采茶戏传承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戏曲专栏CCTVI1,是只播放各种戏曲的一个频道,这为戏曲的保护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方式值得地方适当效仿,可以建立一个专门播放采茶戏的电视频道、网站、电台,更甚者可以为赣南

28、采茶戏拍一部微电影,以现在最流行的方式将赣南采茶戏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互联网的发达程度可以让一条新闻或者一个视频瞬息穿越全国各地,赣南采茶戏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打开属于采茶戏的世界大门,让赣南采茶戏走向更加辽阔的地方,让赣南采茶戏随时随地可以被人传阅、欣赏、下载和学习,赣南采茶戏的市场推广必须要利用好这一点。结语本文整理了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历史、表演形式和特点等,重点分析探讨如何让赣南采茶戏在现代化戏剧的极大冲击之下有更好的创新和发展。赣南采茶戏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剧目内容大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情感,表演形式丰富且独具特色,就是这么有特色的地方戏剧却面临着难以传承的危险

29、,笔者认为作品的创新是根本,教育、市场等方面的创新是赣南采茶戏发展的动力,赣南采茶戏只有不断不断吸收兄弟剧种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养料,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注释:1流沙,毛礼镁.采茶剧种散论W.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2/1,页6o2中国戏曲志赣南采茶戏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5年。3廖军:赣南采茶戏探究J南方文物2000年第4期。4龚国光.江西戏曲文化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2(X)3年10月,页160o5流沙,毛礼镁.采茶剧种散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2月,页298o6胡波.采茶戏的发展和文化内涵研究J,南昌大学,2012年5月20号。参考文献1 .流沙,毛礼镁,采

30、茶剧种散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2月。2 .曾泽吕,曾庆池赣南客家采茶戏剧作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10月。3 .黄建荣,高赞,抚州采茶戏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7月。4 .袭国光,江西戏曲文化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160页。5 .高安,戏曲志编纂领导小组高安戏曲志,2009年8月。6 .余悦,吴丽跃,江西民俗文化叙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3月。7 .万丽媛,南吕采茶戏音韵研究南吕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8 .罗思影,江两九江采茶戏的调杏与研究山两师范入学硕士论文,2012年。9 .詹纯的,吉安采茶戏音韵研究南吕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10 .李小

31、芳,赣南采茶戏的语言艺术暨南大学,2015。IL欧阳旭,赣南民歌与赣南采茶戏的演唱比较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4。12 .胡一伟,南昌采茶戏故事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2。13滁凤英,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9。14 .常俊勇,赣南采茶戏传承人陈宾茂的表演艺术分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 .李洁,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表演艺术及发展趋势,福建茶叶,2016,38(04)。16 .刘家盛.赣南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戏剧之家,2014,(10):23+25.。17 .许礼刚,廖慧茹数字化和旅游视阈的赣南采茶戏保护对策中国商贸,2014,(06)。18 .万小毛,李姿丽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分析老区建设,2014,(02):47-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