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95878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2寓言四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2 .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寓意。3 .激发联想和想象,学习写作寓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难点: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寓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导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成语故事,如刻舟求剑、引婴投江、掩耳盗铃、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你知道这些成语故事都出自哪里吗?对了,它们分别出自吕氏春秋和列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分别出自以上两部书的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

2、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二、课文讲授(一)正字音解词义1.师范读课文,正音明节奏课件出示易错读音4 .练读课文,理解词义生练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将重点词义批注在课文中。课件出示重点词句翻译。5 .分角色朗读穿井得一人,解说文意(1)分角色朗读。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同学读叙述者部分,推荐两名同学分别读丁氏和“闻而传之者”的话。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提示丁氏:高兴、激动;传播的人:惊奇、吃惊;国人:

3、人云亦云;丁氏回答使者的语气:惊奇、惊骇。(2)解说文意。请同学们自由用白话演读人物语言,用讲故事的语气叙述故事。(全班展示,师酌情评点,明确文意)课件出示: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J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去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J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二)理读情节,探究寓意下面,

4、请同学们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理读故事情节。开端:宋之丁氏,穿井得人。发展、高潮: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结局: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Q向结果问原因。我们来探究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呢?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原因: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国人以讹传讹,谣言越传越广。启示:对待传闻,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这个教学板块,组织指导学生用习得的学法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朗读课文,演读课文,译读课文,探究寓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方法内化为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同时得到

5、智慧的启迪。(三)白话演读杞人忧天,复述故事1.生借助参考资料,自主用白话复述故事。课件出示: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板。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个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

6、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四)品赏人物,探究寓意1.故事中的“杞人”和“晓之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课文中人物描写的语言,将你的评价批注在课文中。杞人忧天,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担心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庸人自扰。晓之者忧人,开导杞人,热心诚恳,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2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从中还获得了什么启示?寓意: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启示: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

7、惧心理,我们要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3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我认为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言之有理即可)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我们掌握了重点词句意思,理解了两则寓言的寓意,也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处事能力。四、作业布置1.请你构思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虚构的情节,拟人化的主人公,传达出一定的道理。并把这则寓言写下来。

8、4 .完成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122寓言四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5 .通过学习,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6 .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导语寓言是什么?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两篇寓言,看一看能读出什么道理?二、课文讲授(一)文体知识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

9、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伊索: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二)认识下面的词语雕像庇护赫拉爱慕虚荣喇叭较量粘住爪子情节概括(学生回答)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和道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三问三答后,得到的是一文不值的结果。道理: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一文不值。蚊子和狮子描述了蚊子攻击狮子的情景,以及战胜后得意忘形,最终命丧蜘蛛网的故事。道理: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得意忘形。明确:两篇寓言都是前面内容是故事情节,后面内容是寓意。这就是寓言的结构,

10、也是寓言最突出的特点,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三)形象分析找找看,这则寓言通过怎样的描写方法,塑造怎样的形象。用以下句式:句,运用了的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性格特点)的这一形象。1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他依次问了宙斯、赫拉和自己雕像的价钱,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一一语言描写。用“希望一一得意一一失望”几个词语概括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一一心理描写。“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一一神态描写一一塑造了一个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赫耳墨斯。2 .蚊子和狮子:“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我比你强

11、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一一语言描写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一一动作描写一一塑造了一个傲慢无礼、得意忘形的蚊子形象。(四)品读形象,探究寓意1.再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对比三“问”的原文和改文,说说原文的表达有什么特点。(1)第一“问”:原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改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2)第二“问:原文: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改文:赫耳墨

12、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3)第三“问”:原文:“这个值多少钱?”改文:“值多少钱?”第一“问”颇费心机,先问价众神之王可看出其争锋主神的盲目自信,第二问中忍不住的“笑”将其轻慢之意和窃喜之情展现无遗,第三处“问”增加了“这个“,郑重中酝酿着呼之欲出的自我期许:我的雕像的价格肯定比他们高得多呀!品议形象(4)从这三“问”中可看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神?三次发问,一问宙斯,二问赫拉,三问自己,所参照者均为重量级之神,将赫耳墨斯的自视甚高层层渲染,可见其是一个爱慕虚荣、自视甚高、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却不被人重视的神。(5)说说本寓言的寓意要客观评价他人,正确认识自己,不宜妄自尊大。3 .再读蚊

13、子和狮子,这真是一只冤死的蚊子呀!下面,我们细读课文,细细地品读一下蚊子的形象。(1)指名学生演读蚊子的语言,读出蚊子的腔调。从这腔调里,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蚊子?预设这是一只不畏强敌、自信勇敢、了解敌方弱点和自身长处,但又容易得意忘形的蚊子。(2)指名学生演读蚊子的战斗过程,读出蚊子的情态。(3)这只蚊子有什么特点?聪明,善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容易得意忘形。(4)生补写蚊子的心理活动。要是我刚才谨慎一点就不会撞上去了!我刚刚打败了最强大的狮子,现在却要被小小的蜘蛛吃掉了,真是冤死了!(5)说说本寓言的寓意。勇者胜,骄者败。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聪明勇敢的人在得意忘形的时候也会惨败甚至丢掉性

14、命。师小结:读寓言,可以通过品析主人公形象来领悟寓意。(五)深入解析四人小组任选一则寓言故事讨论:通过品读故事中的不同细节,你是否可以得到不一样的启示呢?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做人要踏踏实实,戒骄戒躁。蚊子和狮子:想要取得胜利,一定要知己知彼。(六)比较阅读,探究写法同学们,这两则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它们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呢?下面,我们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1)小组讨论。(2)交流明确。相同点:讽刺。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不同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三问三答展开一个故事,蚊子和狮子以蚊子的行踪来展开故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运

15、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结尾出乎意料,造成文意的“突转”,余味悠长。蚊子和狮子一波三折,耐人寻味。(七)总体特点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2 .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不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植物。3 .常用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4 .带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5 .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八)学习寓言的方法:1.明晰寓意2.分析形象3.品味细节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的文学知识,也学会了品析形象读寓言的方法,并且在学习两篇寓言的基础上总结了寓言的总体特点。四、作业布置1 .设想一下,如果赫尔墨斯没有自以为是,我们又能从寓言中读出什么呢?任选一则寓言,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则新的寓言。2 .完成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