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故事分享3篇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成功故事分享3篇汇总.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业成功故事分享3篇汇总 现在很多人会选择自主创业,谁不想当老板呢?如今创业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吸取经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创业成功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9岁赔光一个亿,43年后成首富我并没有什么成功秘诀,要说有那就一句话,如果上帝给了你一个酸柠檬,那你千万别泄气,得想办法把它变成一杯可口的柠檬汁!对 80 、 90 后而言,旺旺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品牌,许多人都吃过它生产的食品或饮料。今年年初,彭博社发布新一期富豪排行榜,平素低调的旺旺创始人蔡衍明以 54 亿美元资产,超过郭台铭,成为台湾地区首富。号称米果大王的蔡衍明充满江湖气息,热情、直爽又大方,对朋友力挺到底。霸
2、气十足的他起初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爱当老大的风流公子。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曾评价:蔡衍明天生不信邪,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在他生命中,多次被别人看扁,也在最后证明别人看错了他。1957 年,蔡衍明出生于台北的一个富裕家庭,深受父母宠爱。调皮捣蛋的他从小就不爱念书,连横逆的意思都看不懂,却经常带头逃课,甚至与高年级的学长大打出手。平日里,干声连连的他爱爆粗口,曾坦言:想要爱台湾,第一是要脏话流利,第二是爱呷卤肉饭。虽然有着公子爷的恶习,但蔡衍明却是个十分孝顺,有情有义的人。小时家中有佣人,但父亲的夜壶都是他亲自倒;朋友落难时,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蔡衍明大部分的知识来自街头和电影院,在父亲开设
3、的中央戏院里,闹腾的他能静坐那连看十部电影。19 岁那年,叛逆的蔡衍明主动退学,请战接管父亲在宜兰的食品事业。刚到厂里的他稀里糊涂,连账也看不懂,也不敢向他人请教。但没过多久,这个小毛头却捣腾起企业转型的事宜。彼时,宜兰食品厂并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做外销,看别人脸色过日子。于是蔡衍明决定转做内销,并开始自主生产浪味鱿鱼丝。然而事情却出乎他的预料,做内销就要赊账,那时候我们东西做出来,卖出去却收不回来钱,变成呆账。一年下来,蔡衍明赔掉一亿多台币,落下了败家子的称号,从小过惯了富日子的蔡衍明差点儿没挺过那段日子。只要别人多看他两眼,眼神方向不对,自尊心极强的蔡衍明就觉得人家在嘲笑他,更因此而患上了
4、抑郁症,一度想跳楼自杀。那个时候很惨,我睡不着,总是想为什么,然后算我名字的笔画,觉得蔡衍明这三个字笔画不吉利,就给自己取了个新名明刚。此后,曾经招摇过市的蔡衍明收敛心性,像变了一个人。他总说:人不用太大牌,也不用太臭屁。万一哪天又失败了,怎么办?与此同时,试求东山再起的蔡衍明观察到台湾稻米资源过剩,便盘算着从事日本米果生意。 22 岁的蔡衍明跑到日本找米果之父桢计作,当年桢计作已经 64 岁,起初对他十分不耐烦:我年纪和你差这么多,合作如果不成功,我会被人家耻笑,社长职位也要辞掉。两年之后,一直坚持的蔡衍明以诚心和毅力打动了祯计作,终于取得了难得的技术合作机会。回到台湾后,蔡衍明迫不及待地想
5、给自己一次重来的机会。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蔡衍明梦见有狗冲自己汪汪大叫,冥冥中像是在召唤自己。天还未亮,他便一骨碌爬起来,跑去当地供奉灵犬的十八王公庙祭拜。看到庙堂门口的一只巨犬铜像时,汪汪二字如同迫击炮般轰炸着蔡衍明脑海,他当即敲定,产品就叫旺旺仙贝。旺旺代表旺丁旺财,仙贝就是神仙的宝贝。这次,蔡衍明要干就干到底,他还自行设计出了吉祥物旺仔。虽然放眼望去,全是符号,却十分讲究。1983 年,蔡衍明正式将商标定名为旺旺,推出系列米果产品。有了技术优势,再加上大手笔的营销和扎实的渠道,印着旺仔的米果热卖全台湾,占据了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为了感恩,蔡衍明把桢计作视为旺旺之父,在公司陈列他的半身
6、雕像,和自己的父母摆在一起。在台湾称霸后,觉得不够刺激的蔡衍明开始眺望外面的世界,最终决定来大陆投资。那时就觉得中国这条龙,总是要起来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不会英文,不去大陆还能去哪里?1992 年,聪明的蔡衍明巧妙地绕开招商引资热潮如火如荼的沿海地区,而是取道湖南建厂。他坦言:投资就是凭感觉,当时湖南省领导对我很好。与旺旺同期来大陆捞金的,还有康师傅、统一、高鑫零售等台资巨头。除了企业运营模式更加成熟,这些公司也尝到了大陆市场超低人力成本的甜头。当时在台湾请一个工人,在大陆可以请 12 到 15 个工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在大陆投资建厂的台湾企业享受着大陆消费市场井喷的红利。蔡衍明在大
7、陆市场拓展的策略是铺渠道、打广告、扩品类这三板斧。投产后,旺旺的第一炮并没有打响,眼看食品就要过期之时,蔡衍明决定将产品送给全国各地的学生试吃,结果孩子们爱不释手。此后,许多经销商纷纷上门订货,面对他们一贯卖完之后付款的作风,蔡衍明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款到发货。让经销商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他的做法是:我到一个地方,先打广告,谁先给我钱,我就先给谁卖。那个时候很少人打广告,广告一打,钱就来,接着就是排队拿货了。人旺财旺运道旺,你旺我旺大家旺!、我要 O 泡,我要 O 泡, O 泡果奶要要要。、三年六班李子明同学,你妈妈拿了两罐旺仔牛奶要给你。旺旺的广告可谓相当魔性,公仔的形象也深入人心,许多 8
8、0 、 90 后都是看着它们长大的。在快消食品行业中,跟竞争对手相比,旺旺对单品执行力的把握和渠道掌控力非常强,提早就介入到三四线甚至村级渠道中去。并且其产品识别度非常高,在内地休闲食品行业占据领导地位。看到旺旺很赚钱,进入者越来越多。 1994 年后,两百多家食品厂加入米果大战,其中就有同样来自台湾的康师傅。激烈的竞争使米果价格由最初的 1 公斤 50 元降至 30 元。面对危机,蔡衍明推出四个副品牌的低价米果,并一口气将自家产品骤降到 1 公斤 5 元,狠辣令人咂舌。他说:除根之后,才好做。此后,绝不给对手任何喘息机会的蔡衍明为了降低成本,拼命扩大生产规模。一下子要盖很多工厂,我们又没有那
9、么多钱。我就给各县政府写信说要投资,条件是政府出资盖好厂房出租给我。正值招商引资热潮,蔡衍明发了 1000 多封信,收到不少回应。此后,他又掀起几番价格战,将竞争对手杀得所剩无几,米果老大的地位再无人撼动,旺旺一度占据了大陆 85% 的米果市场。旺旺开始了跨界玩法从 20XX 到 20XX 年,旺旺的总市值由最低时的不足 300 亿港元,上涨到最高超过 1700 亿港元,成为港股总市值最高的消费品公司之一。然而自 20XX 年开始,旺旺的下滑趋势一直未能止住,五年间市值蒸发近千亿港币。当年的 90 后们跟李子明一样长大了, 00 后却没能继续旺仔情结。回忆杀让人动容,却无法持续为其买单。旺旺的
10、困局主要源于近几年来中国消费品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追求更健康、更环保的产品使得一些非健康类的食品被天然食品替代。另外,大陆市场租金和人力成本攀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新生代消费市场的崛起让很多快消品企业不能独善其身。一些台资企业已经出现吃老本和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品牌力、产品力、渠道都在逐渐削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旺旺、康师傅在持续下滑。遭遇中年危机的旺旺无法再自欺欺人,它终于开始直面问题。20XX 年起,出于适应消费升级和弥补业绩亏损的考虑,旺旺在品牌升级和推广上开始了跨界玩法。旺旺二锅头、旺旺洗面奶、金链子三件套只有想不到,没有旺旺做不到的。一年内,旺旺推出了近 50 款新品,但都没有
11、像旺仔牛奶这样的爆款。2018 年春节, 61 岁的蔡衍明携一众高管跳起了旺旺 style 。一代食品巨头,能甘愿放下姿态努力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足见旺旺的诚意和决心。一个人失败过也成功过,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失败,这便是人生。在自传中,蔡衍明用八个大字总结了自己的信念:有缘相聚,团结旺旺。他不能忍受有异心的叛将,期待一旦主帅有难,所有员工必须马上跳出来捍卫主子。二十多岁时,蔡衍明头一次做自主品牌,带领部下到十八王公庙参拜求签,然而竟求到了下下签,当场所有主管脸都绿了,没料到他此时竟然拿出钢笔在签文上加注人定胜天四字。自从那一次求到下下签之后,蔡衍明不再算命。他说,我信命运,但是不算命,因为如
12、果提前知道结果,这样努力就没有作为人的成就感跟乐趣了。从打工妹到身价百亿 她用20年成为“快递女王”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桐庐县就与中国民营快递画上了等号,今天占据中国民营快递半壁江山的“三通一达”(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发迹于桐庐。所以,中国只有两家快递,一个是顺丰,一个是桐庐人快递。据统计,全国桐庐籍创办和管理的快递企业多达2500余家,桐庐县的从业人员超过20万,年营业额超过3500亿,占整个中国快递行业5500亿的60%。而这位名叫陈小英的女人,却串起了“桐庐系”快递的整个链条。目前,她的身份是申通快递的董事长,同时也是天天快递的董事长夫人。陈小英自幼丧父,只剩下她和妈妈、还有
13、哥哥陈德军相依为命。为了能吃上一顿饱饭,曾一直是班里前5名的哥哥初中毕业就辍学去学了木匠,每月工资30块。“3天,黄花菜都凉了,”聂鹏飞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怎么办?弄不好工作都丢了。”“这还能难倒,连夜坐火车去一趟!”夫妻俩一算账,杭州到上海的火车票价是15元,如果每单收费100元,一单就能赚到70元左右。刚开始很多客户都以为她是骗子,光是破口大骂的就有两三百通,陈小英每通电话都重复着同样的内容,“您好,这里是盛彤,请问您有报关单需要送到上海吗?”随着业务越做越大,人手不够用,陈小英就和聂腾飞回老家招兵买马。这一批人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了“桐庐快递系”的元老级人物。1995年,申通的业务已经覆盖
14、整个浙江省,隔年,又扩展到了江苏的南京和苏州等地,到了1997年,申通正式走向高速发展的轨道,业务遍及北京、广州、武汉、成都和青岛等一、二线城市。1994年,詹际胜离开“申通”,创办了“天天”。1999年,聂腾云离开“申通”,成立“韵达”。2000年,陈德军的初中同学、“申通”的财务张小娟和丈夫喻渭蛟创办“圆通”。2002年,申通快递分公司经理桑学兵和陈德军的朋友赖梅松成立“中通”。紧要关头,陈小英擦干眼泪,站了出来,正式接管了“申通”的全部业务。她很快推出“网点承包制”,快递员只需交上几百元的押金就可以获得授权,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点,可以承包一条街道甚至一个区。这一模式,极大地调动了一线快
15、递员的积极性,申通从此搭上了快车道,1998年到2003年5年间,申通业务每年递增50%以上。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也存在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出现了总部完全不知情而下面的网点随意转买转卖的情况,甚至几个网点合并,归一家管理。当时出了一个轰动全国的恶性案子,两家快递公司的业务员为了争抢业务大打出手,其中一个业务员被另一个业务员拿刀捅死。对此,陈小英非常痛心,她去普陀寺闭关了一个星期,悟出了一套全新的策略,“总分两级加盟”。也就是说,原来的承包网点成为“一级加盟商”,投递员可以承包城市中的一小片区域,成为“二级加盟商”。二级加盟商只需要给一级加盟商交付押金,收入全归自己所有,有了一、二级的相互牵制,
16、网点之间也就更加趋于稳定。这个时候,快递业发展的风口来了。就在20XX年,新邮政法颁布,为快递公司正名,“黑快递”一下子变成了“白快递”。所以,当时她打出这个价格以后,其他公司认为这是“自杀”,都在看笑话,结果在当年的“双十一”中,申通一下子抢下40%的市场份额,后来居上,成功挤入全国快递业的前三甲。20XX年12月2日,申通借壳上市,股价连续收获了13个涨停,从13.7飙涨到47.33,13天涨了245%,并由此开启了快递公司的上市潮。自20XX年申通借壳上市成功至今,除中通快递在纽交所上市外,圆通、顺丰、韵达都相继借壳上市。20XX年1月15日,圆通快递借壳大杨创世上市,估值948亿元。2
17、0XX年5月23日,顺丰快递借壳鼎泰新材上市,估值2495亿。20XX年7月1日,韵达快递借壳新海股份上市,估值618亿。20XX年10月26日,中通快递宣布,通过IPO融资14亿美元,成为今年迄今最大规模的美国IPO,这次IPO将使中通市值超过120亿美元,即810亿元人民币。如今43岁的陈小英,身价逾百亿。2019年3月11日,马云也成为陈小英的粉丝,一举带着46.6亿入股申通。也许陈小英不是最身先士卒的一个,也不是身价最高的一个,但是细数每一个“桐庐系”快递,都与陈小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印染厂的打工女孩到今天身家百亿的“快递女王”,她无疑是最大的人生赢家。她50岁创业 如今红牛、旺旺
18、都是她的客户马云、刘强东都是在30岁左右的时候才开始创业,而任正非也是到了40岁左右的时候才开启创业之路,很多知名创业者都没有因为年龄问题放弃创业。当然,还有这么一位女性创业者,在知天命之年,也毅然踏上了创业之路。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在国内包装行业已经成为龙头企业,就连红牛、加多宝、旺旺都是她的客户。产品品牌圈外人鲜有人知,这位创业者名为关玉香,50岁开启创业之路,十年时间她和她的奥瑞金品牌已经在国内包装行业赫赫有名。由于是包装行业,因此圈外人很少有人听说过这家企业,然而这家企业的客户,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购买过。创业两次,失败一次第二次发现创业机遇!俗话说,成功往往是给那
19、些有准备的人,关玉香也不例外。二次创业遭遇挫折,逆势而上,寻求合作对于创业者来说,发现商机是迈出创业之路最重要的一步,然而后面还会遭遇到更多挫折。为了能够将自己的易拉罐符合红牛标准,关玉香开始筹钱,购买设备,请了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据悉,为了能够设计出让红牛满意的包装,修改、设计了无次数方案,最终红牛被她的毅力缩折服,终于将订单交给了她。随后的几年,关玉香除了给红牛提供罐装服务外,还拿到了红牛的生产线,红牛只需提供品牌和原料。很明显,关玉香的奥瑞金能够顺利发展,与红牛的关系自然密不可分,当然,所有事情的背后,关玉香的创业精神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学习。不惜投入,做到极致关玉香自然不会满足当前的状态,
20、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关玉香带领员工改革创新,通过设立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掌握了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内相关产品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奥瑞金在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申请专利14项。关玉香表示“我们国家是包装大国,但还不是包装强国,所以必须要通过技术转化的形式,促进国内金属包装行业的产业升级。我的目标是打造马口铁罐的民族品牌。”年过半百的创业者能做出此番业绩,还因年龄问题犹豫不绝的你,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据悉,奥瑞金用在研发上的费用都是几千万级别,为了能够让产品做到极致,关玉香从不会吝啬这些资金。奥瑞金取得今天的成就,显然也离不开关玉香的坚持投入。可见,年龄一直都不是创业之路上的绊脚石。创业也不只是年轻人的事情,无论你处在什么年龄阶段,只要发现创业机遇,把握住商机,克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如今互联网创业风口众多,如何牢牢把握住机会,才是每个创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创业成功故事分享3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