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隔震减震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98450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87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建筑隔震减震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四川《建筑隔震减震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四川《建筑隔震减震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四川《建筑隔震减震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四川《建筑隔震减震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建筑隔震减震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建筑隔震减震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DBXX/TXXXX-20XX备案号:XXXXX-20XX四川省建筑隔震减震工程设计标准DesignstandardforseismicisolationandenergyabsorptionbuildingengineeringinSichuanProvince(征求意见稿)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1总则12术语与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43基本规定53.1 一般规定53.2 正常使用建筑分类及性能目标73.3 场地、地基与基础93.4 耐久性及防火设计134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144.1 一般规定144.

2、2 地震作用154.3 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194.4 层间变形验算224.5 楼面水平加速度验算225隔震结构设计245.1 一般规定245.2 隔震层设计245.3 下部结构设计285.4 上部结构设计295.5 隔震支座的连接与隔离缝构造316消能减震结构设计326.1 一般规定326.2 消能部件设计及附加阻尼比356.3 结构设计376.4 消能部件的连接与构造397非结构构件437.1 一般规定437.2 非结构构件地震作用计算447.3 非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及变形要求467.4 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措施477.5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和设备管线抗震措施477.6 隔震层非结构构件构造

3、措施488使用及维护508.1 一般规定508.2 隔震建筑的使用与维护508.3 减震建筑使用与维护519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和隔震建筑监测系统539.1 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539.2 建筑监测系统53附录A隔震支座力学分析模型和基本力学性能要求55附录B橡胶隔震支座规格及性能参数58附录C摩擦摆隔震支座规格及性能参数60附录D橡胶隔震支座连接设计63附录E消能器滞回曲线及本构方程66附录F消能器规格及性能参数68附录G屈曲约束支撑的连接节点承载力验算76附录H隔震工程专用标识80附录J减震工程专用标识86本标准用词说明87引用标准名录88Contents1 GeneralProvis

4、ions12 Termsand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43 BasicRequirement53.1 GeneralRequirement53.2 Classificationofnormalservicebuildingandperformanceobjectives73.3 Site,baseandfoundation93.4 Durabilityandfireprotectiondesign134 Earthquakeactionandseismiccheckingcalculationforstructures144.1 GeneralRequirem

5、ent144.2 Earthquakeaction154.3 Checkingforbearingcapacityofstructuralmembers194.4 Checkingforinterlayerdeformation214.5 Checkingforfloorhorizontalacceleration225 Seismicisolationdesign245.1 GeneralRequirement245.2 Designofisolationlayer245.3 Substructuredesign285.4 Superstructuredesign295.5 Connecti

6、onofseismicisolatorandstructureofisolationseam316 Structuredesignofseismicenergydissipation326.1 GeneralRequirement326.2 Designofenergydissipationcomponentsandadditionaldampingratio356.3 StructuralDesign376.4 Connectionandconstructionofenergydissipatingcomponents397 Non-Structuralmembers437.1 Genera

7、lRequirement437.2 Calculationforseismicactionofnon-structuralcomponents447.3 Seismicbearingcapacityverificationanddeformationrequirementsofnon-structuralmembers467.4 Buildingseismicmeasuresfornon-structuralmembers477.5 Buildingseismicmeasuresforauxiliaryelectromechanicalequipmentandequipmentpipeline

8、s477.6 Structuralmeasuresfornon-structuralcomponentsofisolationlayer488 UseandMaintenance508.1 GeneralRequirement508.2 Useandmaintenanceofdampingbuildings508.3 Useandmaintenanceofisolatedbuildings519 Buildingearthquakeresponseobservationsystemandisolationbuildingmonitoringsystem539.1 EarthquakeRespo

9、nseobservationSystemforbuildings539.2 IsolationbuildingMonitoringSystem53AppendixAMechanicalAnalysismodelandbasicmechanicalpropertiesofseismicisolator55Appendix B SpecificationsandPerformanceparametersofrubberseismicisolator58Appendix C SpecificationsandPerformanceParametersoffrictionpendulumseismic

10、isolator60Appendix D ConnectionDesignofrubberisolationbearing63Appendix E Hystereticcurveandconstitutiveequationofenergydissipator66Appendix F SpecificationsandPerformanceParametersofenergydissipators68Appendix G CheckingcalculationoftheJointbearingcapacityofthebucklingrestraintbracing76Appendix H S

11、pecialidentificationforisolationengineering80AppendixJSpecialDesignationforenergyabsorptionengineering86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871.istofquotedstandards881总则.o.为贯彻执行国家和四川省的有关建筑工程抗震防灾的法律法规,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后,在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能保持正常使用功能,减少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高烈度设防地区或地震重点监视防

12、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的抗震设计及维护。其它需要保证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地震时正常使用功能的新建建筑设计、使用及维护,可参考本标准执行。【条文说明】根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务院第744号令),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本标准主要针对上述“两区八类”建筑实现设防地震下正常使用目标而制定,涵盖建筑设计全专业,包括建筑(含园林景观)、结

13、构、机电设备等相关专业。其它需要保证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地震时正常使用功能要求的新建建筑设计,可参考本标准执行。既有的两区八类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时,经充分论证后采用隔震减震技术时,也可参考本标准执行。1.0.3按本标准进行设计的建筑,其基本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蔻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建筑主体结构基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隔震和消能减震部件正常工作,建筑非结构构件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基本完好,附属机电设备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遭受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隔震和消能减震部件正常工作,建筑结构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可快速恢复使用功能,非结构

14、构件及其连接的损坏不致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及主体结构安全,相连接的附属设备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后仍可继续运行;特殊设防类建筑遭受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极罕遇地震时,应确保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0.4建筑隔震和减震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保持正Iit使用功能要求requirementtomaintainnormalusefunctionality在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保证结构和建筑非结构构件基本完好、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和仪器设备正常使用。2.1.2 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normallyuse

15、dbuildingsinearthquakes在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能保持正常使用功能要求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2.1.3结构构件structuralmembers结构构件指主体结构构件,不包括隔震部件、减震部件等。2.1.4 建筑非结构构件architecturalnon-structuralcomponents建筑中除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主要包括非承重墙体,附着于楼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柜等。2.1.5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architecturalattach

16、edmechanicalandelectricalequipment为建筑使用功能服务的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和系统,主要包括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供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用天线等。2.1.6仪器设备equipmentfacilities除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外,为建筑特定使用功能直接服务的专门仪器设备及其系统,主要包括医疗设备、教学设备、信息系统等。2.1.7 高烈度设防地区highseismicprecautionaryintensityarea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地区。2.1.8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keyareaforearthquakesurv

17、eillanceandprotection未来5至10年内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损失的地区和城市。2.1.9 建筑抗震性能目标seismicperformanceobjectivesofbuilding对应于不同地震动水准的建筑预期损坏状态或使用功能。2.1.10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precautionary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2.1.11 极罕遇地震VeryrareearthqlIake在设计基准期内年超越概率为1x10-4的地震动。2.1.

18、12 隔膜建筑Seismicallyisolatedbuilding为降低地震响应,在结构中设置隔震层而实现隔震功能的建筑,包括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和基础。2.1.13 隔膜层seismicisolation隔震建筑设置在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的全部部件的总称,包括隔震支座、阻尼装置、抗风装置、限位装置、抗拉装置、附属装置及相关的支承或连接构件等。2.1.14隔震支座seismicisolator隔震层用于承载上部结构,并具有隔震变形能力的支座。2.1.15 隔震部件isolationcomponent由隔葭支座、阻尼装置、抗风装置、限位装置、抗拉装置及相关的支承或连接构件组

19、成的部分。2.1.16 底部剪力比baseshearratio对于隔震建筑是指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隔震后与隔震前上部结构底部剪力之比值;对于减震建筑是指设防地震作用下减震后结构的底部剪力与减震前上部结构底部剪力之比值。2.1.17 消能器energydissipationdevice消能器是通过内部材料或构件的摩擦、弹塑性滞回变形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能量的装置。包括位移相关型消能器、速度相关型消能器和复合型消能器。2.1.18 消能减震结构energydissipationstructure设置消能器的结构,消能减震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消能部件。2.1.19 消能部件energydis

20、sipationpart由消能器和支撑或连接消能器构件组成的部分。2.1.20 消能子结构energydissipationsub-structure指与消能部件直接连接的主体结构单元,包括梁、柱、抗震墙及其节点。2.1.21 位移相关型消能器displacementdependentenergydissipationdevices耗能能力与消能器两端的相对位移相关的消能器,如金属消能器、摩擦消能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等。2.1.22 速度相关型消能器velocitydependentenergydissipationdevices耗能能力与消能器两端的相对速度有关的消能器,如黏滞消能器、黏弹性消能

21、器等。2.1.23 复合型消能器compositeenergydissipationdevice耗能能力与消能器两端的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有关的消能器,如铅黏弹性消能器等。2.1.24 金属能器metalyielddamper由各种不同金属材料元件或构件制成,利用金属元件或构件屈服时产生的弹塑性滞回变形耗散能量的减震装置。2.1.25 摩擦消能器frictiondamper由钢元件或构件、摩擦片和预压螺栓等组成,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元件或构件间相对位移时产生摩擦做功而耗散能量的减震装置。2.1.26 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brace由核心单元、外约束单元等组成,利用核心

22、单元产生弹塑性滞回变形耗散能量的减震装置。2.1.27 85滞消能器ViSColISfluiddamper由缸体、活塞、黏滞材料等部分组成,利用黏滞材料运动时产生黏滞阻尼耗散能量的减震装置。2.1.28 黠滞阻尼墙viscousdampingwall黏滞阻尼墙是一种由钢板在高黏度阻尼液(高分子聚合物)中运动而产生黏滞阻尼力的减震装置。2.1.29 融弹性消能器viscouselasticdamper由黏弹性阻尼材料和约束钢板或圆(方形或矩形)钢筒约束层组成,利用黏弹性材料间产生的剪切或拉压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的减震装置。2.1.30 复合减震墙板消能器energydissipationcompo

23、sitewallboarddamper由墙板、阻尼件等部分组成,利用墙板的相对运动,耗散地震输入结构中能量的减震装置。2.1.31 附加阻尼比additionaldampingratio消能减震结构往复运动时消能器附加给主体结构的有效阻尼比。2.1.32 附加刚度additionalstiffness消能减震结构往复运动时消能部件附加给主体结构的刚度。2.1.33 消能器设计阻尼力designforce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消能器对应于设计位移或设计速度下的阻尼力。2.1.34 消能器设计位移designdisplacementofenergydissipation

24、device消能减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器达到的位移值。2.1.35 消能器设计速度designvelocity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消能减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器达到的速度值。2.1.36 消能器极限位移UItimatedisplacement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消能器能达到的最大变形量,消能器的变形超过该值后认为消能器失去消能功能。2.1.37 消能器极限速度ultimatevelocity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消能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值,消能器的速度超过该值后认为消能器失去消能功能。2.1.38

25、弹性设计elasticdesign以弹性分析进行结构效应计算,结构构件设计取作用效应设计值,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料强度取设计值的设计方法。2.1.39 不屈服设计unyieldingdesign以弹性分析进行结构效应计算,结构构件设计取作用效应标准值,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1.0,材料强度取标准值的设计方法。2.1.40 极限承载力设计ultimatebearingcapacitydesign以弹塑性分析进行结构效应计算,结构构件设计取作用效应标准值,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1.0,材料强度取极限值的设计方法。混凝土极限强度可取立方强度标准值0.88倍,钢筋极限强度可取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25

26、倍,钢材极限强度可取抗拉强度最小值。2.2 符号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R构件承载力设计值;片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重力荷载分项系数;y助一水平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人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So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SEh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ev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Rk构件承载力标准值;R;考虑材料强度提高系数的构件承载力标准值。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设防地震作用下正常使用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有关规定确定。3.1.2 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设防地震作用下正常使用建筑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27、设计地震动参数、场地条件、建筑结构类型和使用要求,确定合理的隔震或减震方案。【条文说明】一般来说,高烈度区宜优先采用隔震方案,更容易实现设防地震作用下正常使用的性能目标。3.1.3 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宜具有合理的建筑形体规则性,结构布置宜避免产生不规则项,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结构。【条文说明】建筑形体和布置的规则合理性是确保建筑在设防地震下保持正常使用功能的重要前提。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规则的建筑方案体现在体型(平面和立面的形状)简单,抗侧力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上下变化连续、均匀,平面布置基本对称。本条对建筑设计方案提出要求,优先

28、采用符合抗宸概念设计方案。3.1.4 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的适用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宜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K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和地方标准四川省抗熊设防超限高层民用建筑工程界定标准DB51/T5058的规定的较小值,超过时应进行专项研究。2采用屈曲约束支撑(BRB)钢筋混凝土框架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时,在设防地震下当底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按抗侧刚度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可按表3.1.4取值:表3.1.4屈曲约束支撑(BRB)钢筋混凝土框架

29、结构体系的适用最大高度(m)设防烈度67(0.10g.0.15g)8(0.20g)8(0.30g)9适用高度(m)9080655212(3层)注:隔震结构的高度是指下支墩的顶部至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当下支墩的顶部高于室外地面时,结构高度从室外地面起算。【条文说明】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的结构适用最大高度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对于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适用最大高度一般减少10%左右。屈曲约束支撑(BRB)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BRB支撑承担较大的水平力,但不及抗震墙,其适用最大高度不宜超过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二者适用最大高度的平均值。3.1.5 设防地震下保

30、持正常使用功能的建筑,各结构单元之间防震缝的宽度,应避免地震时碰撞或挤压产生破坏,并符合下列规定:1防震缝宽度应分别满足下列要求:1)防震缝宽度应确保相邻建筑在设防地震下不碰撞,最小缝宽不小于100m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4m、3m、2m和lm,宜加宽20mm;3)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2)项规定数值的7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2)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4)钢结构房

31、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缝宽应不小于相应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5倍;5)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应按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结构高度确定缝宽。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两侧框架柱纵筋宜加强,箍筋应全高加密。注:1)对于本条第I款第2)项,应计算设防地震作用下防震缝两侧结构单元可能碰撞位置处的最大水平位移,缝宽取两侧位移最大值之和;2)本条第I款第5)项中计算防震缝宽度的结构高度应取至防震缝两侧较低结构单元的顶面,包括有碰撞可能的结构或构件顶端、屋面女儿墙及构架;3)本条第2款中纵筋加强及箍筋全高加密的范围是从底层到较低层屋面的框架柱,【条文说明】历次大地震中相邻

32、建筑碰撞破坏普遍。本条规定的单元之间防震缝宽度,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第6.1.4条较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方式确定。当隔震减震建筑的底部剪力比不大于0.5时,防震缝宽度可按第1款第2)项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确定,但仍需满足第1款第I)项的要求。3.1.6 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设防地震作用下正常使用建筑应进行设防地震下的结构承载力设计和变形验算,以及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变形验算和必要的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对于减震建筑尚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不考虑附加阻尼有利作用的结构承载力和变形验算;对有重要设备或特殊功能的房间宜进行水平加速度验算。对于特殊设防类建筑,尚应对结构进行极罕遇

33、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3.1.7 设防地震作用下采用反应谱分析时主体结构可采用线弹性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时主体结构可采用线弹性模型或弹塑性模型;罕遇地震及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应采用弹塑性模型进行分析。【条文说明】隔震、减震结构脸算设防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弹性,可根据采用的分析方法选取适当的主体结构模型,减隔震元件根据其工作特性选取适当的模型;罕遇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进入损伤程度轻微到中度的弹塑性状态,采用弹塑性模型进行分析。3.1.8对特殊设防类和房屋高度超过60m的重点设防类建筑,宜采用不少于两种计算软件对地震作用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不同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时,各计算

34、模型应保持一致,各软件基本计算结果应保证一定的相似性。【条文说明】采用不同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时,各软件基本计算结果应保证一定的相似性,即:在弹性模型条件下,各软件计算所得的质量、主要振型周期相对误差不大于5%;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得的底部剪力,相对误差不大于10%。3.1.9 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的抗震设计应考虑楼梯、看台等层间结构构件和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在计算分析和构造措施上予以体现。【条文说明】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类:1)填充墙上下不均匀,形成薄弱楼层;2)填充墙平面布近不均匀,加剧结构扭转反应;3)局部砌筑不到顶,形成短柱或极短

35、柱。设计中对此应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第一种情况,可采取增强底层刚度及承载力的方法进行设计;第二种情况可采取等效扭转法计入其影响;第三种情况可采取填充墙柔性连接消除其不利影响,或按短柱或极短柱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考虑填充墙的约束作用,按实际情况验算该柱抗剪承载力、箍筋全高加密、必要时增加交叉斜向配筋等措施。3.1.10 建筑场地为III、IV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3.1.11 新技术新产品的装置作为隔震减震器件应用于工程时应进行专项论证,并符合现行相关标准中有

36、关隔震减震器件性能的要求。3.1.12 高烈度设防区、复杂结构可采用组合减隔震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组合减隔震方式应根据结构特性和抗震需求,在隔震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置使用消能器,充分发挥消能器性能。2组合减隔震设计应分别符合本标准有关隔震设计和减震设计的规定。【条文说明】组合减隔震是指在隔震建筑的隔震层以外的楼层设置消能器,形成隔震和减震共同作用的减隔震形式。用组合减隔震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消能器两端在地宸作用下的位移,保证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器正常工作。3.1.13 设计文件应明确隔震和减震装置的主要参数;隔震和减震装置的产品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见证检验的结果应与设计参数相符,安装前应对相关

37、检验报告进行审核验证。【条文说明】隔宸和减震装置应通过型式检验、出厂检睑和见证检脸。型式检验应满足相关产品要求,检险报告有效期应符合相关规定;出厂检脸报告只针对项目的产品有效;见证检脸应在几方责任主体共同见证下进行。3.1.14 隔震减震建筑经历火灾高温环境,或遭遇不低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后,应对隔震层、消能部件、消能子结构等进行检查,对隔震装置和消能器进行必要的检测,以判定继续使用或更换。设计文件应注明使用期间建筑使用方或管理方对隔震减震装置的定期检查与维护要求。3.2 正常使用建筑分类及性能目标3.2.1 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分为I类建筑和11类建筑,其分类应按照表321进行。表3.2.1地震时

38、正常使用建筑分类分类建筑I类应急指挥中心;医院的主要建筑;应急避难场所建筑;广播电视建筑H类学校建筑;幼儿园建筑;医院附属用房;养老机构建筑;儿童福利机构建筑【条文说明】I类建筑要求承担地震时抗震救灾功能,地震时正常使用的性能目标高于H类建筑。医院的主要建筑:包括医技楼、急诊中心、门诊楼等严重影响宸后医疗功能的建筑,以及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附属用房:包括病房楼、办公楼、食堂等建筑。学校建筑:包括小学、中学(含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校等的教学楼、食堂、宿舍及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建筑。养老机构建筑:包括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医养中心等以老年人为主进行生活或者开展

39、活动的机构;养老机构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时,当养老机构面积超过总建筑面积50%,或养老机构建筑面积超过100O平方米,应比照“养老机构建筑3.2.2 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的抗震性能目标应不低于表322-1、322-2的规定。表3.2.2-1I类建筑的抗震性能目标构件类型设防地震罕遇地段结构构件关键构件完好轻微损坏普通竖向构件、重要水平构件完好或基本完好轻微或轻度损坏普通水平构件基本完好轻度损坏消能部件正常工作正常工作隔震部件正常工作正常工作建筑非结构构件基本完好轻度损坏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正常工作轻度损坏仪器设备正常工作轻度演坏继续使用的要求无需修理可继续使用简单修理可继续使用品导3.2.2-2II类

40、建筑的抗震性能目标构件类型设防地震罕遇地震结构构件关键构件完好或基本完好轻微或轻度损坏普通竖向构件、重要水平构件基本完好或轻微损坏轻度或中度损坏普通水平构件轻微损坏中度损坏消能部件正常工作正常工作隔震部件正常工作正常工作建筑非结构构件基本完好中度损坏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正常工作中度损坏仪器设备正常工作中度损坏继续使用的要求无需修理可继续使用适度修理可继续使用【条文说明】结构构件根据功能、作用、位置及重要性等可分为关键构件、普通竖向构件、重要水平构件和普通水平构件。关键构件是指构件的失效可能引起结构的连续破坏或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如隔震支座的上、下支墩及其

41、相连的主体结构构件;重要水平构件是指关键构件之外不宜提早屈服的水平构件,包括对结构整体性有较大影响的水平构件、承受较大集中荷载的楼面梁、承受竖向地震的悬臂梁,以及消能减震结构中消能子结构的框架梁等。普通竖向构件是指关犍构件之外的竖向构件。普通水平构件包括一般的框架梁、跨高比大于5的抗震墙弱连梁等。消能部件是指由消能器和连接消能器的构件组成的部分。隔震部件是指由隔震支座、阻尼装置、抗风装置、限位装置及相关的支承或连接构件组成的部分。完好,即构件保持弹性状态;基本完好,即构件基本保持弹性状态;轻微损坏,即构件可能出现轻微的塑性变形,但不影响正常使用;轻度损坏,即构件达到屈服状态,但不出现明显的塑性

42、变形:中度损坏,即构件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但控制在适度修理可继续使用的范围:正常工作,即隔震、减宸部件、附属机电设备、功能性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发挥设计预期的作用或功能。建筑非结构构件、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及功能性仪器设备轻度损坏,即外观可能损坏而不影响使用功能和防火能力,安全玻璃可能产生裂缝但无坠落;中度损坏,即使用功能基本正常或可很快恢复,耐火时间减少1/4,强化玻璃破碎,其他玻墙无坠落。简单修理,即建筑修复费用与建造成本的比值小于5%且修复时间小于7天;适度修理,即建筑修复费用与建造成本的比值小于10%且修复时间小于30天。3.2.3 地震时保持正常使用建筑的平面薄弱部位连接楼盖应按设防地震弹

43、性、罕遇地震不屈服设计。【条文说明】平面薄弱部位的连接楼板(见图1),协调着两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使其形成一个抗震单元。地震作用下连接板应力往往较大,一旦破坏,将导致两侧结构非一致变形增大、结构动力特性改变及抗震承载能力降低。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设计是基于延性耗能理念,但该理念不适用于连接板的设计。薄弱部位连接板的应力分析应采用弹性板,对于图Ia确定楼板应力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此法不仅考虑连接两侧主体同相位的位移差,还计入了潜在相位差引起的错动,有关分析表明,时程分析法求得连接板的应力要高于反应谱法;对于图Ib的情况,可采用反应谱方法确定楼板应力。a)薄弱连接板-b)薄弱连接板二图1平

44、面薄弱部位连接板3.3 场地、地基与基础3.3.1 建筑的场地宜选择对抗震有利地段或一般地段,宜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不利地段时,应采取有效措施。3.3.2 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的地基应稳定可靠;隔震建筑所在的场地宜为I、II、HI类,当场地为IV类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条文说明】为保证隔震层在地震作用时提供设计预期的力学性能,隔震层不同位置支座对应的地基与基础不能发生明显的局部变形。当地基为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地基基础的整体性。国家标准建筑抗宸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12.1.3条要求:“2建筑场地宜为I、II、In类,

45、并应选用稳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其条文说明解释是国外对隔震工程的许多考察发现:硬土场地较适合于隔震房屋;软弱场她滤掉了地震波的中高频分量,延长结构的周期将可能增大而不是减小其地震反应,因此在IV类场地建造隔震房屋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专项审查。3.3.3 建筑场地为山地和复杂地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场地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方案建议,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2减震建筑不宜、隔震建筑不应设置与主体结构相接的支档结构。3边坡附近的建筑地基及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3.3.4 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

46、011规定进行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防烈度6度时,隔震建筑应按7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设防烈度79度时,隔震建筑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抗液化措施。2对特殊设防类建筑的地基抗液化措施应进行专门研究,且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建筑的相应要求,直至全部消除液化沉陷。3.3.5 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抗震验算应满足本地区设防烈度地震作用的要求,且不应低于所支承竖向构件对应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条文说明】基础支承的构件有关键构件、普通竖向构件之分:当基础所支承的构件为关键构件时,基础的承载力(抗弯、抗冲切、抗剪、局压等)应满足设防地震弹性设计的要求,直接支承隔震支墩的基础尚应满足罕遇地震不屈服设计的要求等;当基础所支承的构件为普通竖向构件时,基础的承载力应满足设防地震不屈服设计的要求。3.3.6 位于抗震有利地段的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1单层空旷房屋;2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3基础荷载与第2项相当的多层混凝土抗震墙房屋。【条文说明】抗震有利地段由地勘报告给出评价。3.3.7 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faE=mafa(338)式中:faE调整后的设防地震或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