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质5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02058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质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质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质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质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质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质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质5篇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泡泡水吹出泡泡,初步感知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2、观察泡泡,自由表达吹泡泡的发现和感受。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4、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活动准备:1、用铁丝做成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吹泡泡的铁丝框、泡泡水、装泡泡水的容器、2、记录表、形状标记及将彩色纸粘贴在桌上。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唤醒幼儿经验。小朋友,你们见过泡泡吗?什么时候见过泡泡的?那泡泡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我们小朋友说得真棒,我们在洗衣服、洗碗、洗澡的时候都会出现泡泡,刚才还有小朋友说玩过吹泡泡。2、幼儿探索怎样吹出

2、泡泡。(1)、今天,我们就试试用铁丝框来吹泡泡,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现在,我们一起试试用圆形的铁丝框来吹泡泡吧!(提醒幼儿不要对着小朋友吹)(2)、你吹出泡泡了吗?说说你是怎么吹的?(先醮泡泡水,让它变成一面小镜子,再用嘴轻轻吹)(3)、刚才谁没有成功,请你再来试一试。(幼儿吹)(4)、圆形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形)(师边指记录单上的标记边贴上小圆点)3、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1)、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其它形状的铁丝框,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形)再猜猜看这些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在记录单上贴图形)(2)

3、、到底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待会儿老师请你用不同的铁丝框去试一试,把你发现的泡泡的样子贴在后面的空格里。(3)、幼儿吹泡泡。(提醒幼儿用不同的铁丝框来吹泡泡,将观察到的泡泡的形状记录下来)4、幼儿交流吹泡泡的感受和发现。(1)根据记录表总结。(记录幼儿验证的结果)(2)师小结:原来用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来的泡泡都是一样的,都是圆形。(3)你在吹泡泡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它好玩的事情啊?5、继续吹泡泡。小百科:肥皂水的调配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二份洗碗精加6份水调出的肥皂水即可使用。若欲使泡泡持久,则配方改为2份洗碗精加6份水及1至4份的甘油。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9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4、,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2活动目标:在看看、摸摸的过程中,幼儿了解桔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彩泥大胆的表现。体验活动的快乐。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彩泥、扭扭绳、竹签、小盘子等。重点难点:幼儿了解桔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彩泥大胆的表现。活动环节:一、看着摸摸,感知特征1、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吃的桔子,待会儿请我们小朋友用你们的小眼睛仔细的看一看桔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有点扁扁的)再用小手去摸摸看,觉得摸上去什么感觉?(有点毛毛的)2、幼儿感知特征,师巡回指导。3、师:请小朋友们把桔子宝宝送回

5、篮子里,谁来告诉我,桔子宝宝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的?4、师:刚刚你们也用小手摸过桔子宝宝了,你们觉得摸上去感觉怎么样?5、师小结:原来桔子宝宝不仅看上去圆圆的,还有点扁扁的,而且摸起来有点毛毛的。二、了解操作,大胆表现1、师:你们想不想和桔子宝宝做好朋友呢?那我们今天就动手来试试捏桔子怎么样?2、师提出要求:(1)捏的时候注意观察桔子的形状,想想看怎样才能让桔子变得有点扁扁的。(2)怎样让桔子变得有点毛毛的。(3)想想看,桔子上面还有什么?(叶子)3、师:李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你们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试试捏桔子怎么样?4、幼儿观察实物操作,师巡回指导。三、作品交流,体验成功1、作品交流。师:看

6、看谁的桔子宝宝捏的最漂亮?2、师:我们宝宝的小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漂亮的桔子,下次我们再来试试捏捏其他你们喜欢吃的水果好吗?活动反思:这次活动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但是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老师没能很好的引导,也没能及时的总结经验,使得孩子在操作的时候显得有点不知所措,也没有了刚开始时的那份“激情”。仔细回顾这个活动过程,现在就对此进行反思与分析:1、对幼儿的关注面太窄。活动刚开始时,我先让孩子们自主的去观察桔子的外形特征,这时候孩子们的情绪表现的十分高涨,举手也很积极,这时候,老师应该着重把桔子的特点总结起来,让孩子更集中的注意到桔子的外形特征。而我

7、只是把这总结语一笔带过了,这时候孩子们已经显得有点无趣了,而失败的是我没能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对此进行很好的调动,使得和孩子们的互动越来越冷清。在孩子们操作前,我没有很明确的说明今天的材料,使得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不知道该怎样使用,我也没能及时的引发孩子们去使用这些材料,所以老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班中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孩子们自主的环境下让孩子们自主的去尝试和操作,这时候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老师的引导能帮孩子们梳理他们零零碎碎的经验,在总结这些方法后,孩子们的真实经验才会大大的提升,再通过和同伴间的集体交流,分享经验,这样才能更顺利的达到此次活动的目标。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3活动目标

8、1、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2、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用品摆放常规和大胆动手绘画的能力。3、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并初步学会按一定方向涂色。活动准备1、涂色一苹果2、图片一苹果3、每个幼儿一盒油画棒,涂色纸。活动过程一、导入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小朋友看,变变变,老师拿出实物苹果,这是什么?(苹果)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来给苹果穿衣服好吗?二、展?1.感知苹果的颜色出示图片-苹果,引导幼儿观察:这些苹果都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2 .学习涂色苹果教师讲解示范涂色的方法出示红色的油画棒问:这只油画棒是什么颜色的?今天老师教小朋友用红色的油画棒帮苹果穿上漂亮的衣服。重点讲解起笔和止笔的位置、按一定方

9、向涂色,3 .布置涂色任务,提出要求:涂色时身体坐正,用品摆放整齐,右手拇指食指拿画笔,左手按住作业纸,眼睛离纸面不能太近,按一定方向仔细涂色,比比谁是涂色小能手。4 .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绘画姿势,鼓励幼儿仔细大胆涂色,不把颜色涂到线外去,帮助幼儿完成作品。5 .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讲评,对涂色均匀完整的作品画上小五星表示鼓励。三、结束展出幼儿全部作品,请幼儿观赏,带领幼儿夸奖自己树立信心,激起下次绘画的欲望6 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4活动目标:1 .认识耳朵和鼻子,知道耳朵能听声音,鼻子能闻气味,了解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2 .能用耳朵听辨不同声音,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3

10、 .对听声音、闻气味活动产生兴趣。活动准备:1 .经验准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电话铃声、小动物叫声等。2 .物质准备:(1)录音机、磁带,铃铛、铃鼓、盘子、钟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教学挂图(大自然的背景图、流水、刮风、雷雨、鸟鸣等)。(2)各种有气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风油精、醋、酒等(可请家长协助搜集);自制神秘箱一个活动过程:1.指五官游戏,引起幼儿兴趣。3 .感知不同气味,了解鼻子的用处。(1)展示搜集来的有气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绍该物品,并请大家闻一闻。(2)游戏:神秘箱。教师事先将前面展示的有气味的物品逐一放进神秘箱,让幼儿用鼻子在神秘箱的小孔处闻一闻,

11、猜测箱内藏的是什么东西,最后教师打开神秘箱,与幼儿共同验证。(3)与幼儿一起讨论鼻子的用途,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并引导幼儿回忆:爸爸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平时用鼻子做些什么?还有爷爷、奶奶的(4)游戏:找相同。教师出示装有不同气味物品的瓶子,让幼儿将瓶子拿起来闻一闻,并把具有相同味道的罐子放在一起,并说说是什么物品的气味。游戏几次后,教师可适当增加装相同气味物品瓶子的组数,再按上述方式分组进行游戏。4 .游戏“听听猜猜,感知耳朵的用处。(1)游戏:耳朵耳朵听一听。教师和幼儿边摸耳朵边念儿歌:“耳朵耳朵快醒来,听听我是谁?”念完儿歌,教师播放事先录好的幼儿熟悉的声音(如:汽车、摩托车的喇

12、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常见小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击幼儿熟悉的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猜猜是谁或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待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增加游戏的难度。这时,教师可请幼儿闭上眼睛并变换发声的位置,让幼儿说说声音来源的方向。(2)教师与幼儿讨论耳朵的用途:你是怎么发现周围的声音?耳朵有什么用呢?(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图,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流水声、刮风声、雷雨声、鸟鸣声等),请幼儿根据磁带所播放的声音选择相应的图片贴到适当的位置。(4)讨论: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过哪些声音?并请幼儿模仿出这种声音。5 .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鼻子和耳朵。(1)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保

13、护鼻子。教师出示一个流着“鼻血”的娃娃,教师提问:娃娃怎么了?娃娃的鼻子怎么会流血的?教育幼儿不能用手挖鼻孔,鼻涕流出来时,要用手帕来擦。请幼儿当“小老师”,教娃娃正确的擦鼻涕的方法。(2)讨论:怎样保护耳朵。请幼儿说说没有耳朵会怎样?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说说怎样保护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5.阅读幼儿用书一一我有耳朵和鼻子。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5活动目标: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2 .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3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4 .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14、。活动准备:透明玻璃瓶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三个,盘子三个;木耳、大枣,干蘑菇,茶叶,核桃若干;背景音乐。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无这里有一些宝贝,你们想不想看?幼:想。师:那你们可要睁大眼睛喽。出示已经泡好的和没泡的木耳、蘑菇、茶叶。师:“这三组物品有什么特点?”幼儿观察。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变得不一样的?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二、过程1.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教师动手实验。师:“知道老师手里拿的什么?”幼:“木耳。”师:“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幼:“一样。”师:“待会儿老师要把它放在这两个瓶子里,在一个瓶子里倒上水,另一个瓶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

15、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幼儿在等待验证结果时,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哪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2 .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3 .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泡发。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了很多材料过来,你想不想亲自探索一下?”4 .幼儿动手泡发教师提供的材料,进一步感知验证。教师提供的材料中有的能被泡发,有的不能,让幼儿自己探索,其中哪些可以被泡发,哪些不能。(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总结哪些材料能被泡发,哪些不能被泡发。活动延伸:泡木耳。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厨房阿姨一个忙吗?厨房阿姨明天想给小朋友们做木耳炒鸡蛋吃,可木耳还没有泡,你能

16、帮厨房阿姨泡些木耳吗?”【活动反思】自从参与了省级实验课题操作材料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支持的研究以来,面对进行的科学活动,我更加注重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实施教学活动。“变了变了主题活动,如果按教材上进行也会上得很顺利,对幼儿来说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认为,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可参考的活动内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适用的。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儿呢?除了考虑到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外,还要通过游戏、图片、音乐、肢体语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奥秘。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发言积极踊跃,当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变大了后,他们都兴奋地拍起手来,活动结束时好多幼儿还意犹未尽。我觉得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儿亲手验证,感受变化,满足了参与活动的愿望;三是活动是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