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齐助楚攻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07282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齐助楚攻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齐助楚攻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齐助楚攻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齐助楚攻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齐助楚攻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齐助楚攻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齐助楚攻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日:“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自言之于朝廷日:“不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毅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

2、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日:“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日:“何也?”对曰:“夫秦用斗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日:“仪固以小个,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日:“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

3、,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土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填听于张仪。(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三处是()不毂A不烦一兵B不伤C一人D而得商于之地E六百里F寡人自以为智矣!11 .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宣言之于朝廷”中的“宣言”是“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用法是古今异义。这样的用法很多,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博学”一词,“吾从而师之”中的“从而”等。B. “夫秦所以重王者”中“所以”的意思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C.小人,指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

4、,又指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本文中的“小人”指后者。这个意思和师说中的“众人”意思一致。D.“过听于张仪”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王某为臣约车并币愚人之所以为愚,基皆出于此乎B.楚兵大败于杜陵青,取之于蓝C.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糅以为轮D.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小学而大遗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译文:(2)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译文:14 .当楚王欲兴师伐秦时,陈轸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答案】10.

5、 BDF11. C12. D13. (1)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受到张仪欺骗。(2)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14 .送给秦国一个大都市;然后联合秦国攻打齐国;把从秦国手里损失的再从齐国得回来。【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不毂不烦一兵”中,“不毂”是主语,“不烦”是谓语,“一兵”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其后B处断开;“不伤一人”与“不烦一兵”结构一致,前面省略主语“不毅”,应单独成句,后面D处断开;

6、“寡人自以为智矣”中,“寡人”是主语,其前F处断开。故选BDF。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正确。宣言:古义,扬言;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丰富,学问高。从而:古义,由动词“从”和连词“而”构成,意为“跟随而且”;今义,是表示因果关系、目的或者递进关系的连词。句意:在朝堂上宣布说/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我跟从他并且以他为师。B.正确。表原因,的原因;表方式、方法,用来的。句意: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C.“本文中的小人指后者。这个意思

7、和师说中的众人意思一致”错误。本文中指前者,和“众人”意思一致,都指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句意:我张仪本来就是个小人物。/现在的一般人。D.正确。过于;过错,错误。句意:而过于听信张仪的缘故。/就能见识明达,行动没有错误了。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副词,表析使;副词,大概。句意: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I都出于这个原因吧?B.介词,在;介词,从。句意:楚军在杜陵惨败。/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C.连词,因为;介词,把。句意: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把它做成车轮。D.都是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

8、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遗漏了。故选D。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绝”,断交;“责”,求,要求;“于”,被。(2) “善”,妥当;“弭口”,闭口;“无”,同“毋”,不要。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可知,陈轸建议大王实在不如趁此机会,不但不向秦国要求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再送给秦国一个大都市;由“与之伐齐”可知,然后联合秦国攻打齐国;由“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可知,把从秦国手里损失的再从齐国得回来。【参考译文】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友好,秦

9、惠王为此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你为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让我试试看。”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已经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晋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

10、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受到张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

11、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使臣说:“我听说是六百里,没听说是六里。”张仪说:“我张仪本来就是个小人物,怎么会允诺六百里呢?“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将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怀王没有采纳,于是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合兵,楚军在杜陵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弱,之所以会几乎亡国,是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告,而过于听信张仪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