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文人审美之服饰雅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宋代文人审美之服饰雅韵.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宋代文人审美之服饰雅韵引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崇古尚学,偏爱渊博典雅的审美意识在宋代已成为影响较深的大众社会心理,宋太祖一生戎马征战外,雅好诗书,注重文治,择用官僚皆名儒厚德之士,礼记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代文人雅士多以圆融通达的内在修养和清高脱俗的外在形貌,规范自我的审美内涵,形成我国民族本位的独特人格美思想。“程朱理学”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作为官方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美学观点发生新的变化,纵观君臣尊儒重学,博雅文治天下,势必对全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起导向作用,这一思想的融合反映在服饰上,也就必然决定了宋代服饰区别于唐代服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艳丽华美
2、,而倾向于青衫香体的含蓄温婉,青秀复古,昭示该时代的志趣审美之雅。1优雅温婉的服饰风格受理学三从四德的伦理文化,礼仪制度崇尚务从简朴,不得奢僭,社会经济所限等影响,士庶、商贾、百姓穿着都尤为质朴,包括上流社会追求贵族艳丽的人们,也相应地倾向于清简寡欲。骨秀肌香冰雪莹,潇洒风标,赋得温柔性衣覆于身,宋代女子形态上多以清瘦、柔顺、温婉为美,服饰多以窄袖、衫、端,下身长裙,外罩长裙子搭配为主,“裙拖碧,步飘香,纤腰素长。”窈窕的身姿,“坐时裙带牵纤草,行即罗裙扫落花。”着一袭长裙,款款而来,素雅大方;又如宋词所写“石榴裙束纤袅”的歌伎乐舞裙,细密褶皱,六幅、八幅、十幅款式变化自然和谐,轻履来时不破尘
3、,石榴花映石榴裙显得优美动人,深受女子们喜爱。“墨绿衫而窄窄裁”,“窄罗衫子薄罗裙,鬓云双堕给明珠,窄窄罗裙短短福等诗词可见,无论是衬衣,长衫,短福,裙子无一不紧窄纤瘦。其中裙子在宋代是男女皆可穿的服装,但女子穿用较多,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一般妇女都卜分群好,精子源于半臂,事物纪原载“唐高祖袒减袖,谓之半臂,今背子也其的基本形制为直领对襟、两腋有交带,不施襟纽,两侧衣裾开叉,袖子宽窄、衣身长短均不一,常罩于女子的衫、褚、裙等传统服装外面。衣襟微敞,走起路来摇曳生姿,清风徐扬,伴随着灵动的脚步若隐若现,显得优雅含蓄,端庄美丽。宋代服装儡雅化设计之风,不仅体现女子服装风格上,文人、庶民、军戎领域以及
4、武官等男子服装也都倾向儒雅化,宋史舆服志中载:“祠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祠为裳,腰间有劈积。”除清秀淡雅的圆领桐衫以附庸风雅外,宋代文人隐士居多,其服饰史籍中多记载为“野服”“隐士服工其中,道德经第七十章有“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之语,大多隐土归隐山林,强调外在审美上的自然、超脱,追求服饰的质朴、清新、脱尘之美,以及通过粗布麻衣这一外在载体,表达出内心的淡泊以及宁静安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且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强调积极的入世观念,道服”便成为部分隐士的服饰选择,正如范仲淹楷书墨迹道服赞所写: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据宣和遗事有我:“徽宗闻言大喜,即时易了衣服,将龙衣卸却,把
5、一领皂褚穿著,上面著一领紫道服,系一条红丝吕公绦。”可见在当时“道服也深得宋代皇帝喜爱,文质彬彬,气度非凡。标榜隐士的素雅精神,形成这一时期儒雅的服饰新风尚。2高雅精致的服饰纹样宋代的纺织技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无论是纺织品的织物组织结构,还是纺织品纹样题材的种类,都有了新的突破。在受宋代崇尚自然之美思想以及山水画和花鸟画双壁争辉的影响下,宋代服饰织物纹样造型趋向写实,结构严密,对四季花卉十分青睐,多以牡丹、菊、梅、石榴、桂花、水仙等植物出现,如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卷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机”自然的花本都是各具形貌,无所谓雅俗
6、尊卑。但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总要把观物主体的趣尚经验、心理意绪对象化,从而赋予客体以人格美的内涵。这种因人而异的审美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审美内涵。质地轻薄、丝缕纤细的提花罗;光泽柔和、色调均匀的花绮:平整细密,层次丰富的彩锦;以及服饰衣襟缘边上的镶嵌印花彩绘等,都显现着花卉循环装饰的清新雅致以及流畅的自然美。同花卉一般,动物纹样在服饰上的运用也爆见不鲜,如水鸟,渊鱼,凫雁等,与花卉配置得宜,迎合宋代“天人合一”的理学思想“观万物生意”,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宋代精美服饰纹样不仅揭示了自然生态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而且由此内涵涉及的服饰行为“向茂树堪休,清泉可濯,谷中别有闲天
7、地。况脍细于丝,族甜似蜜,采于山,钓于水”,其自然情调,安然恬静,高雅闲逸。3淡雅柔和的服饰色彩宋代服饰颜色一改唐代的浮翠流丹,整体色彩明度、纯度降低,较为清淡,通常使用间色,如淡绿、粉紫、银灰、月白等色,清秀柔和为雅,女子衣着特点上淡下艳,下裙服色通常是青、蓝、碧、杏黄等,以艳为美,其中“群生石榴,血染罗衫子”,以红似石榴的长裙最为时髦,女子者其,-颦-笑百媚生。男子服饰有祭服、朝服、常服、时服、戎服、以及丧服之分,服饰色彩也有所区别,在品色服制度中,除皇帝的专用黄色之外,紫色排在首位,渐而由官品依次排色。然而超然脱俗、清旷飘逸的隐士服和宽松简易的野服深受宋代文人的喜爱,正如周密在齐东野语中
8、描写黄坚庭与友人雅集,“尝约同社友,剧饮于南亭梅花下,衣皆白。”白色最受文人大家所青睐,此外宋代野服上衣用黄白青皆可,直领两带结之,与道服相似,下裳必为黄色,别以白绢为大带,两旁以青或皂缘之。便于穿戴,不失礼仪,风雅自在,道服领袖衣边等处为黑色,文质彬彬。“清其意而清其身一袭白衣胜似雪,不求仕途与利禄,高洁脱俗,寄情于山水,悠然自得。4儒雅淡泊的服饰搭配在文气较浓的社会大环境下,宋人的服饰搭配依旧是崇尚儒雅。文人士大夫尤喜扎巾带帽,上至皇帝下至庶民,是人人都可以带的时尚品,宋文又称之为“高装巾子”,其品种多样,以人物命名的有东坡巾、程子巾、山谷巾、温公巾、伊川帽等,以含义命名的有高士巾、逍遥巾
9、、道巾、唐巾等。师友谈记载:东坡先生近令门人辈作人不易物赋(物为一人重轻也),或戏作以联日:伏其几而袭其裳,岂为孔子;学其书而戴其帽,未为苏公。东坡巾故而得其名,又因为有四个棱角,故又称之为“乌角巾”,同样引起一时效仿新潮的还有宋代理学大家程颐所佩戴的“程子巾,黄坚庭所戴的“山谷巾”等,其因不仅在于这些巾式之新奇,而是出于对名士们的人品气节、博学广识的崇拜和敬仰,体现出苏东坡为代表的文人墨客的文学修养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崇高的人品气节受到历代伦家的欣赏,儒雅淡泊,源远流长由于南宋时期国家火血狰狞,百姓颠沛流离,为粉饰太平,市民们渴望用精美华饰安抚内心不安,虽有女子多用冠梳和簪钗,佩戴珠宝
10、饰物之多,极为华丽,富者炫舔,贫者效尤的现象。但宋代臣民大都任恪守律令,崇尚“程朱理学”,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学,宋代女子极其喜好插花,妇女常戴真花,以牡丹、芍药为多。她们穿什么装戴什么花形成了一系列的模式。例如穿紫色衣服,簪百花:穿鹅黄衣服,簪紫花:穿红衣服,簪黄花,有的宫女,上着紫衫,下穿桔红长裙,头簪紫花。即便没有前朝冠饰的繁富,但比唐朝仍然有着过之而无不及的美好。文人杨万里也曾有诗曰:“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簪花的习俗在宋代男子身上也是i种十分有时代特色的装饰现象,其作为宋代盛行的一自然服饰搭配无不展现出清雅朴质的精神风貌。5结束语一个时代
11、的服饰是该时期的文化缩影和象征,长期以来,或许是理学思想观念的策应亦或是南宋社会动荡、经济水平降低的影响,人们对宋代服饰制度以及宋代服饰文化,审美抑多扬少,其实不然无论是宋代诗词,伦理哲学,还是宋代锦缎都能反映在当时的服饰上。因此时宋代服饰的研究与宋代文化戚戚相关,一个文治辉煌、服饰之雅韵的宋朝,在歌扇轻摇间回眸一笑,满堂花醉.1高承:事物纪原卷三半臂,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4月,第148页2脱脱:宋史卷一五三志第一零六舆服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6月,第3579页3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月,第281页4张海鸥两宋雅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30页5彭定求:全唐诗(增订本)(卷426),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4704页6李席撰孔凡礼点校师友谈记之东坡帽M,中华书局,2002年8月,第1112页7戴钦祥陆钦中国古代服饰M,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第108页网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