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发展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植业发展五年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种植业发展五年规划种植业是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产业。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是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关于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决策部署,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推进现代化规划,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种植结构调配更加科学,推动种植业绿色高效高质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实现稳粮保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一、
2、规划背景(一)十三五以来主要成效。十三五时期,在省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各项农业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和粮食生产稳定度考核,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自然灾害,种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粮食产能持续提升,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结构布局不断优化,种植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种植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巩固提升。十三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亩以上,总产800亿斤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在4000万吨
3、以上,蔬菜、食用菌等品种更加丰富,保障供应能力稳步提升,尤其在重大事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物单产水平大幅提高,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油料生产提质增效成效明显,油料播种面积、产量、加工和出口能力均稳居前列。2 .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实施轮作休耕,适度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地下水超采区和条锈病菌源区小麦、生态脆弱区和常旱易旱区玉米种植。扩大大豆种植面积,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比2015年增加50万亩。品质结构更加优化,优质稻谷、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用大豆、双低油菜、蔬菜等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稳步增加,果菜茶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
4、以上,订单生产面积达到70%以上实现了优质优价。3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在完成60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300万亩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两区建设运行的长效机制,打造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阵地。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标准不断提高。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推动基础设施配套、耕地质量提升等资源要素集中,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到2020年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000万亩,占现有耕地面积的40%,生产约50%的粮食。4 .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快
5、应用,机具持续增加,机械化水平平稳推进,全程机械化成效显著。到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o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对粮食全程机械化装备优先补敞开补,研发创新了一批关键急需、新型智能粮食生产机械装备,建立了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装备研发攻关体系。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到25万台,比十二五末增长20%,其中稻麦联合收割机15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0万台。5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集成组装一批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可复制技术模式,助力粮食等农作物单产水平显著提升。重点围绕攻关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建设,示范应
6、用优良品种,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加快推广应用现代化节种、节水、节肥、节药新机具、新装备,实现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建立较完善的主要农作物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新品种成为主导品种,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大面积推广,集成示范小麦宽幅精播、玉米机械精播、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花生单粒精播、大豆一三三种植高效轻简化覆膜等重大生产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4%以上,农作物单产水平显著提升。6 .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形成。实施至U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化月讶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2020年化肥使用量300万吨,较2015年减少1
7、5%;农药使用量12万吨,较2015年下降22%o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比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累计实施面积100万亩,种地养地结合,推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二)存在问题。1 .资源约束日益趋紧。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局部地区退化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智能化灌溉设施设备落后于生产需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巨大。2 .稳定生产的难度较大。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种植收益持续走低,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仍然不高,主产区和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机制尚未完善,稳定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3
8、.绿色发展要求更高。居民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人民群众对消费安全和消费升级的期待不断提高,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任务艰巨。部分地区化肥农药使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刚刚起步,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4 .种植业规模化经营不足。受种粮效益偏低、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取消等因素影响,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动力不足;主要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普遍偏低,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仍然突出,新技术推广应用困难,落实不到位,影响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
9、展,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大食物、大粮食观,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以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为首要任务,统筹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巩固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能,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科学调配种植结构,推动种植业绿色高效高质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实现稳粮保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力确保粮食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加快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底线思维,保供优先。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立足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立辅之以利、辅
10、之以义保障机制。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在多目标平衡中抓要害,立足资源禀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有保有压,优先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稳定糖菜供给,引导作物适度差异化发展,构建适应新阶段新格局的区域布局、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突破高产优质高效的制约瓶颈,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创新经营方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全产业
11、链现代化生产经营能力。坚持绿色引领,提质增效。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绿色发展与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关系,加快种植业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高水肥药利用效率,推行轮作休耕等绿色耕作制度,促进节本增效统一、生产生态协调。(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种植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种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1.保供能力得到新提高。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品质结构更加优化,供给体系适配性明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亩以上,总产800亿斤左右。油料、蔬菜稳定发展
12、,安全均衡供应水平明显提高。2 .质量效益实现新提升。现代种植体系基本建立,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取得明显成效,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持续改善,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产业价值链结构持续优化,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益偏低的状况显著改善。3 .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耕地、水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的种植业生产制度初步建立,化肥、化学农药减量化取得新成效,节水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大面积推广应用,种植业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进步。(三)重点任务。十四五时期,紧紧围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
13、品有效供给,聚焦七大重点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扶持,着力基础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粮、油、菜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1 .优化种植结构,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小麦口粮生产,巩固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力发展大豆和油料生产。加快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茶叶、水果、杂粮杂豆等特色作物。积极发展强筋小麦、高蛋白大豆、优质稻谷、鲜食型玉米等优质专用产品,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饲草,促进农牧结合,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严守耕地红线,在保面积上下功夫,在增单产上求突破,在扩产能上做文章。通过落实好国家扶
14、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保障国家和区域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区。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平台,聚集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在广泛开展吨粮县创建,支持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加快高油和优质食用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提升设施蔬菜,发展智慧大棚,加快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口示范园区,推进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努力实现高效特色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2 .强化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支撑
15、能力。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抓好产业技术集成配套。重点推进土壤修复、土壤质量改造、新型配套农机具、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力争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继续搞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推广能力。以种业体制改革为抓手,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种业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强育种基础性工作,突出高新技术育种,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种业集团。综合运用导航、遥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移动网络等技术,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加强农情数字化监测体系建设,建立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会商研判、决策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情数字化监测体系,提升种植业机械化智
16、能化水平。3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全面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肥料化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六大工程为重点的耕地质量提升计划。继续开展化肥减量化行动,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推进有机肥增施工程,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提升科学施肥水平。大力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生物防治、低毒生物农药替代等绿色防控措施,积极稳妥推进高毒农药淘汰和替代产品推广应用,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集成节水技术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抓手,形成用地养地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禀赋的耕作模
17、式,完善种植业绿色生产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4 .完善经营方式,提升种植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着力培育种植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种植业竞争力。支持发展植保服务、农机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托管服务,不断提高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提高种植业发展效率和效益。推动种植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行订单生产,加强产销衔接,延长价值链,实现农产品优质有价,农民增产增收。强化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稳妥发展农业信用合作。加快培育一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手
18、、科技带头人和农业经营人才。5 .加强风险防控,增强种植业稳定生产能力。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能力和农药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完善救灾农药储备管理机制,提高农作物病虫草害和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防控能力。健全气象灾害预警防御机制,强化农业灾情监测,健全多部门沟通会商,提高旱涝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科学制定防范预案和技术方案,及时调度救灾物资和技术力量,落实科学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对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
19、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统筹协调,创新体制机制,确保规划实施落地。严格落实同责要求,将粮食播种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将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同时完善粮食安长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巡视、审计和考核问责的指挥棒作用,强化地方责任和领导责任,统筹资金配置,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二)强化政策投入。健全种植业投入保障机制。稳定和强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全面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奖励力度。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降低产粮大县粮食作物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安排
20、向粮食生产倾斜。完善种植业防灾减灾监测应急体系,加大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支持力度,提高种植业生产发展水平。(三)增强科技支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依托农业专家顾问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等科技力量,在节水灌溉、农机装备、绿色投入品研发等应用技术研究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四)广泛宣传引导。加大种子法生物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和执法力度,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农民群众等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挖掘地方种植业发展的经验,及时解读创新案例、宣传做法经验、推广典型模式,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力支持,营造促进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