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16054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X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班级:一年级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探究与兴趣目标科

2、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

3、,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3 .地球的构造,有岩石、不同的土壤等,并通过学生玩泥巴,让学生对地球的岩石及土壤有了初步的认识。4 .让学生认识水是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单一物质5 .学生用自己的多种感官认识水的不同特性。6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7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生存。8 .水中可以溶解一些物质,比如说盐、糖等。9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10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11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4、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12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13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14 .人们为了使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5 .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6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2、3、4、5、8、9、10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二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

5、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三、教学策略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

6、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2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3 .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

7、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4 .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5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

8、心素养。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上学期相比,经过半年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与二、三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五、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1-4第一单兀石头与泥土L石头11 .观察石头,会从多个方面描述石头的特征。2 .会按照某一个特征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3 .意识到石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举

9、例说出石头的用余O4:寸石头和研究石头的活动感兴趣,乐于分享发现。重点:对石头的特征作结构行观察和描述。难点: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学生分组,具有多种4套石头。2.托盘、)2.玩泥巴11 .能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2 .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杂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3 .通过做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重点:在玩中感受泥土的特点。难点:学习用泥土做一个泥塑物品。凄塑培L格和S有土托曲就用。学用铲泥色工三4.器3.沙子与黏土1L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2 .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3 .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重点:能够描述

10、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难点: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学生分组7干沙子和二2.用于筛.器材:广I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作出解释。4.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箔、皮筋、养皿。3.用于做1的器材:1烧杯、水,5-7单二元水第4.水是什么样的11 .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2 .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3 .学会用气泡图呈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特征及水没有

11、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加以呈现。1.教师材)各一杯,c2.学生分W不同形状E滴管、装二俏、O5.玩转小水轮11 .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2 .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3 .通过看图片和相关视频,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点:知道水有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瘫点:在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活动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材资片分厘高1漏同、师力图生2段丝、不根教水关学约1铅子细2L对相Z厚卜长架粗各6.盐和糖哪

12、儿去了11 .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2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3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4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概念的认识。1.学生分W盐、红糖、面粉、烧方搅拌棒。8-11第三单兀空气7.找空气11 .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2 .通过做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3 .通过憋活动,知道人类的

13、生存离不开空气。重点: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1.学生分W塑料袋4,图钉、口口8.这里面有空气吗11 .通过猜想和验证空瓶中是否含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2 .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重点: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难点: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1.学生分W水槽、矿二粉笔、石,砖块、弹3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9.空气是什么样的11 .通过玩气球的活动,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2 .通过把瓶子里的

14、空气移到水杯里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的活动,知道空气会流动Of通过三水的类比,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地描述空气的特点。重点:认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难点: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会流动。1.学生分?不同形状E气筒、水彳水瓶、杯三1215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10.形形色色的动物11 .通过动物图片、知道动物是形形色色的,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2 .在猜谜、模仿等游戏活动中,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3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科学学习的乐趣。4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重点: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动物。难点: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1.

15、教师材)图片、多靖记录纸等,11.多姿多彩的植物11 .通过图片、标本或者实物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2 .通过测量树的粗细、拓树皮、用鼻子闻等多种方法,初步认识并描述植物的特征。3 .通过讨论,意识到植物的生命也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重点:认识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植物。难点: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1.教师材)图片、植4料、多媒记录纸等12.动物人11 .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人和动物的相同和木同之处。2 .通过讨论,发现人和灵长类动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3 .通过交流,认识到人与智能机器人的不同之处。重点:归纳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难点:比较人和机器人的相同和不同之处。1.教师材)视频资料、课件、记二16专项学习11 .通过阅读法布尔的故事,了解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2 .通过研究一个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重点:研究一个问麻,交流展示白a的发现。难点: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1.教师材)法布尔研:故事的图,频。期末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