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身体: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桥梁-TheMetaphorBodyTheMediaoftheVisibleandtheInvisible.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19523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喻的身体: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桥梁-TheMetaphorBodyTheMediaoftheVisibleandtheInvisible.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隐喻的身体: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桥梁-TheMetaphorBodyTheMediaoftheVisibleandtheInvisible.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隐喻的身体: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桥梁-TheMetaphorBodyTheMediaoftheVisibleandtheInvisible.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隐喻的身体: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桥梁-TheMetaphorBodyTheMediaoftheVisibleandtheInvisible.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隐喻的身体: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桥梁-TheMetaphorBodyTheMediaoftheVisibleandtheInvisible.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隐喻的身体: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桥梁-TheMetaphorBodyTheMediaoftheVisibleandtheInvisibl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喻的身体: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桥梁-TheMetaphorBodyTheMediaoftheVisibleandtheInvisible.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隐喻的身体: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桥梁TheMetaphorBodyiTheMediaoftheVisibleandtheInvisible作者:欧阳灿灿作者简介:欧阳灿灿,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原文出处:国外文学(京)2014年第1期第11-18页内容提要:在抛弃了身心二元论后,梅洛一庞蒂认为人是凭借着隐喻的身体进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实现与世界的融合等超越性活动的。本文认为梅洛一庞蒂理论视野中隐喻的身体架起了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之间的桥梁,也是不断由隐至显的存在意义的来源。期刊名称:文艺理论复印期号:2014年07期关键词:隐喻的身体/可见的/不可见的/物我合一标题注释: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欧美

2、身体研究批评”(项目批准号:10XWWOol)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受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传统身体观把人的超越性从身体中抽离出来,指派为精神专属的功能,以此解释为何我们在拥有有限的物质身体的同时,又能在精神或心灵的指导下进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等超越性活动。20世纪法国哲学界的重要代表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1908-1961)的身体论坚持认为我们就是我们的身体,身体是身心的合一,故此身体论成立的关键,就在于阐明身心是如何合一的,也就是作为有限性、此岸性的、必死的可见性事物,身体如何能通达无限的、彼岸性的、不可见领域。此外,由于传统身心二元对立观念无法解决

3、人的认识为何与客观世界相符合也即知识的有效性问题,也无法回答人如何能获得与世界和谐统一的体验,因此梅洛-庞蒂在否定身体与精神的分裂并高扬身体的存在本源性之时,还需要对身体如何能克服传统的身心二元对立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有效性与存在的统一性等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梅洛-庞蒂对这些至关重要问题的解答是通过对隐喻的身体的阐释来完成的。通过重新梳理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剖析未被理性二元分裂之前的隐喻性身体状态,梅洛-庞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物质论的理论视野,再现了身体的主动性与灵性身体的存在意义。一、何谓隐喻的身体理智主义与经验主义由于坚持对身体作二元划分,因此在人们何以能获得与对象世界相一致的认识这个

4、问题上难以作出圆满解释。梅洛-庞蒂则认为人的存在依托于充满生机?口活力的身体,身体为人在世界中的存在标示出一个锚定点和意义的纽结点。作为物质性与处境性存在相结合的身体,它本身就是肉体与精神的结合,有限与无限的交;匚之处,是隐喻性的,也即联系性的。依托隐喻的身体,人们就能面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自然地从存在处境出发获得对事物意义的理解。隐喻的基本涵义是以一种指示物去喻指被指示的另一物,其喻体不拘于与本体思想意义相关或相似的事物,两者之间具有形似或情境上的类似即可构成隐喻。隐喻的事物总是处于联系与情境中:”隐喻的本质在于它是从一种事物出发去体验理解另一种事物。”它不明确地告知某一事物,而是在事物之间

5、的关系中构成某种体验境域或氛围。何谓隐喻的身体,或者说,为何我们要用隐喻”来描述身体的理解功能与存在状态?隐喻的身体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身体具有隐喻性功能,人们用身体这一根本的本体去同化世界、类比世界,使不可见的、陌生的事物获得某种意义。换言之,世界成为身体的(embodiment)世界,从而才能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尤其体现在身体隐喻性思维上。二是身体不同于所有的外部物体,身体总是隐喻性的,它的各个感觉系统有效地交融在一起,而不是传统身体观所认为的等级性的、彼此分裂的器官组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层涵义又往往交织在一起。不妨先来看第一层涵义。二、人类理解活动的意义源泉身体的隐喻性功能,首先表现在身体

6、及其体验是人们理解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身体及其体验的类比扩展,人们才能了解这个世界。传统观念把获取感性表象指定为身体器官的功能,只有精神才能抵达不可见的世界本质,但是梅洛-庞蒂指出,感性肉身是身体具有隐喻性功能、使不见物可见化的关键因素:可感物是不可见物被可见物捕获的场所。身体是使不可见之物隐喻式地显现为在场之物的重要媒介,同时身体体验也使神秘的不在现场之物得以显现。身体是连接可见物与不可见物的桥梁,其基本表现是人们使用身体的隐喻性思维认识世界,即使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与理性思维,也是以身体隐喻思维为基础。比如身体的空间方位性隐喻(OrientatiOnalmet叩horj。人们对事物的空间方

7、位感源自身体本身的空间:当我说一个物体在一张桌子上时,我始终在思想上置身于这张桌子或置身于这样的物体,我把原则上适用于我的身体和外部物体的关系的一种范畴用于这张桌子和这样的物体。身体本身的空间位置,即头、腰、心、脚等表现出来的空间位置,以及身体与切身事物的空间关系,是人们隐指事物空间方位的重要基础。在炕头、地里、桌脚、山腰、树心、“水面上、星空下”这类表述中,都暗含着作为隐喻本体的身体。山何能有腰,桌哪能有脚,这是因为人从人身体空间性出发来理解山的中部、桌的下部。同样,水面何以有上,星空得以有下,也是把人的身体在想象中放置在其上其下的结果。人以山腰、树心来指称山与树的某部位,虽然是从身体这一看

8、似有限的视角出发所作的隐喻性指称,但它不仅能经济有效地传达我们所指示的对象,还标识了身体与事物相融合的情境状态,具有开放的诗性意义。总体上看,人类的空间概念,包括上一下,前-后,里面-外面,近-远等,它们与我们连续的日常生活身体性功能有关,这一身体性功能让它们优于其它可能的针对我们的空间结构。换言之,我们空间概念的结构源于我们持续的空间体验,也即是我们与物质环境的配合活动。以这样的方式显现的概念,也是我们赖以存在的、以最根本的方式显现的概念。以身体空间来比拟物体在世界中的位置,甚至是人们的社会阶级分层与地位,我们都能从中看到隐喻的深层本体身体的影子。身体隐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表现为具象化的

9、思维,但仍然能发现身体及其体验是使思维表述得以成立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譬如本体论隐喻(OmologiCalmetaphor)的例子:Thisfactarguesagainstthetheories(事实反驳了理论)与Lifehascheatedme(生活欺骗了我)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身体体验的类比。又如常说的中国古典诗歌比兴思维的例子诗经桃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灿烂的桃花犹如新嫁娘幸福艳丽的容颜,又喻示着喜庆吉祥的新婚生活。它们或是把事物比拟为有生命的身体,或是以情境上相似的事物来作类比,但都贯穿着人们对它们的身体情境体验上的关联。这样,凭借着身体情境体验的关联,可见物喻指未

10、现于言表或眼前的不可见之物,可见之物与不可见之物联系在一起。由于身体思维与隐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身体思维也称为隐喻式思维、具体性思维,是诗性智慧的体现。身体隐喻思维是理性概念建立的基础,如果脱离了这个根基,理性思维就完全没有意义:”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有说服力的,不仅语言中是如此,思维与行为中也同样如此。我们平常的概念系统,就我们思维与行为两方面来说,本质上是隐喻的。例如对概念argument”的表述,通常我们说Yourclaimsareindefensiblef,Hiscriticismswererightontarget11等,都隐含着argumentiswar的隐喻z其深层关联是我们对a

11、rgument与war在体验上的类似。身体能通过自身的体验赋予陌生事物以意义,从而达到理解它的目的。同样,由于身体具有通过身体体验类比性地理解虚幻情境或概念情境的能力,身体也能把观念转变成实际的生存处境。在身体思维中身体及其体验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对事物的理解是身体在理解,意义也是由身体确定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理性思想仍能生成繁衍,能被人所接受,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在理性思维和理性概念之下潜藏着感性的、情境性的身体本体。可感世界在它本质意义与结构方面比思想世界更为古老,因为可感世界是可见的,而且相对持续,而思想世界是不可见的,包含有裂隙,初看是一个整体,但只有在受到可感世界标准结构的支撑时才有它的真

12、实性。身体隐喻是前理性时代的主要思维方式,也是人类古老而又持久的思维方法,理性思维的可靠性来源于身体感性体验的统一性。正因为事物原初的意义不是针对科学知识的意义,而是观察感知的最切近身体的结构模式,也就是它的情感体验意义,所以梅洛-庞蒂认为我们对认识人为的K或假、科学与想象的划分并无太大必要:“一旦我们不把知觉看作是纯粹的物理客体对人身体的作用,不把被知觉之物看作是这一作用的内在结果,那么,在真与假,在有序的知识和幻觉、在科学与想象之间的所有区分就都不存在了。人的认识必然反映了人的处境,因为人只能在处境中界定真理,在真理中存在(being-in-truth)并不与在世界中存在(being-in

13、-the-world)判然有别。从机械身体论到隐喻身体论,身体与事物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不再是有距离的、客观的,而是身体体验性的、处境性的、类比性的。从隐喻的身体这一角度来看,我们所理解的有关世界的知识也必然是身体性的知识,处境性的知识。作为身体的存在,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及其体验隐喻性地投射于世界的万事万物,身体及世界就形成于两者的隐喻性关系之中,同时身体也成为存在意义的源头,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本体性工具,因此从理解的最终层面来说,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其实就是对身体的理解,对已经发生的身体处境的理解。由于身体处境本身体现了人与世界打交道的状态,是主体与客体融合的结果,具有关联性

14、特征,所以处境性背景既是获得知识的起点,也是看似客观的知识能克服认识上的主客分裂、实现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相符合的关键因素。总之,身体的隐喻性功能使人能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能理解他人对世界的表达并将之创造性地变为现实。事物与我身体之间的关系无疑是非凡的:正是它有时让我显现出来,有时把我带往事物;它产生了可见之物的嗡嗡声,又让这些嗡嗡声陷入沉默,并使我完全地投入世界。因为人在存在及认识中无法割弃身体的隐喻性及处境性,世界呈现为身体体验中的世界,并如此在人的认识中成为它之所是。梅洛-庞蒂把世界的本体称为肉(flesh),主要原因就在于身体是可感的肉身,而世界则是从肉身这个源头扩散开来的可感世界。三、

15、艺术表现中联通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桥梁隐喻的身体的第二层意思,也就是身体是联系与情境中的身体,始终处于在之间(in-between),身体的各个官能感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朝向世界并与世界紧密互动,由此形成感觉者与被感觉者的交融以及身体各感觉之间的交融。由于事物必须成为人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及身之所感、所嗅、所味,才能为人所知,成为可见的事物,所以感官在身体把不可见的转变成可见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自古希腊伊始,因为人们认为精神对于肉体有指导性作用,所以注重可见之物与精神的远近关系,各种感觉按照与肉体的依赖性程度而被区分开来。视觉和听觉的知觉对象与身体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能排除肉体欲望喜好的干扰,

16、而味觉等感觉的形成则依赖并存留于肉体,所以人们认为视觉和听觉是冷静客观的、可信赖的。人们认为听觉与视觉,尤其是视觉能获得有关世界的客观、普遍、秩序性的知识,而味觉等感觉获得的信息是个人性的、即时性的、难以用语言加以表述的,故视觉又备受理性主义者的青睐。如此一来,身体变成了彼此分离的、等级性的器官的简单组合,是对被认识事物进行机械反应并与之相分离的物质体。这样的身体器官其实也变成了可以抽离出身体、彼此独立的认识工具。梅洛-庞蒂从视觉入手,对人的感觉作了还原式的分析。他首先强调在视觉形成中身体及其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把感官重新放回到身体之中。他认为,由身体所发出的目光”不仅确定了认识事物的方位,也确

17、定了它的意义:物体的意义本身应该受到其方向的约束,正如sens(意义,方向)一词的双重含义所表明的。颠倒一个物体就是夺走它的意义。因此,物体的存在不是一种为有思维能力的主体的存在,而是一种为目光的存在,目光以某种间接的方式接触物体,否则就不能认识它。(11)可见物的显现是一种为“目光的显现,但此处的“目光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观念中的“视觉,而是一种处于身体之中的目光,情境之中的目光。在目光把握物体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融合:感觉者与被感觉者身体的融合,及身体感觉之间的融合。”视觉是取自或形成于事物环境中的,在这个环境中,一开始看到的可见之物会为自己,并通过所有事物的视觉而变成可见的,在这个环境里,感

18、觉者与被感觉者的不可分性,就像晶体中的水母月PW持久。(12)被感觉者打上了感觉者身体及其处境的烙印,可见之物是感觉者的可见之物,这是确定无疑的,所以理性主义者所说的纯粹的、普遍的、客观的感觉之物是不存在的。其次,在人这一身体性存在认识对象的过程中,还发生着各种身体感觉的贯通融合:物体的形状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某种关系,它在向视觉说出真相的同时,也向我们的所有感官说出真相。亚麻或棉花组织中的褶皱形状使我们得知纤维的柔软或硬实,质地的粗糙或细腻。(13)感官在向物体敞开时在它们之间建立了联系,故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是整体性的感知。就如隐喻中的事物是处于关系间的事物,目光中的事物也是感觉间的、感觉者与被

19、感觉者之间的事物。这两种身体的融合是隐喻性身体投射于世界的表征。此前说过,人们以身体及其体验类比世界,在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情境的相似性。进一步说,以身体隐喻世界,世界皆著我的身体及体验之色彩,如此世界则是个身体的世界,而非理性思维主体视觉观看之下的客观世界。因此隐喻性的身体破除了视觉的独断性存在,是个体性的、具有多种感觉体验的、与世界进行复杂交流的存在,而以身体为隐喻本体的世界既具有个人性的情感处境,又体现出各种感觉特征,并非仅是理性视觉笼罩下的世界。梅洛-庞蒂指出,感觉者与被感觉者以及感觉间的融合关系在艺术中尤其是绘画艺术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他以法国画家塞尚(PaUlCezanne,1839-

20、1906)作品为例,说明艺术家正是以多种感觉交织的身体为技术手段,不仅重现物体的视觉外观,而且使视觉感受向触觉与味觉等其他感觉转化,重现事物的存在状态,如此则身体成为艺术表现中从可见的通达不可见的桥梁,作品也成为隐喻性的诗性作品。如同诗人的作用,自有名的灵魂附身说以来,就在于听写下通过他的身体被想到与被说出的事物来,画家的作用则是勾勒并投射出通过他的身体被看见的东西。”(14)画家的职责不是如镜子般逼真地描摹世界,而应该表现出平常人看不见的事物所隐喻的诗意的、神秘的存在。画家如何能把可见物背后不可见的东西呈现出来?答曰:运用身体去体验把握对象。一是在创作中画家在调动起视觉的基础上,运用整个身体

21、去感受体验对象的存在,身体在绘画过程中不是利用的工具,而是绘画的主体,即使是绘画技术也是身体的延伸,目的是体现出对象的肉身可感性:”任何技术都是身体的技术,它扩大并用形象表现我们肉身的形而上学的结构。(15)肉身的形而上学结构即是肉身的可感性,如可视、可听、可味等。传统视觉优先论主导下的以透视法为代表的绘画技巧重视表现对象的秩序性与可视性,因此对线条、颜色、明暗对比等有诸多要求,但以塞尚为代表的现代绘画从逼真再现世界转移到表现对象存在的质感,其绘画表现原则从可视性转变为可感性,它们的重要目的是表现出对象的身体感或切身感。二是由于身体各器官及感觉是一个协同作用的系统,因此以身体为主体来把握对象,

22、不仅要表现出对象的观感,还应表现出对象的其他感觉状态,以及感觉者与被感觉者的相遇与交流。塞尚的绘画正是如此。他画中的事物不是理性视觉中的事物,而是身体感知中的事物。塞尚的绘画生动地表现了身体与事物的融合状态,德勒兹对塞尚的绘画作品有如下品评:感觉有一面是朝向主体的,而有另一面朝向客体。或者更应当说,它根本就没有面,它是这两样不可分割的东西的全部,它是现象学家们所说的此在:我既在感觉中成为我,同时又有某物通过感觉而来到,此通过彼,此在彼中。而且,说到底,是同一身体给予感觉,又接受感觉,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我作为观众,只有进入画中,到达感觉者与被感觉者的合一处,才可以有所感觉。塞尚超越印象派而留下

23、的教诲是:感觉不存在于光线与色彩的“自由、无人介入的关系(印象)中,相反它存在于身体中,哪怕是一只苹果的身体。色彩在身体之中,感觉在身体之中,而非在空气中。感觉,就是被画出的东西。在画中被画出的东西,是身体,并非作为客体而被再现的身体,而是作为感受到如此感觉而被体验的身体(也就是D.H.劳伦斯在提到塞尚时所说的苹果之作为苹果的实质)。(16)塞尚的绘画展现了西方绘画史上一个转折,即从真实地再现视觉中的世界到表现与人的身体相接触相交流的世界,从对事物可见的一面的呈现到表现事物可见与可感、可听、可闻、可嗅、可触的相互蕴含。故我们说他的绘画是隐喻的身体的艺术。比较一下塞尚的绘画与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

24、可能更能说明隐喻性的身体在艺术生成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绘画的指导思想视觉优先论注重对象静态的、矢量性的性质,对对象的数学比例关系有着强烈的兴趣,它重视表现手段的秩序性与科学性,其目的是冷静客观地把握对象,把世界本体的可视性转化为艺术的可视性。而塞尚放弃了传统绘画对建立在数学及几何学基础上的线条、秩序和明暗对比的兴趣,重视事物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甚至为此放弃了事物个体的独立性和客观真实性。他并非盲目地复制现实,而是寻求各种关系的统一与和谐,暗示世界是人的世界、身体的世界,这在梅洛-庞蒂看来是使塞尚画作成为隐喻性身体艺术代表作的主要原因。不能不提的是,把身体隐喻性地投射于世界,表现处于

25、身体之中的感性目光,达到人和存在物的融合,是中国古典艺术美主导性的生成方式。近代美学家王国维所总结的中国古典诗词审美特征的“境界说,其中就包含着身体的两种融合关系。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体现了我的情境体验及身体与事物的融合关系,事物皆着我之色彩,两者的区别只是我的情绪感受的显露程度不同。在此基础上,情感的投射还需与对象恰到好处地结合,对象就像是具有情感处境的与我平等的身体,两者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如此作品才能达到意与境浑的境界。因此对接受者来说意与境浑中的对象,其喜怒哀乐之情感具有切身性,既切对象之身,也切作者及接受者之身。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

26、,而境界全出。(17)无论是闹字还是弄字,都隐含着身体及其体验的类比,使红杏与花不仅具有视觉美感,更具有身体的情态处境之美,需要作为身体存在的感受者进行细致深入而又心领神会的把握。这种把握不是针对是否真实地再现了事物的可视性,而是一个身体对另一个身体情境与感受的无中介的体验,就如人的左手感受右手。故在鉴赏或学习诗词时,品味作者的身体境遇及语词所喻示的整体性情境就不可或缺:“学古人诗,不在乎字句,而在乎臭味。字句魄也,可记诵而得。臭味魂也,不可以言宣。当于吟咏时,当揣知作者当日所处之境遇(18)总之,对可见事物的表现常常从对对象的视觉感受向味觉、触觉、听觉等其他身体官能感受转变,并且这一过程与个

27、体性的体验及情感反应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表现可见事物的同时,也以间接表现的方式暗示了不尽的不可见事物,这是中国古典诗词表现的对象常常具有通感特征并极富韵味,创作和鉴赏都十分重视作品之味、神、韵、情的重要原因。四、“物我合一:身体之化境隐喻的身体也是使人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达到主客统一状态、人与世界和谐共处的根本原因。隐喻的身体不断促使人把身体投射并融入世界,使身体空间与世界融合为一,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化境。身体是我们与世界打交道并理解世界的本体性工具,在此身体不能仅仅作实体性的身体解释,它更是一种建立在感性肉身基础之上的功能性、行动的身体。在身体活动中,身体发挥其肉身官能的实践功能,使世界中的

28、事物在存在活动中贯联在一起。在此一过程中身体与其他物体显著不同的是,身体运用物体是身体整体性地朝向这一物体,把物体融合于自身的身体空间,而身体则是整个活动的定向与意义:在用剑、用棍棒的决斗中,我的眼睛留神的并且我舞动的正是棍棒;在写的活动中,我通过与划在纸张上的纸条或格子的综合联系所注意的正是笔尖。但是我的手消失了,它在工具性复合系统中消失以便使这系统存在。简单地说,它就是这个系统的意义和定向。(19)在日常活动中身体运用物体,并不像机械运用某一物体一样,身体在活动中主要起着奠定活动结构及意义的功能,人们的身体自然地把物体卷入身体活动之中,并不需要命令自己的身体或者精确地掌握物体某方面的知识。

29、因此,在熟练自如的身体活动中,身体与物似乎都已消失,人们达到了一种忘己与“忘物的境界:我们在物体中不知道自己,正是这个原因使物体成为物体。我们不是从认识物体的透视外观开始的;物体并不通过我们的感官、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视觉角度,我们直接到达物体,我们后来才意识到我们的认识的界限,意识到我们是有认识能力的。(20)在前理性认识的身体活动中,身体空间与物体互相融合,物体好似延长的身体,我们运用身体,既不需要掌握身体的知识,也不需要知道物体的知识,就好像自如地运用身体的某个部分一样,我们直接达到物体。就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刃瞬,熟练活动中物体具有上手性,我们并不特别意识到身体或物体的存在,物体譬如锤子只

30、有在坏了的情况下,才会从日常劳作活动中醒目地突出出来。故梅洛-庞蒂认为,如果我有驾驶汽车的习惯,我把车子开到一条路上,我不需要比较路的宽度和车身的宽度就能知道我能通过,就像我通过房门时不用比较房门的宽度和我的身体的宽度。(21)与这一对身体存在化境的解释相同的是,冯友兰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概念化或化境的本质涵义,也是身体扩展并融合于世界。他说:“有一个会开汽车的朋友告诉我说:开车开到熟练的时候,车就像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车的四个轮子,就好像自己的两条腿一样。一个人在人丛中走来走去,但不会碰倒一个人。一个会开车的人,在众车之间行走,如果车像他的身体的一部分,决不会碰车。哪个地方车能钻过去,哪

31、个地方钻不过去,他是一望而知,不假思索就可以决定的。我想,一个战士用他的武器,到最后熟练的时候,也会觉得他的武器就像成为他的身体的一部分,就像他的手脚一样,达到这种程度,就叫做彳匕。(22)开车人的身体延展至整个汽车,战士的身体包括了他的武器,盲人的手杖就是他的脚,当身体对周遭的环境极为熟悉,身体似乎就消融于世界之中。就如中文武侠小说中武功修为极高的英雄,在武功达致出神入化的境界之后,一片树叶就可作为克敌的利器,其根源也在于他已经把自己的身体灵活多变地、细致入微地扩展并融入于周围的世界中,世界已成为切身化的世界,因此外在兵器所带来的延伸身体的帮助已经降到最低程度,哪怕是一片柔弱的树叶,也能在身

32、体空间的扩展中成为制敌的利刃。所以梅洛-庞蒂也认为,由于身体具有适应和改变处境的强大能力,人始终是面向未来的,有着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因此,在相对自由这个意义上,人是自由的。用身体及其感觉体验来同化这个世界,就能把陌生的、异质的、不可见的事物转化成可感觉的、可见的、可理解的,从而在人与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创造出一种关系和意义。依据身体的情境性与隐喻性,梅洛-庞蒂对身体的灵性及超越性作了精彩的解释,故我们认为梅洛-庞蒂理论视野中隐喻的身体架起了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有限的与无限的、世俗的与神圣的之间的桥梁,也是不断由隐至显的存在意义的来源。梅洛-庞蒂提出身体思想,其初衷是解释理性主义所无法解析

33、的人的存在问题。理性主义希望通过以精神为意义之源,从而超越有限物质的束缚,达到绝对的无限领域,这在梅洛庞蒂看来是难以完成的。精神具有超越性与独立性,这使其与所创造的、被决定的、依赖性的创造物之间相互分离,导致人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物的存在,人与世界都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存在的本真状态因此被遮蔽To与执著于精神的创造性不同,梅洛-庞蒂以身体为超越的创造性根源,它与被创造物始终是共生共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理性主义的主客分裂之缺陷,还原了人存在的本来面目。注释:GeOrgeLakoffandMarkJohnsonlMetaphorsWeLiveBy(ChicagoandLondon:TheU

34、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p.5,pp.56-57,p.l,p.4.MaUriCeMerIeau-PontyzTheVisibleandtheInvisible(Evanston:NorthwesterUniversityPress,1968),p.xli,p.l2,p.28,p.8.身体的隐喻性思维也称身体思维(bodythinking)。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吴光明对身体思维的界定是:身体是思想的可见形式;所以身体思维就是身体处于思想的行动:这种行动是发生在身体之中,凭身体而行的;这种思想就是身体化(embodied)的思维用身体的方式来进行的思想。身体思维在具

35、体物中进行,是具体性的思维(参见吴光明:庄子的身体思维,蔡丽玲译,载杨儒宾主编: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巨流图书公司1993年版,394页)。身体思维表现出六个特点:情境性、视角性、语境性、有限性、开放性、视域关联性。参见Kuang-MingWu,OnChineseBodyThinking:ACulturalHermeneutic(LeidenandNewYorkBriII,1997),p.252o也就是以身体为隐喻性本体,以具体表象暗示出事物的情境联系,在有限中寄寓无限的意义。(11)(13)(20)(21)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39,320,293,410,189页。(12)(14)(15)梅洛-庞蒂:眼与心,刘韵涵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130、136、137页。(16)德勒兹: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董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2-43页。(17)王国维:人间词话,见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姚柯夫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2页。(18)黄子云:野鸿诗的,见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文艺学丛编(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30页。(19)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420-421页。(22)冯友兰:我与毛泽东的交往,载书摘2005年第四期,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