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202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2024.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探险协会简报中探协(2024)报告OOl号2024年1月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2023年,随着上年末全面解除新冠疫情封控,加之“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发展战略为全民健身所营造的社会氛围,公众对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更高期许和追求,参与户外探险运动的热度不断上升。伴随户外探险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和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在多个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多次提及,为进一步促进户外探险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然而,由于中国户外探险运动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国家法律法规到监管政策、行业标准,乃至民众意识,都与快速增长的发
2、展速率存在较大矛盾,最直观地表现在不断增多的探险运动伤亡事故。这些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事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中国探险协会通过新闻媒体的公开报道、网络搜索引擎,以及行业中重要的自媒体,对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户外探险事故进行了分类搜集、整理,并按部分指标进行统计。通过分析国内户外探险事故典型案例,多领域借鉴先进发展理念,对目前我国户外探险事故原因及风险防控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实践经验,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以报告形式进行公布,不仅对相关人员起到风险防范作用,也为国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提
3、供决策参考。4504003SO3000372425事故总数352死亡人数308162156失踪人数195226受伤人数128194320第一部分2023年度户外探险事故统计一、2023年户外探险事故总体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156人,失踪26人。与2022年相比,2023年事故总数增加53起,增长14.2%;死亡人数减少6人,下降3%;受伤人数增加126人,增长64.9%;失踪人数减少26人,下降50%。 2021年 2022年明2023年图12021-2023年已知事故数据对比情况二、按事发项目统计1.各活动场域事故发生
4、情况2023年,发生山地事故216起、水域事故123起、冰雪项目事故27起、公路项目事故26起,占事故总数的87%;其它场域占事故总数的13%,分别为戈壁沙漠13起、公园12起、溶洞6起、球场1起。图22023年各类活动场域事故发生情况2.各细分项目事故发生情况2023年,已查明发生事故的项目按照发生数依次为:登山156起、徒步83起、野外游泳69起、野外滑冰18起、摩托18起、露营11起、骑行11起、垂钓10起、滑雪9起、自驾7起、攀岩6起、潜水6起、漂流5起、冲浪4起、溯溪4起、探洞2起、洞潜1起、高尔夫1起、皮划艇1起、搜救1起、探测1起。图32023年各细分项目事故发生情况登山项目占事
5、故数量最多、涉及人员最多,达545人,占总事故涉及人数的40.3%o野外游泳项目死亡人数最多,达104人,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66.7忙野外游泳项目死亡人数中,未成年人死亡数过半。20231566911111097664422022139107710178841634图42022-2023年主要细分项目事故发生情况对比与上年相比,登山和野外游泳保持占据绝对比重,且持续呈增长趋势。三、按事发地点统计70图52023年事故发生地所属省区市情况2023年,事故多发的省(自治区)前五位,分别是:广东62起、四川34起、浙江33起、广西25起、重庆21起,这五省区所发生的事故约占全国事故总数的41%o图6
6、2023年事故发生数居前五地区的项目情况总体事故发生数占前三名的项目,在事故多发的前五地区,也呈现不同特征。广东、四川、浙江、重庆4省,登山项目为4省发生事故最多,而广西壮族自治区野外游泳项目事故发生最多。四、按事发时间统计90807060504030201001IJ2月3月I月3月6IJ7IJX月9月IOIJIlH12月2023年122()15IS213186.-)5233341542022年193224332945514117252531图72022-2023年各月事故发生情况2023年,全年事故高发的月份依次为7月、8月、12月、11月、6月,亦即夏、冬两个高峰期。其中7月发生事故的数量
7、最多,共86起,约占全年事故总数的20.2%;8月事故为55起,约占12.9%;12月事故为54起,约占月事故为41起,约占9.6%;6月事故为34起,约占8%。归其原因,一是此两高峰期正值一年中的寒暑假期间,各类户外活动相对集中,活动数量基数大;另一方面,这两季的主要活动为登山、徒步、野外游泳、滑雪等易发生事故的项目。五、按事故类型统计落水被困滑坠迷路伤害失联碰撞体力不支低温雷击其它图82023年事故类型发生情况落水、被困、滑坠3个原因造成2023全年过半的事故。因落水造成的事故数量最多,包括的项目也最广,含野外游泳、徒步、滑冰、垂钓、漂流、溯溪、自驾等;由被困原因造成的事故,一般发生在登山
8、和徒步中,其次还有冲浪、垂钓、皮划艇等与水域有关的项目;滑坠几乎全部发生在登山项目中。第二部分户外探险风险要素类型分析户外探险不同于其他体育活动,参与者也不同于运动员。由于此类活动组织方多为社会体育组织和民间团体,其资质和组织能力参差不齐,应急救援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和人员评估机制不尽完善,导致我国户外探险活动发展仍处于制度化建设初期。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突发情况,将对参与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影响我国户外探险行业的良性发展。风险要素识别是户外运动防控安全隐患的关键,也是推动户外探险运动稳定发展与提升户外行为安全指标的重要举措。户外探险活动的风险存在个体致因、状态致因、环境致因和管理致因4个
9、维度,主要包括参与者因素、设备因素、地理风险因素、组织因素和项目风险因素。一、个体致因风险较大的因素是“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表明人员的因素最为重要:其中参与者的户外安全保护意识低、盲目冒险行为、技能不规范等影响较大;组织者的自身安全责任意识、风险识别能力、监管力度与效度等不足;管理者对计划中的风险评估能力、风险应对预案等不到位。如青年探险家姜野穿越新疆博格达大环线罹难事故中,当同伴出现“高反”等身体不适,他没有结伴同行下山,而是单独行动,希望完成探险计划,后遭遇意外。二、状态致因身体因素和装备因素相对较低,在户外探险安全风险管理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在开始户外探险活动前,忽视参与者近期身
10、体状况检查、既往病史调查,也缺乏对户外运动、户外探险活动过程中的跟踪监控和人体机能监测,导致无法及时识别突发疾病和控制病程发展;未在合理位置设置补给点或休息点,保护设施效果得不到保证;不注重定期检查和装备定期保养,出现采用装备不合理、设备质量不达标、设备效能不饱和等问题。三、环境致因环境风险包括地形地质、气象条件、社会环境等。环境因素及混合因素是导致户外意外事故的主要因素,针对此类因素加强风险管理势在必行。在近年统计到的户外探险事故中,登山项目和被困事故占较大比重,其中又有大量意外由天气突变造成的。绝大多数户外意外事故均未在活动前进行相关的潜在风险识别和规避,参与者和组织者对于自然环境的不确定
11、性无法做出预判和应对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天气或地质等突变,发生人员遇险等意外在所难免。四、监管致因对于民间组织及户外探险活动缺乏监管,高危险性的项目审批不严格、不规范;户外救援专业人才培养不充分,各救援组织协同、配合能力低,导致救援效率低;未制定针对于项目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标准,导致安全风险防控水平低,难以应对一系列突发事件。在震惊全国的非法穿越罗布泊4人遇难事故中,“非法”的前提已经昭示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中国探险协会对此事故的还原分析,非法穿越屡禁不止是因为违法成本低、收益却很高;封禁不如疏导,目的地应建立准入制度,经过报备、审批,将活动悉数纳入管理范畴。第三部分探索中国特色户外探
12、险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部门联动,发挥合力1 .加强组织协调从顶层设计着手,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自上而下”的规范化、标准化风险管理体系:立法部门应当完善户外探险安全立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户外探险活动管理制度建设和执法监督力度;司法部门应推进户外探险事故纠纷的依法裁处与仲裁创新;行业协会应积极履行规范、促进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构建安全防范体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为户外运动、户外探险提供安全保障。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从公共管理层面对户外探险活动加以引导和服务,推进户外探险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中国特色户外探险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3、规划中,应对公众户外运动、户外探险的安全问题提出专项安排。各省(区、市)可结合地方实际另行制定户外运动产业规划,明确户外安全举措,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资源对接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文化和旅游、体育、教育、自然资源、林草、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发展改革等部门沟通,共同建立户外安全管理系统。2 .创新资金支持切实落实国家支持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类税费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户外探险、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如依据体育法(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七十一条,国家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等服务业态,提高体育服务
14、业水平和质量。符合条件的体育产业,依法享受财政、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发展改革部门在财政预算内投资支持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安全建设。同时发挥项目库的服务功能,做到项目入库必须符合安全要求,规范项目储备,助力户外探险行业健康发展。拓展资金渠道,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对达到安全标准的户外探险项目给予金融支持。开发符合户外探险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和资金规模,支持户外运动设备及安全设施的更新改造。在原银保监会已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基础上,持续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合规的户外探险从业组织机构融资增信的支持力度。3
15、.做实监督管理最新修订的体育法第十章监督管理已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发现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做出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主管事项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并移交相关部门查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应对赛事活动场地实施现场检查,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检查赛事活动组织方案、安全应急预案等材料。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对体育赛事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参考中国探险产业白皮书对探险项目风险系数的界定,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分类制定活动适用的安全标准。发挥地方政府或相关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行为的作
16、用,组织和参与较高级别风险系数的户外探险活动,应主动联系协会进行备案。协会按备案流程,核对活动是否具有相应资格或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否配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场地、设施和装备,是否制定通信、安全、交通、卫生健康、食品、应急救援等相关保障措施,完成专业评估。二、优化供给,服务群众1.推动户外探险标准化建设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宏观市场体制、机制和户外探险行业产业结构、各主体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阶段特征,以及所体现的鲜明中国元素。深入研究成熟户外探险风险管理体系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项目类型的侧重点,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户外探险风险管理体系,促进户外探险活动更好发挥正向社会功能。以户外探险产业高质量发
17、展为主题,充分利用优质资源,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培育多元经营主体,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采纳灵活多样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建设效率和运营能力,扩大服务设施供给,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户外探险运动的新期待,充分激发户外探险产业市场活力,把户外探险运动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户外探险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供需有效对接,依照行业有关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如中国探险协会制定发布的探险步道建设规范探险营地规划设计及建设规范国际探险公园设计规范等,完善现有设施和服务,如主题公园、户外公共营地、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自驾越野营地、冰雪营地等。加强安全设施
18、的建设,如增设警示标识和安全提示牌等,提高项目整体安全水平。落实户外探险活动各方安全主体责任。责任履行不到位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杜绝无资质、无原则的户外探险从业机构进入市场。加强对未开发或未全开发线路地域的监管,避免出现行业死角,从源头上遏制高风险户外探险活动。在此基础上,符合行业标准的户外探险从业机构,还应注意以正当途径加强活动项目与客源市场连接力。保障参加者的知情权,诚实公布自身资质、能力、经验,以供参与者判断、选用。户外探险活动中应设置“安全管理员”的角色,承担安全教育与安全监管的双重任务。可按照探险领队、探险安全员、探险救援员等不同岗位进行分工,将安全保障作为落脚点,以风险管
19、理、技术技能培训与心理安全维护等作为工作内容,确保参与者的身心安全。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户外探险相关法律和安全培训I,倡导PDCA循环理念,将安全教育融入各阶段环节,使之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实效化。2 .完善户外探险安全保障、预警救援、事故搜集机制以体育法体育行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为依据,将安全生产法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作为参照,按照活动流程与编排规则,建立以安全保障、预警救援、事故搜救等机制为主体的户外探险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户外探险活动主办方应按要求完成相应审批(许可)或备案程序,并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履行风险告知义务,对活动内容做出真实解释和明确警示。建立完善的参与者
20、筛查机制,充分了解参与者的户外探险经验和近期身体情况。根据项目内容和风险级别,要求参与者提供健康报告或其它资格证明。同时,针对气候、路况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和应急突发事件,建立多种预案。在此基础上,发挥活动主办方出行前培训的作用,提前进行演习。利用“熔断”机制,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及时止损,保护参与者的安全。推广户外安全预警系统,提升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如中国探险协会开发建设的中国户外预警救援互助平台,包含人员实时寻迹、轨迹追踪、安全预警、地图维护、智能调度、车载跟踪、应急救援响应等核心子系统,基于“空天一体化”通信技术,通过户外活动参与者穿戴的智能终端,获取定位和身体体征数据,提供安全保
21、障和实时应急救援的可能。建立、健全户外应急救援体系,争取应急救援力量与户外探险活动发展需要基本匹配。发掘社会应急力量和基层应急救援力量,鼓励组建户外运动救援志愿者队伍。调整、优化现有应急救援队伍规模、结构、布局,优先覆盖近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区域和新生高风险区域。强化应急培训、救援演练,优化救援流程,提升救援队伍理论和实操水平。健全任务保障、服务保隙、救援补偿、奖惩评价等政策制度,支持不同部门和队伍协调、联动,共建、共用救援资源。目前我国户外运动事故信息来源主要以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自媒体发布为主。关于事故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大多由相关社会组织发起,或个人以此作为科研论文主题,仍有一定数量的事故信息未
22、被披露,因此,有必要完善户外事故信息的搜集机制,实现事故信息平台在线录入。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类型、原因及结果等主要信息,方便事后追溯及统计。3 .培育户外探险安全文化目前,我国正处于户外探险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阶段,安全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失踪、伤亡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的户外行为屡禁不止。由此可见,我国户外探险运动参与群体的风险防范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应持续大力推进探险安全文化培育,对于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提高相关组织的应急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突发户外安全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户外探险理念、安全知识和技能是构成安全文
23、化的要素。增强依法、依规进行户外探险行为的自觉性,普及户外探险安全知识和户外活动中的危险因素,提升参与者防险、避险和医疗急救能力。以突出公益、强化服务、增强活力为重点,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环境的社会舆论氛围。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户外探险安全文化工作,如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组织等,纳入户外探险安全文化培育主体,扩大覆盖面,在社区、学校开展户外安全文化培育,提升基层群众的安全素质,三、破除制约,提质增效L深化户外探险与教、医、卫等融合在户外活动事故中,特别是野外游泳、野外滑冰等,伤亡人员很多是未成年人,说明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缺失对相关行为的警示和引导。在很多发达国家,孩子们从小就在相关的
24、专业培训机构接受户外基本知识和求生技能教育,并加入各种户外活动组织,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当前,我国也同样具备发展需求和条件。可支持户外类社会组织进校园,为缺少户外专业师资的学校提供教学和教练服务,普及户外运动常识。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后,“体医融合”受到广泛关注和持续探讨。这种模式,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运动风险及意外。整合户外应急医疗力量,建设户外应急救援医疗平台,完善户外应急医疗实战训练、救援人员康复治疗、移动医院和医疗救援装备储备等功能,打造复合型户外探险事故救援应急队伍,降低受伤后因就医不及时导致的附加损伤。预防是相对更经济、有效的户外探险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发展户外运动
25、健康服务业,构建户外运动风险评估体系,降低户外运动风险评估的技术门槛。将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融入户外运动风险评估过程,分门别类地设计运动处方,以减少与户外探险运动相关的身体伤害和突发疾病事件。2 .提升户外探险安全风险管理科技应用水平以科技赋能户外探险活动,提升其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拓展卫星通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AI等技术在户外探险场景中的应用,发挥APP、公众号、小程序等信息服务平台作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推动户外探险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变革、效率提升、模式创新。着力提升户外探险安全硬实力和软件辅助力,完善户外探险风险管理基础硬件设施及软性服务。建立实时监控、实时响应的安全预警机制
26、和安全反馈机制,为户外探险活动参与者和救援者的安全护航;基于智慧旅游系统,构建户外探险安全事故救援体系;应用数字化手段,提高救援效能,降低差异风险;救援队伍与应急管理部相关系统对接,实现日常线上培训和演练观摩。结合户外探险运动和救援实际,提出需求,推动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列装、应用。引导企业积极研发体积小、可折叠、便携式、易运输的户外探险装备器材及智能化、轻型化、模块化救援技术装备。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户外探险运动产学研基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3 .鼓励建立健全户外探险保险制度近年来,因援救户外探险事故,特别是违规安全事故,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我国参与
27、户外探险活动的人数保持增长势头,仅仅依靠公共力量进行救援并非长久之计。制定融合公共救援、公益救援和商业救援相结合的综合救援机制。有偿救援能够缓解公共救援资源过度耗费的问题,而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和基本手段,也将有效地转移风险,在户外探险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以保险改革促进户外探险事故有偿救援制度的发展,在户外探险事故有偿救援的框架下,将户外探险事故救援成本和费用纳入保险承保范围。结合户外探险活动和项目的特点,着力推进户外探险专项保险的开发,科学计算保费和费率。建立安全意外救援保险、运动意外伤害保险和场所责任保险制度。在民法典“自甘风险”的规则下,主动购买保险,最大限度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活动组织者应和参与者协商投保户外探险意外保险,户外探险项目特别是高危险性的场域,还应投保场所责任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