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采用分散设计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法治教育,一方面,基于学生公共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划,采取分散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另一方面,基于学生思维领悟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采取集中的法治教育专册的方式,在六年级上学期开展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的系统的法治教育,突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2 .单元主题作为社会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同国家、社会、他人打交道。我国宪法赋予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人身等方面的基本权利,但我们获得这些
2、基本权利的前提是,我们首先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在实践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作为一个公民应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承担哪些基本义务,而以上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单元以“公民身份”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逻辑主线。第三课公民意味着什么包括“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与“我是中国公民”三部分。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三部分,向学生讲述了中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承担哪种基本义务,向学生介绍我国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 .核心素养落脚点依据2022版
3、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所规定:关于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遵法守法、学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明确权利、义务相统一,理解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要有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行为,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落实学段目标中关于法治观念中的小学高段要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结合真实案例,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方式和途径,以期达到掌握公民
4、的内涵,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4 .学习目标本单元目标:1 .掌握公民的内涵,厘清公民和国籍的关系。2 .熟悉和保护个人的身份信息。3 .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和声誉。4 .了解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认识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5 .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认识到公民既享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6 .知晓尊重与保障人权是宪法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在人权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7 .单元大任务我们是公民公民意味着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我是中国公民。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6.单元子任务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不
5、同的公民身份代表着不同的国籍;国籍的取得与丧失;“公民”的词源。3.公民认识居民身身份证的记载内容;身份证的用处;保护个意味着份证人身份信息。什么我是中国公民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树立中国公民意识。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国家驻外机构对于中国公民的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权利的含义;基本权利的内容;权利行使的界限。公民的基本义务基本义务的含义;基本义务的内容;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我国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7 .单元任务整体规划第三课共三个话题,建议一个话题一课时,共三课时。第一课时:公民身份
6、从何而来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公民身份的表现一公民身份一公民概念的起源。第一个教环节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公民身份的类型,世界上有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等。第二个教学环节介绍公民与国籍的相互关系以及国籍的取得与丧失。第三个教学环节介绍公民知识的起源和由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2课的宪法知识,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优越性。第二课时:认识居民身份证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身份证记载信息一身份证的用处一如何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第一个教学环节向学生展示身份证正反面记载的身份信息。第二个教学环节请学生列举身份证的用处。第三个教学环节请学生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不当使用的经历及案例,告诫学生注意保护个
7、人身份信息、。第三课时:我是中国公民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中国取得的成就一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第一个教学环节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第二个教学环节表明中国公民是中国名片,列举一些中国公民在国外学习、工作、生活期间取得成就的正面典型和部分中国公民受到批评的事例,让学生思考如何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和声誉。第四课教学思路建议本课共三个话题,建议一个话题一课时,共三课时。第一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一基本权利的内容一权利行使的界限。第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基本权利的含义,知道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
8、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第二个教学环节结合活动园和知识窗,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公民有哪些常见的基本权利,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第三个教学环节结合活动园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身边实际案例,让学生懂得权利不是绝对的,是有界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第二课时:公民的基本义务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知道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一基本义务的内容一权利与义务一致一不履行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基本义务是宪法所规定的,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
9、是广泛的,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第二个教学环节利用活动园中的案例,结合生活案例,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常见的公民基本义务,重点讨论了纳税义务。第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一致的理念。从丁飞爸爸的案例出发,让学生翻阅家庭老照片,讲述身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故事,深化对权利和义务一致的认识。第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义务包括积极作为和消极不作为两种,如果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权利主体、义务主体的含义,增强权利和义务一致的观念。第三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一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一我国积极推进国际人权
10、事业的发展。第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权(每个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目录以及活动园,让学生了解人权包括哪些内容,以及我国在人权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第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加人主要国际人权公约,并认识到保护人权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事业,我国在推动国际人权事业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创设情境:利用身份证在不同场合的出示,展开学习。任务一:了解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是公民。子任务1.了解公民身份与国家的关系。2、掌握公民身份取得的两种方式。3、结合公民的起源,谈谈自己对公民
11、的认识。任务二:认识居民身份证。子任务1、了解公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2、掌握18位数字组成的公民身份号码的不同的含义及准确认识身份证的正、背面。3、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任务三、体会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子任务1、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勤劳、勇敢、团结、奋进的民族。2、有感情朗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节选)。3、掌握护照的重要信息。任务四、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做的具体举措。子任务1、了解人权的具体含义以及我国把人权载入宪法的具体时间。2、学习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目录,了解我们国家的人权具体有哪些?3、召开以“人权保护在身边”为主题的班会,请同学列举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4、明确我国已参加的20余项国际人权条约,了解我国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所做的贡献。8 .评价策略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区分公民与人民、公民与国籍、公民与政治权利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评价引导侧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生动与活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想,激发学生得出问题的答案,并且坚持肯定正确的价值取向,惩恶扬善,强化学生对于中国公民这一身份的荣誉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