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设计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34633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总体设计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市总体设计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市总体设计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市总体设计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市总体设计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总体设计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总体设计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综合资料备注1、统计年鉴(近10年)统计局或规划管理部门2、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的十五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发改委3、市、县志及专业志等(如交通志、建设志)4、政府工作报告5、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公安局6、历次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镇)总体规划(文字或图纸)规划管理部门7、土地利用规划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相关资料(文字或图纸)国土局8、各类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给排水规划、防灾规划等)相关的部门如交通局、水利局及环保局等8、行政区划图民政局9、1:5000或1:100oo地形图规划管理部门10、卫星遥感影像图(针对不同城市而言)规划管理部门分类资料(根基资料汇编撰写的主要内容)第一大类:

2、自然环境调查调查工程主要内容1、地理位置城市所处的经纬度自然环境方面的各类调查工程对城市的布局、建设工程的选址以及工程设施与建筑物的布置密切相关,对城市景观也有着直接的作用,是城市能否可持续性开展的基本保障。资料的来源主要是市(县)志2、地理环境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3、地形地貌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4、工程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黄土、滑坡、溶岩、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载力、地下矿藏等5、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等,在调杳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没范围的变化

3、情况6、风象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海陆风等的频次与特征等。7、气温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8、降雨包括雨量、降雪量及降雨(雪)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9、日照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10、自然生态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11、矿产资源 况12、土壤资源 点13、旅游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总面积,其中耕地、林地、水面、道路及城镇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特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第二大

4、类:经济环境调查1、整体的经济状况包括城市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城市整体的产业构造、三次产业的比例、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等、以及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开展状况经济环境的调查是认识和解决城市问题的根基,主要涉及规划区域的整体经济开展状况资料来源主要是: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的十五方案及十一五方案、政府工作报告2、一、二、三产业的经济状况第一产业(指郊区)主要是农业的经济状况及主要农产品的地区优势等;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经济状况及产业的构成以及主导产业1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产品的地区优势等第三产业如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的经济状况第三大类:社会环境调查(主要是人口的调查

5、)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城市(镇域)的总人口、城区(镇区)的总人口,人口的历年变化情况(重点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城镇人口总数(或非农业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文化构成、行业构成,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镇域范围内各行政村、自然村名称、总人口、耕地面积、生产总值、特色农业等基本情况资料来源主要是:统计年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第四大类:城市(镇)用地的调查(主要是十大类用地的调查)调查工程主要内容城市用地的调查是对城市最直观的了解,通过该大类的调查,了解城市的用地现状,发现城市所处的问题,是规划城市最基本的前提。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展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

6、在地形图上进展标注,从而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资料来源:主要是通过现场踏勘;地形图及各类专项规划1、居住用地包括总的居住用地面积、各类型居住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四大类)、主要地段的居住分布情况、建筑质量等2、工业用地包括总的工业用地面积、各类型工业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大类、重点调查工业园区的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及工业园区的相关规划资料3、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设施、文物古迹及其它行政办公用地:现状行政办公用地的分布及用地面积、性质商业金融用地:各级(大型百货商店、大型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商业网点的分布及用

7、地面积、性质;银行、金融、保险机构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范围;宾馆、旅馆、招待所位置、占地面积、床位数、一般入住率、附属设施情况、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范围文化娱乐用地: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分布、用地面积、性质教育科研:科研机构的名称、地址、科研人员数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验场地面积;各类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名称、地址、学制、在校学生人数、占地面积;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分布、用地面积、班级数、师生人数医疗卫生:现状主要医院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医生人数、床位数等;防疫站、卫生站情况;私人诊所情

8、况体育设施: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分布点、用地面积文物古迹:现状主要文物占迹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4、仓储用地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及性质5、对外交通用地包括公路、铁路、航道及航空(针对不同城市而言)公路: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铁路: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性质、交通运输手段,航道:主要航道的等级、宽度、主要港口、码头的分布、用地面积航空:机场的布点、用地面积、等级6、道路广场用地包括城市内部的道路、广场、停车场道路:各等级道路(可细分为主干路、次路、支路及其它)的路幅

9、、横断面形式;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广场:广场的位置、性质、用地规模停车场:停车场的位置、性质、用地规模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防灾、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等给水:包括水源地点、水质等级、水源保护现状;现状用水量、供水普及率、供水压力;现状水厂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现状配水管网的分布、管径排水:包括污水排放设施、地点、处理手段、污水处理率;现状污水排水管网的分布、管径;污水处理设施布点、用地面积;雨水排水管网的分布、管径;涵闸现状供电:包括现状日、年用电量(农业、工业、生活)、平均用电负荷、最高用电负荷;变电站布点、用地面积、等级;电网走向、

10、等级电信:包括电信设施及电信电缆1或电讯导管)的布置、走向;电信网点的布点、容量、用地面积;移动通讯、无线寻呼业务、公用服务;邮政网点布点、用地面积燃气:包括现状用气审、气种、气源、气化率;现状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防灾:包括人防工程现状布置、设施;抗震防灾现状设施、措施;避震疏散道路;防洪、排涝的设施分布、标准;消防站、消防大队、消防栓等设施分布、消防装备,消防供水现状环境保护:包括水源保护区,污染排放大户及排放量以及种类,大气、水体及噪声环境评价,环境监测报告环境卫生:各类废弃物量,废弃物收集、运输、排放、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状况,垃圾处理场、收集及中转站、果壳箱、垃圾箱(桶)、公共厕所的分布,

11、环卫专用车辆及停车场、进城车辆冲洗站,其他环卫机构8、绿地公共绿地总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及城市绿化建设开展设想主要公园、苗圃及防护绿地的布点、用地面积;道路绿化的状况9、特殊用地包括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和保安用地等的用地面积10、水域水域的面积及分布第五大类:历史环境调查(主要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主要调查内容包括:1、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及与城市的关系;2、文物古迹的特色,如历史遗迹等;3、城市格局的特色;4、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6、其他物质和精神的特色,如土产、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而言,历史

12、环境调查也是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补充:风景区及总体规划自然景物:a.山岳、峡谷、熔岩、火山等特殊地貌、典型地质现象、地址剖面b.江河、湖海、溪潭、瀑布、泉源等C.野生动物、森林、草原、古树古木、欣赏花木等d.日出、彩霞、云海、雪景、佛光、海市蜃楼等人文景观a.古建筑、古园林、摩崖石刻、古墓、古代工程、古战场等历史遗迹b.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村寨、民居、集市和节庆活动、风土民情环境质量自然资源a.有关地震、断层、火山、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情况b.有关水域特征、温度、湿度、降雨量、风向、风速、暑期等c.有关气候特征、水位、水温、水量、潮汐、凌汛、泥沙含量等d.有关土壤、植被、大气、水质以及污染源

13、的状况e.有关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地方病及有害动植物等情况开发利用条件a.风景区在一定的国土区域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内外交通状况b.公共服务设施状况(包括食宿、购物、文娱、医疗、邮政、银行、厕所等)c.旅游利用状况(历年旅游人数、典型日游客量、分布情况、消费构造及水平、接待及管理情况)d.根基工程设施(包括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环卫、污水处理、防灾安全措施等)a其他资源状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与可开发的土地面积、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可供水量等)f.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包括人口、民族、生产、物资供应、居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等)g.管理工作状况(包括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立法工作等这里所列

14、的现状资料调查清单,主要是针对城市而言,对于小城镇,其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及规划的深度都不及城市,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述所列的资料清单中很多内容都需涉及到。小城镇其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城市多,因此,大局部资料的获取主要通过镇政府有关部门的提供、规划者对现状的认真踏勘调查及规划者与规划委托单位的会议座谈。一般认为干道适当的间距为600-1000m7城市道路系统7.1 一般规定7.1.1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反映城市风貌,城市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地上地卜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化用设施提供空间,满足城市救灾避难和口照通风的要求。7.1.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符合人与车交通分行

15、,机动车与非机动交通分道的要求。7.1.3 城市道路应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7.1.4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o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7.1.5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m2.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13.5m2人,广场面积宜为0.2-0.5m2/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0m2/人。7.1.6 城市道路中各类道路的规划指标应符合表7.1.6T和表7.1.6-2的规定。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表7.1.6-1工程城市规模与人口(万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机动车设计速度(km/h)大城

16、市2008020060-8040-604030中等城市404030604030道路网密度(kmkm2)大城市2000.4-0.51.43-42000.3-0.40.8-1.21.2-1.4中等城市LO-1.21.2-1.43-40.8-1.23-41.2-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条)大城市2006-863-42004-64-64-62中等城市42Y26-84-道路宽度(m)大城市20040-4545-55-3020035-4040-5030-45中等城市35-4530-4015-20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表7.1.6-2工程城市人口(万人)干路支路机动车设计速度(km/h)540201-54020

17、53-43-51-54-54-652-421-52-42525-3512-151-525-3512-15 125-3012-1540-5015-20157.2城市道路网布局7.2.1 城市道路网规划应适应城市用地扩展,并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开展。7.2.2 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地确定。7.2.3 各类城市道路网的平均密度应符合表7.1.6-1和7.1.6-2中规定的指标要求。土地开发的容积率应与交通网的运输能力和道路网的通行能力相协调。7.2.4 分片区开发的城市,

18、各相邻片区之间至少应有两条道路相贯穿。7.2.5 城市主要出入口每个方向应有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七度地震设防的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7.2.6 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7.2.6.1 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726.2外环路应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l-2km处,当城市放射的干路与外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穿插口上的左转交通;7.2.63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其它车辆应在环路外的道路上行驶;7.2.6.4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的流量流向确定,可采用半环或全环;7.2.6.5环路的等级不宜低于主干路。城市总体规划调查提纲一、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资料1 .

19、近10年城市统计年鉴2 .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十五”方案3 .区域规划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资料(文字、图纸)5 .市(县)志及专业志如建设志、交通志、环保志等6 .政府工作报告7 .人口普查资料8 .区域行政区图、城市1:5000或1:10000地形图二、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资料1 .人口资料内容包括:全市总人口,全市人口的历年变化情况,城市人口总数,年龄及性别构成、文化构成,历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城市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城市周边地区人口数量、用地面积资料2 .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开展现状及开展设想3 .区域及城市工业园区开展现状及开展设想内容

20、包括:工业园区现状(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工业园区开展的设想、工业园区规划资料;现状主要仓储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性质。5 .城市及周边区域旅游业现状及开展设想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及旅游线路:旅游设施一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的布局、数量、等级:旅游客源数量及淡旺季分布6 .城市居住设施内容包括:各主要居住地段的分布,各类型住宅建筑的面积,居民住宅建筑质量、人口分布7 .城市教育设施内容包括: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班级数、师生人数8 .城市文化娱乐设施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9 .城

21、市医疗卫生设施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医院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等级10 .城市体育设施内容包括: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11 .城市宗教设施内容包括:宗教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12 .城市对外交通内容包括: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及规划设想,铁路及城市轨道现状及交通规划设想,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性质、交通运输手段,主要航道的等级、宽度13 .城市道路及交通系统内容包括:各条道路的路幅、横断面形式、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公共停车场布点、用地面积,加油站布点、用地面积14 .

22、城市绿地系统内容包括:主要公园、苗圃及防护绿地的布点、用地面积15 .南桥新城给水资料内容包括:水源地点、水质等级、水源保护现状;现状用水量、供水普及率、供水压力;现状水厂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现状配水管网的分布、管径16 .城市排水资料内容包括:污水排放设施、地点、处理手段、污水处理率;现状污水排水管网的分布、管径;污水处理设施布点、用地面积;雨水排水管网的分布、管径;涵闸现状;城市.及周边地区现状水系内容包括:现状日、年用电量1农业、工业、生活)、平均用电负荷、最高用电负荷;变电站布点、用地面积、等级;电网走向、等级18 .城市电信情况内容包括:电信设施及电信电缆(或电讯导管)的布置、走向

23、;电信网点的布点、容量、用地面积;移动通讯、无线寻呼业务、公用服务;邮政网点布点、用地面积19 .城市燃气情况内容包括:现状用气量、气种、气源、气化率;现状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20 .城市防灾工程内容包括:人防工程现状布置、设施;抗震防灾现状设施、措施;避震疏散道路;防洪、排涝的设施分布、标准;消防站、消防大队、消防栓等设施分布、消防装备,消防供水现状21 .城市环境保护内容包括:水源保护区,污染排放大户及排放量以及种类,大气、水体及噪声环境评价,环境监测报告22 .城市环境卫生内容包括:各类废弃物量,废弃物收集、运输、排放、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状况,垃圾处理场、收集及中转站、果壳箱、垃圾箱(桶)

24、、公共厕所的分布,环卫专用车辆及停车场、进城车辆冲洗站,其他环卫机构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区域环境调查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将所规划的城市或地区纳入更为广阔的范围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所规划的城市或地区的作用、特点及未来开展的潜力。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区域环境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阔的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城市化是区域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城市化是一个过程,这个概念包含着两层含义:首先,城市化是指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一定地域范围(如全国、全省、全县等)的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其次,城市化也指将城市的某些特征向周围郊区传播扩展,使当地

25、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模式逐渐改变的过程。这两层含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城市化概念。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确实定和预测所需要调查的内容包括:(a)现状城市(镇)的数量,各城市(镇)的常住人口数以及各城市(镇)内的非农业人口数;(b)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历年变化情况:(C)农村各行业劳动力总数,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和开展可能;(d)农村耕地的总量及历年的变化情况:(e)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以及不同流动方向上的流量;在该地区中,城市建设投资的数量以及城巾.人口规模扩大所需的城市建设投资增加的数量等区域环境调查涉及的第二个主要方面是城镇体系。城镇体系的调查是为了确定所规划城市在城镇体系中

26、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未来开展的潜力优势,其调查内容主要有:(a)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开展特征以及在更广区域范围内的作用和地位。这里所指的更广区域范围依据所规划城市的不同类型职能而确定,主要是指该城市的经济区域。(b)市域范围的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C)全市的经济构造、社会构造等;(d)市域范围内的交通条件,包括铁路、航运、公路等的规模等级、容量、利用率等。(e)市域内各城镇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其中包括各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其腹地的范围,各城镇社会经济开展的条件与潜力,各城镇的经济构造与主导产业,各城镇具有区际意义的企业及其产品,各城镇间经济、社会联系的程度等。市域范围

27、内的根基设施状况。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历史环境调查城市.总体规划所进展的历史环境调查首先要通过对城市.形成和开展过程的调查,把握城市.开展动力以及城市形态的演变原因。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开展演变是城市开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在其开展过程中都能形成各自的特色,城市的特色与风貌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方面,是城市中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晶,表达了当地经济开展水平和当地居民的习俗、文化素养、社会道德和生活情趣等。二是物质环境方面,表现在建筑形式与组合,建筑群体布局、城市轮廓线、城市设施、绿化景观以及市场、商品、艺术、文物和土特产

28、等方面。城市总体规划中历史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a)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及与城市的关系;(b)文物古迹的特色,如历史遗迹等:(C)城市格局的特色;(d)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e)建筑风格;(f)其他物质和精神的特色,如土产、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自然环境调查自然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开展的根基,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又影响甚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组织、开展潜力、外部景观,而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城市开展的变化。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自然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自然地理、自然气象和自然生态等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地理

29、位置:任何城市的地理位置可以通过经纬度予以确定。不同的经纬度界定了城市的时区、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城市的布局、建设工程的选址以及工程设施与建筑物的布置密切相关,时城市景观也有着直接的作用。调查的内容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布置、设计标准、工程造价、工程安全等起重要作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黄土、滑坡、溶岩、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载力、地卜.矿藏等。水文和水文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不仅影响到城市的给排水供应能力和工程,同时也影响到用地选择、布局等内容。调查的

30、主要内容有: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时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没范围的变化情况。(2)自然气象因素风象:风象时城市布局尤其是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城市通风、防风、抗风等工程的设计与安排。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海陆风等的频次与特征等。气温:调查内容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同时还要掌握热岛效应、逆温层等的特点。降雨:包括雨量、降雪量及降雨(雪)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太阳辐射(日照):日照与城市道路走向及宽度的

31、选择,建筑物的朝向与间距等直接关系。需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3)自然生态因素自然生态要素的调查是城市可持续开展规划的根基,调查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社会环境调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社会环境调查内容主要表达在城市人口方面,也就是作为整体的人的构成方面,主要涉及到人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1)人口自然变动是指通过自然生理过程而导致的城市人口整体性的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构造、人口年龄中位线、人口的性别构成、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及其变化的历史。(2)人口的迁移变

32、动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涉及到人口的地域分布、人口的年机械增长率等及其变化历史。(3)人口的社会变动是人口在社会构成上的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部门构成(是城市产业构造的一种表达形式)、人口的劳动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人口的民族和宗教构成等及其变化的历史。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经济环境调查经济活动是城市活动中最为重要而显在的活动,是影响和决定城市开展状况以及未来开展可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总体规划中经济环境的调查是认识和解决城市问题的根基。在总体规划阶段,经济环境的调查主要涉及区域的、全市整体的经济状况。一般而言,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包括以卜.几个方面:首先是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如城市经济总量及

33、其增长变化情况,城市整体的产业构造,三次产业的比例,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等,以及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开展状况。其次是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经济状况,如工业经济状况、产业的构成以及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产品的地区优势等,还包括其它各产业部门的经济状况,如农业(指郊区)、商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根基设施等等。第三是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分布、土地价格、土地供应方式与管制、土地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及它们的运作特征与相互之间的关系、房地产市场的概况等。第四是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其中既涉及到城市政府公共工程资源的运作,也涉及到私人资本的运作,以

34、及政府吸引私人资本从事城市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就政府资金而言,需要调查历年城市.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资金来源,投资总量以及各单项的资金量,资金安排的程序与分布等。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用地调查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所确定的城市.用地分类,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展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进展标注,在详细规划阶段还应对地上、地卜.建构筑物等状况进展调查,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按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进展划分,以满足不同层次规划的要求。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6

35、中类和73个小类。-一般而言,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以到达中类为主。城市用地的10大类及其代号分别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IVI)、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三)、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1 .居住用地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根据这些用地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配备的情况、居住设施布局完整性情况、环境良好性情况等,将居住用地分成四类。一类居住用地(RI)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

36、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是指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指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各类居住用地内再进一步细分为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2 .公共设施用地指居住区级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共分成以下几类:(1)行政办公用地(C1)指行政、党派和团体机构用地,小类分为市属办公用地与非市属办公用地。(2)商业金融业用地(C2)指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

37、,小类细分为商业用地、金融保险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服务业用地、旅馆业用地和市场用地。(3)文化娱乐用地(C3)小类细分为新闻出版用地、文化艺术团体用地、播送电视用地、图书展览用地、影剧院用地、游乐用地。(4)体育用地(C4)分为体育场馆用地和体育训练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5)医疗卫生用地(C5)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等设施用地,小类分为医院用地、卫生防疫用地、休疗养用地。(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1C6)小类细分为高等学校用地、中等专业学校用地、成人与业余学校用地、特殊学校用地、科研设计用地。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不应归入到此用地,而应归入到居住用地(R)中。(7)文

38、物古迹用地(C7)是指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革命遗址等用地。不包括已作其他用途的文物古迹用地。(8)其他公共设施用地(C9)指除以上之外的公共设施用地,如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院等用地。3 .工业用地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工业用地按照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的膨响程度,分为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和三类工业用地。4 .仓储用地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分为以库房建筑为主的储存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不安全品的不安全品仓库用地和露天堆放货物为主的堆场用地。5 .对外交通

39、用地指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时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6 .道路广场用地是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分为道路用地(细分为主干路用地、次干路用地、支路用地和其他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细分为交通广场用地和游憩集会广场用地)和社会停车场库用地(细分为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分为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的供应设施用地(小类分为供水用地、供电用地、供燃气用地和供热用地),公共交通和货运交通等设施的交通

40、设施用地(小类分为公共交通用地、货运交通用地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邮政、电信和等设施的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小类分为雨水、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和粪便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房屋建筑、设备安装、市政工程、绿化和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施的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殡葬设施用地以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8 .绿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绿地分为用于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公共绿地(小类分为公园和街头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小类分为园林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指用于军事、外事和保安等特殊性质的用地,包括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和保安用地。10.水域和其他用地指除以上各大类用地之外的

41、用地,包括水域、耕地(细分为菜地、灌溉水田、其他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细分为村镇居住用地、村镇企业用地、村镇公路用地和村镇其他用地)、弃置第和露天矿用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主要调查方法(1)现场踏勘调爸或观察调查这是城市总体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可以描述城市中各类活动与状态的实际状况。主要用于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空间使用等方面的调查,也用于交通量调查等。(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针对不同的规划问题以问卷的方式时居民进展抽样调查。这类调查可涉及到许多方面,如针对于单位,可以包括对单位的生产情况、运输情况、根基设施配套情况的评价,也可包括居民对其行为的评价等,如针对

42、于居民,那么可包括居民对其居住地区环境的综合评价、改建的意愿、居民迁居的意愿、对城市设计的评价、对公众参与的建议等。(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性质上与抽样调查相类似,但访谈与座访会那么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流。在规划中这类调查主要运用在这样几种状况:一是针对无文字记载也难有记载的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对历史状况的描述:二是针对尚未文字化或对一些愿望与设想的调查,如时城市中各部门、城市政府的领导以及广阔市民对未来开展的设想与愿望等;三是在城市空间使用的行为研究中心的情景访谈。(4)文献资料的运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涉及到的文献主要包括:历年的统计年鉴、各类普查资料(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房屋普查),城市志或县志以及专项的志书(如城市规划志、城市建设志等等)、历次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规划所涉及到的层次规划、政府的相关文件与群众传播媒,己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