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基础学情铸造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39554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紧扣基础学情铸造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紧扣基础学情铸造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紧扣基础学情铸造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紧扣基础学情铸造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紧扣基础学情铸造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紧扣基础学情铸造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扣基础学情铸造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翳础学情,铸造道德与海醐高效课堂【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脱离学情具体分析而单独存在,教学的高效性需要从具体的学情起步。教师可以从课前准备、教材处理、环节设置、难点突破以及多维评价等不同角度,通过全面排查学情,让教学更加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依托具体学情保证教学取舍得当、主次分明,设计合理环节来提高教学的契合度与认知度,着眼教学重难点将生本教育落实到位,最后通过丰富评价的方式和维度来确保教学能够永葆动力。相信教师通过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必定能够达到紧扣学情的目的,并凸显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性。【关键词】排查学情;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

2、主体。课堂教学应该秉持生本立场,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原始经验、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多个维度,进行立体化、多层次的学情分析,以学情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牢固支点。笔者以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八上第四单元中“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部分的内容为例,谈谈自己依托具体学情展开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一、全面排查学情,让教学有的放矢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设计教学板块和流程,也不要过早地确定教学目标、研制教学内容,而是应该在摸清学情的基础上,明确课标中所设定的目标,结合多样化的方式全面而深入地排查学情,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而言,教师了解学情的方式和途径非常丰富,除常态化的教学、交往之外,

3、还可以设置问卷调查或者与学生交谈来了解具体的学情。以“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内容为例,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国家安全观。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之前,设置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单:(1)你觉得你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是充实幸福的吗?写出自己的理由;(2)你觉得充实而幸福的学习生活是否与安全有重要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3)你知道国家也需要安全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国家安全知识;(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你是否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你觉得你可以做些什么?(5)你是否从相关的影视剧作品中了解过国家安全知识?列举一两部。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初中生都

4、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幸福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没有认识到国家安全与自己常态化生活、学习之间的关系。这就说明学生一直都生活在安定和谐的氛围中,但对国家安全缺乏相应的了解,其认知是相对模糊甚至是缺失的。与此同时,不少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是相对片面的,有的还是错误的,有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国家安全是安全部门、公安机关的事情,与一般老百姓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在了解了原始学情之后,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设置教学目标,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设置在重视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上,纠正学生片面而错误的认知,让其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安全与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5、。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对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意义,从而避免了将这一课教学窄化成为纯粹的概念灌输和知识传授的尴尬。二、依托具体学情,让教学取舍得当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一本教材,而需要根据具体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及时并有针对性地拓展课外资料。资料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取舍,都需要从具体的学情出发,一方面审视资料是否契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则要确定它是否贴合学生现有的知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为课程资源运用者、开发者的角色效能,尝试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洞察,并进行智慧处理,在全面创新的价值下,相机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比如,这一课“探究与分享”栏目中就

6、通过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在“政权”和“主权”的不同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两个维度,要求学生结合所了解的知识信息,谈谈自己对教材中拓展材料的看法。很显然,统编版教材中设置这样的探究任务,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主权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国家安全,同样,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也离不开国家安全。但面对这样的任务,很多学生由于刚刚学习了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初期建设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因此,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所提供的资料,学生是难以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师就可以从题目自身和编者编排的用意出发,及时拓展与社会主义社会初期建设相关的资料,补充

7、学生认知上的缺陷和漏洞。从这一板块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在选择和运用材料的时候,必须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了如指掌,切忌选择学生认知能力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资源,否则课堂教学就会变成夹生饭,学生吃得了却咽不下,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就需要研读教材和考量学情双重并进,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对材料进行艺术化处理和取舍,真正推动教学效益的不断发展。三、设计合理环节,让教学契合认知教学环节的设置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流程的规划和预设,不仅是教师研读教材的成果,也是对学情深入考量的体现。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核心,所以追求设计所谓的新颖和亮点的大有人在,但其实很多这样的设计并没有贴合学生的认知

8、学情,对学生能力生长和意识形成并没有太大的作用。鉴于此,教师可以紧扣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相机渗透和设置直观性思维的环节,将教学推向高效的层面。比如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置了这样的环节:在学习“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一板块时,引导学生观看中美两国在南海仲裁之较量的时事视频。2016年7月,来自美国的两艘航母在南海与我国海军对峙在学生看得正起劲时,教师突然暂停视频,并组织学生现场进行了研讨和交流: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在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相机点拨和小结:看来,国家安全并不是和我们毫不相关,没有国家的安全,我们的幸福生活如何得以保障?正所

9、谓“没有国家,哪有小家:随后,教师继续播放视频:我国海军三大舰队精锐尽出,不畏强敌、迎难而上,逼迫美国两艘航母撤退到了菲律宾海域这些视频内容不仅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军事与国防实力,还展现了中国军人身上那股不畏艰难、忠党爱国的英雄气概,他们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安全,始终坚守在第一线,用自己的身体为国防安全筑起了一堵固若金汤的生命墙。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教材意欲达成的内容转化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军事对峙”这一话题,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明确自己的认知态度,视频、图片和交流调动了每个学生内在的认知和体验,更有效地深化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四、高效突破难点,让教学以生为本学生认知的障碍难点,则应

10、该是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难点的确定,绝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自由解读,而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把确定的权利全部交还给学生,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正难点,并引导学生在突破难点时,真正将学生内在意识中所遭受到的障碍作为支撑点,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比如这节课的内容中,其实一开始很多学生对“国家安全”这个核心概念的认知是模糊的,他们由于缺乏直接的感性体验,所以在后续接触一些专门学术名词时,就会在理解上形成障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表示对这些概念认知存在困难。比如国家安全的内涵、国家安全体系、中国特色的安全道路以及国家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等。要想让学生真正认识并理清这些概念,就需要充分落实以学生为本

11、的理念。鉴于此,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素材,并自主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从而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其次,让学生课前积极搜集和查阅资料,从不同的方面了解国家安全的知识和观点,丰富学生对国家安全概念的认知,教师针对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存在的认知及时进行点拨、引领和纠偏;最后,集中观看相关的图片展览,教师可以在课堂学习之前就组织学生查阅报刊、收看新闻的图片和栏目,或者通过浏览网络信息等多种方式,了解国家安全的相关信息以及我国在国家安全方面的立场和态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立场,也没有对学生的认知缺陷进行所谓的指

12、导和灌输,而是将活动的权利和空间完全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搜集、自主阅读、自主交流,教师则在幕后进行必要的点拨和引领。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收获,这不仅是落实生本教育的要求,而且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向前发展。五、强化评价多维,让教学永葆动力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只关注教学的新授内容,而对后续的教学评价关注甚少,甚至不开展教学评价。事实上,教学评价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凭不能一味地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充分发挥评价环节中反馈调节、导向激励和反思总结的作用,让评价

13、成为整个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就可以尝试从课标的要求入手,充分联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过程和成果,与课标进行比照,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纠偏,对出现的一些漏洞进行完善,对学生原始的认知进行调整,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一般而言,缺乏客观公正评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有始有终,不可有头无尾,并将评价作为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对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其需要在新授和巩固的基础上,主动去高效落实相应的评价措施。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实施评价可以从多元的角度进行,既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同时辅以教师的权威性评价,构建出从自评到互评以及教师范评的评价体系,更好地推动学生内在意识的不断完善。六、结束语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想与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再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而应顺应素质教育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转变思想、更新理念,要将教学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推动学生道德与法治修养不断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