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事故处置安全风险清单及针对性防范措施.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45351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事故处置安全风险清单及针对性防范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灾害事故处置安全风险清单及针对性防范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灾害事故处置安全风险清单及针对性防范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灾害事故处置安全风险清单及针对性防范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灾害事故处置安全风险清单及针对性防范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害事故处置安全风险清单及针对性防范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事故处置安全风险清单及针对性防范措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灾害事故处置安全风险清单及针对性防范措施一、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安全风险: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主要存在高空坠落、轰燃回燃、失联迷失、中毒窒息、中暑热射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严格落实一线指挥。指挥员要靠前指挥,在全面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深入内部侦察掌握火场情况,研判安全风险。2 .合理选择进攻途径。内攻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优先利用防烟楼梯间登高,严禁乘坐普通电梯。乘坐消防电梯登高时,要停靠在着火层下两层并提前戴好空气呼吸器面罩,严禁停靠着火层或穿越着火层。3 .正确选择进攻起点。要熟悉建筑功能布局,选择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两层作为进攻起点,集结人员和器材装备;从进攻起点层铺设水

2、带,通过疏散楼梯进入着火层,做好出水准备或充水跟进。4 .器材装备一次到位。个人防护、侦察、水带等器材装备尽可能一次性携带到位,尤其要保证充足的备用气瓶供给,避免多次往返消耗体能。5 .防止发生人员迷失。进入充烟区域应携带热成像仪,铺设水带或敷设救生照明线、使用安全绳等器材装备,加强通信联络,全程掌握内攻人员情况。6 .防止发生轰燃伤人。进入密闭房间前,要检测判断内部温度,做好出水掩护,采取限位措施,合理站位,防止发生轰燃或穿堂风夹带烟火伤人。7 .严防高空坠落意外。不得随意破拆高位玻璃幕墙,必须破拆时,应划出警戒区域,并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垂直铺设水带下方严禁站人。8 .谨慎实施举高作业。举

3、高消防车疏散救人灭火,应避开着火或火势蔓延部位,工作平台严禁超载,严禁使用拉梯搭桥救人,严禁悬空铺设水带。9 .正确实施紧急避险。谨慎采用绳索自救方式紧急避险,确有必要时应将绳索两端事前与支点及安全腰带固结牢固。二、多层建筑火灾扑救安全风险:多层建筑火灾扑救主要存在轰燃回燃、中毒触电、建筑坍塌、登高滑落、燃气爆炸、物体坠落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做好触电防范。有触电风险的,要谨慎探索前行,手背向外,不得背靠墙体裸露电线,防止电线绝缘层烧毁或老化触电。2 .当心燃气泄漏。发生室内燃气泄漏的,要加强检测、通风排气、稀释抑爆,注意开门方式和正确站位;液化气钢瓶泄漏的,还应采取

4、关阀或应急堵漏、冷却转移等措施。3 .防止塌落踏空。出现建筑构件变形、裂缝、异响和楼板变形等建筑倒塌征兆时,不得贸然内攻;深入建筑内部时,要使用水枪扫射吊顶或不稳定物体,设有木质楼板或木质楼梯的,要探测判别结构稳定性,防止踏空坠落。4 .防止轰燃发生。进入封闭建筑内,要检测判别室内温度,采取出水降温增湿等防轰燃措施。5 .避免烟气伤害。内攻人员原则上不得采取从着火层上方缓降的方式进攻;有人员被困阳台、窗户的,开门射水要防止高温烟气流向被困人员造成伤害坠落。6 .注意架梯安全。架梯登高灭火应避开冒烟的阳台、窗口正面;在梯上出水的,要防止水锤作用或拉扯水带将梯子掀翻伤人。三、城市综合体火灾扑救安全

5、风险:城市综合体火灾扑救主要存在高温浓烟、失联迷失、垮塌埋压、物体坠落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熟悉内部分隔。指挥员要详细查看建筑结构分布图,熟悉建筑结构和功能布局,预判安全风险隐患,科学选择进攻路线。2 .加强安全防护。进入黑暗、充烟空间,进攻阵地必须储备足够的空气呼吸器备用气瓶,并携带热成像仪,铺设水带或敷设救生照明线、使用安全绳等器材装备;加强通信联络,通过电台和后场接收装置,全程掌握内攻人员情况。3 .合理设置阵地。内攻行动要依托防火分区、承重墙设置进攻或堵截阵地;水枪未到位的情况下不得贸然开启或破拆防火卷帘,防止火势蔓延或充烟迷失。4 .做好紧急救助。设置安全员

6、,严格做好安全检查;外部设立紧急救助小组,做好紧急救助准备。5 .观察烟气流动。排烟散热时,要充分考虑烟气流向,合理选择进风口、排烟口的位置,做到攻防结合,必要时进行射水保护,防止烟气突然充斥后迷失方向。6 .防止倒塌伤人。火势突破建筑外壳,有建(构)筑物、外部装饰物坍塌风险时,不得内攻,尽量减少建筑周边人员,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四、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安全风险: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主要存在高温烟热、缺氧窒息、失联迷失、蒸汽反扑、突发爆炸、通信失联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必须编组开展作业。内攻人员必须编组行动,落实出入口安全管控,记录进出人员、时间、气瓶压力等信息,提醒安全注意

7、事项。2 .加强个人安全防护。进入内部人员应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佩戴空(氧)气呼吸器,铺设水带或敷设救生照明线,使用安全绳等器材装备,携带热成像仪,穿着降温背心,必要时设置水枪同步跟进,梯次掩护。3 .做好紧急救助准备。内攻小组必须同进同出;外部设立紧急救助小组,做好紧急救助准备。4 .合理选择进攻路线。内攻灭火前应熟悉地下建筑内部结构、布局等情况,内攻路线尽量选择上风、进风口或烟量少的出入口进攻,减少烟气对指战员的伤害。5 .防止爆炸造成伤害。扑救地下车库火灾,应加强对油箱和汽车轮胎的冷却保护,避免发生爆炸造成灾情扩大和人员伤害。6 .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对信号干扰大,影响内外通信的,应设置

8、中继装置,保障通信联络不间断,全程掌握内攻人员情况。7 .谨慎实施内攻行动。对高温浓烟积聚、内部情况不明时,应采取灭火机器人开辟通道等方式,枪炮协同推进灭火。8 .确保封堵区域安全。使用高倍数泡沫窒息灭火前,必须确认灌注、封堵区域人员已全部撤离。五、船舶火灾扑救安全风险:船舶火灾扑救主要存在高温浓烟、中毒窒息、爆炸冲击、坠落迷失、船体倾覆、蒸汽反扑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不得贸然登船。油轮、液化气轮发生火灾,不得轻易登船灭火;确有必要实施时,必须精简一线人员,做好紧急救助措施,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2 .强化侦察研判。要充分发挥船舶技术或工作人员作用,详细了解掌握船舶类

9、型、功能布局、装载物品特性,预判安全风险隐患,并在其引导下实施内攻作业。3 .严格出入管控。设置安全员,实行编组行动,记录进出人员姓名、时间、空气呼吸器压力等信息;进入内部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热成像仪,同步铺设水带或使用安全绳等器材装备,必要时出水枪同步跟进掩护。4 .设置进出引导。铺设水带或安全绳作为行动引导,必须沿行进路面铺设,不得悬空横跨,避免造成方向迷失。5 .严禁盲目射水。有人员实施内攻时,严禁从排烟口等部位向内射水,避免形成高温蒸汽伤害;船体高温炙烤,严禁用直流水直击船体钢板,防止瞬间形成高温蒸汽反扑伤人。6 .抑制爆炸发生。火灾高温影响机舱时,要监测油蒸汽浓度,做好冷却稀释

10、防爆措施;有爆炸风险应迅速撤离。7 .确保封舱安全。封舱灭火时,必须确认灌注、封堵区域人员已全部撤离。六、带电场所及设备火灾扑救安全风险:带电场所及设备火灾扑救主要存在电击、电伤、腐蚀、爆炸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侦察判断是否带电。详细了解判断带电情况,通知起火单位切断电源,并通过仪器检测进行确认,不可轻信大意。2 .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进入漏电危险区域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手套、绝缘胶靴,避免与带电体接触。3 .谨慎实施带电灭火。必须带电灭火时,与带电体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得靠近电线断落的区域尤其是积水区域;误入带电区域应双脚并拢或单脚跳离,防止产生跨步电压。4 .合理

11、选择灭火方式。尽量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进行灭火;火势较大需用水扑救时,可采用雾状射流、向火势上方或上风风向射水、直流点射等方式灭火;必要时采取水枪接地保护。5 .防止变压油箱爆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发生火灾,要加强油箱的冷却保护,防止发生爆炸造成伤害。6 .正确实施触电急救。发现有人员触电时,应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体将触电者与电源分离,或立即切断电源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对触电人员要采取不间断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七、堆垛火灾扑救安全风险:堆垛火灾扑救主要存在坍塌埋压、火势围困、中毒窒息、爆炸轰燃、倒塌受阻、化学沾染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严禁贸然攀登垛顶。不得盲目攀登

12、燃烧堆垛设置阵地,防止垛心烧空坠入。2 .保持一定安全距离。设置水枪阵地时,应与堆垛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堆垛倒塌伤人。3 .不得盲目深入内部。火势燃烧猛烈时,不得贸然深入堆垛中间,防止飞火切断退路被火势围困。4 .确保进出通道畅通。有倒塌风险的,深入内部前要预先合理规划行进和撤离路线,避免堆垛倒塌阻碍撤离路线;当火场风向发生改变或火情出现突变、对消防员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时,要立即组织撤离。5 .有序组织疏散转移。利用大型机械设备转移疏散堆垛物品,要落实专人指挥,科学确定疏散进出路线,防止现场车辆和人员冲撞。6 .谨慎处置涉化堆垛。扑救危险化学品或遇湿易燃物品时,不得盲目出水灭火,应根据其理

13、化性质,合理选择灭火药剂,在技术人员指导和协助下实施处置。7 .防止建筑承重过载。扑救棉花、纸张等具有吸水性的物品堆垛火灾,要加强排水,防止积水较多超过建筑承重而发生坍塌。八、冷库火灾扑救安全风险:冷库火灾扑救主要存在冻伤、中毒、轰燃、爆炸、坍塌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侦察掌握冷库情况。指挥员要靠前指挥,组织侦察了解制冷剂类型、冷库建筑结构,预判安全风险隐患。2 .及时切断危险隐患。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停止制冷系统运行,防止冻伤和触电。3 .防止爆炸中毒发生。遇制冷剂泄漏时,利用检测仪监测浓度,采用喷雾水进行稀释降毒,防止爆炸和中毒。4 .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进入冷库内部人员

14、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热成像仪和有毒气体检测仪,必要时水枪同步跟进掩护;进入氨气压缩机房关闭阀门或灭火时,要做好防冻保暖措施,佩戴空气呼吸器,穿着防化服,防止液氨喷出导致中毒或冻伤。5 .防止建(构)筑倒塌。加强对建筑构件冷却,防止倒塌;随时观察内部货架、货物等稳固情况,防止倒塌埋压。6 .确保进出通道安全。实施冷库火灾扑救,当空间较大、充斥高温浓烟,应敷设救生照明线、安全绳作为进出路线引导;遇有紧急情况,进攻小组应坚持同进同出原则要求,防止发生迷失造成伤亡。九、厂库房火灾扑救安全风险:厂库房火灾扑救主要存在高温浓烟、建筑倒塌、失联迷失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安全停靠车

15、辆。参战车辆应与着火建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在狭窄通道、雨棚、女儿墙等延伸构件下方停靠。2 .侦察掌握情况。侦察了解厂房建筑结构形式、功能布局、生产工艺性质,以及毗邻情况,预判安全风险隐患。3 .确保阵地安全。火势不大、具备内攻条件时,应选择在承重墙、柱下方且无货物堆垛处设置水枪阵地。当火势突破建筑外壳时,不得内攻,水枪阵地设置必须保持与建筑高度L5倍以上的距离。4 .确保进出畅通。进入充烟区域应携带热成像仪,铺设水带或敷设救生照明线、安全绳等器材装备,加强通信联络,全程掌握内攻人员情况。5 .严密组织内攻。内攻小组不得少于3人,在水枪掩护下实施作战行动,做到同出同进,防止迷失;必要时在每

16、个区段或战斗面预备紧急救助小组。6 .防止倒塌伤人。扑救大跨度厂库房火灾,应选择机器人、移动炮等远程喷射器具冷却、堵截、灭火,尽量减少内攻人员;对建筑构件冷却要均匀,避免直流水对梁、柱、墙等承重构件产生高压冲击导致坍塌。7 .谨慎涉化处置。厂房存有危险化学品或遇湿易燃物品时,不得盲目出水灭火,应根据其理化性质,合理选择灭火药剂,在技术人员指导和协助下实施处置。十、粉尘场所火灾扑救安全风险:粉尘场所火灾扑救主要存在爆炸、坍塌、窒息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防止粉尘飞扬。进入可能有悬浮粉尘的区域,应采取防静电措施,避免金属器材碰撞产生火花;及时向扬尘区域喷洒雾状水,降低空间内悬

17、浮粉尘浓度。2 .合理设置阵地。进攻路线和阵地的设置应避开泄压口,防范粉尘爆炸冲击等潜在风险造成人员伤害。3 .正确实施灭火。沉淀粉尘表面起火后,应用雾状水喷洒,不能用直流水、有冲击力的干粉、二氧化碳等冲击粉尘,防止粉尘飞扬、引发爆炸。4 .消除隐蔽风险。在扑救面粉生产、轮毂抛光等粉尘车间设备火灾时,要提前对除尘室的设备、管道用雾状水降尘增湿,防止火星被吸入除尘管道、引发除尘室爆炸。5 .防范金属粉尘。对遇水反应的金属粉尘(铝、镁粉等),可用干沙、石灰、水泥粉等进行覆盖灭火,禁止使用水、泡沫灭火;覆盖灭火时,应在覆盖层上设置孔洞,便于可燃气体溢散,避免发生爆燃。十一、化工储罐火灾扑救安全风险:

18、化工储罐火灾扑救主要存在燃烧爆炸、高温辐射,中毒窒息、沸溢喷溅、腐蚀冻伤、流淌火围困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加强现场侦察辨识。通过现场辨识、中控室DCS系统、查阅设计施工图纸等方式,核查确认储罐类型、储存介质、储运工艺、运行工况、事故部位、燃烧形式、灾情等级等处置要素,综合研判超压超温等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2 .严格个人安全防护。根据现场情况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落实防火、防爆、防毒、防冻、防灼伤等措施。登罐灭外浮顶原油储罐火灾时,要做好针对硫化氢的呼吸防护,特别是火灾扑灭后硫化氢浓度增加,要加强气体浓度监测和呼吸防护。3 .合理设置进攻阵地。参战车辆停靠上风或侧上

19、风方向,车头朝向撤离方向,严禁停靠在地势低洼处和窖井盖、下水道附近,并与现场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得贸然进入储罐区。4 .防止复燃复爆发生。处置液化煌全压力、半冷冻、全冷冻储罐时,液化燃火灾扑灭后,要防止复燃复爆;泄漏事故要及时关闭雨排、沟渠等设施,防止液化燃沿地下隐蔽设施外泄,遇明火回燃至储罐区。5 .明确紧急撤离信号。应设置现场观察哨,及时发出险情预警,指挥员要视灾情发展程度和危害后果,及时作出紧急撤离、暂缓处置等决定,一线作战人员视情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十二、化工装置火灾扑救安全风险:化工装置火灾扑救主要存在燃烧爆炸、装置倒塌、中毒窒息、高温高压、辐射伤害、流淌火围困等风险,易造成指战

20、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合理设置阵地。车辆停靠、阵地设置应坚持上风向或侧风向原则,避开流淌火、爆炸冲击波、毒害、腐蚀、放射源等风险区域以及窖井盖、事故装置的工艺管线和压力容器,防止处置过程中意外伤害。6 .落实防毒措施。落实防火、防爆、防毒、防灼伤、防冻伤、防同位素辐射的要求,视情保护有害气体焚烧炉处于明火状态;工艺未到位或现场情况不明的,严禁盲目深入内部作业。7 .明确禁入范围。严禁作战人员进入多层装置框架内部实施灭火冷却作业;扑救地面流淌火时,严禁进入燃烧区域或泡沫覆盖区域。8 .准确辨识风险。对设有放射源料位计的装置区域,要保持安全距离,警惕铅盒熔化后水流沾染的间接辐射;对活性物质危

21、险源(三乙基铝、倍半烷基铝等催化剂),严禁射水扑救;对遇水反应生成剧毒品或装置内多种物料混合反应形成的毒害区,要落实及时安全防护,减少一线作业人员。5.警惕特殊设备。对高温换热器、高温油泵(原油蒸僧装置渣油泵)冷却灭火,作战行动应避开高压换热器封头的扇面区域;对高温高压、临氢反应器(釜)等设备,严禁用直流水冷却灭火;对低温深冷容器和输送管道,严禁射水灭火冷却。十三、危险化学品仓储场所火灾扑救安全风险:危险化学品仓储场所火灾扑救主要存在爆炸冲击、中毒窒息、腐蚀灼伤、倒塌坠落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合理设置阵地。参战车辆停靠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车头朝向撤离方向,严禁停靠在地势低

22、洼处和窖井盖、下水道附近,并与现场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得贸然进入厂区、库区。2、谨慎强攻近战。现场情况不明,正在发生爆炸或可能发生爆炸的,不得强攻近战;对现场情况比较清楚,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产生灾难性后果,经研判现场具备作战条件的,可以组织进攻。3、正确选用灭火剂。合理选择灭火药剂,有毒气体火灾应用雾状或开花水流稀释;可燃液体火灾应用泡沫覆盖扑救;可燃气体火灾应用二氧化碳和干粉扑救;遇水燃烧或活泼金属火灾应用干粉、沙土、水泥或特殊灭火剂覆盖灭火,严禁射水。4、加强安全防护。必须按危险等级穿着相应的防护装具,进攻路线应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进入,视情采用喷射器具变换射流进行掩护进攻;水枪手尽

23、可能利用墙、柱等掩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视情选择大口径水(泡沫)枪(炮),内部情况危险时,应设置移动炮;尽量减少现场作业人员,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作掩体,避开泄压方向;需要出水掩护或降毒时,供水线路应不少于2路,且应来自不同的供水车辆。5、防止建筑倒塌。扑救火灾过程中,注意仓库框架的承受能力,防止坍塌;注意仓储及周边建筑蔓延情况,应第一时间观察风向,堵截火势向毗邻库房蔓延。6、实施现场洗消。处置完毕,要对参战指战员、灭火用具、个人防护装备、车辆进行洗消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十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处置安全风险: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处置中主要存在燃烧爆炸、中毒窒息、腐蚀冻伤、爆炸冲击、高压喷

24、射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实施安全警戒。严格落实各项警戒措施,按要求划定警戒区域,禁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必要时由专人负责,设置明显的警戒标识;进入警戒区以内人员应根据介质理化性质,严格按等级做好防静电、防热辐射、防冻伤、防麻醉、防窒息、防腐蚀、防中毒等安全防护。2 .确认运输物质。对于剧毒、神经性毒剂、特殊危化品以及无法确认的危化品运输车辆事故,不得盲目处置;要扩大警戒范围,提高防护等级,必要时取样送检,确定物质种类和理化性质,调集专业人员处置。3 .避开爆炸区域。危化品道路运输罐车发生火灾,关阀、堵漏等切断气源措施未完全到位前,不宜直接扑灭火焰,防止回火爆炸伤人;处

25、置CNG罐车(压缩天然气)泄漏事故时,处置人员应避开泄漏口、爆破板、阀门等部位,防止高压气体造成切割伤害;严禁在槽车罐体封头、长管拖车尾部停留或部署人员,防止超压爆炸伤人。4 .谨慎实施射水。常温压力或低温常压罐车事故在进行冷却稀释抑爆时,应利用喷雾水枪、水幕水枪或移动摇摆炮进行不间断稀释,不得喷射直流水或向超压罐体安全阀射水,不得向低温常压罐车结霜面射水,防止造成罐体超压破裂或爆炸伤人。5 .严格实施倒罐。处置装载丁二烯、丁烯-1、异丁烯、顺丁烯-2、反丁烯-2等全压力液化燃运输车辆,不能轻易采取直接倒罐,需对备用罐进行充氮,防止形成过氧化聚合分解爆炸。6 注意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或紧急撤离时

26、,严禁向地势低洼处或爆炸冲击物体抛洒方向撤离,撤出爆炸核心区应立即寻找掩体或朝向爆炸冲击方向卧倒,严禁站立观望或在爆炸冲击泄压面走动。十五、锂电池汽车火灾扑救安全风险:锂电池汽车火灾扑救主要存在触电、中毒、爆炸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加强个人安全防护。穿着全套灭火防护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绝缘手套,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接近起火车辆,原则上保持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防止中毒、电击、高温喷溅等伤害。7 .确保车辆断电状态。火势初起阶段,立即实施断电,放空高压电,将车辆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或放置到10米外区域。8 .谨慎实施车辆破拆。破拆作业时,应尽量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电话远程

27、指导),避开电池及高压装置等部位,防止高压放电伤人。9 .防止燃料箱罐爆炸。加强对燃料油(气)箱(罐)部位冷却保护,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防止爆炸伤人。10 全程警惕防范风险。明火扑灭后,要持续冷却降温,不得随意脱卸防护装备,全程做好测电、测温、测气等侦检工作,防止复燃复爆;发现温度急剧上升、释放大量烟气时,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十六、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安全风险:道路交通事故救援主要存在二次冲撞、划伤割伤、溜车倾覆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加强现场警戒。普通道路警戒距离不少于200米,高速公路不少于500米,并在200米处设置第二道警戒;遇有雨、雪、雾等天气或夜间,应使用反光或

28、有灯光标识的警戒标志,警戒距离应扩大1-1.5倍,可设置多重警戒标志。11 正确停靠车辆。救援车辆斜停来车方向距离事故车辆不少于50米处,成45度斜跨路中,开启警灯和双闪灯;在下坡路段救援时,车辆应停在来车方向可视位置的坡度上,并采取稳固的防溜车措施。12 注意起吊安全。严禁在车辆倾覆面、大型设备起重臂下、车辆牵引绳旁站人,防止二次伤害;起吊作业时,应确认起吊或起重设备的吨位在规定范围内,严格控制车下作业人员数量。4,谨慎实施破拆。破拆车辆时应进行固定保护,避开安全气囊、高压油路等危险区域,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对破拆车辆形成的锋利棱角进行包扎保护;破拆新能源车时,应尽量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29、,避开电池及高压装置等部位。13 防止爆炸流淌。事故车辆着火时,应用喷雾水冷却保护事故车辆油箱,用泡沫覆盖燃烧的油箱和地面流淌火。灭火时,避开车辆轮胎部位,防止发生爆炸。十七、高空救援安全风险:高空救援主要存在高空坠落、落物砸伤、器械击伤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做好自身防护。应选择与本人身材匹配的专用头盔、全身式安全吊带,携带安全绳,配备防坠落辅助部件等器材装备。2 .采取地面保护。可根据作业环境,铺设救生气垫、设置安全网,进行辅助安全保护。3 .落实安全检查。使用绳索开展高空救援时,应对绳索及附件进行安全检查,经过安全员核查合格后方可实施救助作业;选择并制作不少于2个

30、牢固的支点,利用人作支点时,绳索一端应固定在腰间。4,备有多种方案。高空救援要确保成功率,应制定多套方案,并同步开展救援行动。5.避开危险威胁。保护绳索应避开墙角、烟火等尖锐、高温部位;必须穿越时应采取防护措施或选用带有钢丝的保护绳;不得超限作业,必要时设置两道保护;高空营救轻生者、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攻击性动物时,要保持一定距离,设法消除潜在风险。十八、水域救援安全风险:水域救援主要存在溺水、划伤、缠绕、失联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严格禁令规定。绝不允许穿着灭火防护服执行水域救援任务,绝不允许无证驾驶消防舟艇和潜水作业,绝不允许水域情况不明盲目下水救援,绝不允许穿着非

31、水域专用救援服下水救援,绝不允许不会游泳的指战员在一线参与水域救援任务。2 .组织精干力量。选派经过专业培训、精干且熟悉水性的人员进行施救,合理编组,加强协同配合。3 .做好应急准备。设置紧急救助小组和预备力量,做好紧急救援准备和人员轮换;上游设置观察员,现场设置安全员,掌握水情动态和救援人员状况;舟艇舷外机的螺旋桨应采取保护罩进行防护,防止杂物缠绕失去动力。4 .落实避险措施。救助溺水人员,应从被困人员后侧靠近;潜水作业时,必须佩戴潜水防护装具;夜间视线不清、水情不明或水域复杂、水流湍急时,不得贸然下水救援;进入深水区域,要选择安全的路线,避开旋涡、暗流、高水位落差、滚水坝或坑井沟渠以及漏电

32、等危险区域。5 .舟艇编队前行。驾驶舟艇应控制速度、艇距,保持相应队形,严禁超载,抓紧船体;当一舟艇失去动力,应快速安全靠近拖拉至安全区域,防止漂向危险区发生侧翻。6 .严密冰面救援。穿着干式水域救援防护服,落实防冻保暖和冰面破裂等防范措施,优先使用冰面救援气垫船、橡皮艇、冰上浮板等专业救生装备;救援行动展开前应检测冰面厚度,视情采取在冰面铺设木板、消防梯等措施,增大受力面积;使用绳索进行保护,施救人员应设快速脱离装置,若条件允许应对施救者设置两条绳索进行保护,且两条绳索尽可能平行设置,防止施救者沉入冰层下方或被冰层卡住时的紧急救助。十九、电梯救援安全风险:电梯救援主要存在坠落、挤压、夹伤等风

33、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加强专业指导。第一时间通知电梯维修部门,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抢险救援作业。2 .防止发生坠落。设立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电梯间前室;因机械故障造成停梯,应在顶层电梯控制室采取固定措施,防止轿厢坠落;打开电梯门,要保持重心稳定,防止滑落,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3 .不得盲目破拆。应首先确认轿厢位置,由专业人员实施轿厢升降至固定楼层;优先使用专用钥匙开电梯门,必须破拆时,在专业人员配合下进行。4 .预防突然启动。因停电造成停梯,应安排专人守护电闸,确保电闸关闭状态,防止突然来电电梯动作引发事故;严禁在梯井外探身到轿厢内操作,防止轿厢突然升降导致人员

34、被夹。二十、污水井救援安全风险:污水井救援主要存在中毒窒息、坠落淹溺、物体坠落、坍塌埋压、爆炸燃烧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加强侦察侦检。侦察井口、井壁有无坍塌风险,使用有毒气体检测仪,全程检测井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2 .做好安全防护。设置警戒或围栏,控制井口人员数量;救援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移动供气源,严防面罩刮落、供气管线划破。3 .实施绳索保护。架设救援三脚架、搭建两节拉梯,对下井人员进行绳索保护,建立上下行动和营救生命通道。4 .适时降毒增氧。必要时,利用送风机、气瓶等吹扫置换井下有毒有害气体,降毒增氧。5 .设置预备力量。设置紧急救助小组和预备力量,做好紧急

35、救助准备和人员轮换,不得盲目超时限、超强度作业。6 .保障通信联络。保持现场相对安静,明确绳索联络信号和方式,确保救援信息及时准确传达。二十一、建筑坍塌救援安全风险:建筑坍塌救援主要存在坍塌埋压、坠落砸伤、漏气漏电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判断倒塌风险。了解建筑结构形式、坍塌程度,有无装饰外挂墙、不稳定断檐,以及悬挂物体的稳定性,是否存在二次倒塌危险;设置安全员,多角度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变化。2 .保持安全距离。与倒塌建筑外墙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通常为建筑高度的1.5倍以上;设置警戒,专人看护提示,禁止无关人员靠近。3 .选择安全阵地。在安全距离外设置人员集结点,不得在狭窄

36、过道、不稳定物体下方行进或停留,不得进入明显松动的建筑内部。4 .消除潜在风险。对于不稳定构件可使用水枪扫射或人工清除,必要时采取加固支撑措施。5 .避免破坏扰动。深入内部时,不得用水炮(枪)冲击墙体,不得破坏建筑承重构件,不得拖拉水带扰动不稳定构件,防止建筑失去稳定性。6注意紧急避险。设置观察哨,发现建筑倒塌征兆,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全体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二十二、居民燃气泄漏救援安全风险:居民燃气泄漏处置主要存在爆炸冲击、中毒窒息、高温灼伤、坍塌埋压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做好个人防护。严格等级防护,内着棉质内衣,佩戴空气呼吸器、消防头盔、阻燃头套、手套等,皮肤不得

37、外露。2 .加强侦察检测。侦察检测泄漏危险性,有无爆炸可能;必要时,在燃气部门技术人员指导下,关闭户外燃气阀门。3 .减少一线人员。挑选精干力量,实施编组作业,加强协同配合,严格控制作业人员,尤其泄漏居民门口人员不得过于集中,便于紧急避险。4 .采取抑爆措施。远端切断电源,或保持泄漏区域电源原有状态,禁绝一切火源,落实防静电措施;采取破拆玻璃窗户通风排气、射水稀释抑爆等措施;破拆进户门时,应使用无火花工具,并在喷雾射流掩护下进行。5 .防止爆炸伤人。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无关人员;低姿掩护前行,避开门、窗正面泄压口;开门时,要使用限位器,防止门反弹伤人。二十三、坑道救援安全风险:坑道

38、救援主要存在坠物砸伤、坍塌埋压、渗水溺亡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加强险情判断。全面侦察坑道内部、周边土质等情况,是否存在二次坍塌风险。2 .控制周边人员。设置警戒或围栏,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控制坑道附近人员,防止因承载过大发生坍塌。3 .禁止机械扰动。附近工作的重型设备应停止作业,挖出的土方要远离坑壁,防止造成二次塌方。4 .采取支撑措施。采取支撑稳固措施,情况紧急且暂无坍塌危险时,一边救援一边实施支撑加固,防止坑道坍陷。5 .、避免渗水影响。及时排出坑道积水,防止积水造成坑道土体稳定性下降,以及渗水对被救困人员的影响。6 .做好应急准备。制定紧急安全措施,设置预备力量,

39、采取临时稳固措施,做好突发情况和紧急救助的准备。二十四、泥石流灾害救援安全风险:泥石流灾害救援主要存在建筑坍塌、山体崩滑、局部塌方、碎石滚落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做好必要保障。需要步行远程开进时,应配备护肘护膝、手套、军刀、防尘口罩、毛巾、雨衣、个人急救包等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安全绳等辅助行进器材。2 .注意途中安全。行进时靠近远离山体的道路一侧行进,并留意碎石滑落等山体变化情况,危险区域要分组快速通过,不得停留。3 .保障阵地安全。应评估宿营地环境,尽量选择平整较高的区域作为营地,救援时要尽量远离滑坡体。4,加强现场观察。划定警戒区,设置观察哨,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并

40、实行局部交通管制;要有地质专家和技术人员全程指导观察救援现场环境,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发出撤离信号。5 .、实施编组作业。编组开展搜救作业,尽量减少危险区域救援人员,严禁在危险区域聚集。6 .采取避险措施。遇山体崩滑,应向滑坡方向的两侧撤离;当无法继续撤离时,应就近避险,严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二十五、台风救援安全风险:台风救援主要存在建筑倒塌、物体坠落、溺水触电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1 .提前预判灾情。加强与气象、交通等部门的研判会商,及时准确掌握台风强度或路径,提前预置救援力量。2 .避开台风袭击。台风登陆或经过时,不得贸然外出,躲避台风袭击,避免造成伤害。3 .加强协同

41、配合。与交通、路政、电力等部门密切配合,了解交通路况信息,调集大型工程机械,及时清除道路障碍,必要时实施断电措施。4 .注意隐患风险。远离不稳定建(构)筑物和树木,避开空中、地面障碍物,预防电线断落触电和水域孔洞坠落。5 .做好安全防护。高空作业时要使用安全绳进行保护,进入建(构)筑物要确保无再次垮塌的危险,存在高空物体坠落风险要及时采取清除或加固措施。二十六、摘除蜂窝安全风险:摘除蜂窝主要存在萤伤中毒、登高坠落等风险,易造成指战员伤亡。针对性防范措施:6 .注意做好防护。救援人员应着防蜂服,手、脚等全封闭防护;备好降暑药品和急救解毒药品;不得安排蜂毒过敏体质人员参与摘除蜂窝任务;高空作业要利

42、用绳索进行安全保护。7 .加强现场管控。划定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提示附近住户关闭门窗,采取防蜂虫蜚伤的防范措施。8 .采取有效方法。根据蜂巢形态、所处位置,合理选择作业时间和处置措施,防止蜂虫大面积逃脱、飞散伤人。9 .妥善处置蜂窝。摘下的蜂窝在安全区域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开启密封包装,禁止带回营区。10 做好应急处置。防蜂服面罩破损并遭到马蜂攻击时,应低头含胸,双手捂住破损部位,静待马蜂离去;被蜂萤伤后,若皮内留有毒刺,可用针或镜子挑出毒刺,不得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因蜚伤出现过敏性休克或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11 严格脱卸检查。脱卸防蜂服前,应认真检查确认有无附着蜂虫,防止蜂萤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