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48735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公示稿)二。二四年三月第一章现状分析11.1 综合交通发展现状11.2 市管起步区发展现状31.3 存在问题3第二章需求分析4第三章规划思路和目标53.2规划思路及原则53. 3规划目标6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74. 1公路网规划74.2 铁路网规划114.3 港口与航道网规划164.4 航空设施规划174.5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18第五章快速路网布局规划195.2快速路网络规划19第六章物流枢纽发展规划206.1货运基础分析206.2规划方案211.1 3用地规模22第七章市管起步区交通发展规划221.2 1对外交通规划221.3 道路交

2、通系统规划231.4 公共交通规划261.5 停车系统规划271.6 5慢行系统规划281.7 客运枢纽规划281.8 货运交通规划29为完善肇庆市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更好地引导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肇庆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了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未来肇庆市和大型产业集聚区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安排重大建设项目和政府投资、制定交通运输领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22-2035年,远期展望到2050年。第一章现状分析1.1综合交通发展现状1.1.1地理区位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广

3、东省肇庆市东南板块,分为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总体规划面积992平方公里。其中,北部片区规划范围586平方公里,包括肇庆高新区-四会组团、鼎湖-肇庆新区组团和端州区组团3个组团;南部片区规划范围405平方公里,主要为高要区组(分为金利高新区、空港经济区、大湾健康食品产业园3个集聚区)。市管起步区位于肇庆新区与高新区过渡地带,包括鼎湖莲花-富溪和四会大沙。1.L2基础设施1、公路肇庆市境内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共有7条,分别为二广高速G55、汕昆高速G78、广昆高速G80、珠三角环线G94、广佛肇高速S8、怀阳高速S59以及汕湛高速S14,已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在建高速公路项目1个,为肇庆至高明高

4、速公路(一期工程)。其中东南板块区域,现状布局形成“三横两纵”高速,对外出行较为便捷。肇庆市境内共有5条普通国道,分别为G234(兴隆-阳江)、G321(广州-成都)、G324(福州-昆明)、G355(福州-巴马)和G358(石狮-水口)。其中东南板块区域,现状国省干线12条,部分乡镇、重点产业园区等未能实现通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2、铁路肇庆市境内既有铁路有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广佛肇城际、广茂铁路。其中东南板块区域,客运枢纽站现有2个国铁客运站,分别为肇庆东站和肇庆火车站;现有6个城际铁路站,分别为大旺站、四会站、肇庆东站、鼎湖山站、端州站、肇庆站。货运枢纽站场方面,肇庆市现有2个铁路货运站,

5、分别为肇庆站货场、大沙货运站。3、水运肇庆市境内有西江、北江、绥江、贺江、东安江、新兴江等通航河流,内河通航里程为714.5公里,其中西江为高等级航道,北江为地区重要航道。西江、北江、绥江流经东南板块。肇庆港地处珠江水系的西江下游,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包括新港港区、四会港区、三榕港区、德庆港区、封开港区等港区。1.2 市管起步区发展现状1.2.1 土地利用市管起步区状建设用地IL04平方公里,占比约21%,以工业用地、道路用地为主。非建设用地4L21平方公里,占比约79沆以坑塘、林地等农林用地为主,广泛分布于规划区内。1.2.2 道路交通市管起步区位于贵广高铁、南广高铁交汇处,内有四会城际

6、站、大沙货运站;珠三环高速、广佛肇高速;东进大道、原国道321、省道263等主要路网。1.3 存在问题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的交通设施基本满足目前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但是随着产业发展,大型产业集聚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综合交通方式有待完善。目前,肇庆市没有机场,航空运输主要利用广州及深圳的机场,与广佛、深港澳间的综合运输通道数量、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组团间综合交通网络覆盖水平有待提升。重要枢纽与干线铁路及干线公路的衔接仍需加强,组团与组团之间联系通道有待进一步加强,组团与重要的枢纽之间联系通道仍需加强。三是多式联运程度偏低。西江、北江航道尚未充完利用,港口规模偏小

7、,港口深水泊位和专业化泊位数量不足、功能较为单一。第二章需求分析1.1 肇庆市交通需求分析到2035年,肇庆市全社会客运量将达到6000万人,全社会货运量将达到13000万吨,客运方面,公路、水运、铁路、民航分担比例约为42%:2%:43%:13%,货运方面,公路、水运、铁路、民航分担比例约为61%:30%:8%:l%o1.2 东南板块交通需求分析结合现状的片区进出交通调查情况及行政区划,本次交通需求预测划分为10个交通大区,肇庆市出行率初定选取2.55次。本次东南板块组团间交通需求采用重力模型方法。机动车交通方式划分占比35%o最大交通量位于东进大道,高峰小时交通量5949pcuh,达到饱和

8、度达到0.99o1.3 市管起步区交通需求分析结合现状的片区进出交通调查情况,交通需求预测划分外部小区4个,包括市区、四会、高新区、金利/空港方向,划分的内部小区共有426个。市管起步区高峰小时发生总量达到78万人次/日,高峰小时吸引量达到7.87万人次/时。长距离联系方向是主城、鼎湖、空港、金利,约占总对外联系总的52%;邻近组团联系方向是四会、新区、高新区,约占比48%规划片区未来内外联系的出行方式结构。表2-1出行方式划分表交通方式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小汽车出租/网约车大巴摩托慢行占比(%)82355202010注:轨道为广佛肇城际公交化运营第三章规划思路和目标3. 1战略定位肇庆市的交通战

9、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综合交通枢纽。3.1 规划思路及原则本次规划以现有基础设施为基础,结合上位规划,对重要的枢纽和组团之间,为了加强联系和沟通,对局部的线型进行了调整。继承创新结合:充分尊重与汲取肇庆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成果,体现规划延续滚动。交通用地互动:加强与肇庆国土空间规划的互动反馈,凸显交通的引导与支撑作用。近期远期结合:既为肇庆勾画交通发展蓝图、确定重大设施布局;也要为近期交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统筹协调兼顾:坚持统筹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统筹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统筹交通与环境以及交通与社会和谐发展。3.2 规划目标东南板块交通规划目标:构建与东南板块空间

10、结构和用地布局相适应的,全面融入大湾区的综合交通网络,东南板块内部重要节点间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高。集聚区交通规划目标:以“外快内畅”为目标,促进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构筑圈层布局、多网融合、全域覆盖、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支撑集聚区城市空间及产业集聚区发展。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4.1公路网规划1、高速公路东南板块规划形成“五横三纵二射”的高速公路格局。“五横”为惠肇高速、二广高速、广佛肇高速、广昆高速、广佛肇云高速;“三纵”为珠外环高速、肇明高速、汕湛高速;“二射”为江肇第二高速、增佛高速西延线。惠肇高速惠肇高速东接广州,经肇庆西连广西梧州。该路线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与大西南地区实现便捷

11、联系的一重要横向通道。二广高速二广高速东接佛山市三水区,经肇庆西连清远市。该路线是粤港澳大湾区与湖南、湖北等长江经济带地区实现快速连通的重要通道,是肇庆融入大湾区的主要公路干线之一,也是肇庆东南板块四会与广宁、怀集实现快速顺直连通的主要通道。广佛肇高速广佛肇高速东接佛山市三水区,经肇庆西连广西梧州市。该路线是粤港澳大湾区与广西实现快速连通的重要通道,也是肇庆东南板块、大型产业集聚区快速连通广佛的重要依托。广昆高速广昆高速东接佛山市三水区,经肇庆西连云浮市。该路线是大湾区快速连通大西南的重要公路通道,是肇庆东南板块、大型产业集聚区融入大湾区的主要通道,也是肇庆市高要区与云浮市快速连通的主要公路干

12、线。广佛肇云高速广佛肇云高速东接广佛,经肇庆境西连云浮市。该路线是广州、佛山、肇庆、云浮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之间实现快速横向联系最主要的公路通道,发挥机场高速功能的同时也是广昆高速、广佛肇高速的重要补充。珠外环高速珠外环高速北接佛山市三水区,经肇庆南连佛山市高明区。该路线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是肇庆东南板块、大型产业集聚区融入大湾区的便捷通道。肇明高速肇庆至高明高速,北接广宁县,经端州区、高要区,南连佛山市高明区。该路线顺直快速连通怀集、广宁两县与肇庆市中心城区以及广佛、珠中江等大湾区核心区,是肇庆东南板块、大型产业集聚区经佛山市高明区通往珠中江及港澳的重要公路通道

13、。汕湛高速汕湛高速北接清远市清新区,经肇庆南连云浮市云安区。该路线是广东省北部实现横向快速联系的五大公路通道之一,有效强化了肇庆与清远、云浮等北部生态发展区之间的纵向联系。从路网结构来看,该路线有效串联起二广高速、广佛肇高速、广昆高速等,实现了区域内不同高速公路间的快速衔接转换。江肇第二高速江肇第二高速北接肇庆鼎湖区,经高要区南连佛山市高明区。该路线是肇庆、江门之间的又一便捷通道,并且实现了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之间的快速连通,是支撑肇庆中心城区向南连通珠中江及港澳的又一重要公路通道,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增佛高速西延线增佛高速西延线,起于高新区,向东经佛山三水至广州增城。该路线是肇庆高新

14、区快速连通广佛的重要补充。(2)普通公路东南板块规划形成“五横六纵三联”的普通公路网布局。“五横”:SII8、G321、G324、S536、S537;“六纵QS260、S263、S264、S272、S273、S528;“三联”:S354、大湾至白土公路、端州至机场公路。重点优化5条线路,增加城市组团与产业组团间通道,提升联系效率。G324G324高要城区段线位改到南迁至广昆高速北侧,有效分离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提高路网通行效率;白土至金利段改线(金利大道),进一步激活高要沿线各镇的发展。A大湾至白土公路大湾至白土公路,规划一级公路,提升主城西出至临空经济区的连通水平,并进一步激活沿线乡镇的发展

15、。S536S536(莲塘至白土段)往南改线至产业大道南侧,强化沿线乡镇与临空经济区的联系;S536北延过江至S260,加强对乡镇的覆盖,进一步加强了西江两岸产业区的连通水平。考虑跨越烂柯山、西江的困难程度,S536北延作为远景规划线路,适时启动研究。S528S528南延至G324,该线路是肇庆市域东南板块重要的纵向通道,是支撑高新区跨越西江、向南快速连通最重要的干线,也是肇庆新港重要的集疏运道路之一。A端州至机场公路端州至机场公路,可作为S537东延线至佛肇两市边界的通道,对外衔接佛山横十线,端州、高要城区往机场的第二路径。4.2铁路网规划1、高速和城际铁路贵广高铁(已建)、南广高铁(已建)、

16、广湛高铁、珠肇高铁、深南高铁、广宁联络线、广佛肇城际铁路(已建)、肇顺南城际铁路、肇庆经清远至从化城际铁路、云佛台城际铁路共6条高速铁路和4条城际铁路,形成“六向放射”布局。贵广高铁(已建)贵广高铁是国家“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第八纵兰广高铁的组成部分。贵广高铁于2014年全线建成通车。南广高铁(已建)南广高铁是国家“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中第八横广昆高铁的组成部分。南广高铁于2014年全线开通运行。广湛高铁(在建)广湛高铁(又称广湛客专)已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广湛高铁于2019年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珠肇高铁珠肇高铁串联珠江西岸肇庆、佛山、江门、珠海四个城市,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A字型

17、”骨架的重要线路。珠肇高铁经肇庆东站,往南至金利起步区新设金利站。深南高铁深南高铁已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规划等上位规划,是两广目前推动建设的重要项目。广宁联络线广宁联络线已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建议积极争取广宁联络线四会段向南靠近四会城区,新设四会龙埔站,提升对四会城区以及大型产业集聚区的服务覆盖。广佛肇城际(已建)广佛肇城际铁路于2016年3月开通运营。项目建成后,实行了“大站停”和“站站停”等多种运营模式,满足了不同类型旅客运输需求,为沿线地区群众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出行服务,有力推进了广佛肇交通一体化。肇顺南城际肇顺南城际已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

18、路网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规划(不包括肇庆至新干线机场段)。肇顺南城际实现新机场对肇庆中心城区、顺德以及南沙等地区的直接连通;肇顺南城际铁路是串联粤港澳大湾区东西翼主要城市群的重要城际轨道。肇庆经清远至从化城际(远景规划)肇庆至清远至佛冈至从化城际铁路已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肇庆至清远至佛冈至从化城际能实现肇庆与清远、广州北部(从化)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与深莞增城际、深珠城际等构建大湾区城际铁路环,加强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项目由肇庆东引出,经四会、清远、佛冈至从化。云佛台城际(远景规划)云佛台城际铁路,规划经高要站接入肇顺南城际,利用肇顺南城际接新机场。表4-1东南板块高铁和城际

19、铁路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设计速度(km/h)建设内容纳入规划情况目标年1贵广高铁300双线电力既有2南广铁路250双线电力既有3广湛高铁350双线电力在建4珠肇高铁350双线电力在建5深南高铁350双线电力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规划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十四五6广宁联络线350双线电力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远期7广佛肇城际铁路200双线电力既有8肇顺南城际铁路350双线电力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远期9肇庆至清远至佛冈至从化城际铁路250双线电力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远景10云佛台城际250双线电力远景铁路2、普

20、速铁路进一步发挥既有广茂铁路货运功能,并推进实施广茂铁路电气化改造。完善普速铁路布局,远期新建柳梧广铁路、桂贺肇广(货运)铁路,形成“四向放射”的普速铁路网布局,有力支撑东南板块对外货运能力提升。柳梧广铁路柳梧广铁路已经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规划等上位规划。柳梧广铁路能够弥补粤港澳大湾区与大西南地区之间的货运铁路空白,减少经广茂铁路、京广铁路、沪昆铁路等绕行,同时能够助力肇庆四会大沙水铁联运基地的建设。桂贺肇广(货运)铁路桂贺肇广(货运)铁路目前尚未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但是已经纳入广西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本项目能够构建

21、粤港澳大湾区经肇庆与华北、西南之间的辅助货运通道,肇庆辐射大西南的门户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广茂铁路电化改造广茂铁路电化改造已经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已列为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表4-2东南板块普速铁路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设计速度(km/h)建设内容纳入规划情况目标年1广茂铁路120单线电力既有电气化改造,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十四五2柳广铁路160双线电力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规划十四五3桂贺肇广(货运)铁路160单线电力广西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肇庆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远期3、市域(郊)铁路(远景规划)以市域铁路网络形成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市、重

22、要组团、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形成肇庆中心城区到周边城镇组团、产业集聚区及周边县市的1小时交通圈Q远景规划形成由SI、S2、S3、S4、S5构成的市域(郊)铁路网。Sl线服务主城与新区、市管起步区、高新区、三水的联系,推进广佛肇城际公交化运行,支持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对外延伸衔接佛山地铁4号线。S2线主要服务于主城区及枢纽机场的联系,服务机场集疏运,规划于机场站衔接佛山机场快线。S3主要服务于四会、新区、枢纽机场的联系,规划服务于产城一体化、机场集疏运。S4主要服务于金利、枢纽机场的联系,服务于产城一体化、机场集疏运,规划对外延伸衔接佛山地铁8号线。S5线联系金利、高新区起步区

23、,服务于产城一体化,规划向南接佛山高明站,能与佛山2号线、机场快线换乘。(4)铁路专用线建议肇庆新港预留铁路专用线通道,择机建设肇庆新港疏港铁路专用线,由广茂铁路衣坑站引出支线至新基湾作业区,实现水铁联运,进一步延伸港口腹地。4.3港口与航道网规划4. 3.1区域航道网规划肇庆东南板块将规划形成“一横一纵一射”航道网总体布局。表4-3东南板块航道网规划方案航道起讫点现状等级航道一横西江界首-肇庆大桥一级一级肇庆大桥-金利一级一纵北江三水河口-清远北江大桥(肇庆段)五级二级一射绥江马房-四会大桥七级六级四会大桥-古水大桥八级古水大桥-怀城大桥九级4.3.2港口布局规划肇庆东南板块规划布局新港、高

24、要、四会三个港区。肇庆东南板块将规划形成以新港港区为核心,以高要、四会港区为重要港区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总体发展格局。表4-4规划港区主要技术指标港区名称作业区名称主要货种规模(吨)运位数货泊个线度岸长过力万,通能1吨用m域积万二JZrLX2.备注新港港区新基湾作业区集装箱、件杂货兼顾散货3000-50002535004000462兼靠5000t高要港区金岗作业区散杂货、集装箱3000-50002535003000227兼靠5000t四会港区四会作业区集装箱、散杂货1000-20002531002300200预兼船型可留靠西4.1 航空设施规划4.2 .1位置及规模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址

25、位于佛山高明和肇庆高要交界位置,距离肇庆市中心约22公里、佛山56公里,距离江门、云浮市中心均约60公里、广州市中心约75公里以及中山市中心约80公里。规划至2035年,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旅客吞吐量为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50万吨,起降架次25万架次。4.4.2集疏运体系规划构建高效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构建由轨道、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城市骨架道路组成的一体化多层次集疏运网络,通过航空运输、轨道交通、地面交通在机场的有机衔接,打通对外通道。规划在机场周边形成“两高铁、一城际、三市域(郊)、一快线”的轨道交通网络,强化面向大湾区西部城市的辐射功能,提升机场区域客流服务力。两高铁指广

26、湛高铁、深南高铁;一城际指肇顺南城际;三市域(郊)指联系肇庆主城S2、新区/四会S3、金利的S4机场快线;一快线是佛山机场快线。积极争取肇庆市域(郊)轨道于机场站衔接佛山机场快线。规划在机场周边形成“两横两纵”高速公路网,各向全面接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络,提升新机场面向周边城市的服务能力。“两横”广佛肇云高速、广明高速;“两纵”肇明高速、江肇第二高速。由普通干线公路和快速干线共同构成新机场面向中远距离城市组团的道路集疏运系统。规划形成“一环六射”的干线公路以及“两纵一横”的快速干线4.5综合交通枢纽布局4.5.1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规划门户型枢纽2处,分别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肇庆东站。规划区

27、域型枢纽7处,分别为肇庆站、端州站、高要站、鼎湖站、大旺站、四会站、金利站。4.5.2综合货运枢纽规划规划多式联运型货运节点2处,分别为肇庆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园、肇庆空港物流园。规划区通用集散型货运节点2处,分别为高新区商贸物流园、高要物流中心。第五章快速路网布局规划5.1 规划思路本次规划以肇庆国土空间规划路网为基础,为了加强重要的枢纽和组团之间联系和沟通,结合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和功能分区,通过交通需求分析,对快速路网的线型进行局部调整,对难以实施的重要通道进行远景预留。5.2 快速路网络规划(1)远景构造布局形态:一环四横四纵。“一环”为肇庆大道、端州一路-砚都大道、紫云大道、莲金大道、肇明

28、高速端州连接线组成;“四横”为东进大道、S263四会段-创新大道、吉庆大道-永安大道、金利大道-机场大道、;“四纵”为四高大道(四会至高要)、大旺大道-新金大道、S260四会至鼎湖段、金广大道。(2)总规模:总里程约305km,密度约O.52kmkM表5-1肇庆市快速路网布局方案道路功能推荐一环中心城区环线核心城区交通保护I级快速路四横东进大道组团联系、对接佛山I级快速路S263四会段-创新大道组团联系、对接佛山I级快速路吉庆大道-永安大道组团联系、枢纽集散、对接佛山I级快速路金利大道-机场大道组团联系、枢纽集散、对接佛山I级快速路四纵S260四会至鼎湖段组团联系、对接佛山11级快速路四高大道

29、(四会至高要)(远景)组团联系H级快速路大旺大道-新金大道组团联系、枢纽集散I级快速路金广大道组团联系、对接佛山11级快速路第六章物流枢纽发展规划6.1 货运基础分析通过对肇庆市货运基础分析可以看出:一是肇庆市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大宗货运占比较高;二是生产制造企业总体呈现沿江和主要货运枢纽分布,产业格局与交通布局已基本结合;三是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与现状需求基本匹配。四是未来以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为主,件杂货、集装箱货物运输需求将快速增长;对照肇庆市货运物流高质量发展,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现状货运通道过度依赖公路,对外高效衔接的多方式、多

30、层次、一体化通道亟需建立。货运枢纽规划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产业集聚及现代物流业发展带动作用有待加强。物流运输主体以外地企业为主,物流资源整合、集约化发展以及现代物流服务能力有待加强。6.2 规划方案1、新港新基湾物流园新港新基湾物流园布局四大功能片区,分别是集装箱拆拼区、综合仓储及增值加工区、保税物流区、配套服务区。具体布局情况如下表所不。表6新港新基湾物流园功能区布局情况序号功能片区作业内容功能设施1集装箱拆拼区货车停靠、集装箱堆存、集装箱拆拼、多式联运集装箱换装等。集装箱堆场、拆装库房、铁水联运换装区、集装箱维修清洗服务区、货车停靠场地等。2综合仓储及增值加工区粮食仓储、预制菜冷链仓储、

31、工业制造仓储、特种仓储、流通加工等。粮食仓储库房、件杂货仓储库房、商品车停靠场、流通加工区等。3保税物流区保税仓储、集装箱拆装箱、分销配送、海关查验与联检办公、流通加工与商贸展销。保税仓储库房、库房、集装箱临时堆场、海关查验作业平台、联检办公楼、停车配载场地、冷链仓库等。4配套服务区商务洽谈、大宗商品交易、物流金融、园区行政管理办公、入驻企业办公、餐饮住宿等。商务办公楼、大宗商品交易区、餐饮食堂、宿舍等。2、大沙物流基地沙物流基地设置七大功能片区,分别是集装箱功能区、长大笨重货物作业区、成件包装功能区、大宗货物仓储区、城市配送区、展示交易区、综合服务区。6. 3用地规模1、新港新基湾物流园新港

32、新基湾集装箱拆拼服务区、综合仓储及加工增值服务区、综合保税服务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区等核心功能区总面积约为1360-1790亩。2、大沙物流基地大沙物流基地核心功能片区规模约570600亩。3、空港物流园肇庆空港物流园规模约1700-1900亩。第七章市管起步区交通发展规划7. 1对外交通规划7. 1.1铁路设施规划市管起步区范围内规划形成“1城际+1普速铁路+1疏港铁路”的铁路线网布局。1城际为广佛肇城际铁路,1普速铁路为广茂铁路,1疏港铁路肇庆新港疏港铁路。7. 1.3公路网络规划规划保持“一横一纵”高速公路,分别为广佛肇高速、珠三角环线高速(均已建成)。市管起步区规划形成“一横三纵”普通

33、干线公路网,分别为G321、S263、S260、S528-大沙至金利公路,可便捷联系周边城市功能区、产业园、港口等片区。7. 1.4内河航运规划市管起步区周边规划西江一级航道、北江二级航道以及绥江六级航道。7. 1.5航空运输规划市管起步区可以就近利用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2座国际航空枢纽。7.2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路网布局骨架干路系统(快速路+主干路)不小于1.5kmk2,集散道路系统(次干路+支路)不小于4kmk11r1规划形成“一横两纵”的快速路系统和“七横五纵”的主干路系统,干路网密度达到1.5kmk20综合市管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建议纵一路调整为快速路等

34、级。从控规总体路网结构来看,目前规划方案集散路网密度约为3.07kmkm2,部分片区集散型支路规模偏小,与干路系统不匹配。本次建议进一步优化加密居住、商业片区支路网密度,提升此类片区集散交通效率。2、交叉口渠化建议市管起步区道路交叉口渠化原则是主干路与干路(快速路、主次干路)或出口道设公交站的支路十字相交,进口道渠化2个车道,出口道渠化1个车道;次干路与干路(快速路、主次干路)十字相交,进口道渠化2个车道,出口道渠化1个车道,与出口道设公交站的支路十字相交,进出口道均渠化1车道;且考虑规划设计的远期指导性,渠化设计原则均以弹性路网按规划建成为前提。综合每类道路、每种交叉口的渠化断面排布,市管起

35、步区交叉口渠化车道设置与红线设置原则如下表。表进口道展宽长度道路等级展宽段长度(In)渐变段长度(ID)主干道8030次干道5020支路00当出口道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出口道展宽段应增加设置停靠站所需长度表7-2本次交通设计建议的出口道展宽长度道路等级展宽段长度(m)渐变段长度(m)主干道6020次干道4520支路30220当出口道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出口道展宽段应增加设置停靠站所需长度(建议30米)3、交叉口机动车道转弯半径结合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的交叉口红线转弯半径要求,建议市管起步区道路交叉口红线转弯半径设置原则如下: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道路转弯半径取20米;次干路与主干路、次干路相交,道

36、路转弯半径取15米;支路与主次支路相交,道路转弯半径取15米。表7-3交叉口机动车道转弯半径推荐建议表路口类型宜取车速值宜取转弯半径宜取转弯半径(含大车通行)主、次干路路口201520支路与主次干路路口151015支路之间的路口1510154、各节点具体改善方案(1)鼎湖莲花-富溪市管起步区结合道路等级、道路功能以及交叉口周边用地条件,参考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等国家规范,对鼎湖莲花-富溪市管起步区道路交叉口共计渠化44处,其中主主相交渠化12个,主次相交渠化22个,次次相交渠化10个。(2)四会大沙市管起步区结合道路等级、道路功能以及交叉口周边用地条件,参考城市道

37、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等国家规范,对四会大沙市管起步区道路交叉口共计渠化30处,其中主主相交渠化5个,主次相交渠化14个,次次相交渠化11个。7.3 公共交通规划构建“四个层次、四级线网”+特色补充的公交网络,建立一个服务便捷、运行高效、覆盖广泛的公交网络。具体公交线网结合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四会城区公共交通规划以及市管起步区用地开发时序,有序灵活布局调整。表7-4四个层次+特色补充方式功能定位通道选择快线服务于长距离的组团间出行和跨区出行具有线路长、站距大、速度快、直达性强等特点允许进入快速路,以主干路为主干线服务于区内出行或中、长距离的跨区出行主要在主干路、次干路运

38、行支线服务于区域内中、短距离出行主要在次干路、支路运行微循环线为城市区域提供“最后一公里”运输服务主要在支路、街巷运行多样化线路满足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如旅游线、通勤线、夜间线、定制班线等7.3.1公交车辆发展规模建议至规划年,市管起步区公交车辆发展规模达到320标台。7. 3.2公交场站规划建议规划年首末站、枢纽站规模约为2.88公顷。规划年停车保养场规模约为6.12公顷,停车保养场可结合周边组团发展统筹布局。8. 3.3公交停停靠站发展建议市管起步区应重视公交停靠站建设,结合市管起步区内部干路网的新建和改造,视道路两侧用地性质,沿线公交停靠站尽可能采取港湾式停靠站。8.4 停车系统规划8.4.

39、1 公共停车场规划停车场6处,提供公共泊位1603个表7-5市管起步区公共停车场规划一览表序号设施形式面积(m2)泊位规模(个)1地面简易50962032地面简易53402123地面简易1225494地面简易62682505地面简易157956306地面简易64632583、路内停车场设施布局方案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要考虑区位和对动态交通的影响,重点解决供需矛盾特别突出的地区的停车矛盾。8.4.2 建筑物配建停车建议市管起步区停车配建应契合肇庆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中的相关规定。8.5 慢行系统规划1、日常慢行网络围绕主要公共交通站点、社区中心等“步行核”,依托主干路、快速路辅路打造“

40、七横六纵”的慢行主通道。慢行次通道主要依托次干路以及重要支路。慢行联络线主要服务于区内短距离出行,出行流量分散。2、过街设施布局路段过街设施的间距取决于三个因素:道路等级、用地类型、慢行强度。过街设施距重要节点如公交站、校门、社区及商场入口的最大距离不宜超过50m。表76主要干道设施过街间距建议用地性质/强度居住商业办公区域交通设施绿地工业和仓储用地高强一般高强一般次干路200250200300300300400主干路2503002503503504005007.6客运枢纽规划市管起步区布局有1个区域型客运枢纽一一四会综合客运枢纽。7.7货运交通规划1、货运枢纽布局规划市管起步区布局设置一个门户型货运枢纽一一肇庆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园(粤港澳大湾区(四会大沙)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园),一个区域型货运枢纽一一广东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园。2、通道布局建议依托市管起步区道路网、物流枢纽及产业布局规划,布局“三横三纵”货运通道。要求货运通道至少满足2条3.75米以上的大车道,缘石转弯半径达到15米以上,以满足货运车辆转弯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