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运用折叠叙事指导创意写作1.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58751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运用折叠叙事指导创意写作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运用折叠叙事指导创意写作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运用折叠叙事指导创意写作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运用折叠叙事指导创意写作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运用折叠叙事指导创意写作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运用折叠叙事指导创意写作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运用折叠叙事指导创意写作1.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用折叠叙事指导创意写作教学实录潘高峰【教学说明】九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写作任务是“有创意地表达”。对此,我先布置学生写一篇童话故事,作为课前学情检测。具体要求如下:送给青蛙的大海(注:2020年中考浙江金华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学生已读,材料略)一文中,如果青蛙醒来,发现大海的水干了,又会发生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个童话故事。作文收上来后,发现学生基本能使用拟人手法,场景描写也不错,但故事味道稀薄,经过统计,主要有两大问题:1 .缺乏想象力,多数学生依据线性思维方式构思,以“大海干了,于是青蛙兄弟决定去找大海”这一思路构思故事;2 .即便是找大海这一故事本身,在学生笔下的叙述也非常简单,基本

2、上是一路跋涉,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大海边这类励志故事。为改善这一状况,我思考着,在搜集文献研究过程中刘海涛介绍的“折叠叙事”法2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于是我尝试将折叠叙事作为写作学习元素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创意写作。【教学过程】师:(拿出一张纸)同学们看,这是一张白纸.怎样能使它由平面变成立体呢?生:折起来呗,这还不简单。师:(迅速折一个纸飞机)折叠,可以使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飞机。那么,折叠也可以让简单的故事变得立体化,更丰富。这节课老师就教给同学们一种使故事丰富曲折的方法一一“故事折叠术”。生:故事折叠?师:是的,就是把几个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故事折叠在一个故事中。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鲁迅的小说

3、一一故乡。请看PPT:主故事:回故乡变卖祖屋,遇见闰土和杨二嫂等人,由此引发感慨。折叠故事一:闰土看瓜刺猫。时间:二十年前,儿时。空间:海边碧绿的西瓜地。一个项带银圈的少年,手握一柄钢叉刺猗,并和我讲一些捕鸟、赶潮故事。折叠故事二:杨二嫂卖豆腐。时间:二十年前。空间:斜对门的豆腐店。擦着白粉,颈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终日坐着,被称为“豆腐西施”。师:同学们,这样的写法也称为“插叙”,但是如果把它看作故事“折叠”,就更能体现出我们设计组织故事的匠心。为什么在“回乡卖屋”的大故事里要折叠进这几个小故事呢?你认为作者是怎么考虑的一一生:形成对比。师:愿闻其详。生:这是对比的写作手法,以前的

4、小英雄与现在的木偶人对比。生:以前的“豆腐西施与现在的圆规对比。师:是啊,经过这样的折叠,不同时期的同一人物形成重叠,一个简单的线性故事变得丰富、立体了,每一个人物就都有了不同的侧面,这些侧面发生在不同时间空间中,原本距离遥远,被叠在一起后就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让读者体会到深深的悲哀。这,就是故事折叠的魅力!我们一起来学习。任务一:折叠时间我们回到青蛙的话题上,一起来写童话。老师提供一个故事框架,很简单:青蛙从冬眠中醒来,发现大海不见了,白鸽变成了“乌鸦”。该怎么折直,才能让这个故事变得丰富好看呢?提示一下,可以在主故事的基础上,折叠一两个先后发生的故事,把时间折叠一下,比如可以折叠回过去

5、,再折叠到将来。请参考如下表格,在横线上补充所想象的故事情节,进行构思讨论。情节依据故事框架,补充具体内容主故事开端青蛙从冬眠中醒来,发现大海不见了主故事发展青蛙哥哥病了,折叠故事一折叠过去白鸽告诉青蛙兄弟,自己是如何变成“乌鸦”的主故事高潮青蛙哥哥死了,弟弟远走他乡折叠故事二折叠又过了很多年,人们在惨痛的教训中醒悟,白鸽又重新飞上蓝天师:大家在折叠故事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折叠点”,也就是在什么场景下,两个故事会自然而然地衔接在一起。比如故乡中,“我”听母亲说“闰土要来”,于是立刻想起闰土的故事;杨二嫂的故事是当面见到她经母亲介绍而触发回忆的。所以,我们在写“青蛙与大海”的折叠故事时,需要设

6、计恰当的“折叠点”。请看下图: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过去的某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将来可能发生什么?先构思几个不同的故事,然后设计合适的“折叠点”把这些故事有机地串联起来。(学生跃跃欲试,展开热烈讨论,最终完成故事写作。)限于篇幅,仅呈现一篇习作的故事概要:青蛙在冬眠中醒来,大海不见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昧。不久,青蛙哥哥生病了。青蛙弟弟带着哥哥去找白鸽医生看病,到了白鸽家里,眼前却是一只“乌鸦”。“乌鸦”告诉青蛙兄弟,她就是白鸽。白鸽痛苦地告诉青蛙兄弟:一年前,森林里发现了石油,人们进入森林,砍倒树木,剖开大地,钻出浓黑的石油,留下了满目疮痍,而我也永远洗不掉这身上的污

7、油。青蛙哥哥,还是悲惨地死去了。青蛙弟弟埋葬了哥哥,逃离出森林。在另外一个世界繁衍自己的后代。它告诉蛙子蛙孙,总有一天,人们会幡然醒悟,会重新护理这片森林的O若干年后,青蛙弟弟的后代回到这片森林,又看到碧波荡漾的大海,白鸽又重新飞上蓝天师:对于折叠故事,大家有何认识?生:就是故事中镶嵌故事。师:“镶嵌”这个词用得好。主故事中镶嵌一个故事,一个故事里套入另一个故事。那如何“镶嵌”呢?生:回到过去,或者置换到未来。师:是的,但是要注意不同时段故事和主故事的联系,要找到“折叠点”。比如上面故事中,白鸽就是联系新旧故事的折叠点,青蛙则是连接现在和未来的折叠点。任务二:折叠空间除了时间上的折叠,还可以有

8、空间上的折叠。请根据下面的作文提示,继续写一个童话故事。青蛙醒来,发现大海干了,他们看到海底下面有一个大洞(教师提示学生构想不同空间里发生的故事,然后设计合适的折叠点将几个故事折叠在一起。具体过程略。)任务三:时空多重折叠除了时间、空间上的独立式折叠,还可以进一步将上述两种折叠组合在一起,写成更加复杂的折叠故事。(教师仍以青蛙故事为例,指导学生构想不同时间、空间里发生的故事,然后设计合适的折叠点。具体过程略。)成果展示学生兴趣浓厚,课后写出不少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兹录其一以飨读者。送给青蛙的大海青蛙兄弟居住在一个小池塘里,在它看来,这个池塘就是无垠的大海0但是,有一年,青蛙从冬眠中醒来,发现大

9、海干了,他们愤怒中到处寻找原因,是谁把自己美丽的大海偷走了。青蛙兄弟发现海底裸露着一个巨大的地洞。他们钻进了洞中,发现下面是另外一个世界个蚂蚁王国。王国中阡陌纵横,屋舍整齐,蚂蚁王国等级分明,蚁民们分工明确,井井有条,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青蛙兄弟刚好走到蚂蚁王国的国立大学,听到蚂蚁教授正在向蚂蚁青年学子讲授先辈们如何战天斗地、挖掘天空、迎来天水、浇灌家园的故事。好啊,原来我们的海水是这窝蚂蚁“偷”走的。青蛙兄弟大怒,在蚁窝里横冲直撞,踩踏蚂蚁无数。对于这群蚁民来说,这两个闯进的不速之客,简直是史前怪物,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整个蚁窝毁于一旦,蚁王国迎来灭国之灾。青蛙兄弟一阵发泄,并没有找回自己的大

10、海,最后只好悻悻然钻出地洞,望着龟裂的地面发呆.这时一只大象路过,它的长鼻子里装满了清清河水,正在玩喷水游戏。噗噗噗,一眨眼工夫,大海里便重新集满了海水。青蛙兄弟在大海中唱起了欢快的歌。多年之后,蚂蚁王国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我们的祖先藐视上帝,自以为蚁定胜天,挖天引水,结果触怒天神,引来灭顶之灾,我们蚁族从此对水敬而远之。多年之后,青蛙家族也有一个神奇传说:从前,我们的家园是一片大海,后来一度成为荒漠,我们的祖先大战盗水妖魔,终于夺回大海,重建美好家园,从此,我们蛙族过上了两栖生活。多年之后,象爷爷给象子象孙讲故事:从前啊,爷爷看到两只青蛙,失去了自己的水塘,灰头土脸,心里老大不忍

11、,就到河里吸了一鼻子水送给它们,它们马上给我唱了一首歌哈哈哈!(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启成学校310000)策略当前,能从“质”的层面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课并不多,缺少合宜的写作学习元素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潘高峰老师此课的成功在于他为学生提供了如下学习元素一一将故事时间和空间加以折叠,在故事中嵌套故事,编织出奇妙的故事。一旦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学习元素之后,创意写作就不再是一件玄妙莫测的事情,而成为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学习活动。一、写作教学需要学习元素“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一共识强调了教学内容的价值。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将其中那些“锚定”教学目标的关键性内容称之为“学习元素”。当下,课堂教

12、学最缺的就是学习元素。下面的场景我们是不是非常熟悉呢?在课堂上,老师指导全班同学“思考”,说:“现在,同学们,我知道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但是,我将给你们额外的时间去思考它。现在开始思考吧。”亚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话但他始终弄不清楚这种方法。老师似乎要求的是某项特殊的活动亚瑟上小学和中学时,数百次听到同样的要求:“不,这不是答案,你没有思考-现在思考!”于是,亚瑟感到有些内疚。显然,这种思考是一项他还没有学会的重要活动只要老师要求开始思考,他就振作精神,皱起眉头,挠头托腮,凝视空旷处或天花板,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已经开始思考了,思考,思考,思考(希望老师不要叫到我)”3写作教学与此相似。教师一直告知

13、学生要深入思考、要有创意地表达,却几乎不告诉学生:思考是什么?如何去思考?什么是创意表达?如何创意表达?这样的写作教学,笼统的要求多,而切实的路径与策略指导少。当下写作课堂中,教师把“立意要高,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角度要新”之类原则性要求作为写作教学内容,其实就是将写作课程的终端目标直接杆插于一节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注定会导致写作教学飘忽无效。此外,像提供范文,期望学生通过模仿,自我领悟;以考代教,以测试为手段代替写作教学这些教学行为,其病根多在缺少合宜的写作学习元素。写作教学缺乏“学习元素”,责任不在教师。因为我们的课程与教材在这方面也几乎是“家徒四壁”。写作学习元素的上位概念是课程标准层面的

14、“内容要素”,主要包括:在一定的学科领域中规定“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的知识、能力/技能”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要素在知识领域的开发不够充分.”知识点描述不具体、分量不足,且随机零星,没能充分兼顾与特定能力/技能”的匹配,导致特定的能力/技能”找不到对应的“知识。L4“写作学习元素”是课程内容具化为教学内容的产物,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所需的核心知识。开发合宜的写作学习元素,十分必要与迫切。上述实验课例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教师提供了故事折叠这一学习元素,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意写作水平。二、写作学习元素开发策略在语文教材中,“有创意地表达”这一目标下究竟有哪些内容?请看:有新意,有个性,不落

15、俗套让读者眼前一亮。教材中这段文字严格说来只有一些笼统的要求。在表述上也存在巨大断层一-只有一些宏观要求(有新意,有个性,选材要新颖),此外就是一些具体个例。但是,如何达成有新意、有个性”这样的目标?如何写出史铁生、冰心这样的文章?这时,原本应该提供若干学习元素以指导学生具体操作,教材却付诸阙如。因此,一线教师就面临一个艰巨的任务:开发学习元素。在这个意义上,语文老师说我即语文自有道理。开发写作学习元素有如下三大策略。其一,自上而下的演绎策略。就是将课标中的能力目标具化为明确的知识内容,将教材中较为空泛的表述细化为可操作的方法、策略。例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四学段的目

16、标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我国课程中尚无具体内容,而国外课程就具体得多5:学生知道自己所写文章的目的,并学习给不同的读者写作;面向不同的读者群而写作,例如老师、同学、学校或社区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想象中的读者;在修改时辨别作者与读者群之间的关系与熟悉程度,并随之调整写作的口吻。当然,我国教材中也有开发写作学习元素的范例。例如课程标准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这一目标,原人教版高中教材(实验修订本)就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写作学习元素:【想象】利用事物间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根据己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

17、现实生活的限制。【联想】联想方式:同向联想、反向联想。如何在写作中开展想象与联想?教材编者采用演绎式策略开发出如下三类写作学习元素:1.有关联想和想象的描述性知识;2.运用想象的具体策略;3.运用联想的具体策略。这些元素,就有助于想象与联想能力的培养。其二,自下而上的归纳策略。教师将本人或他人写作经验加以提炼,形成写作学习元素。例如要达成“内容具体充实”这一目标,需要怎样的学习元素?褚树荣老师如下课例堪称典范6。在写作课堂上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学生听完音乐并讲述个人感受之后,教师从自己的写作体验中归纳出三点策略:1.唤醒自己的人生体验;2.文化的介入;3.知人论世,触及作者的灵魂。这一课例的意

18、义在于:当课标中没有,教材中没有,一般写作学著作中也很难找到相关学习元素时,教师从个人的写作经验中“炼制”了以上三个策略知识。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对于他们写出内容具体充实的文章是有帮助的。其三,横向移植策略。学习元素还可以从其他领域中借鉴移植,以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例如从美术、音乐领域中借鉴“烘托”“合奏”手法;将文学领域内小说、童话、寓言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学习元素,例如刘海涛借助叙事学理论开发的学习元素延宕7o所谓“延宕”,就是当叙述流程进行到一些关联着叙述主旨和作品深层意蕴的叙述材料时,就应该放慢叙述节奏,加大叙述力量,大量铺排生活细节,使文本的叙述时间长过生活事件实际发生的

19、时间。制造“延宕”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铺排艺术时空相同的生活细节来重复关键性的叙述材料,二是叙述内涵相同但艺术时空不同的另一生活细节。开发写作学习元素,有助于使得笼统的目标落地,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创意叙事元素为达成九年级教材中“创意表达”这一目标,需要哪些学习元素呢?在写作知识开发还相对贫瘠的当下,这样的问题显然难以回答。但如果我们缩小范围,聚焦“创意叙事”这一领域,也许可以有所收获。例如,通过课例研究,我们可以提炼出创意叙事的三大学习元素。要素一:叙事转向。郑桂华老师有一个“让故事一波三折”的经典课例8。课例中的教学目标是“使故事引人入胜”。为达成这一目标,郑老师为学生提供的写作学习

20、元素是“叙事转向”。课例分为三个环节。【体验】郑老师通过古代故事中的祝寿诗让学生感受叙述中运用“转向”的表达效果。在祝寿酒席上,有人为老寿星祝寿,先说“这个婆娘不是人”,让众人大吃一惊,然后再说“九天仙女下凡尘”加以挽回,让人转怒为喜。后一句与前一句造成的语意预期形成反差,从而营造出跌宕起伏之效。【提炼】分析“三顾茅庐”故事,提炼确保故事引人入胜的妙招。郑老师带领学生围绕三请诸葛中刘备遇到的“困难”做文章,分析三顾的难度变化,理解三顾茅庐故事引人入胜的成因,最后提炼出三大知识要素:第一,要让它遇到障碍;第二,障碍要升级;第三,障碍要有变化。【运用】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上述学习元素改善自己的叙

21、事写作。课例关键点在第二环节。这一环节从“三顾茅庐”故事中提炼出三大元素:有障碍,障碍升级,障碍有变化。有了这些学习元素,使故事“有曲折,有波澜”就不再是镜花水月。要素二:双线交织。面对叙事类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同样是为增加“叙事文章的曲折感”,管建刚老师则开发了另一种叙事要素9:写作之前,要寻找故事的“曲折点”。你把“曲折点”找出来,把“曲折点”写详细,作文一定精彩。可是,我们的生活不是电视剧,很多故事真的没有什么曲折的地方。因为事件本身很曲折的,并不很多;内心感受的曲折,却是经常发生的。一旦有了寻找“内心的曲折”的本领,就能够双管齐下,写出曲折动人的好文章。管老师分解出两大叙事要素:“事件

22、本身的曲折点”和“内心感受的曲折点”。对于有趣的事件,不妨“寻找事件的曲折点”;如果事件本身“曲折”时,还有另一种“曲折内心感受的曲折。二者叠加,写出曲折有致之妙文便不再困难。要素三:折叠叙事。如果说,上述两种叙事要素主要着眼于增加线性故事的曲折度,那么,潘高峰老师的学习元素则致力于对多个故事的“重组”,是一种多维网状、立体化的叙事技巧。如果故事本身没有大起大落,如果故事没有强烈的戏剧性,作者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潘老师通过分析故乡一文的叙事技巧,提炼出“大故事穿插折叠小故事”的叙事要素,以此指导学生写故事。同时,潘老师还进一步具体化为“折叠时间、折叠空间、关注折叠点”等极具操作性的内容,如此

23、一来,创意写作就不再是一件玄妙莫测的事情。需要强调的是,潘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折叠叙事”这一学习元素时,并没有直接搬用刘海涛教授的理论,而是做了一番简化和转换工作:一是在表述上采用了学生熟悉的话语方式;二是设计了折纸飞机和故乡相关内容,这是基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所做的转化;三是减少了悬念设置、情节高潮等复杂叙事手法,简化了学习元素,更便于聚焦学生实际需求,便于学生学习。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01.2刘海涛.折叠式叙述,微文学创意写作方法J.微型小说选刊,2017(10).3文森特鲁吉罗.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M.顾肃,董玉荣,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7-18.4魏小娜.语文课程内容的建构:逻辑起点、内容要素和文本表达J课程嗷材教法,2015(8).5黄可心.向美国语文学习“读者意识”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8).6褚树荣.课堂里的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5(12).7刘海涛.叙事类文体的基本模型J.语文世界,2009(7/8).8郑桂华.“叙述一个曲折的故事”教学案例与分析J语文学习,2010(3).9管建刚.作文,寻找故事的“曲折点”J.小学语文教学,2011(4).(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200023)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