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61973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1我读了论语后,我知道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的意思是说:“学的知识要时常去复习的,不也很快乐吗?”单单这句话就不仅教会了我一个道理,还教会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呢!从前,老师教过的知识,我放学回家后从来都会自觉去复习,总以为自己脑子聪明,很轻松地在课堂上就能把这些知识全部记住.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到了即将段考的前几天,妈妈一检查我的作业和试卷,才发现我学的知识很多都没有巩固,有印象的东西并不多.在离段考的前几天里,为了能考出优秀的成绩,我被迫每天晚上“开夜车”很辛苦地补缺补漏到深夜,熬

2、到眼睛变成“熊猫眼”.导致严重睡眠不够,第二天起床晚了上学迟到,耽误上课.即使是这样,加班加点还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记牢.后来在段考时我果然吃了大亏,虽然很努力,但是考得并不理想,语文才80分.后来读了论语之后,我开始学会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学会了每天晚上对老师当天教的知识进行复习,知识不知不觉记得牢固了,学习变轻松了,期考成绩竟然提高到了90几分,我别提多高兴啦!论语教会了我一个绝好的学习方法,使我学得更愉快了.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说:“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记得小时候,妈妈买来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来,不让姐姐知道,想一个人独占.上学时,我经常担心:“

3、姐姐会不会找到我藏起来的牛奶呢?妈妈会不会发现呢?“当我读完论语之后,我主动地把牛奶拿出来和姐姐分享.妈妈也表扬我大方.论语教会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从此以后我做事光明磊落,越来越有君子之风.论语教会我的做学问、做人道理真的令我终身受用!这便是我读论语的宝贵收获.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2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一一论语子路第十三近日,我品读了一部国学经典论语,它是儒家思想代表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共同完成的一部智慧的精华.论语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思想襟怀,千百年来,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阅读完诸

4、多极富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言论与阐述,自然百感交集,收获了许多真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莫属“欲速则不达”这一篇了.我不但知道了这个成语的意思,而且自己也有过刻骨铭心的体会呢!日前,老师在班级考了一次试,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立刻奋笔疾书,做起了试卷.“快,速度”,心里想的全是第一个做完,忘了还要有质量.整个班级鸦雀无声,静的连一根针落地都听得见,偶尔听见那笔尖“飞舞”在试卷上的“沙沙”声.“啊!终于写完了!我把钢笔往课桌上一掷,身体往后一倾,背倚在书包上.时间不等人,“嗒嗒嗒”分钟转到了收卷的时分.“收卷!”我信心满满地交上了试卷.第二天,成绩出来了,“小明100分,小芳100分,小田95分”我急了,

5、怎么还没有自己的卷子.我自我安慰,也许后面也有高分插在那儿,可同时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考砸了!果然,我考砸了,一题5分,我才考了75分!那个75分是那么的刺眼,但它是我真实的写照,不去检查,怎么会考得好?不光要追求速度,同时需要注重质量,那就不会考得如此差劲了想想自己,不正是文中的那个卖橘人了吗?那样地急于求成,因小失大.同时,我从自己的“影子”中总结了一个道理,做事应该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目标前进.这就是论语的智慧所在,这就是孔子的睿智所在.每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却能折射出那么富有深意的哲理,让我们一起享受国学带来的智慧启迪和精神愉悦,让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大学生论语

6、读书心得有感3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精华思想.以前未曾学过论语,对它知之甚少.自9月份以来,由李华老师引领我们学习论语后,才了解到,悠悠华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源头竟然是论语.孔子是一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一位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锐利的智慧,打开了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使仁爱之心溢满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一条充满哲理芳香的坦途,让子孙后代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最简单朴素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在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读论语是一种享受.犹如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边上,细细品茗.仿佛论语的字字

7、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荡漾胸怀,足以洗涤冲刷你灵魂中的一切欲念.读论语是一次旅行.弥留在充满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间,感受儒家思想与仁义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包容与豁达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而深邃,不失为一次精神旅行.读论语是一种学习.在品读间,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在“仁的思维熏陶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仁义之花盛开在每一位贤士心中.于感悟中,学习修身治学之法,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论语是一场精神洗礼.让原本枯燥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

8、让原来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循循善诱的言语,那一段段平易朴实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浇湿了被快节奏生活带动下,一颗颗骚动的心灵.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4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

9、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

10、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

11、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椁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一一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12、.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有感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

13、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椁浮

14、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一一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

15、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