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之导入设计——以八年级《灯笼》《核舟记》《孔乙己》为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67115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之导入设计——以八年级《灯笼》《核舟记》《孔乙己》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学设计之导入设计——以八年级《灯笼》《核舟记》《孔乙己》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之导入设计——以八年级《灯笼》《核舟记》《孔乙己》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之导入设计——以八年级《灯笼》《核舟记》《孔乙己》为例.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设计之导入设计一一以灯笼核舟记孔乙己为例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状态。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可以有效把握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该如何导入一篇新课文呢?咱们不妨来看看以下几个优秀教学设计的导入。视频导入视频导入,就是用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视频进行导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视觉效应,烘托了气氛,增强直观感受,启动了积极的学习情绪。灯笼师:老师前两天去了百花洲,拍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视频。视频里有什么?预设:有很多灯笼。师:我们会发现凡是节日里,总会有灯笼的身影。灯笼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让节日的

2、气氛变得更加的喜庆。往前追溯,在尚未出现和普及电灯的时代,灯笼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手中点亮灯笼,可以指引人们回家之路;村口高照灯笼,可以慰藉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高挂灯笼,可以彰显主人地位权势。今天让我们走进吴伯箫先生的灯笼。点评:灯笼中用小视频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研究表明,学生对声光电组合的材料注意力远远高于文字表达。新课伊始,用小视频可以充分抓住学生注意力,通过关键提问,也可以培养学生多种信息交互下的筛选解读能力。情境创设好了,更需要在该情境下和下一环节的联结,以及思维发展的持续:同学们,细读课文,说说吴伯箫笔下描写了哪些场景的灯笼,和老师播放的视频场景有什么区别呢?核舟记师:一颗桃

3、核,能变成一件艺术品吗?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关于能否变成一件艺术品,下面这段视频会解答这个疑问。配:微雕视频师:多么神奇而瑰丽的艺术,一颗平凡的桃核,竟在人工的雕琢下变得如此生动精美。不过,视频中的画面转瞬即逝,你也许未能仔细观察这瑰丽的艺术。没关系,作为补偿,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核舟记,去感受这艺术的魅力所在。点评:核舟记中的微雕技艺不常出现于日常,很多学生甚至都未听说过这种技艺。所以这位老师先用一个问题“一颗桃核,能变成一件艺术品吗来炒热学生的讨论欲,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点燃了整个学习气氛。然后用最直观的视频来展现神奇的微雕技艺,展示微雅作品,就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从而变为对课

4、文中所描写核舟的期待,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就是在上课开始时提出与课文紧密相联学生又感兴趣的问题或事情,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绪。孔乙己师: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神工鬼斧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末,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点评:这位老师在导入时,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而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的形象创作方法,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