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军队文职)复习题(共五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67268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军队文职)复习题(共五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育学(军队文职)复习题(共五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育学(军队文职)复习题(共五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育学(军队文职)复习题(共五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育学(军队文职)复习题(共五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军队文职)复习题(共五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军队文职)复习题(共五卷)及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军队文职)复习题(一)(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元认知的涵义?元认知的作用有哪些?2、有价值的问题不一定符合选题要求。3、简要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4、简述课程实施的几种价值取向。5、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6、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针对我国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8、法国郎之万一万隆教育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试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0、说明道德教育几种模式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影响信度的因素有:被试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动机,注意力,持久

2、性,回答态度,焦虑等;主试者的态度,言语,暗示,评分主观性;测验情境方面的通风状况,光线效果,噪音等;内容与取样方面;时间方面即两次测验的间隔时间。(2)效度分析。效度是指测验的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特性的程度。内容效度,即指测验内容的适切性,测量所要测量特性内容的程度。系统检验方法有专家判断,再测,统计分析等。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检验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可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加以考察。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用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3)对题目的分析。包括两方面:质的分析。量的分析。对于题目的命题原则要体现测验的目的和要求,取材要有代表性,行文浅显,题意明确,各

3、个题目互相独立,不可互相牵连,不应对本题答案或另一题答案具有暗示性,应有正确确定的答案。也不要超出受测团体或个人知识能力的范围。同时对于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要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区分度高于0.4就是属于非常优秀的。一般来说,难度在0.5时,区分度最大,这一点从统计上可以证明。在一个测验中,并非所有题目的难度都是05,因为这样整个测验的区分度就不会太好,必须有一些较易的题目和较难的题目。两头难度的题目数少些,为正态分布最好。4、【答案要点】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1)忠实取向。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

4、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实现程度高,则课程实施成功;实现程度低,则课程实施失败。(2)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在相互适应看来,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相互适应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必然性。该课程取向的课程实施研究也主要探讨两个问题:借用社会科学中新的方法和理论以发现关于各种教育问题的详尽的、描述性的资料;确定促进或阻碍课程按计划实施的因素,特别是各种组织变量。(3)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这种取向

5、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即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该课程取向的课程实施研究的问题有:创生的经验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是如何创造这些经验r参考答案一、主观题1、【答案要点】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

6、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这就是元认知的作用: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即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元认知控制则是运用自我监视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即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因此,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对目前认知任务的认识、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2、【答案要点】正确。因为一个好的选题要同时具备以下要求:有价值、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7、、具体明确、可行。所以,有价值的问题可能不可行,也可能没有理论依据等。3、【答案要点】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要对以下特征进行鉴定:(1)信度分析。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一是用同一个测验重复测量某项持久的特性时,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即测量的尺度是否稳定,值得信赖,二是测验能否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而能提供关于所要测量的某特性的真实情况。在进行信度系数的计算时,必须认真考虑实际所求信度的类型,然后选择恰当的计算信度系数公式。通过再测信度,可以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优点是提供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缺点是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复本信度是先后对一组被试施测两个复本测验。当题

8、目数很多,又奇偶即同质,在没有复本的情形下想考察测验的信度时,通常是将受测者的分数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然后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称为分半信度。同质性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分数之间的一致性,而不是内容或形式的一致性。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的评判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是根据不同评分者对同测验所评分数计算相关。(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赞可夫的这条原则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部机制,要求学生理解的对象是学习过程、掌握知识的过程,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学习过程的特点和规律。(5)使班上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这条原则是前面四条原则的

9、总结,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以上五条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与整个实验教学论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密切的联系。以这五条原则为重要标志的实验教学论体系,是赞可夫首创的苏联发展性教学的第一例完整体系。7、【答案要点】(1)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是:从总体上看,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较好,能够符合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2)采取的策略:使得学生了解有关社会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每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都需要运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觉地练习才能形成,这是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创

10、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这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利用表扬和批评的武器,促使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所提供的榜样应和观察者的条件相近似,要有良好的声誉,并能显示出热情的态度和有教养的举止,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观察者产生模仿的意向。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各种有益活动使学生在有意练习中明确练习的目的与阶段要求,要不间断地进行练习,并且让学生知道练习的成效,及时给予强化与反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注意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

11、对立情绪;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8、【答案要点】二战一结束,法国的议会就组建了一个教育改革委员会,任命郎之万为主席,瓦隆为副主席。瓦隆认为法国教育体制没有民主,双轨制,一个是资产阶级的,一个是人民的,中等教育是按资产阶级的需要设的,应当彻底重新改造。他们在1948年正式向议会提交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是:(D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6项基本原则,包括社会公正、学科价值平等、方向指导和职业指导等;(2)实施618岁的免费义务教育,主要通过基础教

12、育阶段、方向指导阶段和决定阶段的?怎样赋予教师和学生权利以创生这些经验?课程资料、程序化教学策略、各级教育政策、学生和教师的性格特征等外部因素对创生课程有怎样的影响?实际创生的课程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隐性课程”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5、【答案要点】梁漱溟认为晏阳初的四大问题只是表面症状,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需探究内部病因。中国社会是个“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的社会,不同于西方和印度。而是惯于安分知足,遇事自求“调和折衷”。人类社会,将由注重物质转向注重人与人的精神,正与中国文化相合。但近百年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经济破产,尤其是礼俗蜕变,精神破产,所以中国问题是文化的严重失调。由于中国是个

13、“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内部不会因阶级对抗走进资本主义;同时西方也不希望中国走入。由于中国是乡村社会,文化的根子在农村,农村的破坏又很严重,中国的出路就唯有乡村建设,而“建设必寓于教育”“归于教育”。实施乡村教育必须借助于乡农学校。乡农学校由学长、学董、教员和学众组成。以“乡村领袖”为学董,众学董组成学董会,其最富德望者为学长,是乡农学校的领导;教员为受过训练的乡村建设者:学众为乡村中一切人。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兼为教育和行政组织,其组织原则是:“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一切政治、经济、武装自卫措施都通过乡农学校贯彻。乡村教育的开展必须通过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

14、育的合一,学校设儿童部、成人部、妇女部和高级部。乡农学校注重通过“精神讲话”巩固“旧道德”,接受“新知识道理”。6、【答案要点】赞可夫认为“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目的是促进学生“理想的一般发展”,这就是发展性教学的思想。所谓一般发展,一方面是对特殊发展(即数学、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发展)而言,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智力发展。一般发展包括智力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身体的发育等各个方面。赞可夫的“发展教学论”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大纲、教学法等几个方面,其中以教学原则最为重要。教学原则主要有五项:(D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难度”这一概念的涵义,一是指教材有需要克服的障

15、碍,二是指学生的努力。以高难度进行教学,旨在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并不是在于无限度的难。”难度的分寸”限于“最近发展区”。(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这条原则在赞可夫的教学论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是针对传统教学论形而上学地看待巩固性原则造成的进度慢、重复多的弊端提出的。高速度绝不意味“越快越好”,也有一个掌握分寸的问题,即根据能否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来决定速度。(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这条原则是对高难度原则的补充和限定,它要求高难度必须体现在提高理论知识的比重上,而不是追求一般抽象的难度标准。所谓理论知识,是针对具体的技能技巧而言的,指的是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

16、。断,而且应当为课程的改革服务,涉及课程改革的决策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设计决策:涉及终止、改变或维持某种课程;结构性决策:涉及改变课程的各种活动;实施决策:循环决策,了解改革的效果后,决定是否纳入课程,后者再次实验。CIPP的四个部分分别与之相对应:背景评价:确定课程计划实施单位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一般和具体的目标:判断目标是否已经反映了这些需要。输入评价: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对可供选择的各种课程计划所作的评价。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有三个目标,即为决策者提供反馈信息、预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点并为修订或详

17、细解说计划提供指引以及记录课程的实施过程,包括实施涉及的成本、参与者和观察者如何判定实施的质量等。结果评价: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帮助决策者决定是否应当终止、修订或继续课程计划。(5)差距评价。该评价模式由普洛沃斯提出。他认为学校在课程实践中,往往不是完全执行课程计划,而是会有所偏离。因此,如果只就各种不同的课程计划本身进行比较和评价是没有意义的。为此,普洛沃斯提出了差距评价模式,目的在于将设计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课程表现加以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作为改进课程的依据,并且决定是继续续课程计划,还是重复或终止课程计划。这一模式包括四个部分和五个阶段。四个部分包括:

18、确定课程标准;确定课程表现;对标准和表现进行比较;确定差别是否存在。五个阶段是:设计阶段:界定课程计划的标准,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所谓标准,主要包括课程计划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师生为达到目标所从事的活动。装置评价阶段:了解实际的课程计划内各种资源分配与原来设计的课程计划之间相互吻合的程度、具体的差距所在。过程评价阶段:检查课程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与预定的计划标准的差距。也就是了解课程计划的实施,即条件、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等是否与预期标准存在差别,能否产生预期的结果。成果评价阶段:评价课程的最终结果是否与预期标准存在差别。预期的最终目标是否达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

19、别是怎样的。(3)对义务教育后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设想;(4)对教育中注意学生的特点、采取小组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感等提出了要求。在战后初期的历史条件下,方案虽然没有实施,但提供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对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9、【答案要点】(1)目标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是泰勒,该模式一共包括了七个步骤: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目标的建立和表述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基础。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说每一个目标。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泰勒强调情境对于所要评价的行为应当是“诱发”而不是“要求”,即行为表现要真实自然。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泰勒注重记录行为方式的多样,书面测验中学

20、生的答案、作文、演讲、艺术作品等都是可以保存并且仔细评估的记录。确定评估时使用的计分单位。设计获取代表性的样本的手段,在此,泰勒主要强调要为评价建立真实可靠的样本。目标评价模式作为泰勒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产生过十分普遍的影响,这一模式也确实存在一定的科学性,而且清楚、明确、易于操作。但作为这一模式基础的行为目标本身以及对于预期的行为目标以外因素的忽视,导致了对这一模式的诸多批评,以致后来许多的评价模式正是在对目标评价模式批评的基础上形成的。(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在1967年提出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他认为,目标评价模式只考虑到原定目标的预期效应,忽视了非预期效应,而评价应当注重的恰恰

21、是课程的实际效应而不仅仅是预期效应。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评价重点从课程的预期效果转向了课程的实际效果。斯克里文对目标评价模式的批评是中肯的,但是完全游离于既定目标之外,评价将是不可想像的,其价值也将是没有保证的。比较能够令人接受的是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作为目标模式的补充和发展。(3)外观评价模式。斯塔克于1967年提出了外观评价模式。该模式也是在对目标模式的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斯塔克认为,目标评价模式忽视了教育的前提条件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在外观评价模式中,包括了三个重要的因素: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评价是以这三个因素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显然,这种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方

22、面,并且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信息纳入评价之中,这些都有它的独特优势。但在观察、描述和判断中容易带有主观性,因此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和可信。(4)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这一模式是由斯塔弗尔比姆等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课程评价不仅是对课程目标实现的状况作出判择、获得自己的价值观,必须要经历一个多环节的价值澄清过程,它包括了三大阶段共七个具体步骤:第一阶段是选择。它具体包含了三个步骤:一是自由选择;二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可能进行选择,以增加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三是对选择结果进行审慎而全面的思考,以产生出合于理性的价值观。第二阶段是珍惜选择。它包含两个步骤:即一是所选择

23、的价值观应该是他们感到喜爱和珍惜的,并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二是公开认可,把个人的选择向公众公布以求得公众的认同,不能羞于公开自己的价值选择。第三阶段是具体行动。该阶段包括两个步骤:即第一步是具体行动。该阶段包含了两个步骤:即第一步是将个人奉行的价值观体现到行动中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思想和行为的统一;第二步是反复行动,价值观的践行不是一次性的或偶尔的,而应是经常的、习惯性的,甚至最终形成某种道德生活方式。(4)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班杜拉和沃尔特斯等人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以刺激一反应的观点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扩大社会环境(如他人、群体、文化规范或风俗习惯等)如何

24、影响人产生某些习得行为的一种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模式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榜样示范。班杜拉认为社会环境对儿童品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榜样的示范学习进行的。父母、老师、同伴和其他成人等在儿童生活中无处不在,其表现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示范动作,对儿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强化作用,从而影响儿童。重视儿童自我评价。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儿童形成一定道德信念支配下的自觉地道德行为习惯。只有当儿童、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的标准要求内化自己的标准,并利用这些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节时,儿童才能形成较稳定的道德行为。(5)集体教育模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马卡连柯认为,

25、“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而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集体的力量。集体教育有以下几个原则: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指出:“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教育的基础。他说:“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的生命活力在于不停滞地前进。马卡连柯要求教师不断地向新的奋斗目标来刺激集体的活力。这种新的目标就是前景,是人们对美好前途的希望。在马卡连柯看来,前景教育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主要是针对还没有能力安排自己

26、未来长远的意向和兴趣的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近景将逐渐让位给中景和远景。近景、中景还是远景的实现,都应当起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作用。成本效益评价阶段:根据以上各方面的评价结果,从整体上评价课程计划与其他计划的异同和优劣。10、【答案要点】(D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KOhIber9,1927197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它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

27、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要以两难故事诱发儿童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实施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的具体步骤和要求是:首先,根据道德判断测量表测出学生道德发展已达到的实际阶段,并根据测试结果给学生分组;然后,再选择适当的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2)体谅模式:20世纪6070年代,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及其同事首创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以道德情感教育为主的体谅模式。体谅模式的方法是:运用问卷调查学生需要,确定道德教育目的。教会学生关心人和体谅人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和环境的教育作用。生命线课程的实

28、践。麦克费尔根据学生记述的“好事”和“坏事”,提炼出许多典型的人际一一社会情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生命线丛书以及学会关心的教师参考书。在生命线中,一方面,他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鼓励观察和理解言语信号中所表现的需要、兴趣和情感,提高学生估计和预测行为后果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加关心如何把影响人们决定的事实、思想、技巧、经验汇集融合,达到一种整体性作用,使道德决定与最充分的知识相结合,使知识和理论发挥应有的指导性;麦克费尔指出,这部分教材和教学策略有如下要求:教材要具有情境性;这些情境来自青少年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描述;情境的叙述简明扼要,使学生可能根据各自的切身经历补充情境的细节,从而调动

29、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问题一般涉及做而不涉及理论性问题:列出的事情是没有固定结局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下去。(3)价值澄清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斯等人,其主要思想在拉斯与人合著的价值与教学一书中有比较系统的论述。论影响的广泛性,价值澄清理论远不及科尔伯格道的发展阶段理论,但是它可能是当代西方价值教育方法的最为典型的代表。价值澄清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指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价值观的形成。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儿童要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教育学(军队文职)复习题(二)(总分100分.考试

30、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简述骑士教育过程的三个阶段。2、简述个体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墨家的“素丝说”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主要作用。4、学生的品德不良是因为社会风气败坏造成的。5、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6、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7、在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8、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9、简述亚里士多德有关灵魂问题的论述。10、请结合教育史,分析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形成的标志。4、【答案要点】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1)因为,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中,客观原因有:家

31、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关,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育者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当,都可能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从而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恶化。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总体看,我们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德健康成长的,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2)主观原因有: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

32、和法制观念淡薄:不良品德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错误或无知常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分不清是非、善恶,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总之,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的是从认识开始的,有的是从情感、意志开始的,有的则是从行动开始的。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品德不良的学生缺乏道德情感,他们往往是爱憎不分,好恶颠倒。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因此,把原因只归为社会一个方面是有失偏颇的。5、【答案要点】教育研究成果表述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D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它所阐述的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33、,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然而,所谓创新,也并不是说一篇论文从头到尾都要新,但要有一些新的开拓,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创新必须建立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要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责料来证明科研成果;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无论是立论还是分析、论断,都要恰如其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主要在于如何选材。选材不是按研究者的主观愿望任意“裁减”取舍,而应符合以下要求: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层次。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

34、材料。r参考答案一、主观题1、【答案要点】骑士教育是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的贵族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

35、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2、【答案要点】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等,其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个体因素在个体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学校、环境和遗传素质只是为个体提供了外在条件,这些条件能否发挥作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最终完全在于个体自己;(2)个体因素起着最终的定向、动力和基础作用;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筛选、过滤和改造的机制作用。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需要、兴趣、目的等倾向性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当外

36、界环境和教育符合人的需要、兴趣和目的时,人会积极接受这种外来影响,并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决定“同化”或者“顺应”,从而导致心理结构的变化,实现教育影响预期的结果。否则,他就会采取消极的态度,抵制这种教育影响。(3)个体因素缺失或丧失发展的内在性,则会造成个体发展的被动性、外在性和异化,最终阻碍个体的发展。3、【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墨子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先天形成的,生来的人性如同待染的素丝,下什么染缸,就成什么颜色的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必须慎其染,他从人性平等立场

37、出发去阐述教育作用,较之孔子的人性论在社会意义上更进一步。很明显这是一种“外发论”,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片面性。题目中的说法是正确的。与,学生主体作用、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2)谈话法。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谈话法也是一种历史悠久、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特点是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注意力和兴趣。(3)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磋商,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既可以是整节课的

38、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讨论:既可以是全班性的,也可以是小组讨论。运用讨论法,学生都参与其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培养钻研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4)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以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实验法是自然科学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实验法最大的特点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眼看、鼻嗅、耳闻,从事实践活动。(5)实习作业法。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进行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实习与练习、实验一样,都是为了运用知识于实际,但实习的实践性、独立性、创造性更强,能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

39、识。(6)练习法。练习法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练习的种类很多,按练习的目的可分为预备性练习、训练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根据练习的内容有心理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和行为习惯练习。按练习的形式又分为口头和书面练习、问答和操作练习、课内和课外练习。练习法的特点在于,技能技巧的形成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练习具有重复性。(7)参观法。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场所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现象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所学知识。一般分为学生学习新内容前的预备性参观,学习新内容过程的并行性参观,以及学习新内容后的总结性参观。参观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去领会所学的内容,扩大学生的

40、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9、【答案要点】他在论灵魂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个部分: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分为两种部分。所以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这三部分相应于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灵魂。在灵魂的三部分中,植物的灵魂与理性不相干,动物的灵魂即感觉的、欲望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性。使灵魂的三个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并存,人就成为人。他的灵魂论在教育理论上的意义在于:(1)人也是动物,不能不正视这一点。(2)人具有动物所不具有的理性,能够领导和控制欲望,若不能,则沦为动物。发展人的理性,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

41、任务。(3)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德、智、体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灵魂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因此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自持甚高,固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中发挥的做法也是不妥的。(4)语言文字精炼简

42、洁,表达要准确完整。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指忠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切忌浮华夸张。鲜明是指要点、要义或要据,要清楚明白。生动是指语言有文采,不生硬。6、【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D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低估遗传、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是不正确的。

43、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成熟、教育与个体实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7、【答案要点】在中国,“教育”一词确实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为“学”,“教”与“学”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词源。现代“教育”概念的词源来源于日文的翻译。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智,兴学育人,一些留日学生把日文中的“教育”和“教育学”一词翻译过来指称当时的“兴学”活动和理论。此后,“教育”一词就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

44、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8、【答案要点】(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又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讲授法是一种历史较长、使用范围较广的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控制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其弱点是单向的“传递一接收”形式,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创作的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中,把教育目的规定为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因此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本性,必须从最简单的要素开

45、始直到最复杂的事物,明确指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对于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及教育学的诞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这门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身的概念”,以获得科学的统一性。赫尔巴特不仅论述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还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赫尔巴特还创办了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所有这些努力,最终使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科学大家族中的一员。赫尔巴特因此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

46、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总之,在这一阶段,形成了独立形态教育学的标志:在研究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在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在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在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当然,这些标志是在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它们与生俱来,不承认它是违反人的本性的,也是做不到的。(2)人又不同于动物,人具有理性,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

47、望,使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人让欲望肆虐,不听从理性的指导,人就降低成为动物。用理性引导、限制、指导欲望,人就上升为人。发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于动物的水平,上升为真正的人,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通过对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阐述,亚里士多德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他本人也在这方面作出示范,按照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把人分为三个阶段,并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渗透其中。10、【答案要点】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1)在1719世纪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

48、了一些新的措施,比如建立了一批新型的实科学校等等;(2)教育的发展催生了师范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欧洲陆续出现了一些教师讲习所或者在一些大学内增设师范课程,培养师资,促进了对教育深层次的思考;(3)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也使得许多学科包括教育学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成为独立的学科。与此同时,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们凝聚了好几代人的心血,总结了教育方面的经验,撰写出了一些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段历史过程中,一些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为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创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与其他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