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个人传记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67482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0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个人传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文言文阅读个人传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文言文阅读个人传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文言文阅读个人传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文言文阅读个人传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个人传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个人传记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4文言文阅读个人传记【学习目标】读懂类文言文个 人传记篇章解决高考题通过回顾课内经典 篇目,梳理重点文言现 象、文化常识235411 .培养学生对个人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 .回顾经典篇目掌握阅读方法3.学生总结梳理重点文言现象及文学常识总结阅读方法,熟练运用到高考题5.老师引导Pl顾经典篇目项目组展示任务成果回顾经典文章,整合阅读 思路老师重点点播疑难点,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梳理阅读方法,学以致用高考训练场【考点】虚词学习任务1回顾经典,梳理思路了解作者司马迁和屈原以及史记离骚的知识任务一回顾经典,梳理思路学习对比论证写作手法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 豫可以亡

2、身”的观点,培 养忧患意识正面论证:庄总得天下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刺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手法的运用。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做官治民的道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引出技艺任务二自主学习(一)文学、文化常识积累:1.作者作品(1)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抒情长诗离骚主要作品有天问招魂九歌哀郢等,汉代的刘向把

3、它们合编成了楚辞。2.文学文化常识(1)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了上至,下至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表(大事年表)、一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之

4、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2)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一般用以记述帝王及诸侯以外的人的事迹。(3)上称帝辔,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帝辔:号高辛氏,相传为古代炎黄部落联盟首领,商族周族都是他的后裔,“五帝”之一。齐桓:齐桓公,春秋前期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经

5、济,又在“尊王攘夷”的名义下“九合诸侯”,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汤:商朝的建立者。武:周武王,西周_王朝的建立者。3 .解题“屈原”,传记记载的对象;“列传”,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日列传。4 .“楚辞”与楚辞楚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楚辞: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后世诗歌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5 .班固,字孟

6、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6 .文学文化常识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余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30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汉书与并成为“前四史”7 .苏武传涉及的其他文化常识:(1)

7、肝脑涂地:形容死亡的惨状(2)假吏:临时充任使臣属吏。(3)斥候:侦察兵。(4)网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5)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四夷: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6)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7)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8)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9)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8 .欧阳修(IO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8、,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9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因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为“刘柳”。柳宗元能诗善文,其诗幽峭峻郁,清丽幽

9、怨;其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精炼生动,含意深刻,感情真挚,气势奔放。柳宗元重视诗文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该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柳宗元的很多作品都揭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主要作品:论说文天说封建论等,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等,赋梦归赋囚山赋等,诗江雪等。10 .文题解读“种树”,指种树的人。“郭橐驼”,指本文的主人公。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传”本来指传记,但实际上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记传文。11 背景探寻本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创作的。中唐

10、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增多,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贡,同时,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蔚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IL知识链接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和讽刺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情节有趣。语言作品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者物品。它的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言总是通过夸张、比喻的方式,使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给人们以智慧、启发、训诫,给丑恶者以无情的讽刺。寓言的内容多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对某种社会现象作出批评,或对某

11、个人有所讽刺和箴诫。它的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又总是集中概括了人类社会的某种现象,因而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学习任务3合作探究屈原列传节选(一)通假字1.犹离忧也2.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3 .人穷则反本4.靡不毕见5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原既细7 .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详去秦9.厚币委质事楚10.亡走赵,赵不内IL被发行吟泽畔(二)古今异义1 .国风好色而不淫古义:2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3 .颜色憔悴古义:印象4 .形容枯槁古义:描绘5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6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7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8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二)词类活用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

12、3 .谗谄之蔽明也5 .方正之不容也7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9 .蝉蜕于浊秽11 .时秦昭王与楚婚13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15 .故内惑于郑袖17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19 .上称帝售,下道齐桓21.怀王竞听郑袖,复释去张仪23.悲其志(四)一词多义今义:即沉溺于情欲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今义:行事古义:今义:无理狡辩古义: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2 .谗谄之蔽明也4 .邪曲之害公也6 .明道德之广崇8 .蝉蜕于浊秽10 .厚币委质事楚12 .秦,虎狼之国14 .举贤以自佐16 .外欺于张仪

13、18 .其后楚日以削20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22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24 .惠王患之1.闻:(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3)况草野之无闻者乎(2)无何,宰以卓异闻(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志:(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其志洁,其行廉(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4)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3 .直:(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 郭(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4 .疏:(1)王怒而疏屈平(3)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五)特殊句型1.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3)此不知人之祸也。(2)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4)与

14、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4)谏太宗十思疏(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4)离骚者,犹离忧也(5)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6)秦,虎狼之国(无标志)2.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是以见放(7)而自令见放为(9)竟为秦所灭(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3. (1)明于治乱,娴于辞令(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相王(5)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4.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4)方正之不容也(6)不凝滞于物(8)皆好辞而以赋见称(10)故死而不容(12)虽放流(2)楚诚能绝(于)齐(4)战于蓝田(6)天破楚师于丹淅

15、(1)莫不欲求忠以宜为,举贤以自佐。(2)何故怀瑾握瑜而且会见放为5. (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这这者乎(六)典句翻译1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译文: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文:3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译文:4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译文:5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译文:6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译文:7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译文:8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译文:(七)理解性默写1

16、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O2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3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4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5 .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

17、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6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7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O8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9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O10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OIL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

18、了自己的解释:,O12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O13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14 .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O15 .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16 .屈原“怨”的原由是“,9”17 .离骚的文风特点是“苏武传(一)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1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2 .置币遗单于:3 .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4 .其一人夜亡:5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6 .而收系张胜:7 .加以系保宫:8 .

19、乃幽武置大窖中:9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10 .副有罪,当相坐:IL复举剑拟之:12 .若知我不降明:13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14 .武复穷厄:15 .明年:16 .扶辇下除:17 .闻已更嫁矣:18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19 .子卿壹听陵言:20 .自分已死久矣:21 .匈奴诡言武死:22 .具自陈道:23 .如惠语以让单于:24 .谢汉使日:“武等实在。”:(三)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25 与旃毛并咽之26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27 信义安所见乎28 空自苦亡人之地29 法令亡常30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1 武父子亡功德32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3 .前以

20、降及物故IL稻其背以出血(三)古今异义(古/今)1.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今义:业绩。2.我丈人行也。古义:今义:岳父。3.欲因此时降武。古义:今义:相当于所以。4.且陛下春秋高。古义: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5.武等实在。古义:今义:诚实、老实。6.以货物与常。古义: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7.卧起操持古义:今义:料理,办理/筹划8.召诸贵人议古义:今义:尊贵的人9.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古义:今义:不幸运、失望10.兄弟亲近古义:今义:亲密,关系密切1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今义: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表示程度高。(四)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2.欲因此时降武/单于愈益欲降之/王必欲降武/宜皆

21、降之3 .反欲斗两主4 .何久自苦如此5 .天雨雪6 .空以身膏草野7 .轼乳乃得归8 .杖汉节牧羊9 .武能网纺缴,渠弓弩10 .惠等哭,舆归营11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12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13 .剑斩虞常已(五)文言句式1.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佣众数万2. (1)为降虏于蛮夷。(2)效死于前。3.(1)何以汝为见?(2)子卿尚复谁为乎?(3)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4)信义安所见乎?(5)何谓想坐?(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7)引佩刀自刺。(8)空自苦亡人之地。(9)忽忽如狂,自痛负汉(10)今得杀身自效。4. (1)绿王

22、者,昆邪王姊子也。(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5. (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4)绿王等皆死,虞常生得(5)劾大不敬(六)一词多义1 .使(1)数通使相窥观(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3)单于使使晓武2 .语(1)以状语武(2)如惠语以让匈奴3 .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3)恐前语发4 .辞(1)莫辞更坐弹一曲(2)我从去年辞帝京(3)召武受辞(4)何辞为(5)听其狱讼,察其辞(6)固辞不受5 .幸(1)幸蒙其赏赐(2)吾幸而得汝(3)幸可广问讯(4)缰立远视,而望幸焉(5)故幸来告良(

23、6)妇女无所幸6 .会(1)会瞅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单于召会武官属(3)会论虞常(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5)长风破浪会有时(6)适逢其会7 .因(1)君因我降(2)因厚赂单于(3)王者必因前王之礼8 .为(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2)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3)皆为陛下所成就(4)为降虏于蛮夷9 .及(1)事如此,此必及我。(2)前以降及物故(3)及还,须发尽白。10 .以(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2)汉亦留之以相当(3)空以身膏草野(4)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5)以状语武11.引(1)虞常果引张胜:(2)引佩刀自刺:(七)典句翻译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

24、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译文:2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译文:3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译文:4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译文: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今义: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函梁君臣之首6、抑本其成败之迹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忽微(三)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

25、者四应4、仓皇东出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C霜叶红于二月花2、其A与其所以失之者C其后用兵3、之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E之二虫又何知F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五)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智勇多困于所溺B其无忘乃父之志D其真无马耶B莫能与之争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而皆背晋以归梁2、智勇多困于所溺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六)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

26、之矣。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种树郭橐驼传1.识记字音硕()窥()伺 () 豚()辍()橐驼()偻()孳()蔚()勖()飨()2 .通假字(1)既然己,勿动勿虑(2)早缎而绪3 .古今异义词(1)不抑耗不然而已(2)若不可焉则不及(3)摇其本以观其正员第(4)即颦已(5)传其事以为官戒也4. 一词多义(1)故其培欲平,其土欲故暮去朝来颜色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安与项伯有故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三口断五匹,大人故嫌迟(2)及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固甚善,名我固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不如也,且为

27、之奈何5 .词类活用洒偻,隆然伏行名我固当且硕茂,早买以蕃早视而暮抚而木之性口以离矣非有能顼羊之也见长人者好烦其令凡长安豪富人为理湃及卖果者6.不知始何名故不我若也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然吾居乡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学习任务4高考训练场(一)故乡人号之“驼”驼业种树其第欲密小其肤以验其生枯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又何以学吾生而家吾性耶薮鸣而黎之文言句式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吾又何能为哉理,非吾业也而卒以祸强弱之辩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有力。夫

28、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辍其弱也。(选自唐.罗隐两同书)注释奉:尊重。此指陪衬。御:支配,此指显出。辍(ChU6):停。此指消除。文言知识“然则”及其他。“然则”在文言中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上文“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意为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又虽然”,相当于“虽(这么说),然而”,如“虽然,其事有本有原”,意为虽这么说,然而那事情还有本源。又,“于是”,相当于“在这个时候”,如“于是暴雨,人皆避之”,意为在这时候突然下雨,人们都躲雨了。思考与练

29、习1 .解释:夫宗金至2 .翻译:岂怯懦之谓耶?3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诸葛亮传略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注释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扰乱:动乱。

30、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刘琮:刘表之子。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吴会:吴国。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文化常识“九州”之说。我国古代历来有“九州”之说,意为中华大地由九州组成。但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上指冀(今山西一带)、兖(今河北一带)、青(今山东一带)、徐(今徐州一带)、扬(今长江下游地区)、荆(今湖北、湖南一带)、豫(今河南一带)、粱(今四川一带)、雍(今陕西、甘肃一带)。而吕氏春秋上有幽州而无梁州;尔雅上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上文所说的荆州与益州(今四川一带)是古代两大行政区划。思考与练习1 .解释:少逸殊量纳既拜2 .翻译:时人异焉;众寡而

31、无立锥之地权既宿服仰备3 .理解:“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之战。(三)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日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覆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日:“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静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呼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日:“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

32、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日:“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1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庄宗皆守以为刺史许:答应。B.周匝谒于马前谒:拜见。C.然当为我屈意行之行:走路。D.曝乞二州以报此两人愿:希望。2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他在胡柳作战,宠幸的伶人周匝被梁国人俘虏。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庄宗不仅喜欢伶人,而且又有伶人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够自己谱曲。C.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能和陛下共同

33、取得天下的都是些英雄豪杰忠诚勇敢的志士。D.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你说的话虽然是正确的,然而应当迁就我去做这件事。3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庄宗失败的原因是不听郭崇韬等人的劝告,一意孤行。B.庄宗为自己所溺爱的东西所灭。C.庄宗被伶人所灭。D.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B.课文伶官传序揭示的深度比本文更深,因为它总结了历代帝王成败的一般规律。C.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都揭示了同一主题。D.本文的语言史学味浓,而伶官传序文学味更浓。5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

34、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译文:(四)王檄字巨川,凤翔虢县人。檄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岁猾列、吴泰和中复下第诣网上书迨当世急务全主伴绐聿绡史&帅府寻用元帅高琪荐,授副统军,守涿鹿隘。太祖将兵南下,橄麋战三日,兵败见执,将戮之,神色不变,太祖问曰:“汝曷敢抗我师,独不惧死乎?”对日:“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债军,得死为幸!”帝义而释之,授都统,佩以金符。甲戌,授宣抚使,兼行尚书六部事。从太傅猛安率兵南征,所过迎降,得汉军数万,遂围中都。乙亥,中都降。檄进言日:“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虏掠,以慰民望时城中绝粒,人相食,乃许军士给粮,入城转臬,故土得

35、金帛,而民获粒食。又议:“田野久荒,而兵后无牛,宜差官泸沟桥索军回所驱牛,十取其一,以给农民。”用其说,得数千头,分给近县,民大悦,复业者众。猛安俾檄招谕保定、雄、霸诸城,皆望风款附,乃置行司于沧州以镇之。时河间、清、沧复叛,帝命檄讨之,遂复河间,得军民万口。驸马学秃恶其反复,欲尽诛之,檄解之日:“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羊何知哉!歼其渠魁足矣。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学秃日:“汝能保此辈不发反耶?”檄日:“可即移文保任之,俱得全活。时都城庙学,既毁于兵,檄取旧枢密院地复创立之,春秋率诸生行释菜礼,仍取旧岐阳石鼓列虎下。癸巳,奉命持国书使宋,以兀

36、鲁剌副之。至宋,宋人甚礼重之,即遣使以金币入贡。橄前后凡五往,以和议未决,隐忧致疾,卒于南。宋人重照之,仍遣使归其柩,葬于燕。(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6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撮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B.撮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C.械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D.撮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

37、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7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地方行政区划名。始于春秋时期,秦统一六国后,确立郡县制,县隶于郡。B.布衣,代指平民。“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平民终身只能穿布制衣服,不能穿丝绸衣服,所以“布衣”可代指平民。C.乙亥,干支之一,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戌”也属于该种纪年法。D.释菜礼,是我国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时的一种礼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拜师礼。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橄视死如归,得到重用。身为

38、金国副统军,他与元太祖激战三天,后兵败被俘,临死神色不变,言辞慷慨;元太祖欣赏他的忠义,任命他为都统。B.王橄积极进言,造福民众。他曾进言应对百姓施行仁义,禁止抢掠,又以有效的措施解决了百姓缺少粮食和耕牛的问题,使百姓得以恢复生产。C.王橄宅心仁厚,为民担保。驸马学秃认为河间民众反复无常,收复河间后想要将那里的人全部杀死,王械劝阻并立下文书做担保,使百姓得以存活。D.王械重视教育,为国捐躯。他曾修复在战争中毁坏的文庙学校;奉命出使南宋时,因议和未果多次往复于宋、元间,终因过度劳累,死于南宋。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城中绝粒,人相食,乃许军士给粮,入城转集,故土得

39、金帛,而民获粒食。(4分)(2)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羊何知哉!歼其渠魁足矣。(4分)10 作为元廷的使臣,王橄受到了南宋人的礼遇敬重,这种礼遇敬重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学习任务5总结梳理元系统思维助力文言文阅读一一个人传记类阅读技法中间: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传主结局、死后封赏-开头:简要介绍传主基本信息(姓名、籍贯、家庭)题1.4:文言文阅读个人传记(共10课时)日期1月15日课题文言文阅读散文游记教师田莉科目语文教学目标把握个人传记类文;阅读方法1的积累文言现象、文化常识、熟读成诵熟练应对高考教学重点学会阅读鉴赏个人传记类文言文教学难点学会阅读鉴赏个人传记类文言文教学课时10

40、课时陈述性知识点(1)字音字形(2)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3)课文背诵默写(4)文化常识程序性知识点(1)文言特殊句式(2)文言文语句翻译(3)文言文阅读文本内容理解与辨析元认知知识个人传记类文章往往要求同学们读出传主在个人品质操守方面的崇高高尚之处,或者品味其中蕴含的哲思。1培养学生对散文游记类文言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陶冶学生学生高雅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阳:回顾经典篇目阴:掌握阅读方法地:梳理重点文言现象、文化常识、阅读成诵3人:掌握个人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天:熟练应对高考生:回顾经典,梳理思路长:自主学习,夯实文学文化常识5化:合作探究,梳理重点文言现象收:即学即

41、练,模拟高考藏:点拨疑难点,总结方法教学过程屈原列传任务一回顾经典,梳理思路【教学导入】2分钟任务二自主学习(一)文学、文化常识积累:1.作者作品教师活动:1z+=-090,poewq 说明任务总纲时间:1分钟(1)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一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_散文家o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箝,被后世尊称为史迂、太史公、历史之父。(2)屈原,名一平字原_,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浪漫一主义诗人,代表作有抒情长诗_离骚主要作品有天问招魂九歌哀郢等,汉代的刘向把它们合

42、编成了楚辞。2.文学文化常识(1)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迂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_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_十表表(大事年表)、八书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_一百三十篇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

43、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_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2)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迂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一般用以记述帝王及诸侯以外的人的事迹。(3)上称帝辔,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帝学:号高辛氏,相传为古代炎黄部落联盟首领,商族周族都是他的后裔,“五帝”之一。齐桓:齐桓公,春秋前期_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经济,又在“尊王攘夷”的名义下“九合诸侯”,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汤:商朝的建立者。武:周武王,西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