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筑评价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68257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39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建筑评价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智慧建筑评价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智慧建筑评价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智慧建筑评价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智慧建筑评价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建筑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建筑评价标准.docx(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23DB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T-XXX-2024智慧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StandardforSmartBuilding(征求意见稿)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智慧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StandardforSmartBuilding(征求意见稿)DBJ50T-XXX-2024主编部门:重庆市建设信息中心批准部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XX年XX月XX日2024年重庆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度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项

2、目立项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渝建标准(2020)31号)文件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并在广泛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空间布局;5.建筑数据底座;6.智慧建筑性能;7.智慧应用场景;8.提高与创新;附录A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附录B智慧建筑评价表;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本标准由重庆市XXXX负责管理,重庆XXXX负责具体内容解释。在本标准的实施、应用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交重庆市建设信息中心(重庆市XX区X

3、X路XX号,邮编XXXXXX),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规程、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编单位:重庆XXXX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审查专家:前言1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53.1 一般规定53.2 申报与评价53.3 评价与等级划分54建筑空间布局134.1 一般规定134.2 控制项134.3 评分项195建筑数据底座265.1 一般规定265.2 控制项275.3 评分项316智慧建筑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6.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6.2 控制项错误!未定义书签。6.3 评分项错误!未定义书签。7智慧场景应用587.1 一般规定587.2 控制项587

4、.3 评分项618提高与创新708.1 一般规定708.2 加分项70附录A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79附录B智慧建筑评价表80本规程用词说明86引用标准名录871总则.o.为推动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建筑智慧化水平,规范和指导重庆市智慧建筑建设,统一智慧建筑评价方法和标准,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和资源利用面临着H益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重庆市政府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推动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智慧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来指导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实践。智慧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领域的融合产物,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5、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智慧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建筑和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此外,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等全球环境挑战的背景下,智慧建筑可以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手段,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符合政府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要求。重庆市制定智慧建筑评价标准,旨在推动智慧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和节能环保能力,同时促进信息技术与建筑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评价标准将为智慧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推动重庆市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

6、。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新建智慧建筑评价和认定,既有建筑智慧化改造可参考本标准执行。1.0.3本标准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0.4重庆市新建智慧建筑评价和认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智慧建筑SmartBUikiiiIg在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建筑不再局限于智能建筑的时间维度,而是拓展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它的应用范围不仅覆盖使用者和管理者,还融合了认知计算和智能计算。与传统的智能化和智能建筑不同,智慧建筑的智能程度不仅以楼为单位衡量,而是需要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如街道交通流量、物流运转、能源调度和周边

7、服务等因素融合,形成一个绿色、低碳、宜居、便利的平台体系。通过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智慧建筑能够催生出更多已知和未知的需求和应用,从而实现了全新的建筑范式。智慧建筑不仅包括建筑的内部空间,如墙、地面、屋顶、门窗等,还包括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的外部空间,以满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样需求。2.0.2建筑物理空间BuildingPhysicalSpace是指涵盖了建筑物的实际构造、设施和环境要素的概念,包括建筑的外立面、结构、布局、室内设计、以及各项设备和设施。这一概念综合了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各种元素,以满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多样需求。具体而言,它包括构成建

8、筑内部的墙壁、地板、屋顶、门窗等元素,以及建筑物与其周边环境如树木、山地、水体、道路、广场等元素形成的外部环境。这些物理空间不仅提供了人们在建筑内外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还在实际建筑形态和功能组织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2.0.3建筑数字空间BuildingDigitalSpace代表了一种能够超越地理距离和时间限制,以促进非物理世界联系的数字环境,同时也为不同类型的数字互动提供支持。智慧建筑的数字空间是指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的虚拟领域。在这一数字空间中,建筑和设施能够与智能系统、数据平台以及云计算等相互连接,并实现高度互操作性。这些数字化的虚拟空间允许对建筑和设施进行智能化的

9、控制、监测和管理,从而提供智慧服务和用户体验。2.0.4建筑数据底座BuildingDataFoundation是指一种能够有效汇聚和关联建筑积累的大量数据的基础设施。这个底座包括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一体化管理,这些数据被视为数据资产,具有数据生产者、数据消费者和业务来源的可追溯性。数据底座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智慧建筑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数据消费需求,包括自助分析和数字化运营等。2.0.5智慧建筑数字化平台SmartBuildingDigitalPlatform借助BIM(建筑信息建模)、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数据采集、处理以及服务提供,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管理平台,具备信息集

10、成、资源共享、协同运营以及优化管理等多种综合应用功能。2.0.6智慧建筑操作系统SmartBuildingOperatingSystem智慧建筑操作系统(SBOS)综合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可视化等新兴技术,以深度适配智慧建筑应用场景为目标,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建筑领域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提供了建筑应用的集成和开发所需的统一网络开发平台、开发工具包以及开发接口等核心功能。SBOS升级了传统建筑智能管理系统(IBMS)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架构,不仅使建筑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管理,还天生具备开放性,能够连接整个建筑生态系统,跨越不同平台和品牌,高效地与最新的智能化系统和行业应用无缝对接。此外,SBOS还

11、能够根据建筑管理模式或业态的变化进行动态优化,从而增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0.7智慧建筑性能SmartBuildingPerformance是指建筑的整体和各个组成部分在运行和使用中表现出的效能和能力,这些性能是由建筑的特性所决定的。智慧建筑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建筑和设施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旨在提高建筑的效率、可持续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提供更智能、便捷和高品质的使用体验。优化和提升智慧建筑性能有助于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建筑的效率和舒适性,创造出绿色、低碳、健康、舒适、安全、具备韧性的宜居和适宜业务的生活环境,以满足居住者和用户的需求。2.

12、0.8绿色与低碳GreenandLowCarbon指的是采用高效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和碳排放降低等策略,以实现建筑和设施的环境友好和节能目标。智慧建筑可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在实时能源需求的基础上自动调整能源消耗,以降低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碳排放。2.0.9健康与舒适HealthandComfort指的是建筑内外环境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和工作体验,以满足居住者和用户的需求。通过智能室内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智慧建筑能够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良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自动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2.0.10安全与韧性SafetyandResilienc

13、e指的是建筑物和设施对各类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抵抗和适应能力。智慧建筑可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建筑的安全状态,及时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事故风险。同时,智慧建筑可采用韧性建筑材料和设计,提高建筑的抗震、防火、抗风等性能,增强建筑和城市系统的抗灾能力。2.0.11服务与高效ServiceandEfficiency指的是通过智能技术,为居民和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和便利。智慧建筑可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测,以方便居民对建筑设施的控制和管理。同时,智慧建筑也可以通过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优化交通流动,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14、2.0.12智慧应用场景SmartBuildingUseCases/Scenarios智慧建筑是基于现代科技和物联网技术的新兴建筑范式,它采用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具备智能化、高效性、舒适性等特点。智慧建筑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商业、住宅、教育、医疗、城市等多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便捷和舒适的可能性。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智慧建筑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及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条文说明,基本规定是智慧建筑顼目的总体基本要求,每个章节的般规定是每类指标的原则性要求,不纳入具体评价工作中。本标准按照国

15、家和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主要根据重庆市数据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府发(2021)42号)、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120/92022李。(渝府办发(2019)66号)研究制定。3.1.2 设计评价方法为审核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竣工评价方法为进行现场检测和对竣工文件及竣工图纸进行审查。3.2 申报与评价3.2.1 申报智慧建筑应符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管部门规定的申报条件,申请评价方应按照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管部门有关要求提交申报材料。3.2.2 评价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和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组织评价专家,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申

16、报书、设计方案、图纸、报告、文档等资料进行审查与现场考察,并根据本标准技术条文评分。3.3 评价与等级划分3.3.1 评价智慧建筑评价指标由4个一级指标、20个次一级指标、115个二级指标组成,智慧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3.1所示:I .他规划ha H功健4H4# MrHlXL塞反崖”rZl 么 Hl &L空内环境* rrt9yfR 9&WOL通信谀施网 JiCXtC7iT和rM共享空间J-JrZxlhHirLJ卜仙IHisq L公共IB务E0 W Ixie =WKWW_FabUtaIL无找H域网_Fat7ft敏森交换的脚共享交换II-国卜采施力 果集接11 I-J治严交换接UL数一治用体系

17、I-檄接入卜-H=价J-Ia私管理I-女全技术描俺卜物理安全1-II-数森安全应用安全-1L(熊信安全权限管理一U=I-新川密码J-安全检代利IS测-L(RS私保护LF一基础功能要求卜业务功能要求 茶校集成要求I-一建筑虢效监管察统一供配电系故1 心怀 R8M*WJ MHi供I攻与之调系统皆施W R*j控制4WSt用水一可再生.能源利川与智碟扑放监测管理系统l-狎施必陋技术应用1 Miit PBEmmr-有需气体Ia测空气质费监赛光环境监沟热湿环境说湿僮 监控一嗓声监m水防在线监潴L祝顿监控系统一其他安全监制原快Ji!)AI IfXVl-I入自报警系统一停下普理*wm一W3iM发恸上曲分4W一

18、建笊电力安上监控JWMa 部一入我报It一Mtsawnteifffl倭的性维护/-数字化货产管理系恢位泡性维护一宣传与展示运解知识库与。家系一管网漏投曲慕统L择作系统J A&*点结 曲数据来栗他国J lMAVt GlCriteI出川场景探作系统一an:级加布建筑设各综合忏理与能效优化机房色集均化IT系狡悭依水f监测建笊破押放数字化管理af.jp!i7rfiflHl能使空间场展应用一化综合安防管道应由响应U联动检理钟Itii行公共安全RIU.报与信息宣传公共公务声会智fli堆管珅共享一务自I.代代泊车彘皖个性化应川场/图331智慧建筑评价指标体系3.3.2 智慧建筑评价指标包括控制项、评分项和加

19、分项。控制项是智慧建筑必须达到的技术要求,任何一条不合格即认定该项目不具备智慧建筑的基本条件;评分项是智慧建筑建设的评价指标,以及对控制项提出更高要求的技术指标与应用;加分项是为鼓励智慧建筑技术、管理的提升和创新,列入的实现更高要求的技术指标以及创新性的技术应用。条文说明:本条说明控制项、评分项及加分项评价结果表述方法,控制项是必须达标的条文,评分项作为评价指标,由专家结合实际评价,根据赋值给出实际分值。3.3.3 智慧建筑控制项评价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加分项评价结果为是否获得对应分值。如无特殊说明,智慧建筑各指标的建设量应100%覆盖参评建筑。3.3.4 智慧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类

20、型如表3.3.2所示:表3.3.2智慧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类型表一级指标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类型建筑空间布局空间总体规划上位规划控制项策划方案控制项物理空间布局功能设置控制项建筑层高控制项室内环境控制项设备用房控制项通信设施控制项场景变化控制项共享空间评分项可变空间评分项开敞空间评分项公共交通站点评分项公共服务评分项全龄化使用要求评分项专用区域评分项物理环境评分项扩展方案评分项移动通信机房评分项智慧停车评分项数字空间布局BIM控制项GIS控制项AIOT控制项CIM控制项移动通信覆盖评分项数字景观评分项全过程数字化应用评分项BIM评分项CIM评分项建筑信息网络加分项虚拟空间数字模型加分项建筑数据底

21、座智慧建筑数字化平台智慧建筑数字化平台评分项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机房控制项光纤接入控制项通信网络控制项物联智能感知设施评分项数据机房评分项有线局域网评分项无线局域网评分项建筑物联网评分项数据采集采集范围评分项采集能力评分项采集接口评分项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控制项数据共享交换评分项交换接口评分项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控制项数据治理体系评分项数据接入评分项数据质量目标评分项数据质量评价评分项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控制项隐私管理控制项安全技术措施评分项数据安全评分项物理安全评分项通信安全评分项应用安全评分项商用密码评分项权限管理评分项隐私保护评分项安全检查和监测评分项数据服务基础功能要求评分项业务功能要求评分项系统集成

22、要求评分项数据机房加分项智慧建筑性能绿色与低碳建筑能效监管系统控制项电梯节能控制控制项建筑能效监管系统评分项供配电系统评分项智慧照明系统评分项供暖与空调系统智能控制评分项皆慈用水评分项电梯节能控制评分项可再生能源利用与智能控制评分项碳排放监测管理系统评分项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加分项智慧照明系统加分项皆慈用水加分项电梯节能控制加分项智能储能技术应用加分项综合节能策略加分项健康与舒适有害气体监测控制项空气质量监测评分项光环境监测评分项热湿环境(温湿度)监控评分项噪声监测评分项水质在线监测评分项有害气体监测评分项有害气体监测加分项安全与韧性视频监控系统控制项出入口控制控制项其他安全监测系统控制项视频监控

23、系统评分项出入口控制系统评分项入侵报警系统评分项停车管理评分项安防管理评分项智慧消防评分项建筑与结构安全监测评分项建筑电力安全监控评分项其他安全监测系统评分项系统联动评分项入侵报警加分项停车管理加分项安防管理加分项建筑电力安全监控加分项服务与高效健康建筑性能评估评分项预防性维护/预测性维护评分项数字化资产管理系统评分项运维知识库与专家系统评分项宣传与展示评分项管网漏损监测加分项智慧应用场景系统一致性操作系统控制项操作系统一致性评分项数据采集范围评分项数据质量控制评分项应用场景操作系统一致性评分项绿色与低碳建筑设备综合管理与能效优化控制项机房绿色集约化控制项建筑设备综合管理与能效优化评分项机房绿

24、色集约化评分项IT系统能效水平监测评分项建筑碳排放数字化管理评分项建筑设备综合管理与能效优化加分项机房绿色集约化加分项健康与舒适建筑综合环境监测预警评分项人员综合健康管理评分项智能空间场景应用评分项建筑综合环境监测预警加分项人员综合健康管理加分项安全与韧性一体化综合安防管理控制项智慧通行控制项一体化综合安防管理评分项应急响应与联动管理评分项科一通行评分项公共安全卫生上报与信息宣传评分项应急响应与联动管理加分项智慧通行加分项服务与高效公共服务管理控制项智慧运维管理控制项共享服务控制项公共服务管理评分项智慧运维管理评分项共享服务评分项公共服务管理加分项共享服务加分项自主代客泊车系统加分项个性化应用

25、场景个性化应用场景加分项3.3.5 智慧建筑评价表中,“在为参评项,“O”为不参评项。3.3.6 智慧建筑评价指标总分值P为评分项和加分项得分总和,其中,评分项满分为100分,加分项满分为10分。具体得分值按式3.3.1计算:P=w1Qi+w2Q2+w3Q3+w4Q4+Q5(3.3.1)其中:Qi、Q2、Q3、Q4为各类一级指标下,建筑空间布局、建筑数据底座、智慧建筑性能、智慧场景应用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百分制);Q5为加分项的实际得分值,当总分大于10分时取10分;Wi、W2、W3、W4为各类一级指标权重,按表3.3.4取值:表3.3.4智慧建筑评价指标权重表一级指标权重wn(%)建筑空间布

26、局Wl15%建筑数据底座W225%智慧建筑性能W335%智慧应用场景W425%条文说明:本标准考虑到建筑空间布局、建筑数据底座、智慧建筑性能、智慧应用场景等四类指标的聿要性、实施技术难度、建设成本不一致,综合给出四类指标的权重,以满足建筑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权重分布。计算总得分值时引入权重W/、卬2、卬3、卬4。卬/。八卬2。2、卬3。3、W4。4中Ol、。2、C3、0_4满分均为100分,卬八W2、W3、W4参照表3.3.6取值。以WQJ的取值方式为例,Q即为建筑数据底座一级指标中各二级指标实际所获分值的总和,卬/为10%。5满分为10分,无权重,当加分项各二级指标总和不大于10分,实际得分值

27、即为加分项实际所获分值的总和;大于10分,实际得分值即为10分。3.3.7 申报项目必须满足本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各类指标的控制项规定。3.3.8 智慧建筑分为IA级、2A级和3A级。智慧建筑星级由建筑评价总分值P确定,P不应低于60分。智慧建筑评价总分值与等级对照表如3.3.5所示:表3.3.5智慧建筑评价总分值与星级对照表评价总分值智慧建筑星级60分70分(不含70分)IA级70分-80分(不含80分)2A级80分及以上3A级4建筑空间布局4.1 一般规定4.1.1 智慧建筑空间布局时应统筹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协同,拓展空间边界,提升空间价值。条文说明,智慧建筑的i殳计需要同时考虑物理空间(实

28、际的建筑结构和环境)和数字空间(虚拟的数字信息和技术系统)能相互协同工作,包括将数字技术融入物理建筑以提供更智能的服务和功能。空间边界不仅限于传统的建筑空间界限,还要考虑数字技术加何扩展建筑的功能和可能性,可以包括与周围环境、其他建筑、城市基础设施等的连接,以创造更大范围的服务和互动。智慧建筑的设计目标是通过整合物理和数字要素,提高建筑空间的价值,这包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节能、安全、可维护性等方面的增值服务。4.1.2 智慧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且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条文说明,在评价智慧建

29、筑时,需要考虑建筑的场地选址和布局,这包括选择地理位置,考虑土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以确定建筑的合适位置。建筑布局应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进行合理设计,这包括考虑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大!素,以及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和海洋。建筑的布局应考虑并充分利用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和声环境等因素,这意味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利的环境影响,同时最大化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4.1.3 智慧建筑空间布局应符合项目所在地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规划要求。4.2 控制项4.2.1 建筑空间布局控制项内容涉及空间总体规划、建筑物理空间、建筑数字空间。4.2.2 建筑空间总体规划控制项内容详见表4.2.K表4.2.1

30、建筑空间总体规划评价控制项明细表序号二级指标评价内容设计评价竣工评价1上位规划智慧建筑空间布局应符合项目所在地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规划要求。2策划方案1)应全面分析建筑空间的综合价值及其设施设备空间配置基本要求;2)应统筹周边智慧建筑相关设施设备共享潜能,制定设施设备共享方案;3)应结合建筑属性和项目定位,突出智慧建筑空间布局的个性化设计。条文说明:蓑4.2第7武智慧建筑的设计和布局应与当地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和政策一致,以确保建筑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和战略保持一致。这包括在建筑布局中考虑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规划要求,以确保智慧建筑在城市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有助于整体城市的可持

31、续发展。表4.21第2款智慧建筑空间布局前应综合人机交互、安全性、适变性、便利性、健康性、拓展性、能源效率、个性化等因素制定专项空间策划方案,作为智慧建筑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应该全面考虑建筑内部空间的各种用途和需求,以及所需的设备和设施,确保它们在设计中得到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地提供价值和效益。需要考虑周围其他智慧建筑的设备和设施,以确定是否有可能实现共享资源。如果有共享潜能,需要制定方案来确保资源的有效共享,以提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应该结合建筑的属性(如用途、功能、风格等)以及项目的定位,以确保智慧建筑的空间布局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和目标,鼓励在设计中强调个性化和独特性。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查阅

32、规划方案、设计文件、技术方案、建筑空间布局设计等相关文件。竣工评价查阅竣工验收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应含第三方测试报告)、建筑空间总体实施方案、智慧建筑运行报告等相关文件。4.2.3 建筑物理空间布局控制项内容详见下表4.2.2:表4.2.2建筑物理空间布局评价控制项明细表序号二级指标评价内容设计评价竣工评价1功能设置1)应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2)应根据功能分区制定空间多功能或多场景使用方案;3)应根据不同使用方案制定合理的空间流线布局;4)应同时符合各种使用方案对应的现行消防安全相关规范规定;5)应同时满足各种使用方案所需的设备用房布置要求。2建筑层高D应根据使用场景需要,综合考虑建筑使用功能、

33、视觉效果、机电设施、智慧设备安装和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建筑层高;2)室内净高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设计标准的规定,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净高均不应低于2.1m。3室内环境1)建筑布局合理,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2)应采取措施避免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室间。4设备用房1)中心数据机房设置应适度考虑未来建筑智慧设施拓展需求,且中心数据机房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50m1;2)中心数据机房应设置气体灭火的钢瓶放置空间,且钢瓶放置空间不应小于中心机房建筑面积的4%;3)每层建筑空

34、间内均应按需设置独立弱电间,且单个弱电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2114)应设置独立的运营商进线间,且建筑面积不应小于15115)应设置独立的建筑设备系统管理用房,房间面积应满足设备配置和人员值班需求,且不应小于30m,。5通信设施1)移动通信机房位置应根据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移动通信机房应远离强震动源、噪声源及电磁干扰场所不宜与变配电室贴邻布置。移动通信机房不应设置在易产生积水房间的正下方或贴邻设置。移动通信机房不应设置在多层地下室的最底层。移动通信机房的设置位置应便于设备搬运。移动通信机房应预留独立空调的室外机位置。2)通信接入机房的空间、管道容量及配电设计应满足多家

35、运营商平等接入的要求,且支持用户自由选择运营商。条文说明,表422第2册建筑空间布局时,功能设置应充分考虑建筑运营阶段的人性化需求和空间利用率要求。智慧建筑的空间功能设置需要注重多功能化,为使用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和体验。在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为不同使用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区域。例如,在商业区域设计时,可以设置多功能的展示区、交流区、休闲区等,为不同的商家和客户提供适宜的服务;在住宅区域设计时,可以设置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健身房、图书馆等,为居民提供各种社区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表42.2第2册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要求“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净高均不应小于Z

36、hnj袭422第4武智慧建筑设备用房设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标准GB50352-2019、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202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等相关标准的规定。同时,应满足本条规定。智慧建筑中心数据机房的面积测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设备数量和类型:根据设备的种类、数量、尺寸和重量等特征来确定机房的总面积。(2)空调和通风设备:机房内的设备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因此需要设置空调和通风设备,这些设

37、备的占地面积也需要计入机房总面积。(3)消防安全设施:机房需要安装灭火设备、烟感报警器等消防设施,这些设施也需要占用定的面积。(4)人员和通道:机房内需要有工作人员进出和维护设备,因此需要留出定的通道和活动空间,也需要考虑到人员的工作安全和舒适性。后续扩展需求:为了应对未来的扩展需求,机房的设计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在后续进行设备升级或扩容时,不需要大规模的改动机房结构。在测算智慧建筑中心机房面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来进行,以保证机房的合理布局和良好的使用效果。同时,还需要根据地方相关规范和标准来确定机房的设计和建设,以确保机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常,弱电间网络机柜尺寸为60OmmX

38、600mm,四周散热距离和操作空间最小尺寸按40Omm考虑,则弱电间最小使用面积约L96m本条按照建筑面积规定,规定弱电间最小建筑面积为2户。虽然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第8.119条中明确了“强电和弱电线路,宜分别设置竖井。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强电和弱电线路应分别布置在竖井两侧,弱电线路应敷设于金属槽盒之内”,但由于智慧建筑中弱电系统线路较多,因此本条规定了强电间和弱电间应独立设置。对F中心数据机房最小面积的规定,按照8个IoOOmmXlOOomm服务器机柜,加上周边操作空间、散热空间、UPS电源、精密空调、操作台等辅助设施,占用空间合计约5011f运营商进线间按照三

39、大运营商、每个运营商5Of的最低要求设置。如果进线间面积不足,可能导致运营商的5G交换机无法部署,造成建筑内无法实现5G信号全覆盖。袭423第5费智慧建筑移动通信设施的建设方案应结合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网络覆盖需求及建筑物结构等条件,由电信业务经营者与建筑物建设单位协商确定,进而结合移动通信设施建设方案同步配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智慧建筑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应符合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i殳施工程技术标准GB5I456中相关强制性规定。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

40、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通讯业务经营者包括移动、联通、电信、广电、本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及其他运营商。接入机房至少应满足3家通讯运营商的接入。评侨方法:设计评价杳阅规划方案、设计文件、建筑物理空间布局图等相关文件。竣工评价查阅竣工验收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应含第三方测试报告)、智慧建筑运行报告等相关文件。4.2.4 建筑数字空间布局控制项内容详见下表4.2.3:表4.2.3建筑数字空间布局评价控制项明细表序号二级指标评价内容设计评价竣工评价1BIM1)项目设计、施工阶段依托BlM项目管理平台和BIM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在勘察、设计、生产、施工、交易、验收等环节的有效传递和实时共享。2)

41、搭建三维数字李生建筑模型,精细度达到重庆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DBJ50T-281-2018的CL500标准。3)建筑设备、空间、设施有统一的编码体系。2GIS1)搭建小区红线范围内城市供排水、道路、市政管网、消防系统、海绵城市等城市基础设施三维数字挛生模型,且与红线外有相应的对接。2)GlS数据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元数据,定义数据集成和互操作性标准。3AIOTI)具备AIoT专用传输通道。2)融合各专业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数据,支持物联网感知数据动态汇聚与运行监控。3)实现对建筑能耗、气象、交通、城市运行相关指标检测数据的读取与统计、监测指标配置、预警提醒、运行状态监控、监控视频融合

42、展示等功能。4CIM1)CIM平台应提供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GIS数据、BIM模型或其他三维模型数据汇聚的能力,实现模型检查入库、版本管理、模型轻量化、模型抽取、模型比对等功能。2)CIM平台应提供丰富的开发接口或者开发工具包支撑智慧城市各行业ClM应用。条文说明:表423第1款在智慧建筑项目中充分利用Bl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借助BlM项目管理平台和BIM数据中心,以确保数据和信息在项目的不同环节中传递和共享的高效性和实时性。通过充分利用BIM技术和相关平台,项目能够在不同阶段实现数据和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实时共享,从而提高项目的效率、质量和成功实施的可能性。这对于智慧建筑的规划和执行至关重要,有助于确保项目各个方面的协同工作,从而实现更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建筑。根据重庆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DBJ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