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75188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一)发病机制HIV对CD4T淋巴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等)有特殊的亲嗜性。根据HIV株对不同类型细胞的亲嗜性,可将之分为嗜T细胞毒株(X4型)、嗜巨噬细胞毒株(R5型)和双嗜性毒株(X4R5型)。R5型病毒通常只利用CCR5受体,而X4型和X4R5型病毒常常同时利用CXCR4、CCR5和CCR3受体,有时还利用CCR2b受体作为辅助受体。1. HIV进入细胞和复制的过程Hl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包括第一受体(CD4)和第二受体。HIV-I的外膜糖蛋白gpl20首先与第一受体结合,然后gpl20再与第二受体结合,gpl20构象

2、改变,与gp41分离,最终导致HIV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HIV进入人体后,在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约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份。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HIVT感染人体后,选择性的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病毒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形成cDNA,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形成双股DNA,在整合酶的作用下,新形成的非共价结合的双股DNA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这种整合的病毒双股DNA即前病毒。前病毒被活化而进行自身转录时,病毒DNA转录形成RNA,一些RNA经加帽加尾成为病毒的子代基因组RNA;另一些RNA经拼接成病毒mRNA,

3、在细胞核蛋白体上转译成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合成的病毒蛋白在内质网核糖体进行糖化和加工,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产生子代病毒的蛋白和酶类。Gag蛋白与病毒RNA结合装配成核壳体,通过芽生从胞浆膜释放时获得病毒体的包膜,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不进展者三种转归。影响HIV感染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有病毒、宿主免疫和遗传背景等。2. CD4淋巴细胞受损伤的方式(1)直接损伤:HIV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细胞溶解或破裂。(2)间接损伤:受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中的HIV-env基因编码gpl20和gp41,使受染

4、的细胞表面有gpl20表达,后者可与邻近未受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结合,形成融合细胞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发生溶解破坏。(3)骨髓干细胞受损:HIV可以感染破坏干细胞,使CD4+T细胞产生减少。(4)免疫损伤:血液中游离的gpl20可以与CD4T淋巴细胞结合,使之成为靶细胞而被免疫细胞攻击。3. HIV对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HlV可以感染并破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具有抗HIV感染所致的细胞病变作用,但随着病毒不断复制,巨噬细胞功能出现异常,处理抗原的能力减弱,使机体对抗HIV感染和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能力降低B淋巴细胞有低水平CD4分子的表达,但还不能确定是否有

5、CCR5,CXCR4等辅助受体的存在,因此HIV是否能直接攻击B细胞尚有争论,但HIV感染者B细胞功能异常是肯定的。随着CD4T淋巴细胞的功能异常,B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也发生改变。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具有免疫监督功能、有抗感染和肿瘤的作用,HlV感染者和AIDS患者NK细胞计数虽然正常,但功能缺陷,失去监视病原感染和细胞突变的功能。4. 免疫病理(1) 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HIV急性感染期以CD4T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为特点,大多数感染者未经特殊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无症状期以CD4T淋巴细胞计数持续缓慢减少为特点,CD4+T淋巴细胞计

6、数多在350800mm3之间,此期持续时间不等(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约8年;进入艾滋病期后CD4T淋巴细胞再次较快速地减少,多数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在350mm3以下,部分晚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降至200mm3以下。(2) CD4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Thl被Th2细胞代替、抗原递呈细胞功能受损、白细胞介素-2产生减少和对抗原反应活化能力丧失等,使HIV/AIDS患者易发生各种感染。(3)异常免疫激活主要表现为CD4CDGT淋巴细胞表达CD69、CD38和HLA2DR等免疫激活标志物水平异常升高,且与HIV血浆病毒载量有良好相关性,同时随疾病进展,细胞激活水平也不断升

7、高。因此,异常的免疫激活状况不仅可以衡量血浆病毒载量的变化,还可以预测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速度。(4)免疫重建艾滋病患者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后,Hl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即:减少的CD4T淋巴细胞恢复正常;CD4+T淋巴细胞恢复对记忆抗原刺激的正常反应能力;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激活恢复正常。此外,免疫重建还包括HAART治疗以后,艾滋病相关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下降,病死率和合并症发生率减少。(一)病理AlDS的病理变化呈多样性,非特异性。可有机会性感染引起的病变,淋巴结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肿瘤性病变。由于存在严重免疫损伤,表现多种机会性病原体反复重叠感染,组织中病原体繁殖多,炎症反应少。机会感染是艾滋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机会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和严重程度由CD4T细胞计数和病原体的种类所决定。淋巴结和胸腺等免疫器官出现滤泡增殖,融合,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完全消失,胸腺可有萎缩,退行性或炎性病变。可有淋巴瘤,卡波西肉瘤(KS)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神经胶质细胞的灶性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和脱髓鞘改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