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师说》之必备知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81953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师说》之必备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0《师说》之必备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0《师说》之必备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0《师说》之必备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0《师说》之必备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师说》之必备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师说》之必备知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师说之必备知识一、作家1.韩愈(768年一824年12月25H),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2.古文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韩愈是唐代古文

2、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韩愈文章的特点之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鲤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韩愈文章的再一个特点是凡是论及人材,便往往愤激不平。二、说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

3、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三、文言知识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或师焉()不耻相师()君子不齿()2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而耻学于师孔子师知子、装弘、师襄、老聘()3形容词用作名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三、找

4、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 .古之学者必有师()2 .吾从而师之()3 .无贵无贱()4、今之众人()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 、.小学而大遗()7 .弟子不必不如师8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9 .句读之不知()四、根据要求,解释句中词语。1、 .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之学者必有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从惑而不从师(跟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4.惑惑之不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而不从师(5.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相似也

5、(五、根据要求,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重点虚词。1.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代词,有两种情况炎B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择师而教之()作助词,有四种情况A古之学者。()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句读之不知。()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A将哀而生之乎()B蚓无爪牙之利()C送孟浩然之广陵()2 .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代词,有四种情况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C余嘉其能行古道()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A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B其可怪也欲()3 .

6、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皆出于此乎()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4 .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则群聚而笑之()如是而已()5 .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不拘于时()6.分析下列句式特点。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被动句不拘于时(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介词结构后置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师不必贤于弟子()(5)省略句问之,()则日:“”(6)固定句式()(7)固定格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师说文言知识练习教师版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中“师”同此)或师焉(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不耻相师(名词“师”表自动:学习)君子不齿(齿:提及)2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名词“师”由一般只连接动词不连接名词的“而”与动词“从”连接,用作意动:以为师)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用作意动:以为耻。下文“则耻相师”中

8、“耻”同此)孔子师知子、装弘、师襄、老聘(名词“师”带宾语“郑子”、“装弘、师襄、老聃”,用作意动:以为师)3形容词用作名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放在动词“解”之后充当宾语,用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处于主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愚”处于宾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卑”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卑贱的人,低下的人。“位卑则足羞”,是“以位卑者为师足羞”的意思。形容词“盛”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势盛位高的人。“官盛则近谀”是“

9、以官盛者为师近谀”的意思)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吾未见其也。明:形-名,高明。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2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3 .无贵无贱无,古:无论;今:没有。4 、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今:道路,道德。6 、.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7 .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8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古: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结

10、合,相当于“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9 .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ou四声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u二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四、根据要求,解释句中词语。1、.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2、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3、从惑而不从师(跟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4 .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

11、,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五、根据要求,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重点虚词。1.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代词,有两种情况炎B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作助词,有四种情况A古之学者。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句读之不知。表示宾语前置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A将

12、哀而生之乎作代词,指代自己B蚓无爪牙之利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C送孟浩然之广陵作动词,“到”、“往”:2 .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代词,有四种情况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他)/(那些)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复指,作主语:(他们)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兼语:(他)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作定语:(他们的)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A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表猜测:(大概)B其可怪也欲表感叹:(多么)3 .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

13、”或“吧”)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4 .而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5 .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而耻学于师(介词,向)于其身也(介词,对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可怪也欤(句

14、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六、分析下列句式特点。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句判断格式为:“者,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此句判断格式为:“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被动句不拘于时(用“于”介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时”,表示被动,“于”相当于“被”)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惑”分别是“不知”、“不解”的宾语,其均借助“之”字提前。这里的“之”,是宾语提前的一个标志)介词结构后置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于师”、“于余”均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放在形容词“贤”后面作补语,“于”相当于“比”)(5)省略句问之,(士大夫)则日:“”(6)固定句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反问,意思是“难道吗?”)(7)固定格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