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下册教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8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下册教案合集.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课时科学是教案教学目标: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想知道,爱提问。教学准备: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凭己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
2、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了解科学是什么。(1)讨论“什么是科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4)、谈话:只有科
3、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一寻找可能的原因一做试验证明一试验成功了。(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6)搜集资
4、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理解科学是什么。(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3)学生隆报。(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军介绍)三、全课总结: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1、能够从探究纸鹦蜴“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
5、处,认识科学是什么。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课一开始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的纸片来尝试,寻找如何让它们平衡。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地整洁,实验井然有序。教学过程:(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
6、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P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仕匕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2、学生
7、分组活动。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学生交流、汇报。(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三)、总结拓展。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四)、布置任务:1、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
8、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录纸。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本课通
9、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2)把讨
10、论的信息写于纸上。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
11、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五、后续研究。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第二课时导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
12、同学展示一下。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棵树?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四、作业: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第三课时导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一、学生汇报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
13、什么生物?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二、讨论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生物名称发现地点青蛙、蚂蚱校园围墙边它们能长大。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它们都需要养料。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三、小知识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
14、的生长特征。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山涧中的流水;机器人;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校园里的植物教案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准备: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2、观察记录纸。教学活动
15、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植物展开研究。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教学过程:一、从整体认识植物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16、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师生交流。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我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特点(可以写也可以画)高矮排队(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4、汇报交流。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二、从局部认识植物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5、师生观察后交流。
17、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1、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准备: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2、观察记录纸。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
18、二级概念。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教学过程:一、组织探究活动1、观察蜗牛。(D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师生讨论后总结出: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
19、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4)研究蜗牛的食性。(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2、观察蚂蚁、观察鱼。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3、学生
20、活动。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五、总结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动物植物人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人与黑猩猩的比较了解人与动物的血缘关系。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3、通过比较人与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将人融入自然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可供观察的动植物图片。2、观察记录纸。教学活动建议: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植物、动物的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
21、,这些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开来,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概念的认识。教学中可以借助集合图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对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体会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了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都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与相同。(板书课题)一、动物和植物的观察与比较1、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再找找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把你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2、再找一找其它的动植物进行比较。二、讨论并汇报。1、兔子和萝卜有哪些
22、不同之处?兔子:能运动、要吃青菜和萝卜、全身长毛、耳朵特别长、萝卜:不能运动、生长需要土壤、有根利叶子两部分组成、叶子是绿色的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哪些?它们都能长大,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分,都需要养份三、人与黑猩猩的比较四人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把小组的意见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漂亮。人与黑猩猩的相似之处人和黑猩猩的不同之处吃东西人会制造东西生孩子人会说话都可以走路黑猩猩会爬树学生讨论,充分表达各小组意见,班级集体交流后,把记录纸上要求的内容填完整。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比较了动物和植物之间如兔子和萝卜的不同和相同,虽然兔子是吃萝卜的,但兔子和萝卜间还是
23、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另外我们还比较了动物和人的区别,发现我们人类和动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物体,也需要水分和空气以及食物才能长大。那么,植物、动物和人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二、观察并记录观察教材第22页中的两幅图,说一说,动物、植物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之处有: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有: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三、小结动物、植物和人的众多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珍惜植物,把自己也看作大自然的一份子。生命的世界包含了我们所看
24、到的一切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四、拓展根据教材第22页的插图,各种各样的笔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幅圈图来表示。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把有生命的物体一一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笔铅笔钢笔物体自动铅笔生物非生物圆珠笔生命离不开水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2、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3、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教学准备:配套光盘、西红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教学活动建议:从小到大,孩子们天天跟水打交道,生活的经验使他们能够说出许多水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脸洗手、能浇花、能养鱼这些的粗浅认识,正是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水单元的基础。本课
25、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到动物、植物的生命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水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数据加以说明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带领学生做一个装置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想多种方法,了解植物的含水量,注意,只要是合理的,都要鼓励学生尝试。教学过程:导课: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一一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一一水。(板书课题)一、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
26、这样美丽。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二、了解水的作用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一一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三、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1、动动手。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可以怎样做?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3、小组讨论: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四、活动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
27、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A人体65%是水;B鸡蛋76%是水;C鱼85%是水;D蔬菜90%是水。2、试验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五、小结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观察水教案教学目标: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
28、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教学准备: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教学活动建议: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本课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其
29、属类一一液体的特征,并采用竞赛活动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液体特征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引入课题板书:观察水。二、用感官观察水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学生实验,师巡视。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同学们运
30、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透明)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
31、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五、拓展实验探究水滴大小与流动快慢的关系。分别将1滴、2滴、3滴、4滴、5滴水滴在塑料盘的同一“起跑线”上,慢慢倾斜塑料盘到一定角度,看看哪种水滴跑得快?观察实验并思考:为什么要等到滴完再掀动塑料盘?为什么要滴在同一“起跑线”上?五、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神奇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
32、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2、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性质的认识。这两课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观察水一课学生己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一课,教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学着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探究性
33、实验,搞清其中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一、会“爬”的水。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二、会“团结”的水
34、。师:我门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
35、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导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会喷射的水。实验: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出示图片:清洁工人用巨大的水龙头来冲洗海岸。通过实验和图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二、会“托举”的水
36、。实验: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出示图片:万吨巨轮在水面上。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试验:仔细观察高锌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四、作业: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
37、录上。地球上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2、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3、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教学准备:1、教材配套录相资料、各种美丽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教学活动建议: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淡水资源的匮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课上通过让学生阅读资料中的数据,使其了解地球上淡水
38、资源的匮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渴望,然后教师可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手段结合学生自己家乡的水资源情况让学生了解人类的一些行为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危机感、紧迫感,接着引导学生了解净化水、淡化水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人类为获取可用淡水进行的技术方面的努力。最后,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更多的关注学校、家庭、社会用水现象,使学生自觉节水、护水。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水的神奇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厦门市是一个海岛,四面都是大海,我们的水资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39、4课地球上的水。一、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1)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你打开世界地图或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就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水。它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水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2)教师出示多幅美丽水景的图片,先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再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美丽水景的事情告诉大家。(3)教师小结:这些美景都是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姿,给我们生活带来欢乐,给当地旅
40、游业的发展带来效益。二、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1)教师讲授:尽管地球表面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讲解教材P34页的比较)(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参照教材第34页上图,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别取出“地球上的水”、“冽”、“可开发F佣SWK(3)学生分组活动。(4)学生汇报动手做后的感受。三、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2)教师介绍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事例。(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以上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把本组的观点,用画画出来,张贴在黑
41、板上,由本组代表发言。四、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你能为节水做些什么?(2)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3)教师补充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4)教师小结: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H常小事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思想。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用水小标兵!五、布置作业体验活动:水污染的危害。将两个洋葱头分别置于盛满清水和滴有洗发水的杯口。几天后观察洋葱要部生长的情况。常见材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
42、料。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3、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教学准备:学生自备一些玩具。教学活动建议:本课属于他们是什么做的单元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材料很难系统的认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些材料,了解它们的特点。在课上,可以从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材料引入,认识和研究材料的性质,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本单元其它几课的兴趣,近而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目标中的“关注与科学有关得不偿失社会问题”的相关条目。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寻找人造材料与其原料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明白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教学过程:(一
43、)由教室里的物品导入新课:I、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哪些材料制成的?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做好记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汇报适量板书。4、谈话:我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许多物品,它们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板书)(二)探究新知:1、给常见材料分类:(1)讲述: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材料,你们能给它们分个类吗?(2)学生分组讨论,给这些材料分类。(3)提问:同学们在给这些材料分类时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么分?(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5)教师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
44、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6)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7)你们还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8)学生进行分类。2、观察、研究身边常见的物品。(1)讲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今天就来研究研究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们制作的材料。(2)学生分组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研究,做好记录。(3)汇报研究结果。(4)提问: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
45、?(5)学生讨论、汇报。(6)教师总结。(7)拓展:任选一件有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研究他们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分组研究、讨论。3、认识一些新型材料。(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新型材料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2)教师也可以介绍有关“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知识。(3)学生谈谈了解了这些新型材料后有什么感想、体会。(三)拓展应用:1、观察家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2、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纸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2、知
46、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3、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各种不同的纸、放大镜、滴管、红墨水、火柴。教师准备:投影片。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这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一课的次级研究课题。纸这种材料,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各种纸制品或者纸来进行讨论,在交流中认识一些纸,了解一些纸的用途,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不常见的纸制品,以扩大学生对纸的认识领域。在探究阶段,通过学生的动手比较活动和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同一纸的多个特点和不同纸的不同性质。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给具有相同性质的不同纸进行排序,这样更容易满足学生的探究愿望,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讲述: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例如书是由纸做成的,桌子是由木头做成的,轮船是由金属做的等等,今天我们来重点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材料:纸。(板书)(二)、探究新知:1、提问:随着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