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87498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7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最新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最新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最新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最新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doc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授课内容1、水滴里的微生物课时授课1班级六1班日期2019、9、六2班口刖1教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学目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微生物概念,而难点则是正确操作和使用显微镜。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微生物概念,而难点则是正确操作和使用显微镜。教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

2、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学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谈话导入赢过程出示一杯河水,问:水里有什么?一、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3)讨论:这杯水里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二、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汇报。(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显微镜结构猜

3、测各部件的作用,互相交流讨论。课堂小结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镜座(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轻拿轻放。学生回顾、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学生练习操作学生分享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书计板设一、水滴里的微生物1、认识显微镜2、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授课内容1、水滴里的微生物课时2授课班级六1班六2班日期2019、9、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

4、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微生物概念,难点正确操作和使用显微镜。教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复习导入、教学过程出示显微镜,说说它的结构的使用方法一、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

5、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3)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学生思考、回答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自主观察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课堂小结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6、二、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学生回顾、交流本节的收获。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微生物是谁第一个发现的?: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分享交流收获作业设计搜集阅读更多关于微生物的资料。书计板设二、水滴里的微生物3、认识微生物4、列文虎克教学反思授课内容做酸奶课时1授课班级六年级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2 .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其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知道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了解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通

7、过阅读、收集资料和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重点做酸奶的过程。难点理解乳酸菌的作用.教法学法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o学生材料:鲜奶、白糖、保温杯等。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襄过程1 .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2 .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1.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待牛奶冷却到3540C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

8、做成了。(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4.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C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学生做笔记课堂总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交流分享作业设计1 .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2 .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板书设计2.做酸奶一、制作方法二、注意事项教学反思课容:2做酸奶课时2授课班级六年级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2 .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其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知道

9、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了解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重点做酸奶活动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法法教学观察法、实验、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o学生材料:鲜奶、白糖、保温杯等。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活动导入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1.谈话:前几天,我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2.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

10、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1.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2.全班汇报并交流。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2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3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4 .教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5 .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 .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

11、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2 .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4 .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测。学生看教材 插图认识形 形色色的病 毒。学生交流。5 .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儿干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你还知道哪些危害

12、人类健康的病毒?四、了解细菌的功与过1.学生阅读资料,并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一谈细菌的有功之处。6 .教师小结细菌的有功之处,并伺机出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7 .教师小结细菌的过,并伺机出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8 .小节: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五、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1 .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2 .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3 .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4 .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

13、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5 .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学生阅读资料,并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一谈细菌的过。学生猜测。学生交流。堂结课总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分享作业设计举行一次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小型宣传活动。板15设计2.做酸奶一、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二、了解细菌的功过三、细菌的传播途径与抑制方法教学反思授课内容3.馒头发霉了课时1授课班级六年级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菌。过程与方法能够用图或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难

14、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法法教学讲授法、试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一次性手套、镶子、培养IIL放大镜、显微镜,发霉的食物和新鲜食物。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新投过程L同学们请看,我这有一块馒头,它怎么了?(长毛了)在科学上,这种现象我们称作发霉了。2.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二、认识霉菌(一)初步观察1.这块馒头还能吃吗?2对,发霉的食物有可能会危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观察时,要带上手套,用银子夹取,不要轻易品尝。(教师演示)明白吗?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二)细致观察1.放大镜观察A.其实,食物发霉是霉菌在作怪。因

15、为霉菌,新鲜的食物与发霉食物有了这么多不同。那么霉菌到底什么样呢,我学生观察。说一说你的发现。们借助放大镜再次观察,这次要仔细观察霉菌,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B.学生观察。C.放大镜下的霉菌是什么样的?D.看来霉菌有很多种,形状各异。2.显微镜观察(1)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但还是有看得不够真切。因为霉菌实在太小了。不过,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得就可清楚了。想看吗?(2)老师在课前已经把霉菌切片做好并放到了显微镜下。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好。(3)我们来看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课件出示)观察要求:1.不要随意调整显微镜,光线暗时只能调整最下面的反光镜。2.观察霉菌时要闭上另一只眼睛。(4)老

16、师收集了一些显微镜下的霉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视频)三、设计实验1 .你认为食物的发霉与什么有关?举例说明理由哟。2 .说出你的猜测。(时间、水分、温度、空气)3 .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4 .请同学们根据猜测的环境来设计一个有关食物发霉的实验。食物任选,在小组内研究一下,并记录实验方案。5 .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小组观察、汇报。同学们通过肉眼、放大镜、显微镜逐步、详细的观察了霉菌。那么你认为霉菌有生命吗?说出理由。怎样才能证明?(学生提出想法)再次汇报,确定实验方案。课堂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分作业设计同学们课后可以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17、也可以自行再设计实验并完成。板书设计3.馒头发霉了适宜环境:温暖、潮湿(?)教学反思授课内容4.搭建生命的“积木”课时1授课班级六年级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能用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人体表皮细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重点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并进行比较。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教法学法观察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显微镜、洋葱与动物表皮细胞切片等。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新授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1.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

18、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2.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二、认识细胞的形状、结构特点1 .学生观察教材第11页的细胞图,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细胞的图片。2 .交流、汇报:这些细胞的形状、结构有什么特点。3 .小结,并激发学生兴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三、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学生自由交流学生思考、推测。学生观察片。2.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学生借助显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微镜来观察,3.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

19、的洋葱表并将观察到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的情况画下4.教师小结:你们做的真好,个个都像来。小科学家一样,知道了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学生汇报、交流。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四、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1.教师谈话:关于细胞的发现,还有一段故事呢!(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12页的资料一一胡克发现了细胞)2.教师小结: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20、;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五、拓展活动:模拟白细胞杀死入侵的病菌1.分组模拟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游戏。阅读,说说病(选定几个学生扮演“病菌”,三四个同菌是怎样入学为一组手牵着手扮演“白细胞”,然后“捕捉”病菌,把它包围起来)侵人体的。相关链接:观察洋葱表皮(1)方法:取一个载玻片,滴几滴清水然后用刀片在洋葱表面轻轻地划个“井”字,用银子将“井”字中间的薄膜撕下来,放在载玻片上的水中,展平,用镒子夹住盖玻片盖上,用碘酒染色,从左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在右边将碘酒液吸过来,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2)现象: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没有肉眼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是由一个个的小格

21、子构成。这些小格子细长细长的,两头有的较尖,它们排成排,紧挨着,整齐得就像砖块垒成的墙。(3)结论:科学家给这些小格子取名叫“细胞”。每一个小格子就是一个细胞,每个表皮细胞的结构都是基本相同的。注意:洋葱表皮不能用手拿,只能用镣子轻轻地夹住。课堂总结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分享作业搜集阅读更多关于细胞的知识。设计板书 设计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细胞:大小形状功能教学反思授课内容2.1地球的形状课时1授课班级六年级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过程与方法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秀美壮丽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

22、折过程。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教法学法导入法、观察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有关地球形状的资料,地球仪或伞、小纸船或火柴棍、纸、塞等。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新授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1.谈话: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谈话:古时候的人们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研究学习,所以人们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比如学会用火,炼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知道他们对地球形状

23、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2)课件播放“神话中的地球”。(3)谈话:神话故事其实也反映了古时候的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因为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学生讨论,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汇报补充。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比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土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下面我们也来看一看。(5)课件播放“月食过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推想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吗?你有什么疑问?(6)教师又补充说明东汉张衡对地球形状的猜测。(7)提问:既然古希腊学

24、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球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学生讨论交流。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猜想。(D课件出示“海边归帆”,提问: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再逐渐看到船的上半部,最后才能看到船的全部?(2)利用地球仪和染色的粉笔头演示,模拟海边帆船归来的情景并讲解其中的科学道理,课件播放“麦哲伦航海探险”,介绍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3)理解地球可能是圆的猜测产生的基础。小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实际上就是一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补充。

25、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补充。次科学实验,他在证明地球是不是真的是圆的,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在事实面前人们信服了,开始逐渐接受这个观点。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1)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进入太空,从宇宙中观察地球,再次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观点确实是对的。(2)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船队为什么要一直向西航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了什么?(3)谈话:不过,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并没有停留在原地不动,科学家还在不停地研究,使我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4)课件介绍地球的形状资料。(赤道略鼓,

26、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形)三、认识地球有多大1.谈话: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很大的,你知道地球有多大吗?2.提问:你知道我们这里到无锡有多远吗?坐汽车大约要多久?无锡到南京有多远?坐汽车大约要多久?出示中国地图观察图上的无锡到南京有多长。再观察地球仪上的中国有多大?想象地球有多大。3.教师补充: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补充。学生回答,猜测地球多大:课堂总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学生交流讨论作业设计1 .看教材第16页资料,了解地球的有关数据。2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板书设计1.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猜想、探索与实践古印度古中国

27、古希腊学者苏联美国/半径周长/张衡认为麦哲伦xx面积7地球形状学思教反授课内容2.2地球的表面课时1授课班级六年级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知道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地形。过程与方法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难点能正确区分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等地形的区别教法学法讲授法、观察法、欣赏法教学准备水槽、泥土、树枝、砂石、透明纸等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新授一、谈话导入1.师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有个爱好,喜欢旅游,老师利用暑假也出去玩了一趟,想不想看看老师去哪了?2 .

28、课件出示黄山和青岛海滩图片。3 .一起欣赏了祖国的美景,提问家乡高邮有没有这样的地形?二、认识地形1.说说本地的地形特点引出平原。(板书课题:地球的表面)4 .教师讲解。5 .出示典型地形地貌图片6 .讲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平原:低平而宽广。(课件)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课件)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课件)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课件)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课件)请学生分别说说两副图的地形特点。让学生说说自己去过的地方,分享下地形特点。5 .电子白板出示地形、特点和简图,让学生把相应的特点和简图与地形连起来。6 .出示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飞

29、船在太空拍摄的照片同,提问与地面看到的图片是不是一样吗7 .观察世界地形图,说说有什么特点。8 .小结:在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河流、湖泊和大海,黄色表示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三、制作地模1 .出示活动要求。2 .拿出一盒像皮泥、一张白纸、一些小树小草等实验器材。3 .教师讲解什么是地形。4 .出示航空拍摄和卫星拍摄图片,讲解如何在卫星图像查找。四、当堂反馈出示图形,指名说说地形完成练习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汇报交流典型地形模型。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分享交流。作业设计书翻到19页,你能把书上的地形用地图画出来吗?板书设计2.地球的表面地形颜色海洋、湖泊等蓝色

30、航空拍摄平原绿色地形图高原、山地黄色卫星拍摄雪峰、冰川白色教学反思授课内容2.3地球的内部课时1授课班级六年级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过程与方法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来解释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探究地球的乐趣以及在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难点能推测科学家如何获得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教法学法讲授、观察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暗盒、橡皮泥、尺、小刀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新授一、游戏导入一一猜物体1.

31、提问:(出示装有不同物体的盒子)同学们面前的课桌上有一些暗盒,分别放有不同的物品,不打开盒子,你用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子里装有什么?2 .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3 .谈话:同学们通过看、摸、摇、听、敲、掂等多种方法来推测盒子里的物品是什么,那在我们脚底下的“大盒子”地球里面有装了些什么呢?你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球的内部”。(板书课题)二、学生交流已知的地球内部的信息L提问:我们每天都“脚踏实地”地站在这个地球上,那么地球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2.提问:你们这些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又是从哪里来的?4.讲述:确实,在我们身边,书籍、电视、广播、网络等都是我们的老师,学生回答。学生交流、汇报。

32、学生回答。我们可以从它们身上获得知识。书籍、电视、广播、网络上的这些知识又是谁提供的?(科学家)三、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1 .要想知道地球内部相关的信息,科学家是如何知道的?科学家的确想到了这个办法,可是到目前为止,在最先进的技术下人们所能达到最深的距离只有18千米,若把鸡蛋比作地球,他们连蛋壳还没钻破呢!显然这个方法行不通。2 .提问:你刚才研究暗盒的方法对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什么启发吗?3 .提问:你认为科学家会从哪儿收集有关地球内部信息的证据?学生讨论。火山喷发、地震、地热4 .从这些方面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5 .科学家正式通过这些途径对地球有了一些认识,但这些不够全面。后来经过科学家的不

33、懈努力,发现借助地震波特征可以更有效的了解地球的内部。地震波有什么特征呢?自习书上6 .视频介绍地球内部构造及人类对它的认识程度。从视频中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那么,蛋生:挖,钻,打开学生讨论、汇报。(通过收集地球内部的信息来猜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学生汇报、交流。(火山喷出来,说明地球内部有巨大压力;熔融的岩浆,说明地球内部温度高,火山喷发时有岩浆和气体喷出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物黄好比什么?蛋白呢?质)课堂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学生交流分业计作设本节课只是对地球内部进行了浅显的探究,地球内部远不止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课后发挥你的神通,比比谁对地球更了解。板书设计地核

34、暗盒火山、地震波等地球的内部一z/vX地壳学思教反课容授内2.4火山和地震课时1授课班级六年级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过程与方法会做模拟火山与地震和地震的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然的壮阔与危险,学会自救.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难点做火山与地震模拟实验教法不法导入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面粉、番茄酱、不锈钢盒子、火柴、三脚架、酒精灯模拟地震实验材料:积木、街道示意图、鞋盒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新授一、提出话题,引出

35、新课1 .火山和地震是比较常见的、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地震给灾区造成的巨大的损失,夺取的数万人的生命。2 .同学们,火山和地震是人为的现象吗?(不是)对,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那你知道火山为什么会喷发?美丽的地球为什么会地震呢?遇到火山和地震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们!(出示课题)二、探究火山成因与模拟火山喷发1.认识火山发生时的现象学生观看(1)播放课件,给学生介绍火山喷发的有关情况。(2)同学们从火山喷发的视频中获得了什么?(3)从火山喷发的这些现象你能获得哪些信息。(4)出示火山示意图,了解火

36、山的成因。地球的内部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其所在的某一区域的热能特别集中。在那里,高温将岩石熔化成熔融态的岩浆,并有气体不断释放,使岩浆和气体所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上覆岩层比较脆弱或发生断裂,岩浆和气体便会“乘虚而出”,从地球深处喷出来,形成景色壮观的火山,2.了解研究火山的英雄:法国火山学家卡蒂娅喀夫特和摩希斯喀夫特夫妇。3.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1)用面团在小不锈钢盆上做成山的形状,再在面粉团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得一层面粉封住洞口。(3)将铁盒子放置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4.了解火山喷发的影响。5.说一说如果我们遇到

37、火山喷发时应怎么办?(远离)三、探究地震成因与模拟地震1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地震的现象与成因,教师相机补充。2 .课件展示地震的成因。3 .简要介绍我国发生的大地震。学生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观察学习学生交流分享学生交流分享4 .了解一些地震名词:震源、震中、震中距、震级学生操作观 察5 .师生共同做地震的模拟实验,并作出解释。(1)在木箱上面画出街道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布置小木块模拟楼房。(2)轻敲纸箱底部,使房屋倒塌,记录倒塌情况。(3)重敲纸箱底部,使房屋倒塌,记录倒塌情况。6 .避震小常识(1)观看影片,了解避震知识。(2)做避震演习。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火山和地震现象以及

38、它们的成因,知道了如何在火山、地震来临时做好自我保护。作业设计同学们课后能继续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更多火山和地震方面的知识。书计板设4.火山和地震地球的缝隙震源震中板块1板块2熔融的岩浆教学反思授课内容2.5地表的变迁课时1授课班级六年级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地表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地表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知道什么叫风化、侵蚀。过程与方法会做模拟岩石风化、侵蚀的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重点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对地表的影响。难点了解家乡地表的改变情况。导入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准备酒精灯、烧杯、水、小石子、水槽、泥土、喷壶等教学步骤教

39、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新授一、复习导入1.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地球上有很多地形地貌,谁来说说都有哪些?2.揭题:多美的地貌组成了多姿的地球,但从古到今地球的表面都是这样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地球表面的古往今来。(板书课题:地表的变迁)二、探究喜马拉雅山的过去1.过渡: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大家都很熟悉吧?(因为它们是世界最高的山脉和世界最高的山峰)但有人说这里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2 .交流: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海洋动物化石,地球内部是运动的)3 .小结: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事实。4 .简要介绍沈括与他的地质变化观点。5

40、 .了解家乡地表的变化。(由麋鹿生存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汇报。的环境想到曾经的姜堰是一片沼泽)三、探究改变地表的力量1 .过渡:有了证据,科学家才会对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等地形有惊人的推测,既然世界最高峰有这样的变迁,那世界上各种的地表形态又是什么力量造就的呢?2 .出示图片,学生交流讨论。3 .适当小结:是太阳、风、雨水、火山喷发等力量造就了地球多姿的地表形态。四、模拟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1.过渡:太阳、风、冰川、海浪、流水真有这么大的力量?4 .学生交流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如龙卷风、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地震等带来的地表变化。5 .(出示一块石头)谈话:岩石坚硬无比,为什么一些巨大的

41、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6 .我们能不能用实验验证猜想了?7 .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器材模拟石头在自然界中风吹日晒而由大变小的现象。8 .出示风化定义。9 .大石头在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的情况下变成了小石头,这些小石头又怎样遍布我们周围的?10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怎样来模拟这一现象呢?11 .学生设计并进行模拟流水搬运砂石的实验。12 .提问:在大自然中除了流水以外,学生交流讨论学生讨论、汇报。学生动手操作学生讨论、汇报。还有哪些力量能够将岩石的碎屑带走了?12.出示侵蚀定义。五、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1.提问:人类的活动在地球上已有几百万年,那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变化有影响吗?

42、如果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课堂总结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分作业设计了解家乡历史上地表改变的情况。猜测将来还会怎样变迁?你准备怎么研究?板书设计5.地表的变迁自然力量:火山、地震风化、侵蚀人类活动:开山挖石、填海围田教学反思授课内容3.1蜡烛的变化课时1授课班级五.1Il.2日期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从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点。过程方法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重点通过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的实验,认

43、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准备课件蜡烛、火柴以及验证蜡烛产生新物质的实验器材等。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新知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变化万千,像小苗出土,叶子变色,小狗长大,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物质变化的例子吗?2.有生命的物质和没有生命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进行研究。(板书课题:1.蜡烛的变化)二、研究变化,建构新知(一)了解蜡烛的特点:1 .提问:怎样研究一个物体了?先让我们从观察开始吧。2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它的特点。比比看,哪组观察的最仔细。3 .小结:同学们观察真仔细。那如果要学生举例子住:白色,固体、圆柱形、较软、光滑、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