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90482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新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5(新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5(新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5(新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5(新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新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新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美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美术学习,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美术知识掌握得较好。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初步感受美。作画时初步养成了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该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上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要点1 .感知各种随意形。2 .各种基本平面形和常用色的认识与运用。3 .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4 .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

2、制作方法,培养正确的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5 .欣赏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二)能力培养要点6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儿童从无意想象过度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度到创造想象。7 .鼓励儿童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三)审美教育要点8 .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9 .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课程要求:绘画方面:学习用各种材料进行绘画,注重用水彩笔大胆地画出人物、动物特征进行水彩画的练习。工艺方面:用泥塑的形式和手工制作进行简单的日常品造型设计。欣赏方面:欣赏儿童画、卡通画等其他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教材的重、难点

3、:重点:L用绘画和制作创造性地表现看到和想象的事物。10 学习浅显的色彩知识和一些简易图案的设计。11 学习简单的手工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难点:1.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1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力。课程实施设想:1 .激发学生爱美、寻美、创美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2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各种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3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尝试使用多种媒材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并能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造型活动和设计制作活动的

4、乐趣。4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5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综合、探索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措施: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6 .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运用现代教学设施及教学仪器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绘画兴趣。7 .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按新课改模板精心设计电子教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8 .喻教与乐、喻教于美术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情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9 .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

5、加以示范。评价方法设计小学美术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包括平时课堂表现考查成绩、作业成绩、期末考查成绩,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成绩按照各项所占不同百分比的方式评定。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本册教材的教法建议:增强教师执行课程标准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美术教师落实教材教法达标的中心任务。执行课程标准和驾驭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基础,所以美术教师要熟悉美术课程标准、钻研美术教材、掌握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以教材为载体、合理运用教学新理念提高教学

6、质量。教师在熟悉课程标准过程中,除了理解标准要求外还应根据标准对教材内容所属学习领域进行分析,以便于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法、进行教案设计和教学辅导及教学评价活动。对分析教材内容所属领域的建议本册教材内容中,有些活动内容所属领域在配套教参中作了明确说明,有些活动内容所属领域在配套教参中未作明确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分析的方法首先是对照“领域目标”,看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要达到哪个领域的目标内容。其次是对照各“学习领域说明”,看教材内容处在哪个领域的描述中,学生达到的目标符合“学习领域说明”中的哪些内容。第三是对照教材内容所在学段的各领域“内容标准”,从“内容标准”对

7、各领域“教学活动安排建议”、“评价建议”中找出教材内容与之吻合之处。第四是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内容进行整体了解,每个领域的活动内容在各学段的教参中都有明确的说明,可以参考借鉴。第五是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分析。教材内容中制作类的活动凡涉及培养设计意识、奠定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设计应用的内容都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内容就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纯绘画类的活动一般都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欣赏和评述同时具备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融合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个领域的活动内容、涉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内容、涉及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内容都属于综合探索领域。常规训练与熟悉教材教学目标:1.美术课

8、堂常规讲解与练习。2 .浏览教材,熟悉本册学习内容及准备工具。3 .美术作品欣赏。教学重难点:1.美术课堂常规讲解与练习。4 .浏览教材,熟悉本册学习内容及准备工具。教学准备:书皮、作业本皮、教本、课件第一、二课时一、美术课堂常规讲解与练习。1 .要求书、作业本包皮。2 .课堂常规要求讲解。(1)工具材料的配带与学习态度;(2)作业本的整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上交情况;(3)奖惩制度,考核评价制度;(4)卫生保洁情况;每节课下小组轮流做卫生。3 .分配美术学习小组,认识课代表与小组长。二、浏览教材,熟悉本册学习内容及每一课需要准备的工具材料。三、美术作品赏析,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第一课美化

9、教室一角教学目标:1 .学习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2 .学习制作课程表。3 .o对课程图标与组合的设计。教学重难点:1 .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2 .形成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教学准备:一本好书,彩笔等涂色工具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交流自己看过的好书,并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同桌。3 .指名汇报你看过的好书,并说说它好在哪里。4 .教师展示图书角的书,导入并板书课题。二、探究方法临摹好书的封面1.交流看过的好书的封面5 .探讨临摹的注意事项。6 .尝试临摹好书的封面,教师巡视指导。7 .辅导后再次临摹好书封面。三、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1 .尝试着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

10、2 .辅导修改。四、作品展评表彰优秀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3 .学习制作课程表。4 .o对课程图标与组合的设计。教学重难点:1 .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2 .形成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教学准备:一本好书,彩笔等涂色工具一、欣赏导入1、出示两张课程表(一张文字表现的普通课程表;一张用图表呈现的课程表)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2、小结:实用、美观又个性十足的课程表是大家所喜爱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张具有特色的班级课程表。二、探讨方法(一)认知应用1、出示五线谱、音符、字母、符号。看到它们你会想到什么课程?2、想一想,音乐课除了用音符表示,还可以用什么

11、来表示?3、还有哪些课程能用学具表示?小结:字母符号是一些课程所特有的,可用这些元素来体现课程特点。(二)欣赏比较观察三幅图标设计,你认为图例中哪一个最合适作为美术课的图标?为什么?(第三幅)第一幅内容多,且复杂。第二副外形散,不精美。(三)尝试训练任选一门课程,尝试画出这门课程图标的草图。(四)深入探究,出示打球的活动场景,你能想到什么课程表?怎么把这些场景用简洁的图形表现出来?师示范绘画人物场景图。出示作文课、思品课图标,它们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字母、学具与图画综合运用)三、创作表现提出活动:每人设计一门课程的图标,然后按照本班的课程安排,小组合作制作一份课程表。四、展示作品教学反思第二

12、课生日快乐教学目标:1 .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2 .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表现生日开心的场面。教学准备:过生日时的照片、彩笔等涂色工具第一课时一、营造情景、技法兴趣二、观察记忆、回忆思索1 .回忆自己过生日时吃过的蛋糕,说说自自己最喜欢的蛋糕的样子,有什么的?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示范做蛋糕。三、方法探究、灵活运用制作蛋糕。1.看生日蛋糕的图片。3 .教师介绍做作材料。泥:橡皮泥、不干泥、胶泥等。辅助材料:盖子、盒子、牙签、吸管等。四、巩固加强、创作表

13、现1 .作业要求:课本P7页学习活动一,采用个人或两人合作的方式,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生日蛋糕。2 .教师指导学生用团、捏、搓的技能做蛋糕。五、评析交流教师评价蛋糕的造型和色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2 .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表现生日开心的场面。教学准备:过生日时的照片、彩笔等涂色工具一、记忆交流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与同学们分享你过生日时的快乐心情?请你把当时拍的相片展示给同学们看看二、游戏指导表演人物的动态1 .在四人小组里选出一个

14、组长负责抽出一张纸,规定人物的动作;两人负责画出来;一人负责打分。2 .教师反馈指导。三、比较分析人物画的表现方法的指导1 .多媒体出示生日照片。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环境气氛等来分析。2 .展示两张不提的构图的画面。一张是没有取舍地画出照片中的场景,一张是选择最精彩、最有意思的部分,突出蛋糕和人物。小结:通过以上比较教学强调画面要突出主体。3 .这些作品用得最多的是什么颜色?(红、黄)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欢快、温馨)四、创作表现作业要求:课本P7页学习活动一,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生日中开心的场景,要求突出画面的主体。五、评述交流请你把你的画与同桌说说你画了什么?与同桌说说你

15、过生日时的场面。学生把各小组画得满意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同桌互评,比比谁的画最有创意、场面气氛最欢快教学反思第三课我们来下棋教学目标:1.掌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设计有趣的。2 .通过棋盘的整体布局渗透浅显的设计意识。3 .相互交流合作,体验学习与游戏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 .掌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围绕主题进行棋盘关卡的构思与表现。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游戏所用的简单道具等。3 .油画棒等涂色工具。第一课时一、展示棋类、了解感受1.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棋。4 .你知道下棋的历史吗?.教师展示讲解各种棋类,介绍中国棋手在世界比赛中的不俗表现。二、欣赏分析1

16、.你玩过哪些游戏棋?它们的棋子是什么样的?5 .分析“国王”使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而成。抓住特征制作棋子,引导学生注意主体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配合,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三、方法探究教师示范制作一个人物棋子。1 .将乒乓球用双面胶粘在纸筒是上。2 .用彩泥、用多种手法制作人物头部的发型、五官等。3 .彩泥制作人物的服饰、注意抓住人物的身份特点。4 .写清楚棋子的名称。四、创作表现1 .作业要求:课本P9页学习活动一,使用彩泥、纸筒等便于制作的材料,以拟人的手法设计制作棋子。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提建议。五、交流评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棋类的种类,发挥

17、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形象生动的立体棋子,掌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制作完整的游戏棋盘。3 .通过棋盘的整体布局渗透浅显的设计意识。4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尽情投入,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统一,体验学习与游戏活动的乐趣,提高审美评价能力。教学重难点:1 .掌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围绕主题进行棋盘关卡的构思与表现。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游戏所用的简单道具等。3 .油画棒等涂色工具。一、游戏体验1.利用简单的道具玩大型的探险游戏。4 .利用课件玩下棋的游戏。通过外在体验,建立感性认识,为本课学习作铺垫。二、观察了解1 .结合两个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棋盘设计的基本规律。小结:A.新颖的主题;B.

18、曲折的路线;C.巧妙的关卡;D.设定起点终点2 .教师示范,体现棋盘设计的步骤、方法。3 .小结:连接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我们还可以设计的曲折多变,一般以路线弯曲迂回为妙,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三、分析认识1 .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探险棋盘中将遇到的关卡。2 .总结关卡的表现内容:人物、动物、植物、怪物、特殊环境等。3 .借用课件启发学生了解棋盘的整体布局,感受路径、关卡的变化对整个棋盘产生的影响。四、学画棋盘1 .作业要求:课本PIl页学习活动二,设计一副主题突出、想象独特、线路清晰的游戏棋盘。2 .指导学生合作画出路线、关卡、起止点、背景。用色要考虑对比。教学反思第四课自制颜料教学目标:1 .了解

19、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一一美术的传统媒材。2 .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2种颜料。3 .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难点:1 .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2 .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2种颜料。教学准备:制作颜料的材料、画笔、纸等第一、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小实验。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将菊花或红花在白纸上用力摩擦,发现了什么?3 .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事情吗?4 .总结:在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制作颜料。二、欣赏讨论1 .欣赏几幅作品和染制的方巾。2 .寻找合适的材料:你从大自然中找来了些什么材料?展示各自准备的材料。3 .总结制作方法:用小棒和碗

20、捣汁,用纱布包好或用过滤网挤压出汁液。三、自主探究1 .学生在对天然的绘画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通过看教材中制作过程图自学制作方法,自主进入实践操作阶段。2 .做好后,小组内将做成的颜料放在一块,画出色标,做个小结,看看用什么物体能制作出一些什么样的颜料。然后四、交流探究小结:制作颜料时要注意,要少放水,否则颜色会很淡。五、创作表现作业要求:用自己制作的颜料,完成一幅画。根据所带材料,充分利用它的色彩涂色,自主地进行粘贴画制作。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带来的材料制作。组长进行汇报总结,讨论解决遇到的困难。2,交流评价,共同探讨制作中的问题,总结经验,并将各组制作的颜料彼此交流。教学反思第五课可

21、爱的汽车教学目标:1 .以学生熟悉的小汽车为表现对象,通过对小汽车的观察、欣赏、了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2 .尝试与运用剪贴画的形式进行小汽车的艺术表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绘画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剪、拼、贴的形式表现汽车造型。3 .启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逐步丰富想象后的造型特征。教学准备:学生:彩色卡纸、安全剪刀教师:课件、道具、汽车模型第一课时一、探究学习1 .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辆小汽车。2 .尝试作业点评(1)车的外形结构了解。(2)作业分析,汽车近似那些形状,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等任意组合。3 .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

22、更具体,更有特色?二、欣赏了解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汽车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的外形特点。三、师生探讨1 .教师选择一辆小汽车模型进行示范描画。2 .提问: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汽车模型?教师怎样刻画汽车的局部?车身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3 .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4 .教师归纳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化繁为简,线条要流畅,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四、尝试创作作业要求:课本P164页学习活动二,画一画你喜欢的汽车的正面或侧面。抓住汽车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五、评价交流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第二课时一、呈现主题1 .直观感知,了

23、解纸盒汽车的材料、结构特点。2 .提问:这辆汽车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所用什么材料?二、探究方法。尝试作业1.展示纸盒汽车模型。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模型展示,引导学生用几何形状表现小汽车的外形。3 .师演示剪一拼-贴过程。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并简单演示车轮、车灯、车身及装饰的画法。4 .总结归纳制作的方法步骤。三、交流讨论将各自的作业摆放在讲台,共同欣赏,分析解决问题。1.看看组拼外型是否像汽车。5 .车轮的固定方法指导。四、不范指导1 .出示两辆材料相似但制作方法不同的汽车模型。2 .教师进行具体示范,将纸盒剪切后再重构。五、创作表现1.作业要求:课本P17页学习活动二,尝试用纸盒或其他材料做一辆

24、独具特色的汽车。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教学反思第六课风来了教学目标:1 .学习风的表现方法。2 .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3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2 .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教学准备:1 .彩色卡纸、安全剪刀2 .课件、道具、汽车模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听风)1.学生听刮风的声音。3 .风儿来了,小草、柳枝、衣裙开心地跳起了舞蹈,请你们想一想,风儿来时,还有谁很开心,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儿歌补充完整吗?二、欣赏体验、学习画法(知风)1 .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中有

25、哪些风?教师归纳:空气流动形成风,自然界的风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2 .欣赏教材中的作品阵风,归纳风来时人物的变化情况,强化学生记忆。人物头部,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来的感觉。人物身体,强调衣服的颗动,红领巾随风飘扬。人物的手,捂头或者捂住衣服。3 .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归纳风来时周围静物的变化情况。小结: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三、尝试表现(画风)指导学生进行教材上的小训练,教师指导。1 .书上的几幅画,谁能说说风吹过来时它们有什么变化。2 .作业要求: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按自己的想法画出风过来时图中事物和人物的变化。3 .注意: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灯方式,

26、大胆第表现对风的感受。四、交流评价(说风)教师选几幅有代表性的作业,全班交流评析。教师总结。第二课时一、回顾引领1.教师展示上节学生作业。4 .回顾:你在自然界中有哪些风?(微风、狂风、龙卷风)二、记忆交流1 .展示一些沙尘暴肆虐是的图片。敦煌春季刮风的特点是怎样的?2 .比较西北分风和江南的风以及台风的不同。三、演示观察1.与同桌说说风来时各种事物的形态有什么变化。3 .你们看看屏幕上出现的现象与你们说的一致吗?请2、3名最细心的同学来补充屏幕上没有的风来时事物的变化现象。4 .观察书上有几幅图。谁能说说风吹过来时它们有什么变化吗?如果是微风它们有什么变化?如果是狂风呢?逆风和顺风时事物的变

27、化一样吗?有何不同?四、尝试训练1 .作业要求:课本P19页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画一幅与风有关的画。2 .教师巡回指导。五、交流评价老师展示有几幅同学画的作品,点评作品。1.学生仔细听,回忆在刮风的日子里曾见到的情景和有风的感觉。3 .学生交流,教师整理。教学反思第七课玩偶大本营教学目标:1.掌握手指偶,吊线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骤。2 .培养折叠细致的习惯,培养合作的精神以及搭配色彩的知识。3 .在玩偶人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 .各种偶人的制作方法。2 .材料的恰当运用以及制作的精致。教学准备:多媒体可见,玩偶实物,示范用剪刀、

28、胶棒,彩色纸等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1.导入玩偶的故事。教师展示手指偶,师生手套玩偶,扮演不同的玩偶角色,合作展示玩偶故事。3 .玩偶套在哪里玩?小结:这些小玩偶都是套在手指上玩偶称为“手指偶二二、折法体验1 .师生互动,探索体验三年级美术下册玩偶大本营第1课时学案新湘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玩偶大本营第1课时学案新湘版。2 .学习制作步骤。工具课本步骤示意图尝试制作手指偶。3 .发散思维:用不同的方法将纸片套在手指上。学生尝试制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大胆第尝试不同的卷、折方法,既开拓思维,掌握知识点,又能解决制作不同形状手指偶的需求。三、方法探索1 .展示课本玩偶形象。2 .教师示范装饰步骤。制作五官

29、;探讨方法;3 .欣赏拓展,唤起学生创作的热情,丰富学生想象的基础。四、创作表现4 业要求:课本P20页学习活动一,把纸片卷一卷,折一折,做几个手指偶,并戴在手上玩玩。五、表演展示六、总结下课1 .学生参与活动。2 .学生尝试套在手指上玩。第二课时一、欣赏激趣1.教师展示蛋壳偶,利用两个蛋壳偶人演绎小故事。3 .蛋壳偶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小结:这些小玩偶都是套在手指上玩偶称为“手指偶”。二、感知材料1.检查学生蛋壳准备的情况。2.分析蛋壳造型和质感的特点,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装饰。三、探究新知1 .学习制作方法、步骤。A蛋壳适合做偶人的哪些部位?B怎样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对蛋壳进行巧妙的装饰,

30、有哪些基本的装饰方法?C比较课本图中的不同的制作方法。2 .示范制作一个蛋壳人偶并小结。A构思:在心中构建一个蛋壳人偶;B将蛋壳做人物或动物的头部和身体,添加适当的部位;C黏、贴、画及用色装饰,制作附加部分;D整体修改。四、拓展思维1 .展示各种有趣、有新意的蛋壳玩具造型。2 .还有哪些巧妙的装饰方法?五、创作表现1 .作业要求:课本P21页学习活动二,巧妙利用各种材料,把蛋壳装扮成形态各异的小玩偶。2 .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六、作业展评教学反思第八课彩墨游戏教学目标:1.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对彩墨画艺术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创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水墨画艺术创作的乐趣。2 .本课

31、学习指导学生能够控制毛笔的水分,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毛笔中锋和侧锋等用笔方法,并会用彩墨来运作画面。3 .能用浓墨淡墨和彩墨,中锋和侧锋等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试着进行水墨画想象立意创作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中浓、淡墨的变化,学会调出不同浓淡层次的墨色。2.指导学生能体会毛笔的中、侧锋等用笔,学会在创作中运用不同的用笔方法。教学准备:毛笔、墨汁、生宣纸、调色盘、清水桶、毛毡、课件国画颜料或彩色墨水第一、二课时一、激趣引入1 .情景导入:教师组织学生进画室就坐,使学生一进画室就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兴趣充满了兴趣与好奇。2 .讨论与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中国画吗

32、?“(由于学生们大多数对中国画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大多会出现“中国画”与“彩墨画”、“水彩画”等其它绘画形式相混淆的现象。)教师出示欣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认识了解彩墨画的艺术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各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补充、总结:A: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的特点你知道那些?(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的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历代绘画在不断演变中,从题材范围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在创作形式上又分为: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造型技法表现形式。)B:什么是彩墨画?(中国水墨画的诞生,

33、是中国绘画发展到一个相当高度文明时期,伴随着用纸、用笔、与用墨的创造与表现,产生了这种彩墨畅神、写意的“彩墨画”。)C:彩墨画常用的工具是那些?你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使用方法吗?(水墨画创作的主要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和水,辅助工具:调色瓷碟(盘)、笔洗、画毡、笔帘、镇纸、印章和印泥等。)二、出示课题:这节课,咱们就来运用这些“新朋友”彩墨画工具与材料,来做彩墨游戏。三、讲授新课:1.墨与水的游戏:“当毛笔蘸满了水和墨,在宣纸上重重地点画一笔,快看,出现了什么?然后,第二笔、第三笔,又出现了怎样的神奇?”A:教师引导学生用吸笔纸吸去笔中的水份,用羊毫毛笔的笔尖蘸一些浓墨,再瓷碟的边缘搽拭,直接在

34、宣纸上点笔,画线,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B:教师再组织学生分别用刚才的墨笔笔尖蘸一滴、两滴、三滴、多滴清水后,分别在宣纸上随意的画点、画线条,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C: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加上彩墨后画面出现了变化,通过刚才的实践游戏,观察自己的作品,总结出墨与水与彩的变化关系:教师演示课件,组织学生看课件中的方法,先用毛笔在纸上画出不同的线,再染色,洒,弹,敲打画笔,把上面的色打在画面上,会出现好看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补充,加强学生对墨色的理解认识:(随着水份的不断加入,墨的颜色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墨的浓淡深浅的美丽。)(古人有“墨分五彩”之说,五彩即焦、浓、重、淡、清。不加水

35、的墨叫焦墨,黑而发光,加少许水就成为浓墨,比淡墨重的叫重墨,水分多成为灰色的叫淡墨,极为浅淡的叫清墨。)3 .变化多端的用笔游戏:A:教师询问学生刚才在游戏中是怎样执笔的?教师组织学生体会自己最佳的执笔方法,并根据学生的习惯、认知的不同,进行实践性的体验说明:(执笔:常见的是五指执笔法,实际绘画可根据自己的握比笔习惯调整,关键是要让笔活用自如。)B:教师组织学生把笔垂直或侧倒(中锋与侧锋)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C:教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上、下、左、右)用笔,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D:教师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快、慢速度,用不同的轻、重笔力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E:教

36、师组织学生通过刚才的实践、体验练习,观察彩墨滴,敲,洒,等等办法在画面上的变化,如图11总结出用笔的变化与画出的痕迹之间的关系,并适时的出示课件如图12,补充、说明,引导学生加强认识:(因为用笔方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因为用笔的方向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因为用笔的力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4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刚才游戏体验的画面,进行不同方向的观察,联想,进行大胆的变化、添画形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的在彩墨游戏中展现个人的独创性,更加尽兴的进行彩墨游戏。5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彩墨画作品,鼓励动作快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的运用不同的用笔用墨方式,进行一幅有主题性的彩墨游戏创

37、作.6 .教师组织学生谈谈自己本课的游戏体验,说说自己对彩墨画的认识:A:你能谈谈运用宣纸绘画的感受吗?运用宣纸绘画与常用的普通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发言,进行相应的有关宣纸艺术文化的介绍与引深。(宣纸有生、熟之分,写意画用生纸,生纸落墨上色容易渗化。上过胶矶的叫熟纸,不会渗化,用于画工笔画。)B:你发现彩墨画的创作艺术特点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发言,进行相应的补充:(彩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指用彩墨所作的画,在创作中体现“墨既是色”的艺术创作特征O)C:你喜欢运用彩墨画的形式进行绘画创作体验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遇到了那些困惑?你觉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收获最多的是什么?五、

38、总结:中国画数千年来作为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不断演变,提高,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中国绘画。中国画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作为一个中国人,今天我们开开心心地做了一次彩墨游戏,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课后,我们不妨也试着运用水墨、彩墨来表现抒发出我们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我们的传统艺术来表现今天我们的五彩生活。教学反思第九课恐龙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恐龙消失的

39、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2 .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3 .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4 .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教学重难点:1 .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2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教学准备: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2 .引入课题二、观察了解1 .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

40、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 .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三、方法指导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3 .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四、创作表现

41、作业要求:课本P29页学习活动一,根据相关影视、图书资料所获得的对恐龙的了解,画一幅恐龙及其生活环境的想象画。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特点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五、欣赏评述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观摩导入,巩旧知固1 .展示上节优秀学生作业。2 .展示恐龙玩具。这是什么?它生长在什么时期?你还了解恐龙的哪些知识?小结:恐龙是地球上几亿年前的一个生命力极强的物种,它体形庞大,种类繁多,统治地球约1亿7千多万年之久,最后恐龙的神秘消失给人类留下无数个谜团,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思索。三、观察了解,加深印

42、象1 .出示图片。恐龙一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2 .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都有哪些种类?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你最喜欢哪头恐龙?3 .教师出示图片。分析恐龙身体结构组成。头部;身躯;腿部;尾部。四、方法指导,掌握技能1.观察制作的恐龙作品,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4 .讲授泥塑恐龙的制作步骤,教师演示。先捏出恐龙大致的躯干,然后捏出头、四肢和尾巴,分别粘连到躯干上,最后刻画某种细节。五、创作表现1 .作业要求:课本P30页学习活动二,用泥土或彩泥捏出一种你喜欢的恐龙。2 .教师巡回辅导。突出不同恐龙的主要特征。教学反思第十课拼泥板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学会运用

43、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3 .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4 .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教学准备:泥板作品、泥塑用具、课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欣赏泥板造型作品出示课题).师生讨论。揭示课题:拼泥板二、体验感受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2 .学生动手做一做。3 .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学生体验感受(演示用泥料及制作物品)三、了解工具材料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出现圆木棒、瓶子、布、牙签、小刀等,标出名称

44、和作用。(出示课件)四、方法和步骤1 .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2 .制作步骤: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鱼嘴、鱼尾;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五、作品欣赏出示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中外经典陶艺作品及儿童优秀陶艺作品。六、作业要求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第二课时一、示范导入,引发兴趣1 .教师示范,运用切割、拼接等方法制作有趣的形象,

45、重点技法演示时要适当慢点、确保清晰呈现。2 .小结基本技法:切割、拼接、镂空等。揭示课题。二、探知方法,尝试练习1 .学习方法。2 .尝试作业展评,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对问题作品进行修改3 .归纳:拼泥板切割与拼接方法的主要步骤:切割成块;添加刮痕;涂抹泥浆;压紧接口;完成。4 .再次尝试。三、欣赏感受,发散思维1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将之与学生的尝试作业作比较,说一说,这些作品与你的作品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一些什么制作方法?2 .制作方法:卷、折、贴、刻、挖、镂空、拼接等。3 .想一想:我们还可以运用这些制作方法制作什么有趣独特的形象?四、创作表现,教师指导1.作业要求:课本P33页学习活动二,运用切割、拼接等方法,将多块泥板拼接成一个独特的形象。4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有创意的作品及大胆创作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五、作品展评,体验成功六、拓展延伸教学反思第十一课一路轻骑一一写生自行车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了解自行车的基本构造,通过观察,能够大胆的对自行车进行描述与用线描绘画。2 .通过多角度观察、分析,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3 .使学生体验观察与发现的乐趣,感受线条的神奇,培养他们用线条表现形象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的初步认识,学习并掌握线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