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_T5278-2024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91250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0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_T5278-2024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DB37_T5278-2024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DB37_T5278-2024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DB37_T5278-2024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DB37_T5278-2024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7_T5278-2024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_T5278-2024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标准.docx(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2019)11号)的要求,依据国家和行业现行桥梁顶升施工相关标准,经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总结近年来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施工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其他省市的相关标准,编制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分为: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方案设计;5现场施工;6施工监测;7质量检验;8附录。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讯地址:山东省济

2、南市历下区奥体中路5111号;邮编:250000:电话:0531-89017579,13964157568;邮箱:jnhhlqzgb)。主编单位: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山东顺河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同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海河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济南银河路桥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济南同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丁建勇王范赵秋红王晓云高遵斌王成体施国庆刘洋肖钦广王善坤庞吉莲王欣王海高树增郭锐赵光洲杨运河韦兴茂王永亮王光文毕研超涂雄伟刘慧张恒德陈琳周宁唐志刚苟金成任宗福伊善丽刘磊徐吉魁李玉锋田道国刘国辉陈国斌赵月胡海祥刘呈杰李亮孟辉主

3、要审查人:孙杰孙吉勇王显根王建光于坤连峰赵勇张光桥徐传昶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基本规定54 设计64.1 一般规定64.2 现场调查与评估64.3 顶升移位改造设计84.4 设备配置设计125 施工135.1 一般规定135.2 施工设备与操作135.3 施工准备145.4 顶升施工155.5 移位施工195.6 墩(柱)截断施工206施工监测226.1 一般规定226.2 监测点布置236.3 临界值与控制指标、计算246.4 监测记录及结果报告256.5 监测报告267质量检验28附录A质量检查记录表30附录B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检测记录表33本规范用词说明40引

4、用标准名录41附:条文说明43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33 Basicrequirements54 Design64.1 Generalrequirements64.2 Investigationsandassessments64.3 Designofjackingupandreposition84.4 Configurationofequipment1225 Construction135.1 Generalrequirements135.2 Equipmentandoperatio

5、n135.3 Preparationforconstruction145.4 Jacking-upconstruction155.5 Repositionconstruction195.6 Pier(Column)TruncationConstruction206 Constructionmonitoringandcontrol226.1 Generalrequirements226.2 1.ayoutofmonitoringpoints(locations)236.3 Calculationofthresholdsandcontrolindicators246.4 Monitoringrec

6、ordsandreports256.5 Monitoringreport267 Qualityinspection28Appendix A Qualityinspectionrecordsheet30Appendix B TestrecordsheetOfbridgejackingshiftreconstruction3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401.istofquotedstandards41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31总贝I.o.为规范桥梁顶升移位改造工程设计、施工、施工监测与质量检验,达到安全适用、经

7、济合理、质量可靠、技术先进、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梁桥、刚构桥及无推力拱桥等桥梁的顶升移位改造。1.0.3桥梁顶升移位改造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顶升jacking-up将桥梁从原位置升高或降低到新位置的工程,包括整体顶升、分段顶升、调坡顶升等。2.1.2 移位reposition桥梁结构的水平移动,仅包括在墩(柱)位置不动的情况下上部结构的移动,包括变坡顶升时的纵向移位和梁体横向移位等。2.1.3 顶升底盘结构体系basementstructuresystemforjack-up顶升移位施工过程

8、中,用于承受桥梁顶升荷载,并将该荷载传递到基础的结构体系。2.1.4 顶升托盘结构体系palletstructuresystemforjack-up顶升移位施工过程中,用于托住上部被顶升结构并与其一同升高的结构体系。2.1.5 顶升施力体系forceapplicationsystem桥梁顶升过程中,提供顶升动力设备的总称。2.1.6 临时支撑体系temporarysupportsystem顶升移位施工过程中,用于联系顶升托盘结构体系(或桥跨上部结构)和顶升底盘结构体系的所有临时施工构件的总称。2.1.7 限位结构体系structurerestrictionsystem限制桥梁在顶升移位施工过程

9、中发生偏移的结构体系。2.1.8 抱柱梁steelgirdlingofcolumn/pier采用包围墩(柱)并与墩(柱)有效连接,将千斤顶的顶升力传递到上部或下部结构的梁式结构。2.1.9 分配梁supportedbeamforforcedistribution为顶升托盘结构体系的一种,借助刚性梁体来分摊顶升支撑力,实现均匀布置顶升荷载或增加顶升受力范围。2.1.10 钢抱箍steelplatehoops顶升移位施工过程中,为对墩(柱)施加一定环向预压力,沿原墩(柱)外壁布置的钢构件。2.1.11 联系梁connectionbeam为避免失稳,在墩(柱)截断面的上方,沿桥梁纵横向设置连接各墩(

10、柱),并能承受一定弯矩、剪力及轴力的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连接构件。2.1.12 接高垫板backingplateforpierraise桥梁顶升过程中具有垫块功能,并在顶升完成后作为桥墩(柱)结构一部分的垫板。2.1.13 纵横向偏差jack-updeviationinlongitudinalandtransversedirection顶升移位施工过程中,桥梁纵横向轴线的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偏差量。2.2 符号V剪力荷载设计值;K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承载力;fc取抱柱梁、既有墩(柱)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中的较低值;A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面积;卜结合面配置的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v结合面上同一水平截

11、面植筋总截面面积;Sv一植筋的竖向间距;体型系数;K安全系数;N单个千斤顶额定承载力;%抱柱梁高度。3基本规定3.0.1既有桥梁顶升移位改造,应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和论证。3.0.2桥梁顶升移位工程设计前,应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并对原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和抗震评估,鉴定和评估结论中应提出桥梁结构加固的建议。3.0.3对既有桥梁结构顶升移位设计时,其材料参数取值、作用及其组合,以及验算方法宜采用该桥原设计的相关规定,其中材料参数取值应根据材料劣化情况确定。4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桥梁顶升移位设计应根据结构特点、工程条件、改造目的、技术要求及检测鉴定结论等,选择相应的技术方案。4.

12、1.2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过程中的临时结构、构件及临时措施,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设计。4.1.3 桥梁顶升移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宜改变结构原有受力体系,不宜损伤原桥受力结构;2当需改变受力体系或对结构有所损伤时,应对相应结构或构件加固设计和验算。同时应对顶升移位过程中及完成后的整体结构及局部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并应计入临时结构的影响。4.1.4 顶升移位的结构验算应采用现行相关标准的各类作用值及相应组合值。4.1.5 经技术状态鉴定或抗震验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既有结构,应在顶升移位设计的同时进行抗震加固。4.1.6 设计文件中应提供顶升、移位及改造过程中的控制及监测指标,并应

13、提出施工技术要求和临时性安全措施。4.2 现场调查与评估4.2.1 应对拟顶升桥梁现状调查检测与评估,并给出桥梁检测报告与评估结论。4.2.2 应根据现状调查与评估结果拟定桥梁顶升施工方案。4.3 .3现状调查应按下列要求收集和查阅拟顶升桥梁的各项资料:1设计资料和勘察资料;2施工资料:竣工图、监理资料、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交(竣)工验收资料、荷载试验资料等;3运营养护资料:巡查记录、养护记录、维修记录等;4调查收集桥梁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地质状况及周边环境等资料,并根据实测结果对原桥的结构布置、构件尺寸等测绘,绘制工程现状图。4.4 .4现状调查应结合桥梁既有资料对拟顶升桥梁做现状检测,

14、检测项目可参照表424的相关规定。表424拟顶升桥梁检测项目检测项目作用荷载桥梁作用荷载基础与下部结构场地类别和地基土状况地基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原位或土工试验)基础、桩基、承台的工作状况地基变形及下部结构反应墩(柱)及盖梁工作状况支座工作状况上部结构桥梁使用状况核查主要构件材料强度、挠度结构裂缝与损伤构造与连接结构整体性平面尺寸桥面系与附属结构整体性、损伤4.3顶升移位改造设计4.3.1 顶升移位设计应包括基础、底盘结构体系、托盘结构体系、施力体系、临时支撑体系与限位体系等设计。4.3.2 桥梁顶升移位的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评价原有勘察资料是否满足顶升移位改造设计要求,不满足时应补充勘察

15、;2应根据改造施工工况对承台和桩基的结构内力、应力与变形分析复核;3当采用桩基作为支撑底盘结构系统的基础时,应根据顶升移位工程基底附加应力分布情况合理布置顶升桩位,并宜采用对称方式布置;当采用增设支撑梁方法扩大承台时,应对原承台进行复核。4当利用既有基础作为顶升底盘结构时,可采用增大基础底面积、增加桩基或增设支撑梁等方法改造既有基础;5当采用增大基础顶升时,应按施工阶段受力设计,基底面积应根据地基承载力验算确定;6当采用增加桩基顶升时,应按施工阶段受力设计,并应计入新旧桩基支撑条件、桩径与桩长差异等影响,以及新增桩类型、布置等对既有基础的影响。4.3.3 桥梁顶升移位中的顶升底盘体系、顶升托盘

16、体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升底盘体系受力结构主要包含承台、抱柱梁、牛腿、钢抱箍和盖梁等类型,复杂桥梁的顶升,可按不同底盘体系组合。底盘体系选型宜符合下列规定:1)宜选择承台作为顶升底盘;2)对深埋式承台、深水承台或一桩一柱,宜采用抱柱梁作为顶升底盘;3)当顶升重量较小时,可选用钢牛腿作为顶升底盘;4)当顶升重量很小或提供辅助作用时,可选用钢抱箍作为顶升底盘;5)当顶升高度较小时,可采用盖梁作为顶升底盘。2顶升托盘结构体系主要应包含既有上部梁体结构、分配梁、盖梁或抱柱梁等类型,复杂桥梁的顶升,可按不同托盘体系组合。托盘结构的选型应与底盘体系的选型匹配。3设计底盘或托盘结构时,荷载及其组合应符合

17、下列规定:1)桥梁顶升过程中基本风压宜按10年一遇取值;2)其他荷载应按实际荷载取值,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进行组合计算;3)应根据上部结构顶升过程中水平及竖向荷载的分布、传递情况,以及顶升时的最不利工况组合综合考虑。4对传递竖向荷载的混凝土抱柱梁结构设计时,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rVK=0.2A+0.85(4.3.3)式中:体型系数,一般取Ll20;V剪力荷载设计值(kN);Vu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承载力(kN);fc取抱柱梁、既有墩(柱)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中的较低值(kN);A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面积(?);启结合面配置的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不采用植筋工艺时,值

18、为0;Asv结合面上同一水平截面植筋总截面面积(r);Sv植筋的竖向间距(m);抱柱梁高度(m),大于0.5m。5应对抱柱梁抗弯、抗扭及抗冲切承载力验算。6对传递竖向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抱柱梁,施工时应凿除被抱结构的保护层,在浇筑外包混凝土前应将凿除截面冲洗干净。新浇筑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墩(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且不应低于C40;2)新浇混凝土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200mm;3)在墩(柱)下部设置顶升托盘结构时,宜根据墩(柱)高度设置临时的联系梁。4.3.4 顶升施力体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整体同步顶升技术;2在顶升过程中,顶升施力系统应具备控制构件

19、的运动姿态、应力分布的功能,满足结构构件在空中长时间滞留及微动调节的要求。4.3.5 临时支撑体系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支撑体系宜采用便于安装与拆除的构件;2工具垫块厚度应与千斤顶每次顶升设计行程相适应;3每节支撑构件之间应可靠连接;4对利用原桥墩(柱)、桥台作为临时支撑体系的基础,应对原桥墩(柱)、桥台的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5由接高垫板或由临时垫块形成的支撑构件,应计入多块叠加厚度误差对顶升施工的影响;6支撑体系的构件宜对称布置。4.3.6限位结构体系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限位方向的结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满足要求;2应计入横桥向荷载、船舶撞击荷载或车辆撞击荷载的作用;3荷载设计

20、值可根据横桥向失稳破坏的临界值确定,应根据千斤顶的摩阻、最大转角、桥梁体重量及可能位置取值。当采用简化计算时,可按原桥上部结构倾斜角度5。的作用力设计和验算;4限位结构与桥梁结构的间距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结构位置的变化确定。4.3.7墩(柱)高度调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段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采用高于原墩(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并宜采用便于灌注和成型的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切断钢筋的连接应满足I级接头的要求;2被切断的墩(柱)上端结构顶升就位后,连接段主筋直径与数量不应少于原主筋,箍筋间距应按不大于IoOmm加密设置,连接段混凝土应一次浇筑;3一桩一柱式桥墩(柱)采用切断顶升施工工艺时,在桩柱连接后,

21、可外包钢筋混凝土做加固处理。4.4设备配置设计4.4.1 顶升点应根据桥梁结构、荷载分布布置,千斤顶宜以支座中心对称布置。4.4.2 顶升施工宜采用大吨位双作用油缸,局部空间狭小部位可采用单作用薄型弹簧回缩油缸。4.4.3 顶推移位施工宜采用大吨位双作用油缸,牵引移位施工可采用双作用空心油缸。4.4.4 顶升油缸宜配有液控单向阀或平衡阀等防止顶升油缸失压的阀件。4.4.5 千斤顶数量可采用下式估算:八二卜弋(4.4.5)式中:n千斤顶数量;Gk顶升时桥梁总荷载标准值(kN);N单个千斤顶额定承载力(kN);k安全系数,取值不小于1.5,水平承载时不小于1.25。5施工5.1 一般规定5.1.1

22、 桥梁顶升移位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5.1.2 顶升移位施工同步设备与控制系统应满足顶升移位施工的安全及设计要求。5.1.3 顶升前应对顶升设备标定或检测并出具报告。5.1.4 顶升所用的各种临时设施与永久结构的原材料均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5.1.5 顶升移位施工中的各道工序,应执行专项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各道工序完成后应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满足相应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5.2 施工设备与操作5.2.1 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系统应能实现位移同步顶升或移位的控制功能,能精确控制顶升点同步升降并反映顶升力大小;同时应具有顶力显示、顶升速度、同步误差、超

23、限报警等提示功能;2控制系统应具有在顶升前消除千斤顶与梁体底部、临时支撑系统之间间隙的预顶升功能;3控制系统的位移显示及控制精度不应大于2mm。5.2.2 顶升液压系统中应安装专用阀件,以保证顶升和降落过程中运行平稳,以及在停电、油管断裂等意外情况出现时的施工安全。施工前应按照本规范附录A.3规定做好检查记录。5.2.3 千斤顶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并应按照本规范附录A.2规定做好检查记录:1轴线应竖直,其偏差应小于5。;2顶部与顶升构件接触部位应采取防滑措施;3严禁超载、超行程使用;4宜采用自锁式千斤顶;5平移施工时,应有抗侧翻措施,滑移面间应有摩擦副材料。5.2.4施工设备操作应符合下列规

24、定:1施工前应对施工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培VII;2设备应依据操作流程操作,各关键设备的工程相关参数表应明示;3在桥梁完全顶升脱离支座之前,不得进行顶推或牵引等移位工作。5.3施工准备5.3.1 顶升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千斤顶、油管、位移传感器及各类阀件的安装应满足要求;2千斤顶安装应顺直,可采用正置或者倒置两种方式安装;3油管连接时,油管接头及分配器、连通接头应清洁;4油管应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拆除;5位移传感器安装位置处的位移,应与所对应的千斤顶合力作用点相一致;6系统在使用前,应进行不少于1.5h的保压试验。5.3.2 顶升设备的标定包括力值标定和位移测量的标定。

25、为确保不同型号传感器精度一致性,可采用同一标准源传递的标准传感器。5.3.3 临时支撑体系应检查以下方面,并应按照本规范附录A.1规定做好检查记录:1支撑体系加固情况;2支撑体系的垂直度;3支撑体系底部灌浆饱满情况。5.3.4顶升前应完成反力结构体系施工、临时支撑体系施工、托盘结构体系施工、限位结构体系施工、顶升控制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墩(柱)截断施工等技术措施准备。1.1.2 施工5.4.1 托盘结构体系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直接采用梁体结构作为托盘体系时,应满足千斤顶安装空间的要求;同时与千斤顶和临时支撑对应的梁体结构应形成水平支撑面;2当采用分配梁作为托盘体系时,钢分配梁应水平安装,钢分

26、配梁与被顶升梁体之间应有可靠支垫;3当采用盖梁作为托盘体系时,应对破损、病害部位修补和加固处理,并将其底面找平;4当采用抱柱梁结构作为托盘体系时,应对结合面的原结构凿毛处理,凿毛深度不小于6mm;当采用植筋连接时,应查明主筋位置,不得损伤主筋;5当对梁体实施变坡顶升时,应在托盘结构中安装调平对中装置,宜在伸缩缝处安装纵向限位装置。5.4.2 底盘结构体系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直接采用盖梁、墩(柱)、承台、桥台等作为反力体系时,应使千斤顶及支撑底部处于水平,并对结构缺陷修补;当盖梁、墩(柱)、承台、桥台等承载力不足或面积不够时,应采取加固或扩大措施;2当采用牛腿结构作为反力体系时,植筋工艺应符

27、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规定;3当采用钢抱箍作为反力体系时,应按1.5倍的安全系数进行钢抱箍承载力试验,试验通过后,方可顶升作业;4当采用抱柱梁结构作为底盘体系时,宜设置于地面线以下。当设置在其他位置时,完成顶升后,抱柱梁结构应当拆除。5.4.3 支撑体系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撑的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20mm;2当采用预埋螺栓连接时,预埋螺栓位置应准确;3当采用植入螺栓连接时,钻孔除位置应准确外,还应避让承台中的主筋;4螺栓安装数量应与法兰孔数相等;5不同直径的钢支撑连接时,应采用相应的转换接头;6在永久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结构;7顶升结束后,临

28、时支撑应重新检查连接螺栓的紧固情况。5.4.4 限位结构体系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限位结构与被限位结构的间隙应顺直,宽度应满足被限位结构的验收要求;2限位结构的安装和拆除不应产生影响原结构受力安全性的损伤,应对因安装限位结构而在原桥结构上形成的孔洞修补;3混凝土桥和钢构桥,可选用格构支架作为限位体系;4多跨多幅梁式桥,可采用斜撑支架作为限位体系;5混凝土或型钢挡块不应单独作为顶升限位装置,但可作为辅助限位装置。5.4.5 结构改造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改造施工宜按承台扩大、墩(柱)接高、桥台改造、垫石修复、梁体改造等工序;2墩(柱)接高可分为直接接高和断柱接高两种情况,均应符合下列规定:

29、1)应对连接面的混凝土凿毛处理;2)墩(柱)主筋应采用机械连接方式;3)混凝土等级宜高于原墩(柱),并宜采用便于灌注和成型的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4)断柱连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应密实。3桥台改造可分为接高改造和桥台改墩(柱)两种情况,均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4当采用承台扩大时,应将原混凝土表面凿毛且冲洗干净,灌注混凝土前,凿毛面应湿润清洁,新老钢筋应分层分区对应焊接;5当采用垫石修复时,应将原垫石表面凿毛且冲洗干净。当采用直接加高方式时,宜选用无收缩自流平混凝土或灌浆料方式;6梁体改造可分为端部切割、局部加厚两种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体端部切割时,严禁破坏既有预应力筋锚固装置;2)当局部加厚时

30、,宜在满足设计要求基础上减轻加厚部分的重量。5.4.6试顶升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顶升前应解除全部顶升结构与其他结构的连接,结构顶升空间内不得有障碍物;2顶升设备和安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正常后方可试顶升,以检测控制系统、施工监测设备以及各点的支撑体系是否工作正常;3试顶升期间均应实施顶升力和顶升移位“双控”;4试顶升高度以桥梁与支座脱空为宜,不宜大于10mm;5试顶升应分为两步,分别检验顶升力、顶升位移实施和控制效果,并检查顶升施力系统、临时支撑体系的安全可靠性;6 通过试顶升,检查安全监测系统的监测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并调整;7 施工单位应做好试顶升相关记录,并提供桥梁试顶升期间所有的监测资料,为

31、正式顶升提供依据。8 .4.7正式顶升应符合下列规定:1正式顶升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试顶升资料,并再次检查所有顶升设备,无问题后开始正式顶升;2千斤顶应按设计的行程同步顶升,各次、各顶升点的移位同步量和移位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次顶升高度以高于垫块厚度5mm左右为宜,以满足施工操作空间要求;3每一次同步顶升完成后,应对临时支撑、液压千斤顶、跟随千斤顶、油管路、油路块、通信电缆等顶升和监测系统状态等详细检查,确认各个环节状态完好后,方可实施下一次顶升,并做好相应的记录;4顶升过程中应及时用长支撑替换短支撑,并及时安装横向联系杆件;5顶升及顶降的速度不宜大于3mm/min;6变坡顶升时,千斤顶允许偏斜

32、角度应符合523要求;7顶升过程中若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排除故障后再继续施工;8顶升完成后,桥梁中线和高程应满足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5.5 移位施工5.5.1 移位施工的准备应包括托盘结构体系施工、反力结构体系施工、限位结构体系施工、移位施力系统的安装调试等。5.5.2 移位前应去除所有障碍物,且应将梁体顶升脱离支撑位置。5.5.3 斤顶安装应水平顺直,与反力后背接触处应密贴。5.5.4 移位作业时,应均匀、缓慢、同步。移位速度宜控制在10mmmin,最大移位速度不宜大于3Ommmin,并应及时纠正产生的偏位。5.5.5 移位过程中应随时监测位移及压力的变化,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

33、作业。5.6 墩(柱)截断施工5.6.1 墩(柱)截断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墩(柱)截断后桥梁受力合理、安全可靠;2不同桥型的墩(柱)应选择合理截断位置,应具有一定的施工操作空间;3应考虑桥梁顶升后便于墩(柱)加固的位置;4墩(柱)截断位置宜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5.6.2 截断施工前相关监测设备应安装完毕,施工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桥墩(柱)、临时支撑体系的受力及变形。5.6.3 桥梁墩(柱)的截断宜采用无震动或震动较小的线切割设备,并在保压平衡状态下切割断开,以减小切割对桥梁结构和顶升设施的影响。墩(柱)切割宜采用水冷却,减少粉尘、噪音、泥浆污染。5.6.4 截断顺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或施工组

34、织设计施工。截断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墩(柱)截断施工前临时支撑体系应安装完毕,并应检查临时支撑体系的可靠性;2若采用混凝土临时支撑体系,当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方可截断墩(柱);3为保证截断时桥梁结构安全,千斤顶油压应维持在90%设计荷载,并持荷、关闭控制阀门,锁紧临时支撑,使千斤顶处于预紧状态,千斤顶和油管路不得渗、漏油;4墩(柱)截断时应保持切口平顺;5墩(柱)身截断后,应保证墩(柱)身截面上的主筋满足锚固长度不少于10倍钢筋直径要求,便于接高时连接。5.6.5 当采用加高垫石或盖梁时,应将原垫石或盖梁表面凿毛且冲洗干净。当采用直接加高方式,宜选用无收缩自流平混凝土或灌浆料方式。5.6

35、.6 顶升后对原桥台新增墩(柱)范围的承台及背墙进行切割,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应缩小桥台切割范围,以降低对箱梁支撑的不利影响,切割前应对切割范围放样。5.6.7 千斤顶应设置在不影响墩(柱)切割改造的位置,顶力应满足相关规定。5.6.8 墩(柱)接高施工要求:1应对连接面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2墩(柱)主筋应采用机械连接方式;3混凝土等级宜高于原墩(柱),并宜采用便于灌注和成型的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4断柱连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应密实。6施工监测6.1 一般规定6.1.1 工程施工前应编制顶升监测方案,应按照本规范附录B.1规定做好日监测数据记录。6.1.2 顶升监测项目包括:整体姿态监测、桥梁

36、结构应力监测、裂缝监测、顶升反力监测、临时支撑体系监测。6.1.3 施工前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上部结构监测、下部结构监测、临时结构监测和设备监测。6.1.4 施工过程中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桥梁移位(竖向、横向、纵向)、裂缝及沉降监测。表6.1.4施工过程中主要监测项目项目名称监测频率预警值桥梁移位竖向采用拉线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绿色正常同截面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位置同步误差z2mm,且千斤顶任何一缸的压力误差W3%橙色预警同截面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位置同步误差位于2mm-3un范围内,且千斤顶任何一缸的压力误差位于3%5%范围内红色预警同截面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位置同步误差3mm,且千斤顶任何一缸的压力

37、误差5%横向每个行程不少于一次绿色正常横向偏差W5mm橙色预警5mmV横向偏差VlOmm红色预警IommW横向偏差纵向每个行程不少于一次绿色正常纵向偏差5mm橙色预警5mmV纵向偏差Vlomnl红色预警IOmmW纵向偏差项目名称监测频率预警值裂缝每个行程不少于一次沉降速率不大于0.04mmd基础沉降每个行程不少于一次对未出现裂缝的部位,不应出现新的裂缝;对已出现裂缝部位,其裂缝不应发展扩大注:上述预警值为纵向跨度不超过100m的桥梁所采取的划分标准,当超过100m时由专家论证后确定。6.1.5施工监测应包含既有承台基础受力、桥梁实际顶升高度、临时支撑监测三大方面。6.1.6 桥梁顶升施工前、后

38、应对桥梁整体状态进行观察、评估。6.2 监测点布置6.2.1 结构控制截面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X竖向位移控制截面应选取在顶升桥跨的支座断面处;2竖向位移监测点应设置在顶升千斤顶的合力位置处;3边侧支座处应布设3个竖向位移监测点,中部支座处应布设2个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按照本规范附录B.2规定记录。6.2.2 结构横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横向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结构侧面,宜双侧对称布设;2每个监测断面应布设1个位移监测点。6.2.3 结构纵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纵向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梁底支座附近与跨中位置;2每个监测断面宜布设3个位移监测点。6.2.4 结构控制

39、截面应变及开裂情况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并应按照本规范附录B.2、B.3、B.6规定做好每日监测记录:应变及开裂情况监测点应布设在梁底中部支座附近与跨中位s;2每个监测断面宜布设3个5个位移测点。6.2.5 承台及地基沉降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承台、墩(柱)监测点应布设在各承台、墩(柱)上,承台、墩(柱)两侧宜各布设1个;2地基沉降监测点应布设在承台、墩(柱)附近的基础位置,并应按照本规范附录B.5规定做好每日监测记录:6.2.6 裂缝监测内容宜包括裂缝位置、长度和宽度变化,宜采用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的裂缝监测仪、裂缝测宽仪测量,对于梁体既有裂缝应在裂缝宽度最大处进行跨缝监测。6.3 临

40、界值与控制指标、计算6.3.1 监测预警值的选取应满足以下原则:1根据相应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限值进行选取,包括按极限状态理论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规定的限值以及按容许应力法设计时规定的设计容许值等;2考虑结构安全可靠度采取不同的安全系数;3应根据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阈值进行适当调整;4施工监测过程中宜进行分级预警,设置监测预警值与极限值,并符合表631中的规定:表6.3.1施工监测分级预警序号监测数据状态对应操作1数据正常继续顶升作业2橙色预警(超过监测预警值)检查无异常后,降低顶升速度继续作业3红色预警(超过监测极限值)停止作业并排查问题6.3.2 监测预警值的设置

41、应符合表632中的规定:表6.3.2施工监测预警值序号监测项目预警值极限值1横向位移5mm10mm2纵向位移5mm+IOmm3应变1503004承台、墩(柱)竖直度5mm10mm6.3.3 顶升结束后的控制指标应符合表633中的规定:表6.3.3顶升结束后的控制指标序号监测项目控制指标1主梁高程10mm2主梁横向偏位+20mm3承台、墩(柱)竖直度勺).3%根承台、墩(柱)高度,且20mm6.4 监测记录及结果报告6.4.1 顶升开始前应提前记录各监测仪器设备的初始状态参数。6.4.2 施工过程中,应依据施工进度,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评定桥梁结构的实时状态,并形成监测记录报告。6.4.3

42、监测记录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设备、测点布置、数据处理、安全预警及安全评定等内容。6.4.4 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过程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并整理形成监测结果报告。6.4.5 监测结果报告应项目齐全,数据可靠,规格统一,说明、图表完整。6.4.6 位移和裂缝监测结果包括下列内容:1各施工阶段各测点实时位移、裂缝宽度与时间关系图;2各测点阶段位移累计值与设计限值的比较;3实测裂缝宽度与监测限值的比较。6.4.7 应力、应变监测结果包括下列内容:1各施工阶段各测点实时应力与时间关系图;2各测点阶段应力累计值与设计限值的比较。6.4.8 温度监测结果包括下列内容:1环境温度实测值与时间关系图;2桥梁主

43、体结构的日照温差梯度;3包括温度变化对桥梁结构实测位移、应力的影响。6.4.9 监测结果报告应根据监测数据对顶升效果以及结构质量技术状况进行评定,并给出对应的加固补强措施。6.5 监测报告6.5.1 位移和裂缝监测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6.5.2 段各测点实时位移、裂缝宽度与时间关系图;2各测点阶段位移累计值与设计限值的比较;3实测裂缝宽度与监测限值的比较。6.5.3 应力、应变监测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1各施工阶段各测点实时应力与时间关系图;2各测点阶段应力累计值与设计限值的比较。6.5.4 温度监测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6.5.5 实测值与时间关系图;2桥梁主体结构的日照温差梯度;3包括温度变化

44、对桥梁结构实测位移、应力的影响。654通过检查顶升监测,掌握结构或构件实际状况,是否存在局部或个别的缺陷和损伤,对当前结构质量技术状况做出明确判断,并详细记录当前是否存在损伤或缺陷。7质量检验7.0.1顶升工程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应符合下列原则:1桥梁顶升过程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组合和程序应执行现行的相关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按顶升施工的主要工序(工种)划分分项工程;3按顶升的主要部位划分分部工程;4按工程的主要结构形式、使用功能、施工和交(竣)工验收独立性划分单位工程;5顶升工程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宜符合表701的规定。表7.0.1顶升工程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

45、划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顶升工程(每联为一单元)基坑开挖,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的机械连接,混凝土构件,液压整体同步顶升控制混凝土接墩(柱)墩(柱)断开与连接,力腆连接,模板,连接墩(柱)混凝土浇筑(按每墩台)桥面和附属工程钢筋加工及安装,支座安装,支座更换,搭板,桥面铺装,伸缩缝,栏杆,混凝土护栏,人行道铺设,灯柱桥梁接长按照现行的相关工程检验评定标准的单元划分7.0.2桥梁各检验批、分项和分部工程主控项目的质量检测项目与新设计值偏差应符合表7.0.2-1的规定,断柱后浇段检测项目与新设计值偏差应符合表7.0.2-2的规定。表7.0.2-1桥梁总体检测项目项次检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桥面中心偏移(mm)20全站仪或经纬仪:每IOIn检测一处2桥面横坡()0.15水准仪:每跨检查5处7处3桥头高程衔接(mm)5水准仪:在桥头搭板范围内顺延桥面纵坡,每米1点测标高4墩(柱)垂直度或斜度(mm)0.3%H,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