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2782-2023机车车辆称重台.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91708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B-T2782-2023机车车辆称重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TB-T2782-2023机车车辆称重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TB-T2782-2023机车车辆称重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TB-T2782-2023机车车辆称重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TB-T2782-2023机车车辆称重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B-T2782-2023机车车辆称重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B-T2782-2023机车车辆称重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45.120ccsrBlr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27822023代替TB/T27821997机态车辆称重台Weighingplatforofr.lingstock2024-04-01 实施2023-0974发布国家铁路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分类和命名14.1 分类14.2 命名25 技术要求25.1 使用环境25.2 总体要求35.3 外观要求35.4 数据采集处理35.5 结构参数45.6 计量性能45.7 电源适应性55.8 环境适应性56试验方法51.1 总体和外观检查51.2 数据采集处理51.3 结构参数61.4 计量性能6

2、1.5 电源适应性71.6 环境适应性77 检验规则88 标志、随机文件和包装98.1 标志98.2 随机文件983包装9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TB/T27821997铁道机车车辆称重台技术条件。与TB/T2782199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文件主要技术变化加下:a)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b) 增加了称重台分类和命名(见第4章);c) 更改了使用环境(见5.1,1997年版的3.1.1);d) 更改了称重台的总体要求(见5.2,1997年版的3.1.2、3.1.3);e) 增加了称重台的外观要求、

3、数据采集处理要求(见5.3、5.4);D更改了结构参数的技术要求(见5.5,1997年版的3.2);g) 更改了称重台的计量性能(见5.6,1997年版的3.3);h) 增加了电源适用性要求(见5.7);i) 增加了环境适应性县永(见5.8);j) 增加了试验方法(见第6章):k) 增加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l) 增加了标志、随机文件和包装(见第X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高理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铁路行业基础通用及运输设备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当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界究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经纬信息技

4、术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专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计量管理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路计哲、王彦春、刘林、薛昊、鲍明全、路永立、王岩、石春琨张平、王强、李连峰。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1997年首次发布为TB/T27821997铁道机车车辆称重台技术条件,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机车车辆称重台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机车车辆称重台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随机文件和包装。本文件适用于机车车辆静态称重台(以下简称称重台)的制造和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

5、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应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竞试验等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应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金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机车车辆峥态称重台staticweighingplatfor

6、mofrollingstock测量静止机车车辆的轮重、轴重和总重,以确定机车车辆静态时的重量及重量分配的铁路专用计量器具。4分类和命名4.1分类按照其是否固定在轨道上,称重台分为固定式和便携式。固定式称重台固定安装在轨道上,需要时可调整测量单元的位置,如图1所示。便携式称重台可以根据被测机车车辆位置,临时放置在轨道上,如图2所示。标引序号说明:1一一数据处理存储及显示装置:2一一测量单元:3一一轨道;4轨枕。图1固定式称重台示意标引序号说明:1一一数据处理存储及显示装置:2一一测量单元:3一一轨道;4轨枕。图2便携式称重台示意4.2命名型号命名按以下规则编制:CZT-了改进尾注(用阿拉伯数字表

7、示)企业标识(13位英文字母)一功能特征(G指固定式、B指便携式)一产品代号5技术要求5. 1使用环境5.1.1 称重台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可靠工作:a)环境温度:-2(C65-C;b)相对湿度:不大于90%;c)海拔不应高于2500mo5.1. 2便携式称重台所处的轨道应符合以下规定:a)轨道状态应良好且平直,测量区段及附近无轨缝;b)轨距公差为1mm;c)两钢轨间的高低差不大于2mm;d)轨道坡度不大于1%。5.2总体要求5.2.1称重台通常由测量单元、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1.2.2 称重台应能测量一辆(台)车各个轮重。1.2.3 称重台总重测量范围应覆盖机车车辆的最大总重和最小总重。称

8、重台测量单元的测量范围应覆盖机车车辆最小轮重80%、最大轮重120%。注:最大总重、最小总量通常是对企业所生产或维修的机车车辆而言。1.2.4 固定式称重台宜配备溯源用反力装置且能可靠安装,反力装置应满足测量单元承载区段内任意位置的溯源要求。反力装置应由加力横梁及4根螺杆等组成。5. 3外观要求6. 3.1称重台应有铭牌,铭牌应安装在易工在看其宁信息的位置。5.3.2 所有零部件表面应平整,不应有明显变形损伤。5.3.3 各紧固件应紧固可靠。5.3.4 测量单元应具有明显标明测量单元承载区段的指示标记5.4数据采集处理5. 4.1数据处理系统应具有数据处理和存储等功能。软件应界面友好、易于操作

9、齐便于升级,升级后应向下兼容,系列产品软件的界面总体结构和操作风格应相同。称重台应具有实时数据显示、存储、分析、查询功能,测量数据存储容量不应少于连续记录5000个机车/车辆/动车组的动车或拖车各参数的测量数据。存储文件名称应包含车型、车号、日期等信息,文件保存的格式为文本文件,文件首行应为字段名列表,每条记录至少应包含字段和格式如下:车号、轮重差(1n)(%)、轮重(12n)(kg)、轴重(ln)(kg)、总重(kg)、报警标识、测量口期(yyyymm-dd)、测量时间(hh:mm:ss)。其中,“报警标识”包含3段编码,段间连续,第一段为轮重差报警记录由“C”和数字序列组成,每个数字为报警

10、轴号,无报警时该段为“CO”;第二段为轴重报警记录由“Z”和数字序列组成,每个数字为报警轴号,无报警时该段为“ZO”;第三段为总重报警记录:有报警时为“Q1”,无报警时为“Q0”。其中每个数字序列的数字按递增排列。示例:报警标识”362300”,是指第3,6轴轮重差报警,第3轴轴电报警,总重无报警。称重台应具有根据被测机车/车辆/动车组的动车或拖车方向自动确定车轮、车轴编号功能,轮重差、轮垂、轴重编号应与被测机车车辆车轴、车轮编号相一致,具体编号原则是从其I端至H端从1开始顺次递增排列车轴编号,沿着从1端至II端方向,每个车轴左、右端编号从1开始顺次递增,如图3所示。各个字段以半角逗号“,”隔

11、开,无该项测量功能或未测量该项时数据为空填,客户需增加的参数,在“测量口期”前添加。注1:计算轮聿差时,沿着I端向II端方向,左侧轮第大于右侧轮聿时,轮重差为正,反之轮重差为负。注2:n为被测机车/车辆/动车组的动车或拖车的车轴数。图3轮重差、轮重、轴重编号5.4.2 称重台应具有人机对话以及预设轮.重差、轴重、总重等参数报警阈值的功能,当轮重差、轴重或总重测量结果大于设定值时,应能自动报警,并在存储文件“报警标识”字段中自动记录。5.4.3 称重台应能以表格形式打印输出测量结果,应明确标识称重结果“合格”或“不合格”,打印字迹应清晰、持久,其计量单位符号应位于表头内,应具备数据输出功能。5.

12、4.4 称重台宜具有自动标定功能,并预留接收标准力值信号的通信接口。5.5结构参数5.5.1 轨距固定式称重台轨道轨距最大允许误差为1mm。5.5.2承载面高低差固定式称重台每个测量单元承载面高低差不应大于05mm,年烛两测量单元承载面之间的高低差不应大于06mm,各测量单元承载面之间的高低差不应大于O.8nno便携式称重台各测量单元工作区段上下承载而高度差不应大于02m,过渡段上承载面坡度不应大于3.3%o5.5.3同侧承载位置的共线性固定式称重台同侧各测量单元承载位置应共线,其直线度不应大于2mm。5.5.4错位固定式称重台各测量单元、各过渡轨、称重台外钢轨之间顶面及内侧面错位量不应大于I

13、mm。5.6计量性能5.6.1 分辨力测量单元及称重台的分辨力不应大于5kg0分辨力标称值与实际值之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分辨力标称值的1/10。5. 6.2零位变化测量单元的零位变化不应大于1个分辨力。5.6.3测单元误差测量单元在机车车辆最小轮重90%至最大轮重110%范围内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为0.5%,其他范围的误差不应超过该测量段测量上限的1%。5.6.4测量单元的测重复性测量单元三次测量结果的极差不应大于0.25%。5.6.5 测量单元不同承载位置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测量单元不同承载位置测量结果一致性不应大于0.25%。5.6.6 称重台误差称重台总重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为0.25斩仅用于测量货车

14、的称重台总重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为0.5%o5.7电源适应性称重台在额定电压的85%110%范围内应正常工作,且测量误差符合5.6.6的规定。5.8环境适应性5.8.1 测量单元高低温试验5. 8.1.1将测量单元置于-20C的孙境条件下恒温4h后,测量单元示值误差应符合5.6.3的规定。6. 8.1.2将测量单元置于+65C的环境余件下恒温4h后,测量单元示值误差应符合5.6.3的规定。5.8.2数据处理系统高低温试验5.8.2.1将数据处理系统置于-20C的环境条件下恒温ah后数据处理系统示值误差不应超过5.6.3要求的1/2。5.8.2.2将数据处理系统置于+65的环境条件下恒温4h后,数据

15、里系统示值误差不应超过5.6.3要求的要2。5.8.3恒定湿热试验将整套装置放置于+40C、93%RH的环境条件下2d后应正常工作。5. 8.4电磁兼容试验整套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18268.12010表2的规定。6试验方法5.1 总体和外观检查先目视检查称重台外观,通电并试运行,进行工作状态检查。6. 2数据采集处理结合示值误差试验,目视检查。6.3结构参数6.3.1轨距用轨距尺在每一对测量单元的两承重轨的前、中、后三个位置进行测量。每一位置测量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该位置轨距的实际测量值。6.3.2测量单元承载面高低差用水准仪和高度尺组合进行测量,将高度尺放在测量单元承载面上,

16、使高度尺保持垂直,用水准仪对高度尺在每一测量单元承载面上前、中、后三个位置进行读数,得到各承载面间的高低差。6.3.3同侧承载位置的共线性以称重台同恻各测量单元最外恻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弦长,采用矢距测量误差不超过07mm的方法分别测量各测量单元前、中、后三个承载位置的横向矢距,各点横向矢距的极差即为测量结果。6. 3.4错位量用深度卡尺测量6.4计量性能6.4.1分辨力方法一:用最大允许误差为0.1%的祛码作为标准器。任选一个测量单元,在测量范围内任意测量点处顺次添加单个质量不大于1/10分辨力的祛码,记录第1次蹬变后显示的结果,继续添加祛码至第2次跳变,两次跳变之间增加的祛码质量即为分辨力的实

17、际值。方法二:用0.1级标准测力仪作为标准器。任选一个测量单元,沿标准测力仪受力轴线在测量范围内任意测量点处缓慢加载,记录连续两次跳变显示结果及相应载荷,两次跳变之同增加的祛码质量即为分辨力的实际值。仲裁时用方法一、6.4.2零位变化将称重台调整至零位,加载至量程上限后卸载,重复3次,观察零点变化,得到其零位变化值;也可用机车以5kmh7km/h速度在称重台上往返碾压3次,观察零点变化,得到其零位变化值。6.4.3测量单元误差在测量范围内,均匀选取不少于5个测量点(包括上下限)o方法一:用祛码作为标准器。对每个测量单元依次加载相应质量的祛码,每个测量点各测量3次,误差按公式(1)计算。依次对各

18、测量点进行测量。f-Fq=X100%(1)式中:q测量单元误差,用百分数表示(%);F一测量单元示值平均值,单位为千克(kg);F0测量点祛码质量,单位为千克(kg)。方法二:用标准测力仪作为标准器。根据测量单元的规格和结构形式,将测量单元、标准测力仪、加载装置连接,标准测力仪受力轴线与测量单元承载面应垂直。将标准测力仪和测量单元的示值调至零点,沿标准测力仪受力轴线加载,至测量点保持稳定后读取测量单元示值和标准器示值。重复对各测量点进行3次测量,误差按公式(2)计算。依次对各测量点进行测量。(F-FG7=*,X100%(2)is1式中:F2测量单元示值,单位为千克(kg);F,.标准器示值,单

19、位为千克(kg)。仲裁时用方法一、6. 4.4测量单元的测量重复性每个测量点3次测量结果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作为测量重复性测量结果,按公式(3)计算。式中:测量单元的测量量复性,百分数表示(%)。6.4.5测量单元不同承载位置测量结果的一烈性在测量单元承载区段内均匀选取不少于3个位置测量,取不同承载位置测量上限值时测量结果的极差作为测量单元不同位置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6.4.6称重台误差对6.4.3测量结果,按公式(4)计算。-山,)=,:,,、X100%(4)八6jlJl式中:8称重台误差,用百分数表示巡);F-第j个测量单元第i次测量时测量单元的示值,单位为千克(kg);F,-第j个测量单

20、元第i次测量时标准器的示值,单位为千克(kg);k测量单元总数。6. 5电源适应性用稳压电源分别模拟称重台额定电压的85%和110%,代替称重台电源为称重台供电,按6.4.3对测量单元进行测量。6.6环境适应性6.6.1测量单元高低温试验6.6.1.1按GB/T2423.1的规定进行低温试验。先将测量单元与处于常温环境的数据处理系统连接,将处于关机状态下的测量单元在低温(-20环境下恒温4h后开机并预热15min,利用专用工装测量测量单元的示值误差。6.6.1.2按GB/T2423.2的规定进行高温试验。先将测量单元与处于常温环境的数据处理系统连接,将处于开机状态下的测量单元置于高温(65C)

21、环境中下恒温4h后,利用专用工装测量测量单元的示值误差。6.6.2数据处理系统高低温试验6.6.2.1按GB/T2423.1的规定进行低温试验。先将数据处理系统与处于常温环境的模拟传感器连接,将处于关机状态下的数据处理系统在低温(-20C)状态下恒温4h后开机并预热15min,读取数据处理系统的示值。6.6.2.2按GB/T2423.2的规定进行高温试验。先将数据处理系统与处于常温环境的模拟传感器连接,将处于开机状态下的数据处理系统在高温(65C)状态下恒温4h后,读取数据处理系统的示值。6.6.3恒定湿热试验按GB/T2423.3的规定进行恒定湿热试验。整套装置关机,在湿热(40、93%RH

22、)状态下持续2d,在该湿热条件下,称重台开机,检查其工作状态。6.6.4电磁兼容试验整套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证验按3/T18268.1-2010表2、第7章的规定进行。7检验规则7.1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的视定。表1型式检验及出厂检验项序号试验项目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技不要求对应条款试验方法对应条款1总体和外观要求5.2、5.3612数据采集处理5.46.23结构参数5.56.34计证性能5.66.45电源适应性一5.76.56环境适应性5.86.6注:“J”表示应检验:“一”表示可不检验。7.2称重台应逐台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出具产品合格证。7. 3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

23、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定型时;b) 产品转场生产时;c) 产品的设计和工艺上的变更引起主要计量性能发生变化时;d) 产品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 每生产5年时。8标志、随机文件和包装5.1 标志每台产品均应有铭牌。铭牌应至少注明:a) 产品名称及型号;b) 分辨力;c) 测量范围;d) 额定工作电压;e) 出厂编号;D出厂年月;g) 制造企业(代号)。8. 2随机文件每台设备出厂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电路原理图、接线图、使用和维护说明书、装箱单各一份,并配备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使用说明书中应给出标定方法8.3包装便携式称重台各部件的包装应符合GB/?191和G?/T13384的规定,在包装箱上标志下列内容:a) 产品名称及型号;b) 制造厂名;c) 外形尺寸及毛重;d) “向上”“小心轻放”“精密仪器”“防潮”等字样及相应图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