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病患者孟浩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95472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二病患者孟浩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二病患者孟浩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二病患者孟浩然.docx(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m患的触脍炙人口的春晓是著名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杰作。17岁就能写出如此佳作的孟浩然,没能平步青云,却因“中二病”断送了前程。“中二病”词源于日本,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随着这个词的传播,中二病”也特指自我意识过盛、狂妄,又觉得不被理解、自觉不幸的人,尤其是“成形的价值观与尚未脱离的幼稚想法互相混杂”的成年人。从这点来说,孟浩然虽生活在唐代,却是“中二病”的典型患者。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个薄有家产的书香之家,9岁起就和弟弟起读书、学剑,少年时十分用功。就在写出春晓的第二年,他参加了县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本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孟浩然做了

2、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考试后,孟浩然偶然得知自己的政治偶像宰相张柬之被武三思等奸人诬陷下台。孟浩然愤愤不平,觉得朝廷太黑暗,不屑与之为伍,一怒之下决定放弃科举。在古代,科举是莘莘学子进入人生通达之路的重要途径。聪明如孟浩然,发现朝廷弊病,不想与恶势力斗争,而是昧逃避,并赌上自己的仕途,这是他“中二病”的开端。罢考没多久,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张柬之驾鹤西去,这让孟浩然冷静下来,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决定重新应考。但因之前罢考得太高调,遭到了张柬之政敌的阻挠,科举之路被堵了个严严实实。科举不顺,孟浩然只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虽乐得其所,却也播下了立志从政的种子。朝令夕改,左右摇摆本就是大忌。对于“政商”

3、薄弱的孟浩然来说,这种偏执也是“中二病”的一大能现。过了不惑之年,孟浩然从政的热情并没有消退,既然科举无望,还有什么办法能突出重围呢?孟浩然想到了好友王维经公主推荐走上仕途,看来推荐也是一条通往仕途的道路。孟浩然与好友李白游玩时,恰逢唐玄宗召见李白。经好友力荐,孟浩然得见天颜,唐玄宗准备给他一个职位,遂顺口问道:你最近有什么得意之作吗?”孟浩然朗诵了一首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当面抱怨唐玄宗不识人才,这让唐玄宗非常恼怒,所幸唐玄宗还算仁慈,只是让孟浩然归隐南山,并不曾过多为难。狂妄幼稚,自以为是,过于喜爱表达自我,自觉高人等,靠压倒别人来获得满足感,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例外,这次犯“中二病”让孟浩然永远断送r自己的仕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