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要点解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97543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要点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要点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要点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要点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要点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要点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要点解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4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要点解读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已有50余年的历史,AP已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优势专病病种,在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完备的治疗体系。基于此,2022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在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团体标准基础上,更新并制订了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该指南凝练了25个重要的临床问题,以此为导向,具体阐述了AP的诊断和治疗,重点阐释了AP的中医分期与辨证、早期液体疗法、疼痛管理、器官支持等早期诊疗时中西医结合的具体方式、手段和作用,强调了中医药的早

2、期优势及尽早干预的时机问题,并就营养支持、病因的管理、后期局部并发症及感染的处理,以及预防复发、远期并发症的随访策略方面提出建议。本文就该指南进行解读。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腹症,以急性腹痛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自2012年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修订版)(RevisedAtlantaClassification,RAC)提出根据胰腺局部并发症和器官功能衰竭将AP分为轻度、中度重症和重症以来,该分型得到了国际国内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近10年来,针对AP的诊疗规范相继制定。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Gastroenterologic

3、alAssociation,AGA)于2018年发布了急性胰腺炎早期处理指南、2020年发布了胰腺坏死处理指南,欧洲I胃肠道消化内镜学会于2018年发布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内镜处理指南,世界急诊外科学会于2019年发布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处理指南,2021年我国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亦发布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1o中西医结合治疗AP具有突出的特色和优势,历经20世纪60年代至今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AP已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病种。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是首部AP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国内专家

4、撰写并最终于2023年5月正式发布2。该指南根据中西医结合临床特点,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原则,立足中国国情,首次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明确中西医诊疗具体结合的方式和优势,重视临床实践的可及性、操作性和指导性,既突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AP的特色,也兼具了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诊疗人员参考应用。笔者现对该指南进行吩享与解读。1AP的诊断该指南推荐AP的完整诊断应包括疾病本身、病因、局部/全身并发症和疾病严重程度。具体的病因诊断见表1,并发症和严重程度与2012年的RAC指南一致,在此不再专门展开讨论。该指南的病因部分强调:我国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

5、lyceridemia-associatedacutepancreatitiszHTG-AP)发病率显著上升,合并其他病因后往往病情更重,应诊断为多重病因,笔者对不同病因的治疗会单独进行解读。由于AP疾病本身、病因、局部/全身并发症和疾病严重程度与整个临床诊疗策略以及预后息息相关,该指南强调AP的完整诊断应包含上述要素的重要性,值得广大医生注意。*1AP病因的诊治与管理病因诊断标准早期治疗恢发期治疗债防与随访ABPAUS、EUS、CT、MRI或ABP伴发服总杆结石嵌顿Il.在急性服忏择期行胆囊切除MAP患调整T活方式MAP患并MRCP结果提小胆右混或加炎的ABP.推柞入院24h内行ERCP;伴

6、齐世议首次住靛期间完成“R(I访至出院后6个月.MSAP汁派枳.或影像学提小的总行发胆总忤结石嵌WfnJt明确胆管炎的患囊切除术MSAP和SAP和SAP处并至少持续随访扩张(年舲W75岁.A仝推荐人院72h内行ERCP;对于合并患并.应在恢凝期待急性炎至出院后18个月.旃注意8mm:年龄75岁,l,(ff肝外IW道梗阻的ABP患并.Je法耐受W好转.肺周渗出及液体积病因是古去除10mm),或内亚酸气M转ERCP治疗界.可号虑行N部麻醉卜经皮案吸收3定埼再实籁移的时过正禽I限2倍;推经肝IWW引流术或经皮经肝胆或引流术治除其他原因疗.解除胞遒梗阻不伴胴总讦结H做候或急性的管炎存.不建议常规行ER

7、CPHTG-AP发痫48h内患并血清TG水平HTG-AP患若.健议控;W和监测血清出院后应控制啦浦TG水平在565mmol儿以卜;朗整311.3mmolL(1000mgdL)TG水平.首选腆岛泰进行降脂治疗生活方式或95.65unolL(5mgdL)伴既往史.成明8.孔健.据除其他痛内AAP饮酒史5年,平均每周伏酒戒酒劝导戒治劝导.利整生活方式35个标准杯IAP尽管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应进一步检化明确病因.应至少进行两次由声检代排除胆道病因.当出胆囊切除或可降低IAP的体格检在、实验室检在和影像中检”未显示胭结石或肿道检PlL且无胆管炎和(或)肝功能讣常提示复发率学评估,仍蟾以确定病因的胆道

8、梗PlI时,如高度怀证胆总管结行.应行EUS或MRCP;若高度怀AP患者KIR泥或微胆建设行EUSERCP术后ERCP术后HilF术期民极补液和作储体抗炎药的使用是1防ERCP术后APG效和安全的侦防指曜经出版仰I味美家结合静脓补液以及经IT肠水合R酹结介工卜含服硝酸款是目前全面预防ERCP术后APUi效的两种1合方案APlP符合AP诊断标准.处于妊娠Ifi源性赤.早前懵防性切除高危Iin囊.孕小产如和固产期保6!常规加入胆石症和削脂相关检状态6W*ht保守治疗.孕中期可行腹腔摊胆在APIP伴高危高付油曲血症患者需采取早解预防置切除术.伊晚期保守治疗或在产人H刖措施和产前降H脂治疗.高风险学如

9、建议机3个月监行胆道内裒晚括约肌切开术和按腔镜胆堂测I次血清TG水平切除术;料管结H可行胆总劈探育术成ERCP.席指Iliti1性栉急性期的降Ift方式包括低腑饮食、小剂Iit低分f肝素.枚岛案及IIei吸附和(或)耻浆换ABP:胆源性急件腆腺炎(acutebiliarypancrcalilis);HTG-AP:高甘油:.蟀血行相关性急外腆腺炎(hypcrtriglyccrikmia-associaUxiacutcpancreatitis);AAP:酒精性急性腆Iil炎(alcoholicacutepanCreatitis);IAP:特发性急性IHlt腺炎(idipalhicacutcpanc

10、reattis);APIP:妊娠性急性腆腺炎(acutepancreatitisinpregnancy);MAP:轻。急性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SAP:中度政航急性就腺炎moderately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取械总性睽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AUS:IlM部彩超(abdominaluItraSCUnd);EUS:IibH内悔(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MRCP:SKjKtfclMliniThKftumagnelicrcoiuncecholangiopancrca

11、togmphy);ERCP: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cndosc。PiCrCtrOgmdeCholangi。PanCrVatOgraPhy);TG:ItiAtriglyceride)2AP的临床分期与分类AP的自然病程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一般指发病至2周左右,后期指发病2周以后。由于AP的自然病程进展,不同分期患者病情的差异较大,尤其是重症患者发病1周内主要是器官功能的保护和支持;而2周以后,常常是局部并发症、感染发生的高峰,因此治疗重点有所不同。该指南在中医的辨证分型中并未按照轻中重进行分类,而提出了与AP自然病程相对应的中医分期,分为气分期、营血分期、脏衰期和恢复期。将分期和分型相结合,根据患

12、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分类,比如,重症患者发病早期(1周以内)可能迅速从气分期进展到营血分期甚至脏衰期;也可能从发病开始一直属于气分期,然后进入恢复期;或者从发病开始处于气分期,经历较长时间进入营血分期,然后进入恢复期等。这与西医的分期分类不尽相同。因此临床实际应用时当注意遵循中医辨证特点和规律,以疏肝理气、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分而治之,继承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传统和中西医结合特色。3 AP的治疗3.1 AP的早期治疗AP强调早期及时综合救治,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也是在早期发挥最大作用,该指南首次明确指出中医药应尽早介入,并就早期综合治疗手段将中西医结合的要点和时机进行

13、具体阐述和说明,为临床具体实践提供了实际指导意义。下面围绕早期治疗体系进行具体解读。3.1.1 早期液体复苏SAP早期由于多种原因易发生低血容量状态和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可导致呼吸、循环、肾脏、微循环功能衰竭,加重胰腺或胰周坏死,合理的液体复苏是早期综合救治的重要支持治疗手段之一,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减轻胰腺坏死,保护器官功能。该指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意见推荐。液体复苏时机:尽早启动,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启动补液治疗,入院后应在46h启动积极液体复苏。初始液体种类选择:首选晶体液,由于最新荟萃分析3结果

14、显示乳酸钠林格氏液与生理盐水在减轻SIRS方面无明显差异,因此并未对具体的晶体液种类进行推荐。羟乙基淀粉可能增加使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且对生存无明显改善,明确不推荐用于液体复苏治疗4。补液速度:由于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积极性或限制性复苏方式一直以来争议较大,最新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lRCT)5结果表明与中度的液体复苏10mL(kgh)比较,早期积极的液体复苏20mL(kgh)并未改善AP患者的预后,且增加液体过负荷发生风险,促使大家对液体治疗更谨慎,逐渐认识到补液速度一定是一个动态评估和调整的过程,需考虑发病时间、病

15、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脱水情况、容量状态、液体反应性、液体过负荷风险等多个因素。该指南正是考虑了上述因素,进行如下建议:对于发病到入院72h内的AP患者,评估是否需爵卜液、液体过负荷及液体反应性后,对无液体过负荷风险且有液体反应患者,可考虑以5-10mL(kgh)速度输注;对于存在有心肺肾基础疾病或老年患者注意减慢速度;对于无液体反应的MAP和MSAP患者,以13mL(kgh)速度输注,并于开始补液后每隔46小时评估液体过负荷和液体反应性,进行及时调整。另外,SAP患者无液体反应或在充分液体复苏后仍休克患者,可考虑配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但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液体复苏目标:虽然推荐目标导向性液

16、体复苏(目标导向指标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尿量、尿素氮,侵入性的指标包括每搏输出量变异度、胸腔内血容量等),但由于缺乏高质量证据,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液体复苏成功的目标。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了基于液体反应性的补液方式,结果提示被动抬腿试验诱导的每搏输出量百分比预测液体反应性的效能明显优于临床客观评价指标,且不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结局。英国一项双中心可行性RCT7比较早期基于心每搏输出量为液体反应性导向的液体复苏与常规治疗(由临床医师决定输液速度、液体量和液体类型)后发现,前者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能在改善AP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和氧饱和度方面有效。基于液体反应性为目标导向的补液方式,尤其

17、是非轻症患者的补液治疗,是未来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方向。液体复苏反应性和液体过负荷的处理及风险:早期积极液体复苏与中度液体复苏比较,未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增加患者发生液体过负荷风险。液体复苏的动态评估十分重要,该指南也一再强调早期应动态监测患者低血容量状态和容量过负荷情况,预测为SAP的患者每46小时进行评估,尤其注意液体反应性及液体过负荷评估,需引起广大临床医生们的注意。另外,基于中医热病观基础理论,危重患者可迅速由气分期进入营血分期甚至脏衰期,多见腑实热结证、热毒炽盛证、结胸里实证和内闭外脱证。病情变化迅速者往往出现气阴两伤甚至阴损及阳,有学者8提出的气血模型三阶段两步走液体复苏策略是具有创新

18、性的中西结合理论的探索,既要及时通腑泄热、釜底抽薪,又要时时顾护阴液和阳气。中医药可能在早期器官功能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但限于证据级别较低,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推荐仅是共识意见,有待进一步验证。3.1.2 疼痛管理缓解疼痛是早期治疗AP患者的重要手段,国际指南自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20159开始关注疼痛的处理,提出AP疼痛需要进行有效的镇痛治疗。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明确推荐除了非阿片类和阿片类镇痛药物、硬膜外麻醉外,针灸和中药外敷均可用于AP疼痛的管理。镇痛策略应根据AP严重程度及疼痛严重程度进行制定。对于MAP患者应采用升阶梯镇痛策略而MSAP/SAP应采取降阶梯镇痛策

19、略10。MAP患者可以初步采用非雷体类抗炎药进行镇痛,随着疼痛的加剧,可以升级为弱阿片类药物,若疼痛继续加剧,可选择强阿片类药物。预测为MSAP和SAP的患者,若无心肺相关合并症,可以根据患者疼痛严重程度采用降阶梯镇痛策略;若有心肺相关合并症,可以考虑选择硬膜外麻醉进行镇痛,但其临床效益仍需前瞻性试验证明11。中医药在缓解疼痛方面有明显疗效。多个荟萃分析均表明以通里攻下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复方均可明显缩短腹痛缓解时间12。针刺疗法也可用于AP疼痛管理。2项荟萃分析13-14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针刺联合常规治疗能更有效地减轻AP患者疼痛。具体针刺方法以电针和经皮电刺激研究较多,穴位选择主要以足阳明

20、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为主,其中足三里和中皖最常见。然而,现有中医药或针刺对AP疼痛疗效的研究质量较低,并且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严重程度不一致、疼痛发作到进行针刺治疗的时间不明确、针刺穴位及方式不统一等,因此有待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结果证实。3.1.3 器官功能支持治疗肺、心脏和肾脏是AP常见受累的胰外器官,其中肺占比高达90%以上。SAP呼吸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由其他明显呼吸道症状的低氧血症进展为持续性急性呼吸功能衰竭(persistentacuterespiratoryfailure,PARF)oPARF管理应及时且频繁地监测氧合指数,评估注重血液动力学和液体复苏,对SAP患者的液体复苏时机、方式不当等

21、可能会增加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PPV)比例15。早期出现低氧血症时需及时呼吸支持治疗,给予鼻导管或面罩氧疗。一项回顾性的观察研究16表明NPPV成功组的氧合指数改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且ICU的入住时间明显缩短,认为NPPV在某些需要通气支持的AP患者中治疗呼吸功能衰竭是可行且安全的。另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7进一步表明,随着AP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NPPV的失败率和病死率均增加。因此,在管理AP中的PARF时,NPPV可能是AP患者PARF初始治疗的有效选择,SAP相关PARF的管理原则应与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功

22、能衰竭类似,即启动氧治疗或采用NPPV,如果高流量吸氧或持续正压通气对纠正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短时间内无效时,则必须采取有创机械通气。重度PARF患者应谨慎使用NPPV17。总体来说,现有NPPV对AP临床疗效的研究质量较低,并且接受NPPV治疗患者的PARF严重程度不一致,针对面罩和模式选择、压力参数设置、撤除指征等方面研究空白较多,有待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结果证实。急性肾损伤是SAP常见的系统并发症之一,通常在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后发生。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早期诊疗常规强调以患者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作为评估干预模式的标准,同时针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指出不同容量的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

23、模式尤其是高容量可去除各种炎症因子,改善病情严重程度,但同时也存在易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风险,临床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3.1.4 腹腔内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治疗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hypertension,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和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gastroenterologyinjury,AGI谡SAP早期(常常在第1周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分级较高的IAH或ACS与病死率相关,AP合并ACS患者的病死率高达50%18,与新发或现有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恶化相关。急性胰

24、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推荐SAP患者应持续监测腹内压,尤其是腹腔大量积液者,频率为每4小时监测1次。根据IAH分级处理的策略不同,若腹内压持续或反复升高12mmHg(1mmHg=0.133kPa),明确建议首先采取多学科非手术治疗,包括镇静、镇痛、神经肌肉阻滞、胃肠减压、直肠肛管减压、限制补液、避免液体正平衡、利尿剂、连续性血液滤过等措施19-20;当持续IAP20mmHg,应评估腹腔内经皮导管引流甚至开腹手术等侵入方式指征。而目前侵入性干预的时机和指征仍有争议,2013年国际胰腺病学会指南21就建议25mmHg、保守治疗无效才考虑。除了上述常规治疗以外,新近国内1项单中心RCT显示肌肉注射新

25、斯的明与常规保守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腹腔内压,是潜在的治疗药物22-24。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措施在改善肠麻痹、降低腹内压,缓解腹痛腹胀等方面具有明显疗效。1项AP合并ACS研究的荟萃分析25显示,与西药基础治疗相比,联用中药组可显著降低腹内压。因此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除了上述非手术治疗措施以外,也推荐使用中药口服和灌肠、针刺治疗、足三里穴位注射等中医药手段,可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腹内压,但干预时机、疗程等具体方式相关研究的质量较低,有待更多研究进行证实。3.1.5 营养支持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基于多项meta分析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AP患者何时恢复经口进食、采用何种饮食给出了

26、明确的时间和种类推荐。AP患者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建议可尽早恢复饮食,依据病情,饮食类型采用流质,低脂或正常脂含量,软食或普食26。而SAP患者入院后24-48h内推荐主要以经鼻胃管和鼻空肠管为主的肠内营养27。针对肠内营养无法耐受或通路无法建立抑或是未达热卡需求者,该指南也对肠外营养提出了推荐意见。同时针对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点,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强调营养支持贯穿整个AP疾病病程,早期及进展期应通里攻下行气导滞(如含大黄的方药等)促进肠动力,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增加经进食耐受程度;后期根据辨证选方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增加积液吸收,从而改善病情。3.1.6 血糖管理AP患者常合并糖尿病(dia

27、betesmellitus,DM脂肪肝、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容易引起血糖升高的基础疾病,建议所有AP患者在入院时均应监测血糖并应询问是否有DM病史,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明确是否已经存在DMoAP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28,对于入院血糖7.8mmol/L的患者,无论是否有DM病史,均应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同时应注意低血糖的及时治疗和预防。若间断多次测定血糖16.7mmol/Lz则应进行治疗干预。胰岛素是治疗住院患者高血糖的首选药物29o应评估患者情况并制定具体血糖控制目标,一般控制目标为7.810.0mmolLoAP高血糖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应根据禁食、肠内或肠外营养进行调整。对于合并

28、有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建议邀请内分泌专科医生协同诊治。3.1.7 抗菌药物的使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降低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pancreatitisnecrosis,IPN)的发生,因此不宜采用抗菌药物对感染并发症进行预防。对于MSAP和SAP患者,积极肠内营养是预防IPN的最有效方式,SAP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IPN的发生。若合并或怀疑感染,可先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需选用覆盖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氟喋诺酮类、甲硝嗖类和三代或更高类头抱菌素,再根据细针穿刺的穿刺物、引流液或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在有IP

29、N的情况下优于头抱菌素或氟唾诺酮类药物。若存在胰腺外感染,如胆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应根据血培养或其他病原学证据选择抗菌药物。英国PROCAP研究30表明,基于降钙素原指导下的用药可减少抗生素应用而不增加AP患者感染或加重病情,或可成为抗生素使用的新证据。3.2 AP后期局部并发症的治疗AP局部并发症包括急性液体积聚、假性囊肿、急性坏死性液体积聚和坏死性包裹。对于无症状的假性囊肿、无菌性坏死或坏死性包裹,无需采取干预措施,需要持续随访,但随访的周期和频率尚无定论。假性囊肿若直径6cm且出现症状或合并感染时应考虑引流,首选超声内镜下经胃引流,或经皮置管引流或腹腔镜下假性

30、囊肿-胃/肠内引流的微创治疗。无菌性坏死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预防IPNoAP经积极保守治疗数周后仍存在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persistentorganfailure,POF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蜀寺续存在临床症状,并已形成包裹性坏死;无菌性胰腺坏死患者存在器官压迫的梗阻状态以及较大的包裹性坏死引起的腹痼AP发作48周后进行干预),均应考虑进一步采取侵入性干预措施,推荐进阶式(step-upapproach)微创引流或清除术。急性坏死积聚患者充分引流后仍有45%65%的患者临床改善不佳,需微创外科手术清创治疗。已确诊IP

31、N、或临床疑似诊断IPN的患者应考虑进阶式微创引流或清除术。就引流时机而言,立即引流较推迟引流并无明显优势,推迟引流的患者有创干预措施更少31。IPN液化较好的病例适合内镜/肾镜清创,合并较多固体坏死组织的IPN,经皮穿刺引流和(或)内镜/肾镜清创效率较低,但有部分病例仍不能避免最终升阶至开腹手术。可充分考虑患者情况,酌情采取跨阶式策略(SteP-jump叩proach),直接进行手术干预32。进阶式微创引流的方式主要包括内镜下经胃引流、影像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和CT引导下细针穿刺引流。总体而言,需微创外科干预的时机避免过早,应尽量延迟至发病4周以后。3.3 病因治疗一旦AP发生,需积极搜索明确

32、其病因,并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早期和恢复期的处理和策略有所侧重,具体见表1。4 AP的随访策略AP首次发作后约20%可能复发。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是指AP独立发作2次,且伴有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的形态改变,其中HTG和AAP的复发率显著高于ABPo病因的处理有助于减少复发,可参考病因的治疗部分。3c型糖尿病(type3cdiabetesmellitus,T3CDM)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exocrinepancreaticinsufficiency,EPl)是AP的常见远期并发症。由于首次发生AP后5年内DM发生风险增加5倍,因此AP发病后36个月起

33、,既往无DM病史的患者,也应每年检查血糖和HbAICo约30%的AP患者发生EPI33z并可能出现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生活质量下降等。由于SAP、胰腺坏死、AAP和HTG-AP患者发生EPI和T3CDM的风险明显增加,应重点关注和随访上述患者群体。另外,约10%的AP患者可能发生CP,因此,AP首次急性发作后,也应进行规律随访。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建议MAP患者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MSAP和SAP患者至少持续随访至出院后18个月,并注意病因是否去除。总而言之,调整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干预和预防复发方式,包括饮食、减肥、戒烟、戒酒、控制DM、去除病因等多方面因素。总体而言,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以具体临床问题为导向,对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措施进行了一一阐述,涵盖了AP从诊断到治疗的主要内容,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治疗在AP早期可减轻SIRS、缓解疼痛、降低IAP、促进胃肠动力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反映了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对于重症患者、器官功能保护等的潜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