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机“0.5~1小时”与“0.5~2小时”有冲突吗?如何理解和落实这一要求?.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99008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机“0.5~1小时”与“0.5~2小时”有冲突吗?如何理解和落实这一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机“0.5~1小时”与“0.5~2小时”有冲突吗?如何理解和落实这一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机“0.5~1小时”与“0.5~2小时”有冲突吗?如何理解和落实这一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机“0.5~1小时”与“0.5~2小时”有冲突吗?如何理解和落实这一要求?.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机“0.51小时”与“0.52小时”有冲突吗?如何理解和落实这一要求?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一般为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喳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故之前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第六条规定: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更改为术前30分钟至1小时是基于如下考虑:根据指导原则围术期预防推荐的药物主要为头抱一代、头抱二代,在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而目前耐甲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较少。此外,泌尿科手术除了选择第一、二代头抱菌素外,还可以选择氟喳诺酮类,但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喳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故万古霉素、氟喳诺酮类仅为少数人群选择,除万古霉素、氟喳诺酮类药物,一般抗菌药物可在05l小时内滴完,半衰期在12小时。故改为05l小时,对于多数人群更为合理。综上所述,“0.51小时”与“0.52小时”并无矛盾,具体的给药时间要根据药物类别来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