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妇科肿瘤患者推荐应用.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99876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妇科肿瘤患者推荐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妇科肿瘤患者推荐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妇科肿瘤患者推荐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妇科肿瘤患者推荐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妇科肿瘤患者推荐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妇科肿瘤患者推荐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妇科肿瘤患者推荐应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妇科肿瘤患者推荐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促进血管生成的主要生长因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业已广泛应用。2023年1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发布妇科肿瘤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指南(2022年版)k本文对该指南要点进行梳理归纳,以飨读者。一、卵巢恶,的中瘤1、上皮性卵巢癌(1)初始治疗与维持治疗共识推荐:对晚期高复发风险(IV期和未行手术及手术未达RO的In期)患者和/或化疗反应性差者优先推荐应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初始治疗,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者序贯应用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I类推荐);对晚期卵巢癌合并腹水者推荐应用化疗

2、联合贝伐珠单抗初始治疗,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者序贯应用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IA类推荐);对晚期低复发风险患者推荐应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初始治疗,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者序贯应用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IIB类推荐);对于贝伐珠单抗用于初始治疗推荐22个周期/15个月(I类推荐);对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者,不推荐周疗模式(IA类证据)或腹腔化疗模式(I类证据入共识推荐:推荐初始化疗联合使用贝伐珠单抗者,BRCA突变患者和BRCA野生型/HRD阳性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拉帕利维持治疗(I类推荐);贝伐珠单抗联合尼拉帕利维持治疗(IA类推荐);BRCA野生型/HRD阴性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尼拉帕利

3、维持治疗(IIB类推荐I(2)新辅助化疗共识推荐:慎重推荐贝伐珠单抗用于新辅助化疗(I类推荐),新辅助化疗中应用贝伐珠单抗需在停药46周后行IDSo(3)粕敏感复发卵巢癌治疗共识推荐:对于粕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优先推荐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有效者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I类推荐);一线应用过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粕敏感复发后可以继续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IIA类推荐);对无法进行化疗的粕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可以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尼拉帕利治疗(11B类推荐(4)粕耐药复发卵巢癌治疗共识推荐:推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粕耐药复发卵巢癌的治疗(I类推荐);既往使用过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粕耐药复发

4、卵巢癌患者可以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IIB类推荐X2、其它卵巢恶性肿瘤共识推荐:推荐贝伐珠单抗可以用于复发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患者的治疗(III类推荐力3、子宫颈癌共识推荐:推荐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转移性、复发性和持续性子宫颈癌的一线治疗(I类推荐);对于PD-L1阳性(CPS1)的转移性、复发性和持续性子宫颈癌患者,优先推荐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I类推荐);贝伐珠单抗可作为转移性、复发性和持续性子宫颈癌一线治疗后的序贯维持治疗方案(11B类推荐);贝伐珠单抗亦可作为复发性子宫颈癌放化疗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11I类推荐I4、子宫体恶性肿瘤(1)子宫内膜癌共识推荐

5、:推荐贝伐珠单抗治疗持续性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联合用药HB类推荐,单药In类推荐);优先推荐贝伐珠单抗用于TP53突变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HA类推荐I(2)子宫肉瘤共识推荐:不推荐贝伐珠单抗用于治疗转移、不可切除的子宫平滑肌肉瘤:I类证据二、不良反应及其管理由于几乎所有的器官组织均表达VEGF,抑制VEGF通路可能导致多种相关的不良反应,但基本可控,安全性良好。另外,在贝伐珠单抗治疗过程中,不推荐剂量调整,即不推荐降低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剂量。停止使用贝伐珠单抗指征主要包括:(1)胃肠道穿孔(胃肠道穿孔、胃肠道瘦形成、腹腔脓肿),内脏瘦;(2)需要干预治疗的切口裂开以及切口愈合并发症

6、;(3)重度出血(例如需要干预治疗);(4)重度动脉血栓事件;(5)危及生命(4级)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包括肺栓塞;(6)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7)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8)肾病综合征。暂停使用贝伐珠单抗指征:(1)择期手术前至少4周;(2)药物控制不良的重度高血压;(3)中至重度的蛋白尿需要进一步评估;(4)重度输液反应。1、高血压高血压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时,建议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如发生高血压,或患者血压较基线明显升高,则推荐开始使用降压药物,以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推荐低危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高危患者为130/80mmHgo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

7、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1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都是可选择的降压药物。I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选择1种降压药物;II级及以上高血压(160/100mmHg)选择2种降压药物;如患者存在蛋白尿、慢性肾功能不全,宜给予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接受CYP450抑制剂者不宜使用二氢叱咤类钙通道阻滞剂。对贝伐珠单抗引起的高血压,有些降压药物宜谨慎选择:(1L是钙通道阻滞剂中二氢口比咤类的硝酸盐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I2)利尿剂中的吠塞米。如出现中度以上的高血压(高于160/100mmHg),且降压药物暂不能控制血压,则应暂停贝伐珠单抗治疗,直至血压恢复至可控状态。如果

8、高血压经治疗1个月仍未控制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则需停用贝伐珠单抗治疗。2、蛋白尿蛋白尿3级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0%建议在每次开始贝伐珠单抗治疗前都应进行尿蛋白的检测。如果出现24小时尿蛋白水平2g,应暂停贝伐珠单抗治疗,并密切观察,直至24小时尿蛋白水平2go肾病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水平3.5g)患者应停用贝伐珠单抗。推荐使用ACEI和ARB类降压药物,可降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和终末期肾病发生风险。3、出血出血3级出血的发生率为0.4%6.9%.在贝伐珠单抗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出血类型主要是与肿瘤相关的出血,其次是黏膜与皮肤的出血(例如鼻出血在开始治疗前应评价潜在风险因素,识别出血高风

9、险人群:(1)存在活动性胃溃疡会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2)近期瘤块中有出血征象的患者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时应持审慎态度;(3)3个月内发生过肺出血/咯血的患者不应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4)监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相关症状和体征,一旦出现颅内出血应中断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过程中发生1级出血事件,不需停药;发生2级出血事件,应暂停治疗;发生3级出血事件,应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治疗。4、血栓栓塞对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中出现VTE的患者,应停止治疗,并推荐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进行抗凝治疗;对于出现3级VTE的患者,在开始LMWH治疗后可恢复贝伐珠单抗治疗;对于出现4级VTE或抗凝治疗后复发性或难治性

10、血栓栓塞的患者,应终止贝伐珠单抗治疗。三、应用贝伐珠单抗相关注意事项1、用药剂量、时机和途径本指南推荐贝伐珠单抗的剂量为7.5-15.0mg/kg,间隔3周用药。术后如需贝伐珠单抗治疗,至少术后4周开始使用。新辅助化疗应谨慎联用贝伐珠单抗,应用,至少术前46周停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关于贝伐珠单抗的使用途径,在妇科恶性W瘤辅助治疗和维持治疗时,推荐静脉滴注;合并腹水或胸腔积液患者,可以考虑腔内灌注。2、老年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时,一般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但是老年人本身心脑血管等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生风险增加,应当引起重视。3、妊娠、哺乳与保育鉴于贝伐珠单抗药代动力学特征,在最后一次贝伐珠单抗治疗结束

11、后至少6个月内,仍应采取避孕措施;妊娠期间不建议使用贝伐珠单抗。母体IgG可以通过乳汁排泄,故贝伐珠单抗同样可能通过乳汁排泄,危害婴儿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建议哺乳期女性在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时应停止哺乳,且在最后一次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至少6个月内不要母乳喂养。4、放射治疗研究显示转移性、复发性和持续性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前接受盆腔放疗,则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肠瘦(8.6%)和肠穿孔(2.3%)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化疗组。因此,妇科肿瘤盆腔放疗患者应慎用贝伐珠单抗,使用时酌情减少药物剂量。5、在腹水和/或胸腔积液控制中的应用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VEGFz其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和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

12、用,多项研究已经证实恶性腹水和/或胸腔积液中存在大量的VEGF,贝伐珠单抗腹腔内灌注作为姑息治疗手段,在控制晚期恶性肿瘤腹水和/或胸腔积液产生、改善症状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可用贝伐珠单抗5.07.5mg/kg+生理盐水250ml腹腔灌注(控制胸腔积液时酌情减量),间隔23周可重复给药。四、结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妇科恶性B中瘤临床已经广泛应用,目前业已获得卵巢癌和子宫颈癌治疗适应证,可联合治疗,亦可单独应用,疗效显著。在安全性方面,应注意观察和处理高血压、蛋白尿、出血、血栓等常见不良反应,对少见的肠穿孔不良事件应高度重视。来源: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妇科肿瘤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几现代妇产科进展,2023,326: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