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汝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02366 上传时间:2024-04-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汝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汝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汝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汝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汝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汝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汝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汝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XXX市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汝瓷、花瓷、唐钧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灿烂的一页。尤其是XXX下辖的汝州是汝瓷的发源地,享有“中国汝瓷之都”的美誉,汝瓷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此,大力发展汝瓷文化产业对于扩大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为深入了解掌握汝州市汝瓷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和措施,近日来,先后深入汝州市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及部分汝瓷生产企业等地,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

2、告如下:一、汝瓷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唐宋时期,汝州境内窑厂密布,现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址有张公巷窑、清凉寺窑和严和店窑。特别是北宋时期,汝州(当时的汝州包括现在宝丰、鲁山、汝阳、郊县、叶县等地)是北方烧造青瓷的中心,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到了北宋晚期,皇室命令汝州造青窑器。以玛瑙入釉,烧成后莹润如玉,其天青、天蓝釉,素淡高雅,明净润泽,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汝瓷应运而生,成为一代名瓷,名扬天下,使得汝州陶瓷的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后金兵南侵,中原战乱,汝窑衰落,兴盛前后不

3、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民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清代的乾隆皇帝收藏了大量的汝瓷物件,而且还为汝瓷题字题诗,“定州白垩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现藏台北故宫的二十三件汝瓷中,就有十三件题刻了乾隆的诗词。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1953年,汝州建立了国有企业汝瓷一厂,1973年,建成了汝瓷二厂,又称汝州市美术汝瓷厂。1

4、998年,随着市场经济变革,汝瓷一厂、美术汝瓷厂相继停产。但是,经过几代汝瓷人上万次实验和研究,目前汝瓷生产水平均达到或超过宋代汝窑水平。汝瓷发光釉、汝瓷浮雕釉、魏辑、珠宝古币炉、宝贵团寿盘、望天吼、牡丹盘等30余个品种获得国家专利,汝瓷弦纹樽、三足洗、碗、盘四件列入中国邮票发行。2005年汝瓷被评为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汝州张公巷窑址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州共培养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分别是朱文立、孟玉松和李廷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0多人。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汝瓷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景德镇、德化、龙泉等先进地

5、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在调研中,发现了汝瓷产业中的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一是生产能力不足。汝州大多数汝瓷厂家是小型的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有研发能力的仅20家,大部分瓷器烧制处于仿制阶段,企业科研创新能力整体较低,甚至有部分厂家从外地购买泥胎用本地釉料进行烧制,或者直接从外地购买成品在本地销售,与景德镇、德化等发达瓷区相比,分工协作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同时,市面上汝瓷产品主要为仿古艺术瓷、工艺品,市场上汝瓷器型大同小异,汝瓷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在实用性较强的生活瓷具方面普遍开发不足。二是行业竞争无序。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汝瓷产品缺乏统一规范的等级标准及质量鉴定,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

6、无从认定。同时,由于缺乏创新,市场上汝瓷产品大同小异,部分企业开始“内耗”,打起文化品牌仗,相互诋毁、相互拆台。相比于龙泉、景德镇、禹州等陶瓷产业发展较好地区,应增设专门陶瓷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本地陶瓷行业发展。三是人才支撑不足。汝瓷企业大多都是个人投资、家庭经营,资金少、起点低,现有汝瓷从业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技术人员为口口相传、师徒带教带出来的熟练工人,真正熟悉化学、釉料、热工的专业技术高手和新手严重缺乏。同时,汝瓷产业人才培养困难,2017年秋季,汝州高级技工学校开办陶瓷工艺专业,当年招收150余名学生,但是2018年秋季仅仅招收50名学生,学生和家长对汝瓷的振

7、兴缺乏信心。四是社会认知率低。汝瓷宣传工作仍然停留在依靠广播、电视、条幅版面等层面上,缺乏宣传统一口径及深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造势。同时,在宣传点的把握上更多是侧重于汝瓷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侧重于汝窑遗址和烧制技艺的开发和保护,对当前汝瓷的创新发展和行业推介关注不够。三、采取的工作措施汝州市高度重视汝瓷产业发展,坚持把培育发展汝瓷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动厚重的汝瓷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一)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了“一张蓝图、一套班子、一个机构”的“三个一”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绘制一张蓝图。坚持策划引领、规划先行的原则,聘

8、请深圳王牌研究院编制汝瓷产业发展专题策划,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汝州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推进举措,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聘请上海合城、清华大学等规划设计团队,编制完成中国汝瓷小镇概念性发展规划,明确了“一心、一带、两区”的空间布局(一心:以汝瓷文化为主打造“汝瓷文化产业融合示范中心”;一带:沿蟒川河构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两区:特色种植产业融合示范区、特色养殖产业融合示范区),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000亩。二是成立一套班子。成立汝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协主席任第一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人大政府

9、政协分管副职任副组长,凝聚起四大班子齐抓共管合力。三是组建一个机构。高规格成立汝州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管委会,与蟒川镇政府、汝瓷小镇管委会套合管理,实行“一个机构、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运行机制,实现了资源统一管理和有效配置。201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将园区规格确定为副处级。(二)启动汝瓷小镇建设,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企业如何招、人才怎么引”三个难题。一是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整合文化系统国有资产,组建成立汝州市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先后与省财政厅农开公司、河南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培育做强汝瓷产业。同时,由汝州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采取PP

10、P模式,加强与河南三建、中国六冶合作,投资30亿元建设汝瓷小镇,项目一期游客接待中心、中小企业生产区、中国汝瓷博物馆、创客源区、汝帖园等项目已经建成投用,河南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体已经完工,完成小镇内部7条市政道路和3.8万平方米的绿化工程,严和店棚户区改造17栋安置房实现主体封顶,小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二是解决好企业如何引的难题。我们拓宽思路,摒弃地域保护理念,把企业招引范围扩大到全国“五大名瓷”企业。同时,按照“传统用瓷高端化、工艺用瓷日常化、生活用品艺术化”的理念,绘制汝瓷产业产业链、企业分布、技术分布、市场分布“四张图谱”,组建汝瓷产业发展专班,扎实开展拜访专家团队、科研机

11、构、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四个拜访”活动,“七下龙泉”、精准招商,先后招引龙泉市群力瓷业有限公司陶瓷原料生产等项目入驻,目前汝瓷小镇已入驻企业80余家。三是解决了人才怎么招的难题。坚持“外引、内育”并重,一方面,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3名研究生、16名本科生的高学历、高素质优秀人才服务汝州市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另一方面,依托汝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陶瓷专业,采取企业定制模式,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点单”,由学院学生“做单”,以“沉浸式”深入企业兼职,为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创新提供支撑,目前,汝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毕业优秀学生320余人。(三)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帮扶式服务。一是深化商

12、事制度改革。针对企业创业初期办证难、落户难问题,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全面放宽准入门槛,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设立“三证合一”联办窗口,所需证照1个工作日内办结完毕。同时,整合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公租房等资源,对落户汝州的优秀汝瓷专业人才,优先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二是加强人才待遇保障。针对企业创业筹资难问题,市财政筹备设立汝瓷发展基金,全力推进汝瓷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加强资金保障。针对企业研发投入风险大问题,设立市级专项风险投资基金,用于各类高成长性文化企业的风险投资;对入驻园区企业的研发费用,实行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打破传统理念和思维,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四)加强宣传引导,

13、提升汝瓷知名度。一是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汝州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党政考察团,先后到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禹州神厘小镇等地学习考察,认真学习借鉴陶瓷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汝瓷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汝瓷品牌。二是举办文化宣传活动。深入挖掘汝瓷文化资源,全力推进汝瓷文化传承保护和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汝州)国际汝瓷文化周、“恢复历史名窑60周年”、“恋瓷集”春季文化旅游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擦亮汝瓷文化名片,提升了汝州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大媒体推介力度。培育“汝瓷知己汝州等你城市品牌,将汝瓷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运用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宣传推介汝瓷,让更多人了解汝瓷文化。四、取得的成效近年来,

14、汝州市坚持把培育发展汝瓷产业作为全市一项重要任务,以市场化为方向,以汝瓷小镇建设为载体,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全面推进,实现了汝瓷产业与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共同发展的“多赢”效果。(一)汝瓷产业迈上了发展快车道。目前,汝州市拥有朱氏汝瓷、玉松汝瓷、廷怀汝瓷、弘宝汝瓷等汝瓷企业260余家,其中,汝瓷生产企业150余家、销售企业110余家,从业人数6000余人,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汝瓷产业产值达到8亿元。汝州市先后荣获中国汝瓷之都、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汝瓷文化之乡、“中华名窑瓷魁之乡”等荣誉称号。(二)“汝麦+旅游”实现了融合发展。汝州市坚持推

15、动汝瓷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了汝瓷小镇、弘宝汝瓷文化园、青瓷博物馆等项目,并在汝瓷小镇周边规划建设了硕平花海、华予生态园、牛角岭火车旅馆等项目,涵盖文化旅游、休闲观光、花卉种植、生态林果等多种业态,有力推动了汝州全域旅游发展。汝瓷小镇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小镇和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20年,汝州市共接待游客483.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07%、26.05%,被评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三)汝瓷文化融入了城市血脉。汝州市聚焦建设“汝瓷文化名城”的目标,把汝瓷文化保护和传承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建成市青瓷博物馆、汝瓷博物馆,并在城市游园、广场、

16、道路周边设施建设中,广泛融入汝瓷文化元素,着力打造汝瓷文化品牌,留住城市文化根脉和城市记忆,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2020年11月,汝州市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四)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汝州市通过培育汝瓷文化产业,有力助推了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0年,汝州生产总值完成485.5亿元,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2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5.5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5%,财政收入总量和税收占比分别位居全省104个县市第7位、第8位。汝州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由2019年的第99位上升至第96位,在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中的位次由2019年的第85位上升至第78位。总之,通过调研,感觉到汝瓷产业发展未来可期、大有可为。下一步,将立足本职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力推动XXX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