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02566 上传时间:2024-04-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情况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你们好!首先,衷心感谢省科技厅和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XX农高区创建工作的特别重视、特别关心、特别支持。下面我谨代表XX市委、市政府,就农高区建设方案情况作个简要汇报。XX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XX,是全国科技创新先行区、XX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XXXX“创新金三角”的重要极点、XX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多项指标稳居XX第一方阵,入围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75位。XX农高区创建主要依托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范围涉及XX县5个乡镇,规划总面积约185.3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9.35平方公

2、里,建设用地面积约3.7平方公里,规划形成“生猪种业创新创业区、农产品加工与物流聚集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的“三区”格局。XX创建国家农高区是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政治之责、抢占攻克种业创新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作为国家唯一XX应有的使命担当。通过打通中国XX建设与国家农高区创建的“科技底座”,推动中国XX高端科技资源和全国创新力量向农高区扩展延伸,实现“一区一城”融汇贯通、同频共振,探索形成更多可向全省、全国复制推广的科技创新“XX经验”,对擦亮XX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打造更高水平的XX粮仓”、“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快推动丘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均有重要意义。一、突出

3、创建特色优势,挖掘释放发展动能(一)XX具有争创农高区的坚实基础。一是区位交通便利。XX地处“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经济圈核心地带,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结合部和连接线上的重要支点城市,目前已形成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多节点、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网,为争创农高区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自然资源优良。XX是XX典型的多丘陵地区,在全省乃至西南地区丘陵地区占据重要地位,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年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与农业生产需求较为匹配。三是产业基础扎实。核心区所在的XX县是XX典型丘区农业大县,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省首位、全国百强,是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是

4、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并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二)XX具有争创农高区的独特优势。一是科教资源富集,创新能力突出。XX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高校15所、“两院”院士3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4.8万人,建成各类科技创新载体209家,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居西部城市前列。XX农高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XX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紧密,成功共建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建成国省级创新平台40个以上,成功培育国家畜禽资源新品种2个,先后荣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位于农高区内的XX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荣获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科研能力“百强研究所”。二是产

5、业体系健全,全链优势明显。拥有3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并全部加入全国基因组联合育种计划,原种猪总数量和原种母猪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农高区内已形成优质种猪9.6万头、仔猪79.4万头、育肥猪41万头的供应能力,生猪出栏、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居全省第一;年屠宰能力600万头以上,居全省第-O先后引进培育铁骑力士、明兴农业、上海梅林等科技型龙头企业,构建起生产、屠宰、冷链、加工、文旅等功能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体系。创建区入驻企业212家,其中涉农高新技术企业19家、涉农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2021年总产值达132亿元。三是绿色发展高效,循环农业领先。XX率先在全国提出全域推进生态

6、循环农业发展,实施“沃野XX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探索出以生态效益驱动的“园区大循环、片区中循环、畜场小循环、农户微循环”四种循环模式,以及“猪-沼肥-药(林、菜)-沼气发电”等生态循环绿色种养殖模式。四是政策覆盖面广,措施支撑有力。科技创新政策。即将出台XX市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十条政策,明确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资金和2亿元的政府引导类创业投资基金。财政金融政策。组建2.5亿元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基金池,初步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人才扶持政策。面向全国发布“人才十条”政策,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五是利益联结紧密,带动效果显著。探索建立铁骑力士生猪

7、“1211代养”、明兴农业“无疫小区”、冯氏牧业“生猪要素共享服务平台”、台沃科技“连锁直销+农技服务”等模式,农高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7万元。二、准确把握目标定位,精心谋划发展蓝图(一)明确战略定位,凝聚发展共识。依托中国XX资源优势和生猪种业创新优势,立足生猪种业国家队定位,围绕种养生态循环,以数字化和“三品”工程赋能产业发展,构建起覆盖生猪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和高效的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体系,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种养循环模式,精准破解生猪“核心种源供给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加工效率不高、生态循环模式不优”等行业难题,将XX农高区建成全国生猪种业创新高地、西部生猪全产业

8、链示范高地、XX地区种业科技人才高地、XX经济圈开放合作高地。(二)明晰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1、确立“1”个创建主题。即“XX智慧高质高效种养循环农业“;以数字化赋能支撑种养循环发展,示范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创新模式、产业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标准体系,探索形成西南丘陵区特色智慧种养循环模式。2、做强“1”个主导产业。即以生猪产业为主导,构建“商业育种-良种繁育及推广-绿色高效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农旅融合”及“智能装备制造、动物营养和饲料、动物疫病防控”融合发展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3、聚焦“4”个重点方向。一是突出发展生猪现代种业。构建协同高效的育种体系,培育种业阵型龙头企业,打造国家

9、优质生猪核心种源战略保障基地。到2025年,实现能繁母猪存栏6万头以上、年供给优质种猪10万头、年供给优质仔猪140余万头、核心种群自给率达95%、生猪良种覆盖率达100%,肉比低至2.52,核心群PSY达到26,可将我省能繁母猪从400万头降至250万头,节约我国养猪业饲料量1500万吨以上、约占我国年粮食进口量的10%,有效解决“人畜争粮”问题。二是有序发展绿色高效养殖。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建立种养循环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形成商品猪70万头供给能力,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5%,实现沼气并网发

10、电量2000万度以上。三是重点发展食品精深加工。提高生猪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商品化开发水平,打造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绿色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到2025年,生猪初加工率达到100%,精深加工率达到60%以o四是健全发展关联高新产业。稳步发展生猪产业智能装备制造,强化动物营养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和加大生猪疫病防控,壮大冷链物流,强化智慧农业服务,统筹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4、实现“4”个带动。一是通过打通“创新链”服务我国生猪产业与种业创新。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建成良种良法扩繁基地5000亩,形成年提供种猪30万头、优质种猪精液300余万份

11、的能力,服务全川30%以上的能繁母猪。二是通过打通“产业链”支撑XX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推动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示范基地5000亩,辐射带动XX地区建设35个生猪产业化基地,形成智能化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基地3万亩,努力把农高区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绿色种养循环领域的标杆。三是通过打通“价值链”带动西南丘区农业和乡村振兴。形成川猪精细化智能养殖与环境精准控制技术标准34个,带动全省建立示范基地35个,示范规模500万头以上,引领全省乃至西南丘区生猪产业现代化、集约化水平提升,到2025年生猪产业电子交易平台累计成交金额超过500亿元。四是通过打通“利益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共同富

12、裕。依托明兴农业、铁骑力士等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示范基地,推广“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无疫小区”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区域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以上。(三)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发展引擎。1、系统构建农高区创新体系,打造创建“主平台一是以高标准建成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为引领,系统加强生猪种业科技创新布局,把农高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生猪种业创新极。二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基础研究一应用研发一中试熟化一成果转化一孵化加速一产业化扩散”创新链条,打造高端高效生猪产业创新链。三是以高水平打造西部农业创新谷为引领,强化与XXXX建设的“一区一城”联动,把农高区建成全国

13、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资源集聚地和生猪特色农业创新创业共同体集群。2、系统构建农高区创新主体,汇聚创建“主力军”。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20个以上,大力引育高水平创业孵化平台10个以上。二是引育壮大创新创业主体。力争到2025年,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家;促成10家院所高校在农高区布局建设分支机构或创新平台,推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个以上;培育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以上。三是加速汇聚高端创新人才。到2025年通过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120名以上;培养结对帮带创新创业人才2000名;引进和培育科技中介服务人才200名以上;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等

14、农村实用人才1.5万人次以上。四是强化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以XX创建国家级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推广“仪器设备贷”“XX科创贷”“高企贷”“XX科贷”等科技金融特色产品;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和检验检测服务,加快建设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等检验检测平台。三、完善健全支撑保障,持续提升发展质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高区培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农高区管委会,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农高区培育创建工作。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技术引进、科技推广、政策制定等方面指导和咨询服务。二是夯实政策支撑。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每年市财政统筹整合资金不少于1亿元,依托XX市科技创

15、新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子基金。强化科技创新政策,鼓励各类创新平台以独立法人实体或领军企业牵头、其他参与者出资出技术出人等多形式在园区开展业务。落实用地保障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用地。三是深化创新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相关改革和政策措施,推行和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制”“首席科学家”等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机制,赋予农高区更大的自主权,推进市场化改革。四是强化开放合作。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推动联合共建科技合作基地、技术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涉农创新平台,引导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工业科技力量、工业创新平台布局到农高区,广泛开展中国(XX)XX国际科技博览会、“创新金三角智汇XX”等系列活动。接下来,我们将严格落实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意见,锚定成功创建目标,努力把工作短板补得更牢,把创建基础夯得更实,举全市之力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最后,请允许我代表XX市委市政府和520万XX人民,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对XX的关怀和厚爱,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诚邀各位领导、专家来XX考察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